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伟人毛泽东(遇上伟人毛泽东)
遇上伟人毛泽东(遇上伟人毛泽东)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李白有诗仙之称,平生狂妄不羁,恃才傲物。翰林待招时,高力士脱靴,杨贵妃捧砚,确实够嚣张。他的一首诗开头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连千古圣人孔子他都敢嘲笑。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当官,当大官,遗憾的是终生未能得志。他的很多诗篇,表达的都是怀才不遇的愤懑。
毛泽东是东方巨人,博览群书,通今博古,胸怀天下,睥睨万物。偶有闲余,写诗填词,一出手就是名篇佳作,其诗词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无人能及。自己不想公开仅作赠予的《沁园春雪》,一经面世即引起轰动,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人不知“沁园春”,活生生把文人把玩的曲子词,变为百姓口头语。
那么,一个有意思的命题出现了,假如,李白遇上毛泽东会如何?其实,已经不是假设,确实遇上了,是李白的诗词遇上了伟人毛泽东。
李白有一首颇为豪放的诗篇《梁甫吟》,是其代表作之一。就是这首诗,遇上了伟人毛泽东,欲知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先来欣赏一下李白的《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猰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这首诗豪放不羁,借古人的不世之功,表达自己的宏大抱负和这种抱负未能实现的痛苦以及对未来的希望。诗中有两个主角,都是诗人歌咏的对象,是诗人学习的好榜样,李白也希望自己像这两个主角一样,实现平生之志。
第一个榜样是渭水垂钓的姜太公,老人家是直钩钓鱼,愿者上钩。垂钓十年,八十出仕,成就大周八百年伟业。写老姜,李白也想有像文王那样的明君找上他,得以一展平生抱负。实际上,李白还真的遇到了请他的明君,那就是永王李璘,三次派人上山力邀。李白欣然下山准备大展宏图。只是,他不但没有一展平生抱负建功立业,反而被投进大牢,不是遇到大赦,连命都搭上了。
第二个榜样是酒徒郦食其,李白对这个榜样更是青眼有加,为何?因为李白自己更是一个酒徒,惺惺相惜。高阳酒徒,60多岁,草莽出身,见着刘邦不下跪仅作一揖,一番雄辩,把刘邦吓得从按摩床上爬起来,洗耳恭听其宏论。仅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拿下七十二座城池。把刘邦和项羽玩弄于股掌之中,跟玩呼啦圈似的,想怎呼啦就怎呼啦。
按照李白的性格,最崇拜的就是这样的人,凭着天纵之才,不但能建功立业,还能把谁都戏弄一番,而且还服服帖帖,自己如神仙一样,看着这些凡人的表演。他一直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没有人跟得上他的大才,但一直怀才不遇。他在下文中更是发狂了,郦食其都能做到这样,我比他才更高,身体更好,怎么就不能呢?狂妄里面,有着压抑的痛苦。
这首诗得到后世极高的评价,引起无数文人共鸣。为何这些文人都竭力推崇这首诗呢?除了艺术上的成功之外,更主要的是,读这首诗的当然都是文人,而凡是有才气的人,都有一个英雄梦,而往往这梦,还都不能实现。换句话说,都以为自己是天纵英才,都是怀才不遇。李白表达的,就是自己想说的,自然也就引起强烈共鸣了。
时序转到二十世纪时,李白的诗词遇上一代伟人毛泽东。毛泽东的诗词跟李白是有些相同之处的,比如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豪放的气势豪迈的气概,等等。那么,这诗仙遇到伟人,会如何?
还真巧了,伟人毛泽东很欣赏李白的《梁甫吟》,但他觉得应该给李白泼点冷水,李白太狂热了,得意时不会想到失败,一高兴就手舞足蹈,这样是成不了大事的。泼点冷水,才能清醒。于是,伟人就提笔给这首诗续了四句。是怎样续的呢,我们来看:
不料韩信不听话,十万大军下历城。
齐王火冒三千丈,抓了酒徒付鼎烹。
伟人毛泽东续这四句诗说的是什么情况呢?原来啊,韩信按照刘邦的命令,领兵十万攻打齐国,二被郦食其在此之前,就说服了齐王准备归降。这时候,不知是韩信没接到停止进攻的命令,还是其它什么情况,韩信并没有停止进攻。齐王大怒,认为是郦食其用了缓兵之计,让自己吃了大亏。于是,就把郦食其下油锅烹了。
这四句诗的风格当然跟李白的诗是契合的,十万大军,火冒三千丈,都特有气势,跟原诗浑然一体。而且,有了这四句,这首诗确实是完整了。
但是,这四句诗,跟原诗在内容上可就大相径庭了。泼李白冷水当然不是给李白看的,李白永远都不会看到,是给像有李白一样思想的人看的。看待事物不能只看到成功的一面,更要看到失败的一面,要全面看待事物。遇事要往最好处努力,往最坏处打算。这一点,伟人毛泽东不知要高出李白多少倍。
还记得李白应诏进京的情景吗?他离别儿女时,丝毫不掩饰得意之情,挥笔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两句把他当时的心情表现地淋漓尽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是多么的得意啊;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多么的自负啊。可是,皇帝对他的看法、此次召见的用意,他都一概不知。在什么都还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如此得意,如何能安邦治国!
李白是诗人,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但也只能是诗人。伟人毛泽东续的这四句诗,其意可以说是深不可测,值得细细体会深思。大家是什么看法呢?不妨留言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