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博物馆玛瑙文物(辽宁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鸭形玻璃注)
辽宁博物馆玛瑙文物(辽宁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鸭形玻璃注)这与墓主人冯素弗为人谦虚恭谨的态度,相吻合。玻璃注就是古代欹 ( q ī,倾斜的意思 ) 器。我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借欹器 "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 的特点,阐释 " 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 " 的道理。其功用相当于今人的座右铭,提醒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 玻璃 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鸭形玻璃注的造型及装饰艺术与风格皆属罗马玻璃系统。其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也是古罗
冯素弗乃北燕国皇帝冯跋的二弟 北燕的缔造者之一,属于鲜卑化的汉族人。
北燕国的势力范围在河北北,辽宁南。
冯素弗死前被封辽西公,治理北燕,居功厥伟。死时,也是北燕国强盛之时。所以,他的墓地随葬了许多珍品。
鸭形玻璃注于1965年北票市西官营子冯素弗墓出土。
长20.5厘米、腹径5.2厘米,重70克。淡绿色玻璃质,质光亮,半透明,微见银绿色锈浸。体横长,鸭形,口如鸭嘴状,长颈鼓腹,拖一细长尾,尾尖微残。背上以 玻璃 条粘出一对雏鸭式的三角形翅膀,腹下两侧各粘一段波状的折线纹以拟双足,腹底贴一平正的饼状圆玻璃。此器重心在前,只有腹部充水至半时,因后身加重,才得放稳。此器造型生动别致,在早期玻璃器中十分罕见。
鸭形玻璃注的造型及装饰艺术与风格皆属罗马玻璃系统。
其吹管成型、热贴玻璃条等也是古罗马玻璃制作的常用技术。经检验,材质更是当时中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的古罗马帝国的钠钙玻璃。可见这件鸭形玻璃注应是产于今叙利亚至地中海沿岸一带的古罗马帝国,其传入途径是由西域经过草原之国——柔然,再传进冯氏北燕的。鸭形玻璃注是中外现存罗马玻璃器中的瑰宝!
玻璃注就是古代欹 ( q ī,倾斜的意思 ) 器。我国古代,欹器通常会被放在座位的右边,它的用途和现在的座右铭类似,是古代人提醒自己不要自满的一种容器。借欹器 "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 的特点,阐释 " 满招损,谦受益,戒盈持满 " 的道理。其功用相当于今人的座右铭,提醒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
这与墓主人冯素弗为人谦虚恭谨的态度,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