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虞允文像。图源网络这位阿骨打的庶长孙,素以淫恶、嗜杀著称。既然开了词风,索性再插播一阙《念奴娇•咏雪》:“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癫狂,素鳞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古旗角。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缡虎豪雄,偏稗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笔力之雄浑,气象之恢弘,气韵之苍凉,文思之奇诡,真好词也!作者:完颜亮。连辛弃疾们读其作,都不得不叹服“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杭州西湖一隅现在舒缓一下紧张气氛,插播广告——柳三变《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1)

马鞍山采石矶

采石矶又名牛渚矶,地处马鞍山西南的翠螺山麓。此地突兀江中,绝壁凌空,扼据大江要冲,北守六朝金陵。矶即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与它同级别还有岳阳城陵矶和南京燕子矶。与朋友到此一游,无非逛逛李白墓园、林散之艺术馆、三元洞和三台阁。我说,南宋时这里发生过一场决定性的抗金水战呢。似乎所有人都不知所云。最让我诧异的是,求之度娘,无论马鞍山词条,还是采石矶词条,居然只字未提。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2)

南宋、金形势图。图源网络

绍兴议和之后的皇统八年(1148),金兀术卒。海陵王完颜亮任右丞相,翌年杀熙宗完颜亶自立。随后从会宁迁都燕京,正隆五年(1160)再迁汴京,直逼南宋。翌年秋,他自将“众六十万,号百万,毡帐相望,钲鼓之声不绝”,兵分四路南侵,势在一举灭宋。宋廷乱作一团,主和派欲“浮海避敌”,主战派说“敌国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高宗抛弃幻想,备战应对。但宋军一触即溃,金兵17万主力很快饮马长江北岸。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3)

杭州西湖一隅

现在舒缓一下紧张气氛,插播广告——柳三变《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江南这般好,一般人会说,我想去看看。海陵王岂是一般人?他说“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而问罪于前,二也;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4)

完颜亮像。图源网络

这位阿骨打的庶长孙,素以淫恶、嗜杀著称。既然开了词风,索性再插播一阙《念奴娇•咏雪》:“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癫狂,素鳞猖獗,掣断珍珠索。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缟带古旗角。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缡虎豪雄,偏稗真勇。非与谈兵略,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笔力之雄浑,气象之恢弘,气韵之苍凉,文思之奇诡,真好词也!作者:完颜亮。连辛弃疾们读其作,都不得不叹服“北地之坚强,绝胜江南之柔弱”。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5)

虞允文像。图源网络

再播一首《泸江亭》:“映水林峦影颠倒,济川舟楫势峥嵘。东行万里欲乘兴,更待一篙春水生。”作者:虞允文。唐虞世南之后也,气势自不比海陵王。金兵压江而来,建康都统王权因无能被罢官,所部1.8万人退至采石。时岳飞、宗泽俱死,居然请同知枢密院事的叶义问挂帅,叶乃清官,却不是打仗的料。丞相陈康伯推荐中书舍人虞允文佐之,却意外把书生变作超人。虞至采石劳军,当此危难,自任前总,把水军兵分五路,两路埋伏,三路正面进攻;步兵则踞岸严阵以待。金本骄兵,且以采石空虚,竟以悬殊兵力惨败。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6)

采石之战形势图。图源网络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7)

采石之战。图源网络

再次推出完颜亮雄诗:“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小虞你一介书生,咋就不给我海陵王一点面子?转眼入冬,完颜亮集兵号令,“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然而后院失火,鉴于其穷兵黩武,“民皆被困,衣食不给”,“民不堪命,盗贼蜂起”,完颜雍辽阳称帝,是为世宗,并废亮为庶人。海陵王犹自信,“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灭了南宋再回兵收拾堂弟。金兵强渡无望,拂晓哗变。亮见有箭射帐,以为宋军劫营,拔下一看:“此乃我军箭矢!”被弑,年40岁。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8)

马鞍山采石矶

采石矶的刀光剑影已在江边沉寂了近900年。有人说,南宋书生指挥1.8万残兵力挫17万金兵。也有人说,这是一场被过度渲染的大捷。我倒觉得,我们这是在还原历史。尤其战争的走向,既有必然趋势,更多或然因素。至少此一战,在宋金战争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自此“宋事转危为安”,南北和平逾40年。所以有人说,此一战为南宋续命118年。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9)

马鞍山采石矶

或许宋室南渡后示弱惯了,凯歌传来,举国欢欣。张孝祥一气呵成《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燃犀处,骇浪与天浮。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快哉其词,真豪放派也!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10)

马鞍山采石矶

至于书生虞允文,自此出将入相近20年,淳熙元年(1174)以65岁而终,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明代史家丘濬说,“古今水战,采石比赤壁尤奇且难。周瑜主将,而允文书生也;瑜握重兵,而允文空拳也;瑜有孔明为犄角,而允文只手也”。史称他“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义勇,为南宋第一”。我们老人家也盛赞他“伟哉虞公,千古一人”。

南宋洞庭湖之战(江南忆不该遗忘的)(11)

马鞍山采石矶沿江栈道

采石矶扼长江之险,东汉以来即兵家必争之地。因战事需要,相传古时就有用于行军和补给的沿江栈道。新建栈道据说南自三元洞,北通蜗牛尾,依山就势,逶迤不及千米。烈日当头照,无风江水平。盘桓于栈道上,我已感受不到当年同仇敌忾的喊杀声和刀枪剑戟的铿锵声。如此雄性的声音,如今钓鱼城听不到,崖山也听不到,“百无一用是书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