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让自己克服焦虑(如何克服不确定的焦虑)

怎么让自己克服焦虑(如何克服不确定的焦虑)因此在客观评估自身能力与所面临问题之后,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情绪关注应对”的模式,比如向他人倾诉,获得他人的支持、安慰来缓解压力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尝试去理解一些情绪的意义,焦虑是为了让人们更加警觉,帮助我们识别危险的信号。出现上述情绪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有些问题确实是我们自己很难解决的,暂时搁置也是一种应对策略。假如你的生活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事前而按下了暂停键,而且你也因此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别着急去压制这些情绪,可以尝试思考这些情绪背后的作用,也许它们也是有功能的。

现在我们能听到越来越多的人说自己很焦虑,但其实这里面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了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焦虑。焦虑是人对现实或未来事物的价值特性出现严重恶化趋势所产生的情感反映。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

人类本能地厌恶不确定,因为不确定会带来无力感,大家总是希望通过掌控事物的发展脉络来进行对抗。但有时候,这种掌控反而引发心理或行为问题。某些习惯的养成也与自我控制感相关,比如很多年轻人出现失眠的困扰,但他们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失眠,而是晚上躺下之后舍不得这么快就睡,因为白天是工具人、是社畜,你的时间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领导或工作,只有夜深人静躺下来打开手机的时候,生活才刚刚开始。这也是一种自我控制。

怎么让自己克服焦虑(如何克服不确定的焦虑)(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但问题是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自律的人可以持续保持克制,低盐、低脂、低碳水饮食,他们也乐于看到坚持的成果。而愿意享受生活的人可能整天变着法的犒劳自己,他们并不在意体重增加的风险。我们总认为自己只能“有且只有”一种观点,这样才是一致的,才是稳定的。但会不会正是如此才造成了很多困扰?现实中我们见到两个人意见不合时,最好的方法可能不是强行让一方妥协,而是给两个人都保留窗口,让他们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类似的,一个人的头脑中如果存在两种矛盾思维,最好的方式就是两个都要,只不过是放在不同的时间来实现。比如一个人既有情绪化的一面,想要家人时时刻刻陪伴自己,又觉得这样可能让家人太过窒息了,显得不够冷静克制。与其纠结情绪化和理智那个好,不如两种都保留,可以在一周内的单数日情绪化,双数日保持冷静。允许不同意见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解决方式。但并不建议大家就拥抱不确定性,而是可以给焦虑开个窗口,可以在一些时间允许不确定性的存在,而在另一些时间里允许自己去克服不确定性。

小时候接受的教育往往重在强调“遇到问题不要退缩,要迎难而上”,这在大多数情况下符合人们的直觉,其实在心理学上这种应对方式被称为“问题关注应对”,也就是个体尝试去减少压力源,比如解决人际冲突或者解决一个工作难题。但这种应对模式潜在的风险是可能会放大情绪上的痛苦,尤其是当我们试图改变一些难以被改变的事物时,比如想要改变另一个人的某些性格特质。

因此在客观评估自身能力与所面临问题之后,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情绪关注应对”的模式,比如向他人倾诉,获得他人的支持、安慰来缓解压力造成的影响。我们需要尝试去理解一些情绪的意义,焦虑是为了让人们更加警觉,帮助我们识别危险的信号。

怎么让自己克服焦虑(如何克服不确定的焦虑)(2)

出现上述情绪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有些问题确实是我们自己很难解决的,暂时搁置也是一种应对策略。假如你的生活因为一些不可避免的事前而按下了暂停键,而且你也因此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别着急去压制这些情绪,可以尝试思考这些情绪背后的作用,也许它们也是有功能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