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各碑出土时间(班固高祖沛泗水亭碑铭十八侯铭)
颜体各碑出土时间(班固高祖沛泗水亭碑铭十八侯铭)寸木尺土:犹谓寸尺之木土。可理解为生活地域狭窄拘囿,无所建设文饰。俟:大。《说文》:俟,大也。斯亭:指泗水亭。指刘邦出身地位工作皆卑微。魁:古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星 一说为北斗第一星。《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高诱注:斗第一星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亦以指代北斗星。古代赋予北斗星极高的神格,相信它掌管着人间的事物和民众的生死。《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候,亦为帝车。”是指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史记•天宫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
4月11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略钞
高祖沛泗水亭碑铭
班固
皇皇圣汉,兆自沛丰。乾降著符,精感赤龙。承魁流裔,袭唐末风。寸木尺土,无俟斯亭。建号宣基,惟以沛公。扬威斩蛇,金精摧伤。涉关凌霸,系获秦王。应门造势,斗璧纳忠。天期乘祚,受爵汉中。勒陈东征,剟擒三秦。灵神威佑,洪沟是乘。汉军改歌,楚众易心。诛项讨羽,诸夏以康。陈张画策,萧勃翼终。出爵褒贤,列土封功。炎火之德,弥光以明。源清流洁,本盛末荣。叙将十八,赞述股肱。休勋显祚,永永无疆。国宁家安,我君是升。根生叶茂,旧邑是仍。于皇旧亭,苗嗣是承。天之福佑,万年是兴。
【注】沛:沛县。今江苏徐州市沛县。秦泗川郡治所。泗川郡亦泗水郡。秦王政二十三年 (前224)置四川郡(《史记》、《汉书》均写作泗川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西北)。辖境约当今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江苏省宿迁、泗洪、沛县等市县以西,安徽省萧县、涡阳、凤台等县以东地区。内有四条河流,故名四川。泗水为其一。秦末移治沛县。汉高祖四年,改泗水郡为沛郡。泗水亭:位于江苏省沛县。亭是秦汉时代政府最基层的组织,设于交通要道处,十里一亭。职能负责治安,缉捕盗贼,接待使者,传递朝廷文书。《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泗水亭可理解为“泗水郡下沛县某某亭”,不一定亭名“泗水亭”。刘邦为丰县人,是一小县,沛县是郡治所,故为大县,故泗水亭必为沛县辖区内一亭。有如今日大城市之郊外之区。碑铭:碑文和铭文。碑文只书姓名生死,铭文亦书德行事迹。
皇皇:美盛貌;庄肃貌。《诗经•鲁颂•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扬。”毛传:“皇皇,美也。”《礼记•曲礼下》:“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孔颖达疏:“诸侯皇皇者,自庄盛也。”昭著貌;光明貌。《诗经•小雅•皇皇者华》:“皇皇者华,于彼原隰。”毛传:“皇皇,犹煌煌也。”《国语•越语下》:“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韦昭注:“皇皇,著明也。”圣:古之王天下者。亦为对于帝王或太后的极称。兆:预示,显现;开始。沛丰:一可理解为沛郡之丰县。丰县为刘邦出生地。但刘邦时无沛郡,而是泗川郡,沛郡为刘邦称帝后更改的。二可理解为沛县和丰县。丰县是刘邦出生地;沛县是刘邦公务员办公地。
乾降:即天降。著符:著,明,显也;符,古代称祥瑞的征兆。《小尔雅》:著,明也。古代常常附会皇帝或大人物降生乃上天注定。《汉书•高祖纪上》: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母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父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上。已而有娠。遂产高祖。感:感应。赤龙:赤色的龙。古代谶纬家附会为以火德王者(如炎帝神农氏、帝尧、汉刘邦)的祥瑞。《淮南子‧修务篇》:“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高诱注:“尧母庆都,盖天帝之女,寄伊长孺家,年二十无夫。出观于河,有赤龙负图而至,与庆都合而生尧,视如图,故眉有八彩之色。”
魁:古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一至第四星 一说为北斗第一星。《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高诱注:斗第一星至第四为魁,第五至第七为杓。亦以指代北斗星。古代赋予北斗星极高的神格,相信它掌管着人间的事物和民众的生死。《甘石星经》:“北斗星谓之七政,天之诸候,亦为帝车。”是指皇帝坐着北斗七星视察四方,定四时,分寒暑。《史记•天宫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杓,自华以西南。夜半建者衡;衡,殷中州河、济之间。平旦建者魁;魁,海岱以东北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在斗魁中,贵人之牢。魁下六星,两两相比者,名曰三能。三能色齐,君臣和;不齐,为乖戾。辅星明近,辅臣亲彊;斥小,疏弱。流裔:末流;沿承的流派。《汉书·艺文志》:“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 颜师古注:“裔,衣末也。其於《六经》,如水之下流,衣之末裔。”亦指后世子孙。袭:继承。唐:唐尧。末风:犹遗风。《后汉书•崔骃传》:“庶明哲之末风兮,惧《大雅》之所讥。”李贤注:“《诗经•大雅》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汉书•高祖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寸木尺土:犹谓寸尺之木土。可理解为生活地域狭窄拘囿,无所建设文饰。俟:大。《说文》:俟,大也。斯亭:指泗水亭。指刘邦出身地位工作皆卑微。
建号:建立名号。谓自立或受封为侯王。《汉书·蒯通传》:“天下初作难也,俊雄豪杰建号一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杂袭,飘至风起。” 颜师古注:“建号者,自立为侯王。”基:基业。惟:句首文言助词无义。沛公: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以应陈涉,众立为 沛公。《史记·高祖本纪》:“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 ……乃立季为沛公。” 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旧楚僭称王,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 涉,故从楚制称曰公。”
金精:西方之气。古以西方为金,秦在西,故指代秦。摧伤:损伤;挫伤。蔡邕《伤故栗赋》:“适祸贼之灾人,嗟夭折以摧伤。”《汉书•高祖纪上》: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
涉:跋涉。凌:越过,渡过;迫近。关:指武关。在今陕西商洛市商南县。为关中地区通往豫西南和湖北的咽喉。战国时为秦之南关,初名“少习关”,临少习山故以名。与潼关、萧关、大散关称为秦之四塞。霸:霸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接蓝田县界,居霸水之上。《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於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霸水,亦“灞水”。《汉书·地理志》注:霸水,出蓝田谷,北入渭。颜师古曰:兹水秦穆公更名,以章霸功视子孙。系获:系缚虏获。秦王:秦王子婴。《史记·秦始皇本纪》:“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汉书•高祖纪上》:八月,沛公攻武关,入秦。秦相赵高恐,乃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不许。九月,赵高立二世兄子子婴为秦王。子婴诛灭赵高,遣将将兵距峣关。…沛公引兵绕峣关,逾蒉山,击秦军,大破之蓝田南。遂至蓝田,又战其北,秦兵大败。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
应门:古代王宫的正门。《诗经•大雅•绵》:“乃立应门,应门将将。”毛传:“王之正门曰应门。”《礼记•明堂位》:“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孔颖达疏引李巡曰:“宫中南向大门,应门也。应是当也。以当朝正门,故谓之应门。”造势:制造声势。此谓约法三章。《汉书•高祖纪上》:十一月,召诸县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耦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且吾所以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要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斗璧:斗,形如斗状的器物;璧,平而圆 中心有孔的玉。纳忠:献纳忠心;效忠。《汉书•司马迁传》:“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誉,自结明主。”此谓霸上鸿门宴。《汉书•高祖纪》:羽问:“沛公安在?”曰:“闻将军有意督过之,脱身去,间至军,故使臣献璧。”羽受之。又献玉斗范增。
期:约会,约定;希望。乘:登,升。祚:福,福运;帝位。汉中:古郡名。治所在南郑(今陕西汉中东);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南 留坝、勉县以东 乾祐河流域以西及湖北部分地区。《汉书•高祖纪》:二月,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背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四十一县,都南郑。
勒陈:勒,统率;陈,列,布。剟(duō):削,删除。《说文》:剟 刊也。《广雅·释诂三》:剟,削也。三秦:指关中地区。秦 亡以后,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汉书•高祖纪》: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五月,汉王引兵从故道出袭雍。雍王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战好畤,又大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如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地。……塞王欣、翟王翳皆降汉。
灵神:犹神灵。威:震慑。洪沟:鸿沟。古运河名。秦末项羽与刘邦相争,约以洪沟为界,西为汉,东为楚。后泛指界限。荀悦《汉纪•高祖纪三》:“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是:无义助词,帮助宾语提前。乘:凭持;依仗。
易心:变心。《汉书•高祖纪》:十二月,围羽垓下。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知尽得楚地,羽与数百骑走,是以兵大败。
诛:声讨,谴责;杀戮,夺取生命。《说文》:诛,讨也。《类篇》:诛,责也。《玉篇》:诛,罚也。《广雅》:诛,杀也。《释名》:罪及余人曰诛。诛,株也。如株木根,枝叶尽落也。讨:声讨;讨伐,诛戮。《说文》:讨,治也。《玉篇》:讨,诛也。诸夏:古代对中国的泛称。亦指代中原地区。封建时代,天子之下,诸侯国很多,故称为诸夏。夏,华夏。亦可称“诸华”。《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以服事诸夏。《左传·闵公元年》:“诸夏亲昵,不可弃也。”《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左传·襄公四年》:“劳师於戎,而楚伐陈,必弗能救,是弃陈也。诸华必叛。”杜预注:“诸华,中国。”董仲舒《春秋繁露•观德》:“灭国十五有余,独先诸夏,鲁晋俱诸夏也。”康:使安定。
陈张:陈平、张良。画策:谋画策略;筹划计策。《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萧勃:萧何、周勃。翼终:翼,辅;终,至死。
出爵:获得官爵。《韩非子·饬令》:“民有余食,使以粟出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此为使动用法。褒贤:嘉奖贤人。《晋书•天文志上》:南斗六星,天庙也,丞相太宰之位,主褒贤进士,禀授爵禄。列土:分封土地。《汉书•谷永传》:“方制海内非为天子,列土封疆非为诸侯,皆以为民也。”原文为“列士”,擅改。
德:五德。战国时阴阳家邹衍运用阴阳五行理论阐释宇宙演变和历史兴衰,创造“五德终始”之说。“五德”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按邹衍的理论,黄帝时代为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五德相克,改朝换代。他用阴阳五行说,为新兴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后世历代帝王建国,皆沿用五德之说。汉初高祖时,用张苍之议定为水德,汉文帝时用贾谊、公孙臣之议,草定为土德。汉武帝时定为土德。认为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篇》提出的三统说即商为白统,建丑;周为赤统,建子;当有新王,为黑统,建寅,“是从五德说蜕化出来的”。三统说与五德终始说有抵牾,汉武帝“取了三统说中的正朔而去其服色,取了五德说中的服色而去其正朔”,二者相容,由国家颁为法典,确定下来。西汉末年王莽当政时,刘向、刘歆父子根据《周易·说卦》中“帝出乎震”一语,按照五行相生原理重新排列古史次序,自神农、黄帝开始,推算出汉为火德。东汉刘秀开国,光武中兴,定都洛阳。这个洛阳的“洛”字带水字边,与火德相冲,不吉利,于是刘秀去掉“水”字添了“佳”字,改做了雒阳。接下来“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至此“汉继火德”终为官方所承认,汉人从此都尚了红色。弥:广;久,远。
源清流洁:水的源头清了,下面的水流自然干净。比喻事物因果相关,有好的起头,就会有好的结果。也比喻领导廉明,下属也就廉洁《荀子·君道》:“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本盛末荣:本:草木的根。末:梢端。荣:茂盛。草木根部发达,就能枝繁叶茂。比喻事物的兴盛取决于根本。
叙:依次序排列。赞述:赞美称道。股肱:股,大腿骨;肱,上臂骨。比喻左右辅助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六年》: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尚书·益稷》:“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同上又:“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
休勋:美盛的功勋。休:美好,美善。显祚:显,显赫,显达;祚,福,福运。永永:谓长远;长久。《大戴礼记‧公符》:“陛下永永,与天无极。”无疆:无穷,永远。《尚书·大诰》:“洪惟我幼冲入,嗣无疆大历服。”孔传:“言子孙承继祖考无穷。”《史记·孝武本纪》:“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承休无疆。”
是: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旧邑:指沛县。仍:因袭,依旧。
皇:指刘邦。苗裔:子孙后代。《楚辞•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苗,胤也;裔,末也。”朱熹集注:“苗裔,远孙也。”《史记•项羽本纪》: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承:继承。
十八侯铭
酂侯萧何
耽耽相国,弘策不追,御国维纲,秉统枢机。文昌四友,汉有萧何,序功第一,受封于酂。
【注】酂(zàn):酂县,在今湖北襄阳市老河口市。汉时属南阳郡。《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耽耽:深邃貌。相国:古官名。春秋战国时,除楚国外,各国都设相,称为相国、相邦或丞相,为百官之长。秦及汉初,其位尊于丞相。后为宰相的尊称。《战国策•东周策》:“昭献在阳翟,周君将令相国往,相国将不欲。”《汉书•百官公卿表下》:“高帝元年,沛相萧何为丞相。九年,丞相何迁为相国。”追:追究,追寻。此谓只袭承秦制,不深究其渊源优劣。御:统治,治理。维纲:纲纪;法度。桓宽 《盐铁论·刺复》:“夫维纲不张,礼义不行,公卿之忧也。”此处为名词做动词。谓维以维纲。秉统:执掌统驭。《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君临万国,秉统天机。”枢机:枢与机。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王弼注:“枢机,制动之主。” 孔颖达疏:“枢谓户枢,机谓弩牙。”《国语•周语下》:夫耳目 心之枢机也。喻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或职位。《汉书·刘向传》:“大将军秉事用权……尚书九卿州牧郡守皆出其门,筦执枢机,朋党比周。”枢:本义指旧式门的转轴或承轴臼。泛指转轴。亦指中心;枢纽;关键。文昌: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亦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指重要的文职官员及文才盖世的人。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序:依次序排列。《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列侯毕已受封,奏位次,皆曰:“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上已桡功臣多封何,至位次未有以复难之,然心欲何第一。关内侯鄂秋时为谒者,进曰:“……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上曰:“善。”于是乃令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将军舞阳侯樊哙
黆黆将军,威盖不当,操盾千钧,拔主项堂。汉兴破楚,矫矫忠良,卒为丞相,帝室以康
【注】舞阳:古邑名。又作武阳。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东南。《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项籍死,汉王即皇帝位,以哙有功,益食邑八百户。其秋,燕王臧荼反,哙从攻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黆黆(guāng):武勇貌。盖:胜过,超出。不当:抵不上。当,挡。操盾千钧:谓霸上鸿门宴救主。拔:脱身;脱离 摆脱。项堂:项羽霸上之庭堂。《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居营外,闻事急,乃持盾入。……沛公如厕,麾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马,哙等四人步从,从山下走归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矫矫:勇武貌。《诗经·鲁颂·泮水》:“矫矫虎臣,在泮献馘。” 郑玄笺:“矫矫,武貌。”亦指卓然不群貌。《汉书·叙传下》:“ 贾生 矫矫,弱冠登朝。”卒:终。《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后燕王卢绾反,哙以相国击绾,破其丞相抵蓟南,定燕县十八、乡邑五十一。丞相: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战国秦悼武王二年始置左右丞相。秦以后各朝,时废时设。《商君书•定分》:“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相国:见《萧何碑》释。帝室:皇室,皇族。
将军留侯张良
赫赫将军,受兵黄石,规图胜负,不出帷幄。命惠瞻仰,安全正朔,国师是封,光荣旧宅。
【注】留:留县。古县名。秦置,治今江苏省沛县东南。属泗水郡。汉高祖封张良为留侯于此。《汉书•张陈王周传》:汉六年,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赫赫:显赫盛大貌;显著貌。《诗经·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国语·楚语上》:“赫赫楚国,而君临之。” 韦昭注:“赫赫,显盛也。”受兵:谓接受兵书兵法的学习。黄石:指黄石公。《汉书•张陈王周传》:出一编书,曰:“读是则为王者师。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穀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良因异之,常习读诵。规图:犹谋求。徐干《中论·谴交》:“至乎怀丈夫之容,而袭婢妾之态,或奉货而行赂,以自固结,求志属托,规图仕进。”帷幄:指天子决策之处或将帅的幕府、军帐。《史记·太史公自序》:“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帷:围在四周的布幕。幄:形如房屋的大帐幕。惠:汉惠帝刘盈。瞻仰:仰慕、敬仰。此谓商山四皓。《汉书•张陈王周传》: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争,未能得坚决也。吕后恐,不知所为。……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所不能致者四人。四人年老矣,皆以上嫚娒士,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毋爱金玉璧帛,今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一助也。”……上阳许之,犹欲易之。及晏,置酒,太子侍。四人者从太子,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问曰:“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其姓名。上乃惊曰:“吾求公,避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辱,故恐而亡匿。今闻太子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愿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竟不易太子者,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正朔:谓帝王新颁的历法。古代帝王易姓受命,必改正朔;故夏、殷、周、秦及汉初的正朔各不相同。自汉武帝后,直至现今的农历,都用夏 制,即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礼记·大传》:“改正朔,易服色。” 孔颖达疏:“改正朔者,正,谓年始;朔,谓月初,言王者得政示从我始,改故用新,随寅丑子所损也。 周子、殷丑,夏寅,是改正也;周半夜、殷鸡鸣、夏平旦,是易朔也。”《史记·历书》:“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国师:太师的别称。《汉书•张陈王周传》:是时,叔孙通已为太傅,良行少傅事。少傅:古代官名。“三孤”之一。周代始置,为君国辅弼之官。与少师、少保合称“三孤”。后一般为大官加衔,以示恩宠而无实职。
太尉绛侯周勃
懿懿太尉,惇厚朴诚,辅翼受命,应节御营。历位卿相,土国兼并,见危致命,社稷以宁。
【注】绛:绛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曲沃县西南。高祖封周勃为绛侯于此。后改为县,属河东郡。太尉:官名。秦始置,两汉皆置,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管政务的丞相、管监察的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共同负责国务。汉初,金印紫绶,掌武事。懿懿:醇美貌。惇厚:亲厚;敦厚。《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然则君之主慈仁任忠,惇厚旧故,其贤智与有道之士为胶漆,义不倍功臣,孰与 秦孝公 、楚悼王 、越王 乎?”惇(dūn):敦厚,笃实。朴诚:朴实忠诚。辅翼:辅佐保护。《史记•鲁周公世家》:“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受命:特指受君主之命。《左传•襄公二十七年》:“石恶将会宋之盟,受命而出。”《史记•项羽本纪》:“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应节:应合节拍。《列子•汤问》:“巧夫,顉其颐,则歌合律;捧其手,则舞应节,千变万化,惟意所适。”御营:营卫;护卫。营:扎营。历位:谓任职;在职。卿相:指中央行政机构的长官。卿,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相,相国。兼并:合并;吞并。《汉书•地理志》:遂伐灭吴,兼并其地。致命:牺牲生命。《论语•子张》: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社,土神;稷,谷神。旧时亦用为国家的代称。《礼记•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此谓周勃和陈平诛吕安刘。《汉书•张陈王周传》: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硃虚侯章共诛诸吕。
将军平阳侯曹参
蹇蹇相国,允忠克诚,临危处险,安而匡倾。兴代之际,济主立名,身履国土,秉御乾桢。
【注】平阳:平阳县。古县名。春秋晋置,治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在平水之阳,故名平阳”(《元和郡县志》)。秦、汉属河东郡。汉曾置为侯国。《汉书•萧何曹参传》:汉王即皇帝位,韩信徙为楚王。参归相印焉。高祖以长子肥为齐王,而以参为相国。高祖六年,与诸侯剖符,赐参爵列侯,食邑平阳万六百三十户,世世勿绝。……参代何为相国,举事无所变更,壹遵何之约束。……参为祖国三年,薨,谥曰懿侯。蹇蹇:忠直貌。蹇,通“謇”。《周易·蹇》:“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高亨注:“謇謇,直谏不已也。”《汉书·循吏传·龚遂》:“ 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于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 颜师古 注:“蹇蹇,不阿顺之意也。” 允:符合。克:能够。匡:拯救。兴代:指新旧朝代的交替。此谓曹参历汉高祖刘邦和汉惠帝刘盈两代。济:帮助,救助。履:践踏。秉:引申为主持,掌握。御:统治,治理。乾桢:朝廷的支柱。桢,古代筑墙时所立的柱子。
丞相户牖侯陈平
洋洋丞相,势谲师旅,扰攘楚魏,为汉谋主。六奇解厄,扬名于后。
【注】户牖: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二十里。秦为乡,《史记·陈丞相世家》:“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西汉置东昏县于此。《汉书•张陈王周传》:还至雒阳,与功臣剖符定封,封平为户牖侯,世世勿绝。……于是诏御史,更封平为曲逆侯,尽食之,除前所食户牖。……惠帝五年,相国曹参薨,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平为左丞相。……陵之免,吕太后徙平为右丞相,以辟阳侯审食其为左丞相。……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亦不如勃。愿以相让勃。”于是乃以太尉勃为右丞相,位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赐平金千斤,益封三千户。……居顷之,勃谢免相,而平颛为丞相。孝文二年,平薨,谥曰献侯。洋洋:自得貌;喜乐貌。《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谲师旅。” 章樵注:“洋洋,得意貌。”亦可解美善貌。《尚书·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孔传:“洋洋,美善。”《汉书·韦贤传》:“洋洋仲尼,视我遗烈。”《说文》 :势,盛权力。谲(jué):诡诈。《说文》:谲,权诈也。《广雅》:谲,欺也。师旅: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经•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诗经•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史记•货殖列传》:“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亦指战事。《汉书•昭帝纪赞》:“承孝武奢侈余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扰攘:亦“扰穰”。忙乱;匆忙。《史记•陈丞相世家论》:“倾侧扰攘楚魏闲,卒归高帝。”此谓陈平曾侍魏王咎和楚霸王项羽。《汉书•张陈王周传》:平已前谢兄伯,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为太仆。……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赐爵卿。……殷王反楚,项羽乃以平为信武君,将魏王客在楚者往击,殷降而还。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日拜平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六奇:六种奇计。《汉书•张陈王周传》:平自初从,至天下定后,常以护军中尉从击臧荼、陈豨、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封。奇计或颇秘,世莫得闻也。解厄:亦“解阸”。解救危难。《汉书·叙传下》:“ 留侯袭秦,作汉腹心,图折武关,解阸鸿门。”
南宫侯张敖
堂堂张敖,耳之遗萌,以诚佐国,序迹建忠。功成德立,袭封南宫,垂号万春,永保无疆。
【注】南宫: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邢台市南宫市北旧城村,属信都国。张敖:赵王张耳子。《汉书•张耳陈馀传》:四年夏,立耳为赵王。五年秋,耳薨,谥曰景王。子敖嗣立为王,尚高祖长女鲁元公主,为王后。……敖已出,尚鲁元公主如故,封为宣平侯。……后六年,宣平侯敖薨。吕太后立敖子偃为鲁王,以母为太后故也。……高后崩,大臣诛诸吕,废鲁王及二侯。孝文即位,复封故鲁王偃为南宫侯。遗萌:犹后裔。序:见前释。袭封: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封爵。同“袭爵”。垂:留传。号:名位。万春:万年。
卫尉曲阳侯郦商
衍衍卫尉,德行循规,遭兄食其,陨殁于齐。横耻愧景,刎颈自献,金紫褒表,万世不刊。
【注】卫尉:官名。秦始置。汉沿置,掌管宫门卫屯兵,实为禁卫军长官,所属有卫士令丞及八屯卫候、司马,为九卿之一。《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使还报,高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曲阳:曲阳县。《汉书》记载郦商为曲周侯。曲周,今河北邯郸市曲周县。曲阳,今河北保定市曲阳县。《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又从击黥布,攻其前垣,陷两阵,得以破布军,更封为曲周侯,食邑五千一百户,除前所食。郦商:郦食其之弟。《汉书•郦陆硃刘叔孙传》:号食其为广野君。食其言弟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食其常为说客,驰使诸侯。衍衍:雍容大度貌。循:遵循。遭:遭受。陨殁:身亡。陨:通“殒”,亡;殁,亡。此谓郦食其被齐王田横烹杀。《汉书•郦陆硃刘叔孙传》:齐王田广闻汉兵至,以为食其卖己,乃亨食其,引兵走。亨:古通“烹”,煮。横:田横。耻:羞辱,侮辱。愧:惭愧,羞惭。刎颈:割脖子,自杀。《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复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刎:割脖子;割断。《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北面事之,其愧固已甚矣。又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摇,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不过欲壹见我面貌耳。陛下在雒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间,形容尚未能败,犹可知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金紫:秦、汉时丞相等官金印紫绶,唐、宋贵官服金鱼袋及紫衣,均简称为“金紫”。比喻高贵的爵位。褒表:嘉奖表彰。《汉书•郦陆硃刘叔孙传》:高祖举功臣,思食其。食其子疥数将兵,上以其父故,封疥为高梁侯。不刊:古代文书书于竹简,有误,即削除,谓之刊。不刊谓不容更动和改变。刘歆《答扬雄书》:“是县诸日月,不刊之书也。”引申为不可磨灭。
将军颍阳侯灌婴
煌煌将军,辅汉久长,威震吕氏,奸恶不扬。寇攘殄尽,躬迎代王,功显帝室,万世益章。
【注】颍阳:秦时置颍阳县(治所在今河南郑州市登封市东华镇西与大金店镇朱家坪村东之间,今已不存)。西汉初仍旧。《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汉王即帝位,赐益婴邑三千户。以车骑将军从击燕王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还,剖符世世勿绝,食颍阴二千五百户。……布已破,高帝归,定令婴食颍阴五千户,除前所食邑。煌煌:明亮辉耀貌;光彩夺目貌。《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朱熹集传:“煌煌,大明貌。”显耀;盛美。《汉书·扬雄传下》:“明哲煌煌,旁烛之疆;逊于不虞,以保天命。” 奸恶:邪恶。《尚书•尧典》:烝烝乂不格奸。孔传:使进进以善自治,不至于奸恶。寇攘:劫掠;侵扰。《尚书·费誓》:“无敢寇攘,逾垣墙,窃马牛,诱臣妾,汝有常刑。” 孔传:“军人无敢暴劫人。”寇:此指代北胡匈奴。殄(tiǎn):断绝;竭尽;消灭。《说文》:殄,尽也。躬迎:弯腰迎接。躬:稍微向前弯身 以表尊敬。《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绛侯等既诛诸吕,齐王罢兵归。婴自荥阳还,与绛侯、陈平共立文帝。于是益封婴三千户,赐金千斤,为太尉。三岁,绛侯勃免相,婴为丞相,罢太尉官。是岁,匈奴大入北地,上令丞相婴将骑八万五千击匈奴。匈奴去,济北王反,诏罢婴兵。章:通“彰”,显,扬。
将军汝阴侯夏侯婴
斌斌将军,鹰武是扬,内康王室,外镇四方。诸夏乂安,流及要荒,声骋海内,苗嗣纪功。
【注】汝阴: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安徽阜阳市。西汉改为女阴县,属汝南郡。东汉复为汝阴县。《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汉王即帝位,燕王臧荼反,婴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从击陈豨、黥布军,陷陈却敌,益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降前所食。斌斌:文质兼备貌。《史记·儒林列传序》:“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鹰武:如鹰般勇武。勇武。康:安。乂安:太平;安定。《史记·孝武本纪》:“汉兴已六十余岁矣,天下乂安。”乂(yì):治理;安定。《说文》:乂,芟草也。《尔雅》:乂,治也。流:传,布。要荒:要,要服;荒,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亦泛指远方之国。刘向《新序•杂事二》:“昔者唐虞崇举九贤,布之于位,而海内大康,要荒来宾,麟凤在郊。”骋:纵马向前奔驰。此指传播。《玉篇》:骋,直驰也,走也。海内:国境之内,全国。古谓我国疆土四面临海,故称。《孟子•梁惠王下》:“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焦循正义:“古者内有九洲,外有四海……此海内,即指四海之内。”苗嗣:犹苗裔。谓后代子孙。纪功:记述功勋。
将军阳陵侯傅宽
休休将军,如虎如罴,御师勒陈,破敌以威。灵金曜楚,火流乌飞,将命伏节,功绩永垂。
【注】阳陵:阳陵县。秦置,即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北。《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因定齐地,剖符世世勿绝,封阳陵侯,二千六百户,除前所食。休休:宽容貌;气魄大貌。《尚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 孙星衍 《尚书今古文注疏》引郑康成 曰:“休休,宽容也。” 孙星衍疏:“ 郑注见《大学释文》。以休休为宽容貌者,何氏 注《公羊》云:‘休休,美大貌。’大即宽容之义。” 罴(pí):棕熊,熊的一种,也叫马熊或人熊,毛棕褐色,能爬树游水。胆入药。御:统,治。师:军队。勒陈:勒,统率;陈,布列。灵金:指汉高祖斩白蛇剑。《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将军阳陵侯傅宽>》:“御师勒陈,破敌以威,灵金曜楚,火流乌飞。”章樵注:“灵金,高祖斩白蛇剑也。”火流乌飞:大火流动,化为红色的乌鸦飞于空中。周武王伐纣前二年曾东观兵于盟津。相传其渡河后,“有火自上覆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事见《史记‧周本纪》。后世作为朝代更祚的典故。《史记•周本纪》:“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将命:奉命。《仪礼·聘礼》:“将命于朝。” 郑玄注:“将,犹奉也。”伏节:犹言殉节。指为维护某种事物或追求理想而死。《汉书·刑法志》:“于是师旅亟动,百姓罢敝,无伏节死难之谊。”功绩:功业与劳绩。《荀子·王霸》:“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垂:留传。
将军信武侯靳歙
斤斤将军,忠信孔雅,出身六师,十二四旅。折冲扞难,遂宁天下,金龟章德,建号传后。
【注】信武:封地未详。《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至霸上,沛公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骑都尉。……从至陈,取楚王信,剖符世世勿绝,定食四千六百户,为信武侯。……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平城下,还军东垣。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燕、楚车骑,别击陈豨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从击黥布有功,益封,定食邑五千三百户。斤斤:明察。《诗经•周颂•执竞》:“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毛传:“斤斤,明察也。”陆德明释文:“斤,纪觐反。”《汉书•叙传下》:“平津斤斤,晚跻金门。”颜师古注:“斤斤,明察也。”孔:甚,很,作副词;亦可解为大,作形容词。六师:周天子所统六军之师。后以为天子军队之称。《孟子•告子下》:“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旅:寄居外地,旅居。此谓在外单独作战。十二:指十二次。折冲:使敌人的战车后撤。即制敌取胜。冲,冲车。战车的一种。《吕氏春秋·召类》:“夫修之於庙堂之上,而折冲乎千里之外者,其司城子罕之谓乎?” 高诱注:“冲,车。所以冲突敌之军,能陷破之也……使欲攻己者折还其冲车於千里之外,不敢来也。”扞:“捍”的古字。金龟:黄金铸的龟纽官印。汉代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将军等所用。见《汉官仪》卷下、《汉旧仪补遗》卷上。后泛指高官之印。章:通“彰”。建号:建立名号。《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高后五年,薨,谥曰肃侯。
丞相安国侯王陵
明明丞相,天赋庭直,刚德正行,不枉不曲。功业成著,荣显食邑,距吕奉主,昭然不惑。
【注】《汉书•张陈王周传》:惠帝五年,相国曹参薨,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平为左丞相。……陵又本无从汉之意,以故后封陵,为安国侯。明明:明察贤明之士。《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孔颖达疏:“汝当明白举其明德之人于僻隐鄙陋之处。”天赋:禀受于天;生来具有。庭:直的 笔直的。《诗经·小雅·大田》:播厥百谷 既庭且硕。《汉书•张陈王周传》: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刚德:刚健之德,阳刚之道。《左传•文公五年》:《商书》曰:‘沈渐刚克,高明柔克。’夫子壹之,其不没乎!天为刚德,犹不干时,况在人乎?枉:使受冤屈。著:显著。食邑:靠封邑租税生活。亦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收其租税而食,故名。又称采邑。春秋时晋国将县邑分封给大夫,作为俸禄形式。汉初,诸侯王、列侯对其封邑还享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权,景帝后逐渐被剥夺,仅可敛取封邑内民户的租税,数量按户数多少计算; 食邑随爵位黜升而损益,亦得世袭。距:同“拒”,抗拒。吕:吕后。昭然:明白貌。《礼记·仲尼燕居》:“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矇矣。”惑:迷惑,疑惑;糊涂,令人不解。《汉书•张陈王周传》:高后欲立诸吕为王,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将军襄平侯韩信
桓桓将军,辅主克征,奉使全璧,身泏项营。 序功差德,履让以平,转北而游,云中以倾。
【注】襄平侯并非韩王信历史上被皇帝封的名号。韩王信曾投降项羽,后复归。镇守代地投降匈奴。《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汉王使信与周苛等守荥阳,楚拔之,信降楚。已得亡归汉,汉复以为韩王,竟从击破项籍。五年春,与信剖符,王颖川。桓桓:勇武、威武貌。《诗经•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克:胜任;能够。奉使全璧:谓韩王信奉命坚守荥阳一事。身泏项营:谓投降项羽一事。泏(shè):古通“涉”,历,入。差:短缺,不足以达到标准。转北而游:谓韩王信初王韩地,后刘邦更封到太原郡。《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六年春,上以为信壮武,北近巩、雒,南迫宛、叶,东有淮阳,皆天下劲兵处也,乃更以太原郡为韩国,徙信以备胡,都晋阳。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云中:云中郡,战国赵武灵王置。秦治云中县(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南岸及长城以北。西汉辖境缩小,东汉属并州,东汉末废。倾:死,丧。《汉书•魏豹田儋韩王信传》:十一年春,信复与胡骑入居参合。……信报曰:“……仆有三罪,而欲求活,此伍子胥所以偾于吴世也。今仆亡匿山谷间,旦暮乞貣蛮夷,仆之思归,如痿人不忘起,盲者不忘视,势不可耳。”遂战。柴将军屠参合,斩信。参合:汉县名,在今山西大同市阳高县,东汉末废。
将军棘津侯陈武
岩岩将军,带武佩威,御雄乘险,难困不违。仇灭主定,四海是桓,功成食土,德被遐迩。
【注】棘津:古代黄河津渡名。地在今河南新乡市延津县东北。相传周文王师姜尚未遇时曾卖食于此。《史记‧游侠列传》:“昔者虞舜窘于井廩,伊尹负于鼎俎,傅说匿于傅险,吕尚困于棘津……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灾。”张守节正义:“《尉缭子》云太公望行年七十,卖食棘津云。”按,今本《尉缭子》作“盟津”。岩岩:高大貌;威严貌。桓:大。食土:享受封邑的租税。同“食邑”。被:加,施加。遐迩:远近。
曲成侯蟲达
晏晏曲成,舆从龙腾,安危从主,赤曜以升。赫赫皇皇,道弥光明,惟德御国,流及后萌。
【注】曲成:曲成县。古县名。成,又作城。汉高祖六年封虫达为曲成侯,置侯国。后改置为县,治今山东省莱州市东北大原镇西曲城村。属东莱郡。虫达:真名蛊逢。生于曲城。《史记•日者列传》:“曲成侯以善击刺学用剑,立名天下。”《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曲城户将卒三十七人初从起砀,至霸上,为执珪,为二队将,属悼武王,入汉,定三秦,以都尉破项羽军陈下,功侯,四千户。为将军,击燕、代,拔之。高祖六年三月庚子,圉侯虫达元年。孝文元年,侯捷元年。有罪,绝。晏晏:和悦貌。《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毛传:“晏晏,和柔也。”舆从:车马随从。龙腾:龙飞腾。 喻帝王兴起。扬雄《剧秦美新》:“会汉祖龙腾丰沛,奋迅宛叶。”萌:通“氓”,古代称百姓。
御史大夫汾阴侯周昌
肃肃御史,以武以文,相赵距吕,志安君身。征诣行所,如意不全,天秩邑土,勋乃永存。
【注】周昌:周苛之弟。汉王四年,周苛代汉王坚守荥阳不降,被项羽烹杀。汾阴:地名。在今山西运城市万荣县境内。因在汾水之南而名。汉武帝时曾于此得宝鼎。战国时属魏,汉始建县。《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汉王于是拜昌为御史大夫。常从击破项籍。六年,与萧、曹等俱封,为汾阴侯。御史大夫:官名。秦始皇始置,位仅次于左、右丞相,辅佐丞相处理全国政务,权重而秩尊。西汉沿置,仍为丞相副贰,秩中二千石,与丞相对称“二府”、“两府”,协调处理天下政务,而以监察、执法为主要职掌,为全国最高监察、执法长官,位上卿。主管图籍秘书档案、四方文书,百官奏议经其上呈,皇帝诏命由其承转丞相下达执行,负责考课、监察、弹劾官吏,典掌刑狱,收捕、审讯有罪官吏等,或派员巡察地方,镇压事变,有时亦督兵出征。丞相缺位,常由其递补。因与皇帝关系亲近,有时权势尚在丞相之上,或尊称宰相。属官有两丞,一名御史丞,领御史三十员留御史府,受理百官事务; 一名御史中丞,领侍御史十五员入侍宫中兰台,掌文书档案,收纳公卿奏事,监察百官,外督诸部刺史。肃肃:严正貌。《诗经•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营之。” 郑玄笺:“肃肃,严正之貌。”相赵:周昌曾为赵相。《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于是徙御史大夫昌为赵相。君身:君子之身。征诣:召往。《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其赐 弘 后子孙之次当为后者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徵诣公车,上名尚书,朕亲临拜焉。”行所:即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右将军苏建尽亡其军,独以身得亡去,自归大将军……遂囚建诣行在所。” 裴骃集解引蔡邕 曰:“天子自谓所居曰‘行在所’,言今虽在京师,行所至耳。”《汉书·武帝纪》:“谕三老孝弟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 颜师古注:“天子或在京师,或出巡狩,不可豫定,故言行在所耳,不得亦谓京师为行在也。”此谓吕后征召周昌和赵王刘如意到长安。如意:赵王刘如意,戚夫人之子。受刘邦深宠。全:保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昌既被征,高后使使召赵王。王果来,至长安月余,见鸩杀。天秩:天子赐予的秩禄。秩:礼器爵的等级次第。邑土:封地。邑,城邑;土,土地。
将军青阳侯王吸
邑邑将军,育养烝徒,建谋正直,行不匡邪。入军讨敌,项定天都,佩雀双印,百里为家。
【注】青阳:亦“清阳”。清阳县,西汉置。治今河北邢台市清河县东南,为清河郡治。邑邑:谦抑貌。烝徒:众人;百姓。《诗经·大雅·棫朴》:“淠彼泾舟,烝徒楫之。” 郑玄笺:“烝,众也。”烝(zhēng):众多,众,形容词。徒:众,很多的人,名词。匡邪:纠正邪恶。《文子·道德》:“夫道德者,匡邪以为正,振乱以为治。”此谓雍齿率丰县之众叛沛县的刘邦一事。项:脖子的后部。泛指人颈。天都:帝都。此指咸阳。雀:雀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