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为什么要让孩子懂得长幼有序)
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为什么要让孩子懂得长幼有序)所以,父母不要太过宠爱孩子,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就必须重视起来。餐桌上的礼仪,与一个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餐桌礼仪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恶习,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体素养。长此以往,孩子自私、傲慢、目无尊长的心态就形成了。中国号称礼仪之邦。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从小教孩子懂得这些,就能养成孩子尊敬长辈、谦虚有礼的品德。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不少家庭,孩子小的时候,一家人吃饭,许多父母都先给孩子夹菜,而不是先夹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不甘示弱,帮孩子夹菜,孩子的菜满满的,全家上下都在为孩子服务,对孩子是关爱倍至。
有人说,这种现象很正常啊,这是家里人对孩子喜爱的表现啊~
喜爱?不,这应该叫宠爱、甚至是溺爱。
家长在餐桌上的这种行为让孩子从小就不懂得“长幼有序”,会给孩子留下这样的认知:全家上下为我服务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家里“我最大”,家人都得听我的、顺我的。
长此以往,孩子自私、傲慢、目无尊长的心态就形成了。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从小教孩子懂得这些,就能养成孩子尊敬长辈、谦虚有礼的品德。
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餐桌上的礼仪,与一个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餐桌礼仪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恶习,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体素养。
所以,父母不要太过宠爱孩子,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就必须重视起来。
再来看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带4岁的女儿去阿姨家串门,她觉得阿姨家的糖果特别好吃,就甜甜地说:“阿姨,这种糖果特别好吃,我能带几个回家吗?”
听到女儿这么说,妈妈立即惊讶、错愕,还没来得及说话……
阿姨马上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了女孩的口袋……
女孩连忙说:“这么好吃的糖,我想奶奶一定爱吃。不过,我只要几个就够了。”说完挑出几个放进自己的口袋里。
“这么小的孩子就知道孝敬长辈,真难得!”阿姨真诚地夸道。
你看,这样的孩子是不是走到哪里都有人喜欢?
真正懂得爱的次序,才能营造一个和美幸福的家庭氛围,也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每次吃饭,第一筷子菜都是夹给爷爷奶奶的,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呢?结果就是,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了对老人的尊重,看到了长幼有序的基本伦理道德。无形之中,孩子肯定会浸染上好的习惯,好的品行。
真正的教养,要从餐桌开始培养,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孩子走向社会最好的名片。
那么,父母除了要让孩子懂得长幼有序的基本道德,还要培养孩子哪些餐桌上的好习惯呢?1、用餐前(长者先,幼者后),家人各就各位,全家人坐定后,方可动筷;
2、学习正确端碗、吃饭:幼儿大拇指在碗边缘、其余四个指头放在碗底(龙含珠,左手拿碗的姿势;凤点头,右手拿勺筷吃饭的姿势),并养成习惯;
3、用餐过程中,随时保持桌面的整洁;
4、用餐时,细嚼慢咽,餐食在口中不说话;吃东西,喝汤不出声;
5、不翻捡盘中食物,有些菜食使用公筷;筷子上沾有食物时不夹菜;
6、不可挥动餐具指人;
7、三餐定时、定量、不偏食、不暴食,珍惜食物不浪费;
8、退席时要将残渣收拾在自己的碗内,坐椅放正,向同桌上告退说:“请慢用,我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