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毛笔字先从哪种字体学好(学谁的字体比较好)
学毛笔字先从哪种字体学好(学谁的字体比较好)下面我们就从这个细小的区别开始,为大家分享一下墨姐的看法吧~其实啊,字体和书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哎~怎么来聊这个问题呢?其实很多人可能误会了“字体”这个词很多初学者可能会将字体与书体混淆。认为字体就是书体,书体就是字体。
哈喽,墨姐又和大家见面啦!
有位同学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刚开始学毛笔字,学谁的字体比较好呢?
墨姐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哎~怎么来聊这个问题呢?
其实很多人可能误会了“字体”这个词
很多初学者可能会将字体与书体混淆。认为字体就是书体,书体就是字体。
其实啊,字体和书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下面我们就从这个细小的区别开始,为大家分享一下墨姐的看法吧~
书体与字体
一些同学可能会将书体与字体混淆。
其实啊,字体和书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般,我们将构造上符合一定共同原则,点画形态及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特点的一类文字,称之为一类字体。
比如:甲骨、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什么是书体?
简单来说,同一个字,不同的人写出来,字形便会不同,书写的风格和特点也会不同。
就拿楷书来说,有欧体,有颜体,有柳体,有赵体,这些不同的书写风格,就被称为书体。
字体是从文字学角度划分的,而书体是书法艺术角度来判断的。
秦汉之前,书法艺术尚未蓬勃发展,这一时期,一种字体往往就是一种书体。
但到了秦汉之后,字体基本稳定了下来,不同书体就开始飞速发展,一时间群星璀璨。书体与字体也开始逐渐分离。
初学者适合学哪种字体
古今书法可分成五种字体:篆、隶、楷、行、草。
这五种字体又能分为两大类,静态书体和动态书体。
静态书体包括篆、隶、楷,动态书体则是草和行。
从书写技法的角度来看,静态书体是动态书体的基础。
所以说,初学者从篆、隶、楷三种字体入手比较好。
篆书字型结构匀称,笔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起收笔,初学者比较容易掌握。而且篆书是五种书体之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字型结构,锻炼用笔的能力,为学习其他书体打好基础。
隶书是由篆书演化来的,笔画、结构、章法同样比较简单,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一定成效,同样适合初学者作为入门字体。
楷书被称为书法之楷模,奠定了汉字书写的基础和典范,同样也是初学者的入门选择之一。
较之前两种字体,楷书的笔法较为完整,结构变化比较大,对章法的要求颇高,入门难度大,见效时间长。不过,学习楷书可以为初学者提供坚实的基础,以后的学习前景同样更加广阔。这个道理也好解释,那就是:投入越多,回馈越大。
下面咱们话归正传。
既然选定了从篆隶楷三种静态书体入手,那么就可以选择相应的碑帖准读备练习了。
篆书
想要学习篆书的同学,可以从以下碑帖当中选择。
李斯的《峄山碑》
李阳冰《三坟记》
邓石如的《白氏草堂记》
隶书
想从隶书入手的同学看过来
《曹全碑》
《张迁碑》
《乙瑛碑》
楷书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书法以楷书入门最合适。这种说法不可谓对或错,只能结合当下时代来分析。
初学书法,以楷书入手,有以下几个好处:
第一:实用。楷书是现在通行字体,应用范围普遍,容易辨认,也容易学习。而且练习楷书,可以让自己更能把控写字时的用笔、结构,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第二:筑基。大多数人可能有这样一个理解,学好了楷书才能去练行、草。其实不然,以行书、草书入门也可以,只是写出的字难免浮华无力。说白了,楷书就相当于地基,只有地基打牢了,“楼”才会盖的高。
第三:清晰。在各类书体当中,楷书所体现的用笔与结构,是最全面最根本的。起笔、收笔,一撇一捺,一点一画,都交代的清清楚楚。这是其它书体所不能及的。
古代的楷书名家有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
这些名家的书写风格各有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名家碑帖进行临摹练习。
墨姐推荐,可以从以下几种书体入手。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
欧阳询的《九成宫》
柳公权的《玄秘塔》
所以,在下笔练习之前,我们可以先去观察一下整个字的组合结构特点
个人觉得,当你想要触碰结体这一领域时,事先需将用笔的功底打好。
笔用不好,写出的笔画就会虚浮无力,即使领会了结体奥秘,写出的字同样缺少神韵。
挑好了碑帖,下一步就是临摹。
但在临摹之前,我们还要先学会读帖。
读帖
一些初学者可能有个“通病”,那就是拿到一本字帖,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开始临摹。这种做法其实是不对的。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临摹之前先学会读帖,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读帖不单指认识这个字的读音和写法,更重要的是读用笔,读结构,读章法。
☀ 读用笔
一般情况下,一个笔画的书写,都是从入、行、收三个技巧环节来完成的。
入,主要是完成笔画前端的造型;
行,是完成笔画中部的造型;
收,是完成笔画尾部的造型。
在读帖时,我们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全方位的对字帖进行思考。
全帖中锋侧锋用笔的大致情况是什么?起笔方式多为露锋还是藏锋?关键笔画的笔画动作是什么?
比如折肩、捺、竖钩的写法,同一个字,字帖不同,笔画的写法也就不同,所包含的技法或笔意,也会不同。
☀ 读结构
古今楷书,以唐楷为顶峰。
唐楷的法度较严,规律性强,在读帖时一定要注意每个字的重心。
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发现,楷书当中所有的的“横”,几乎都有上斜的趋势。因此就需要一个笔画将字拉正,这就是字的重心。
字的重心所处的位置,一般在:笔画向下或者斜向右下、字的右半边、折肩或者捺(捺化成的点)。如下图:
除了观察重心之外,主笔及疏密,也是读帖的一个重点。
主笔就是一个字中最为伸展的笔画,一般来说独体字和上下结构的字找最长的。
找到了主笔,就可以很顺利的分析出单字内部的疏密关系了。
主笔在的位置是一般为疏,其他笔画相对来说是比较密集的。
找到了主笔及疏密关系,下一步就可以去观察笔画的轻重变化了。
☀ 读章法
所谓章法,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是一幅作品的整体结构。
一幅书帖当中,不仅一个字有轻重的变化,字与字之间也存在轻重的变化。即使是唐楷,字与字之间的实际大小也是不一致的。
☀ 怎样才能锻炼出高效的读帖方法
首先要“精察”。
对于初学者而言,“读”和“临”两个环节应该同步起来,即:临什么,读什么。
可以按照临写的顺序,先看点画的形态、走向、质感和轻重,然后再看每个点画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另外,初学者在读帖的时候,还应该具备一种思维,那就是带着疑问来读。
比如这个“年”字。
它的撇为什么要写的这样粗重?写的瘦弱一些行不行?
它的“横”为什么要稍稍向上偏斜?可不可以向下倾?
这个字每一笔的笔锋是如何写出的,笔画又是如何连接的?
只要每次读帖时多问几个为什么,读帖的功力自然而然就会慢慢提升。
当我们将一幅帖读到极为熟练的程度之后,可以试着将每个字的字形,整部书帖的结构章法都记在心里。
想要真正读透读懂一部帖,将其一笔一行都刻入脑中是必须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记忆并非是死记硬背,而是基于理解之上的一种意识储存。是经由消化之后的一种精华吸收。
所以大家不能为了找主笔而主笔,为了辨轻重而辨轻重,避免本末倒置。
临帖
讲完了读帖,下面就要说说“真枪实弹”的临帖练习了。
想要提升书法技能,临帖是绕不过的关键点。
很多人可能会有一个疑问,即使自己很努力地临帖,但收获的实际效果却不是很好。这是因为,你可能不幸踩中了临帖的“雷区”。
临帖最好先从笔画开始练习。
一些同学,不对,是很多同学,在临帖阶段普遍存在心急的现象,觉得重复的写某个笔画实在太无聊,基础笔画还没练好,就着急忙慌的去写整字,甚至去临写整篇。
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舍本逐末了。
书法学习的不同阶段,临帖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
如果基本笔画尚未掌握,就去临写整字整篇,非但无法学到书帖之精华,反而弱化了对基本笔画和用笔的训练。
所以,在初学阶段,临帖万万不能着急,稳扎稳打才是关键。
在临习期间,除了机械式的重复之外,还应该注意思考。
这个笔画为什么要这么写?
为什么我的字没有帖中的好?
自己的用笔哪里不对?
如果不问青红皂白蒙头就写,写完后就扔在一旁看都不看,这样的临写,无疑是在浪费时间。
有同学可能会问,临帖有没有具体步骤?
当然有。我们之所以临习碑帖,目的就是要掌握用笔之法。
一般而言,初临阶段,我们先要掌握的是笔的基本运用。
如何弄清楚笔的轨迹,最好的方法是描红。
在描红过程中,只要有一点红遮盖不住,就说明你的笔运用的不到位。
另外,在描红过程中,最好不要为了追求字形的差异而随便补笔。
等到每一笔都能遮盖红帖中的笔画,你的描红阶段就算结束了。
下一步就可以进行部分对临了。
部分对临阶段,我们可以读顺字中的一部分。
比如这个“意”字。我们可以先读上面的“立”,再读中间的“日”,最后是下面的“心”。
这样一来,临写时就能感受到笔画中的连动关系。
连动地去写,连动地去感受,要与之前的读帖结合起来,不要去死记硬背字的形状,要按照字本身的状态和连接去感受走势,用这种感受去连笔。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临帖阶段最好不要轻易换帖。
我们临帖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笔法。
选择的碑帖不同,书家的用笔之法也就存在差异。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在选定一本字帖之后,最好不要轻易的更换,将一种用笔方法练精练好,熟练之后自然就会触类旁通,书技才能有所精进。
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隔几天就换一部书写练习,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毫无收获。
以上就是临帖的注意事项啦。
最后~容墨姐再嘟囔几句。
我想很多人学习书法的目的,并非是为了什么成名成家,更多只是一种个人喜好罢了。闲来无事时提笔写几个字,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既然只是喜好,自然可以随意而行。怎样练习,练习到什么程度,临摹什么书帖,这些其实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定。能每天都坚持练习自然最好,实在没时间也不必强求。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基础已然很不错了,那就可以升级去临摹书写喜欢的书体,或者报个线上班加深一下理解;若是觉得自己基础不牢,那就可以返回去接着夯夯基础。
总而言之,就是功利性不要太强。那些古代大大书法家之所以能名垂千古,写出一手万人赞叹的好字,兴趣和思索是两个大前提。
有了兴趣才能自觉练习,勤于思考才会不断提高。
好啦,今天就说到这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