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始吐芳(一夜葬花吟梨花开满头)
花褪残红始吐芳(一夜葬花吟梨花开满头)闺中女儿惜春暮,《葬花词》是《红缕梦》诗词中的精华,是曹雪芹刻意打造林黛玉形象的杰出诗作。在黛玉葬花的场景中,由黛玉吟唱而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作者||蓝水 主播|| 麦子
又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再次听朱昌耀大师的二胡协奏曲《葬花吟》,陶醉在音乐的美好之中。音乐幽怨婉转,如泣如诉,仿佛黛玉手把花锄,独自悲吟,叹命运之多舛,如花谢之无踪。情之所至,忍不住潸然泪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
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
落絮轻沾扑绣帘。
《葬花词》是《红缕梦》诗词中的精华,是曹雪芹刻意打造林黛玉形象的杰出诗作。在黛玉葬花的场景中,由黛玉吟唱而出,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闺中女儿惜春暮,
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
忍踏落花来复去。
黛玉与宝玉的爱情,在中国古代爱情故事中,是非常浪漫的一个。因相知而相爱,却因互相折磨而煎熬,最后终因无法自主而夭折。黛玉借葬花,哀挽青春,哀挽爱情,哀挽自己。悲伤之请,让人动容。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岁闺中知有谁?
《葬花吟》是电视剧《红缕梦》的主题曲,词取自《红楼梦》中的《葬花词》,曲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所作。据说王立平先生花了一年零九个月作成,这其中多少艰辛思索和内心煎熬,有谁能明白,又有谁能知晓?
三月香巢已垒成,
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所有伟大的音乐,都有内涵丰富的背景,王立平先生的《葬花吟》也不例外。《葬花吟》的背景是凄婉缠绵的宝黛爱情,是爱情的悲剧。用音乐歌颂爱情的美好,叙述爱情的艰难,总能打动所有人的心绪,成为美好的存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这样,二胡协奏曲《葬花吟》也是这样。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
一朝飘泊难寻觅。
《红缕梦》里的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她自幼丧母,体弱多病,父亲贫病交加,无暇顾及,只好寄居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尤其父亲去世以后,双亲全无,孤苦伶仃,更加重了疾病的折磨。尽管得到贾府上下的宠爱,但终究不是自己的家,总是感到不自在。因为预判与宝玉爱情的无望,痛感生命的不久,见自然界花谢花飞,就不免悲从心来,哭诵出千古绝唱《葬花词》来。
花开易见落难寻,
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
洒上空枝见血痕。
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具有仙女一样的形象,同时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葬花词》这首诗,正是林黛玉才华的突出体现。林黛玉因为惜春怜花,情之所至,一边葬花,一边哭吟,竟成千古绝唱,足见其情真意切,诗才斐然。尤其这阙中“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尤显诗作意境的美妙。
杜鹃无语正黄昏,
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
冷雨敲门被未温。
《葬花词》整个诗的意境非常悲伤,这正符合主人公林黛玉的性格。林黛玉在贾府只是一只寄人篱下的杜鹃,连大声哭诉自己命运的勇气都没有,只好在黄昏时分,荷锄归去,紧掩重门,在青灯下,钻进冰冷的被窝,静听冷雨敲门。这样的命运,注定是没有任何自主权的,是悲惨的。
怪奴底事倍伤神,
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
至又无言去不闻。
真正的诗人的性格,总是矛盾的,内心充满冲突,才能迸发出奇妙的诗意,林黛玉也不例外。因为对花的命运的担心,诗人对春天抱着又怜又恼的复杂心情。“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这种纠结,这种无奈,却不能言说,让人爱怜,让人心疼。
昨宵庭外悲歌发,
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
鸟自无言花自羞。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眼中,花和鸟都是最美好的景象。曹雪芹把林黛玉描写成花魂和鸟魂,足见其对林黛玉这一角色的偏爱。昨夜庭外听到的悲歌,也不知是由花魂发出,还是鸟魂发出,但无论是由谁发出,都是对春天的哀挽。“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虽然看起来与前两句矛盾,但其实是很美妙的哀叹。在诗的逻辑中,无声才是惊雷,足矣震撼人的灵魂。
愿奴胁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听王立平先生谈他作《葬花吟》时的经历,非常令人感动。在一年零九个月中,为了写好《葬花吟》的音乐,他经历了无法想象的困境。多次苦思冥想,多次推倒重来,都不能使自己满意。终于在一个夜晚,从歌词“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中悟出了林黛玉敢于质问世界的精神,旋律便应运而生了。他流着泪写下了《葬花吟》的所有音符,遂成绝唱。在这里,朱昌耀大师的二胡,用两次悲怆的重复,表达了林黛玉深切的诘问,可谓感天动地。
未若锦囊收艳骨,
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
强于污淖陷渠沟。
在林黛玉的眼中,花不仅有魂,而且还有“艳骨”。而拥有“艳骨”的花魂,正是黛玉自己。作为花的灵魂,就要不染纤尘,就要白璧无瑕,就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在这个红尘滚滚的世界里,干净其实也是一种力量,虽然无声无息,却能使“污淖”羞愧。
尔今死去侬收葬,
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采用反问和诘问的语式,增强诗的悲剧气氛,是《葬花词》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语式,以及用词的吴侬软语化,非常符合黛玉江南女子的特征。这一阙,很像是黛玉与花的对话,但却更是冥冥之中对宝玉、对世人的倾诉和诘问。“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这样悲壮的诘问,无论谁都会感同身受,悲伤不已。难怪宝玉听后,哭倒在山坡上。
试看春残花渐落,
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黛玉葬花,与其说是葬自然界的花,不如说是葬自己,葬花的灵魂。命运的多舛,花儿的凋谢,都是红颜老死的象征。而红颜老去,花儿凋谢后,就互相不再知道对方情形了。花落是悲剧,人亡也是悲剧,而互不相知则是最大的悲剧。喜剧的开始,悲剧的结尾,这往往是世界上所有爱情的结局,令人唏嘘感叹。
又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一遍遍听朱昌耀大师的二胡协奏曲《葬花吟》,为花谢花飞流泪,为昙花一现的爱情流泪,为洁來洁去的花魂流泪。所有的美好,都容易破碎,好在还有《葬花吟》陪伴我们,用凄美和悲怆给我们安慰。
作者简介
蓝水,化学工程师。籍贯河北,现居北京。热爱诗歌,喜欢散文、音乐、登山。
主播简介
麦子!开朗乐观,活泼豁达!喜欢唱歌跳舞、摄影古诗词,喜欢用声音传递文字之美、文学之魂!喜欢所有美好的事物!和你相约【红豆、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