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唐孟浩然(041孟浩然②徒有羡鱼情)
春色唐孟浩然(041孟浩然②徒有羡鱼情)宿鸟归飞,炊烟袅袅,天地之大,江海之阔,远离亲人,没有朋友,只有那一轮孤月与自己一如既往的这般亲近!《王风•君子于役》里写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一位距孟诗人一千多年前的少妇,于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也是在日暮时分,孟诗人想到的肯定不止家人。他的愁有目共睹。此刻,烟雾袅袅,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月照孤舟,他孑然一身,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人生的遭逢……纷至沓来,涌上心头,怎不又添新愁?自己是一个孤苦的漂泊者,旅途疲劳,只得在江边的小沙渚上歇息。像他这种失意的漂流客,哪来银两收入。他的孤独感油然而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江上弥漫的不只是烟雾,还有诗人悒悒不欢的情绪。“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他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奔吴越而来
【唐风浩荡】041||孟浩然②徒有羡鱼情:永远被徘徊在仕场之外
【山水胜迹】
离开京城,为了排遣苦闷,孟浩然长途跋涉,出游吴越,失意之愁,在所难免。看这首《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江上弥漫的不只是烟雾,还有诗人悒悒不欢的情绪。“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自洛之越》)他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奔吴越而来的。遇到这事,谁都不会有好心情。
诗人是孤独的,在他的寂寞之旅走向这一天的尾声时,又添新愁。
自己是一个孤苦的漂泊者,旅途疲劳,只得在江边的小沙渚上歇息。像他这种失意的漂流客,哪来银两收入。他的孤独感油然而生。
宿鸟归飞,炊烟袅袅,天地之大,江海之阔,远离亲人,没有朋友,只有那一轮孤月与自己一如既往的这般亲近!《王风•君子于役》里写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一位距孟诗人一千多年前的少妇,于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刻,她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也是在日暮时分,孟诗人想到的肯定不止家人。他的愁有目共睹。此刻,烟雾袅袅,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月照孤舟,他孑然一身,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人生的遭逢……纷至沓来,涌上心头,怎不又添新愁?
李白也有类似的感受:“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明月,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人们送去了温暖的照耀,光明的指引,亲切的问候。孤旅的惆怅非孟诗人独有。
一个能够从自然获取温暖、求得亲近的人,他不会孤独。他会想起曾经的友人,以此消除心中的惆怅。为此,他写下了《宿桐庐江寄广陵旧友》:
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天光暗淡,耳畔只有一片声响:猿啼,夜流,风鸣。茫茫黑夜,滔滔江流,一眉月牙照耀着一叶孤舟。他想起了扬州的朋友,唯“两行泪”,遥寄旧友!
唯两行清泪,现在可以寄出;
唯两行清泪,足可代表全部的情谊;
唯两行清泪,便印证了友情的深厚。
我们从两行清泪里,咀读出了诗人的悲境。彼时是“江清月近人”,此刻是“月照一孤舟”,唯有明月,可以适时送去真切的问候。孤境堪哀,凄境难胜。辗转悲辛,是漂泊者甩不掉的重负。
除了愁绪纠结,有时还有往事的袭扰。《与诸子登岘山》借古伤今,感叹身世。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再伟大的人物都是时间的俘虏,都经不起岁月的无情杀戮。
再伟大的人物都将化为尘土,只有江山胜迹和他伟大的作品,让“我辈”一再拜读,一再品阅。“羊公碑”已成残迹往事,然而,晋代名将羊祜也好,还是当世不得志的孟浩然也罢,都经不起岁月的淘洗。我们今天追缅的,是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补品。
人事代谢,往来更替。当我们这些来者站在历史的遗迹前不住的慨叹时,也在一步步走向过去,沦为陈迹。
敏感的诗人读出了人事荣枯,读出了不可逆转的生命流程。他就不为自己的得失而悲,他知道自己该如何去应对。
当我们徘徊、流连于历史遗迹时,我们从已逝的生命中读出了共同的结局。我们就不会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我们就知道该如何使生命之花开得更加明艳,让自己的日子保持充分的亮度,守住应有的新鲜指数。
当络绎不绝的行人感叹眼前的时光美景时,诗人却保持了应有的冷静;当人们盲目的穿行时,诗人站在热闹的边缘看到了人世的真谛。孟诗人面对一个贤者的碑刻泪流满襟。他清楚自己,无论怎么努力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他明白无论怎么抗争,最后还是要接受多舛的命运。孟诗人的滂沱泪雨,更彰显出一个文人的自我意识,自我觉醒。他深知,面对所处的时代,自己肩上应承担的责任。
孟浩然自不必哭了,因为他自己说了:“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即使他没有“政绩”,也不要紧,诗名长存,他的不懈追求早已印在了我们的记忆!
江山胜迹永恒,即使被某些虚妄张狂之人损毁,又会出现新的“胜迹”,仍然可以供我们观瞻凭吊;人事的湮灭不以我们的意志而转移,关键在于我们该如何面对“胜迹”,如何取舍;“名”固然重要,关键在于我们获取“名”时所选择的方式。早年“为文三十载,闭门江汉阴”,为的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成功入仕,将名和利尽收囊中。
孟诗人半生求名,无有所得,转而回归田园,寄情山水,反而诗传名存,连诗仙太白也要仰之敬之,赋诗记之,赞他“迷花不事君”。
而真正给孟浩然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淡定以后的山水田园诗。这首《过故人庄》最富盛名: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原来,生活还有另一种过法,除了名利仕途的追求外。
这种过法就看你是不是拿得起,放得下。锦衣玉食,是富丽与显贵的象征;粗茶淡饭,是淡定与简朴的体现。当命运由不得我们去挑拣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方式去坦然应对。
冲出红尘,斩断纷杂,回归简朴,田园是困顿者的天然“养吧”。
不能在华丽与喝彩中风光与荣耀,那就在素淡与平常中怡然地坚守。
孟浩然于中国文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此。他清晰地为我们勾画出了田园生活的理想画图,让后世文人省去了构思的烦恼。他同时为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描画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生活图景,让空泛的和谐回归到存在的现实。
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和谐新农村建设,实质要义大抵如此。
人的和谐才是理想生活图景的核心,才是问题的根本。如诗中孟浩然似的生活,就令我们好生羡慕!难怪有那么多心存梦想、不满现状的人想要时光倒转,梦回唐朝,去过孟诗人般的田园生活。就诗人而言,何须重阳日,天天“话桑麻”。
这是一种优雅的生活,一种令人回味、叫人羡慕的远逝的记忆。
这样的生活,孟诗人既浩然,也淡然。“把酒话桑麻”、“还来就菊花”,多惬意呀!只有灵魂实现了真正的回归,他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体会到田园生活的真趣。相晤,相约,绝无拘束,全凭兴致。如此,诗也写得自然流畅,不著痕迹,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至境。
孟浩然这首知名度最高的《春晓》诗,同样深得自然的旨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繁华总被风吹雨打去。美丽总敌不过岁月的风蚀。
能够听着窗外的鸟鸣声,去关注春花的谢落,说明诗人早已深知时间的珍贵,早已深知流年的飞逝。因为年华又被鸟声叫走了一个轮回。
他的担心并非多余,他埋在内心深处的一个问询,唤起了我们的沉思。
每一个春天的过去,都有她深刻的寓意,每一朵花的绽谢绝不是无缘无故。掩耳不闻窗外事,那是自我封闭。只有处处留心的人,才能感受到自然赋予我们的乐趣,才不会错过她最惊艳的亮相。一直追着春天走的人,永远体会不到与春天同步的快意。与春天同步的人,也成了春天里一处最耐读的风景。
面对即将逝去的春天,诗人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昨夜的风雨到底吹折了多少娇艳的春花,对于一个真正的隐士来说,是不必格外关注的。卧榻之上,被啼鸟唤醒的诗人,他的心不可能真正地了断红尘。他内心的叹惋就是在为那些零落的芳尘祭出他惋恻的悼词。落花有知,亦应为诗人发自内心的这一份悲怜,在来年的枝头献出明艳艳的笑颜,沉甸甸的致意。
繁华与衰落相生,欣喜与失落共存。当你为窗外的生机而怦然心动,恻然而伤时,你又同时想到了时间的不可停滞,想到年华的无情流逝;当你享受到春宵的怡然沉睡时,你又会为功名无成的人生而陡生伤郁。“花落知多少”,有多少美艳的花朵为一夜风雨殉情,有多少怀才不遇的士子白白葬送了可贵的青春与灵锐的心力?如果是暗叹自己的青春流逝,诗人就显得有些多余。因为,“人事有代谢”,这是他自己说的,是自然法则,那样,就未免有些矫情。
好在这首诗纯真自然,童趣味跃然于纸。他的内心还算年轻,他让我们明白,欢乐的时光更应该珍惜,青春年少不要透支光阴。
诗人的心总是闲不住的。不是被寂寞占领,就是被忧戚俘虏。窗外的那一声鸟语,就唤醒了他深埋内心的忧戚。
即使面对美丽的风景,有时也会心生遗憾。孟浩然的这首《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由平凡升华出大美: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最美的风景里应该与最好的人相守共赏。相约的好友却不明缘由地无故缺席。残缺的美成就了这首诗。
丁大的爽约,实则是我们的万幸。
丁大无缘与诗人同赏此刻美景,他不仅辜负了诗人的盛情,也辜负了最美的风景。夕阳西下,万壑蒙烟,凉生松月,清出风泉,樵人归尽,暮鸟栖定。此时,就应该是两位相约的好友准点出场的时候。然而,只有诗人独自抱琴,徘徊在青萝参差的小径,一任风月从身边肆意流逝,一任诗意被爽约的人无情闲置。
丁大是否有缘重温,我们自然无法考据。即使是看了,他也一样遗憾——彼时的松月已非眼前的风景,正所谓时过境迁——在最美的风景和美妙的诗里,独独缺了他自己。
孟浩然最终为友情而逝。从岭南贬所返回的王昌龄到襄阳去拜访他,他恰好大病初愈,不得饮酒。但是,至交远道而来,岂能不以酒相待?结果是旧病复发,回天无力。
孟浩然的死,印证了两句古话:一是“患难见真情”,二是“士为知己者死”!孟浩然就这样浩然而去了。即使仕途失意,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