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石头记原稿下落(石头记背后的故事)

石头记原稿下落(石头记背后的故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话说贾宝玉携《红楼梦》残卷南反栖灵寺,白天参佛念经,晚上怀金悼玉,望月兴叹。怡亲王允祥临死前的谆谆嘱托,曹氏家族的“家亡血史”,花魂默默的林妹妹,含恨而死的王熙凤…一幕幕挥之不去,拂之又来,千回百转,绵绵不绝,令宝玉摧心抛肝。这真是: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林红玉历史原型,原江宁织造府库使萧林的女儿,苏州人氏,本名萧芳。生于1716年,1728年随贾宝玉迁居北京。1732年嫁宝玉为妾。1748年劈腿曹雪芹,导致贾宝玉悬崖撒手,情极出家。1750年嫁曹雪芹。1754年因焚毁《红楼梦》,被王熙凤休妻。1763年她卖掉嫁衣,埋葬了曹雪芹,并在曹雪芹书箱上留下了一首《悼亡诗》(“拙笔”就是林红玉的笔名)。1764年贾宝玉圆寂时她尚在人世,所以《石头记》中并没有林红玉的死亡结局。书中,林红玉、

《红楼正史》第9篇

石头记原稿下落(石头记背后的故事)(1)

第五集 白首双星

却说贾宝玉辞别凤姐,出门寻找曹雪芹。然而半月过去了,仍是杳无音信。这日,宝玉终于从他昔日好友敦诚敦敏兄弟口中得知,曹雪芹现以卖字画、行医看病为生,四处游走,居无定所,如今他妻离子散,深仇重怨,万念俱灰,即便找到了也是断不肯回去的。此时已入十月,扬州栖灵寺一年一度的水陆法会在即,宝玉需立即反南,不能再延期了。

贾宝玉无法,只得又回到正白旗村,来与凤姐辞行。一进门,只见凤姐裹着旧日的衾褥,蓬头垢面睡在芦席土炕上。贾宝玉一阵心酸,含泪伸手轻轻拉她,悄唤两声。凤姐忽闻有人唤她,强展星眸,一见是宝玉,又惊又喜。左右见只有宝玉一人回来,心中已明白大半,不禁又悲又痛,凤姐一把攥住宝玉的手,哽咽了半日,方挤出半句话来:“我只当不得见你了。”接着便嗽个不住。宝玉哽咽道:“几日不见,怎病成这个样子了?”凤姐道:“不过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横竖不过三五日的光景。”又道:“你来的正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听说,忙拭泪问:“茶在那里?”凤姐道:“那炉台上就是。”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象个茶壶。只得桌上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象个茶碗,未到手内,先就闻得油膻之气。宝玉只得拿了来,先拿些水洗了两次,复又用水汕过,方提起沙壶斟了半碗。看时,绛红的,也太不成茶。凤姐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宝玉听说,先自己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已。尝毕,方递与凤姐。只见凤姐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宝玉心下暗道:“往常那样好茶,她尚有不如意之处;今日这样,可知古人说的‘饱饫烹宰,饥餍糟糠’,又道是‘饭饱弄粥’,可见都不错了。”一面想,一面流泪,于是把雪芹的消息以及自己要南返的事细细说与凤姐,又问:“你还有什么说的,告诉我。”凤姐呜咽道:“有什么可说的!痴心傻意,只说大家横竖是在一处,不想平空里生出这一些事来。只是一件,死在那起狐狸手里,我死也不甘心的。撵走她既已担了恶毒虚名,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说毕又哭。宝玉拉着她的手,只觉瘦如枯柴,腕上犹戴着四个银镯,因泣道:“且卸下这个来,等好了再戴上罢。”因与她卸下来,塞在枕下。又说:“可惜这两个指甲,好容易长了二寸长,这一病好了,又损好些。”凤姐拭泪,就伸手取了剪刀,将左手上两根指甲齐根铰下;又伸手向被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袄脱下,并指甲都与宝玉道:“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快把你的袄儿脱下来我穿。我将来在棺材内独自躺着,也就像还在金陵的一样了。”宝玉听说,忙宽衣换上,藏了指甲(寓《红楼梦》残卷)。宝玉又把凤姐兄嫂王仁夫妇找来,许些银钱,央求好生照看凤姐。一切安排妥当,少不得一别。凤姐知宝玉难行,遂用被蒙头,总不理他,宝玉方洒泪而去…哪知宝玉这一去,姐弟俩竟成了永别。1754年腊月初一日早上六点,王熙凤病死在北京香山正白旗村,享年66岁。这正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又道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苦向金陵事更哀。

却说林红玉(灯姑娘)被休之后,彻底放飞自我,恣情纵欲,满宅内延揽英雄,收纳材俊,上上下下竟有一半被她考试过了。然而那美韶华去何迅,更哪堪梦里锈帐鸳衾。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善因。林红玉到了晚年人老珠黄之时,仍孑然一身,踽踽凉凉,孤苦无依。这正是: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林红玉历史原型,原江宁织造府库使萧林的女儿,苏州人氏,本名萧芳。生于1716年,1728年随贾宝玉迁居北京。1732年嫁宝玉为妾。1748年劈腿曹雪芹,导致贾宝玉悬崖撒手,情极出家。1750年嫁曹雪芹。1754年因焚毁《红楼梦》,被王熙凤休妻。1763年她卖掉嫁衣,埋葬了曹雪芹,并在曹雪芹书箱上留下了一首《悼亡诗》(“拙笔”就是林红玉的笔名)。1764年贾宝玉圆寂时她尚在人世,所以《石头记》中并没有林红玉的死亡结局。书中,林红玉、林姑娘、麝月、娇杏、文杏、嫣红、娇红、香菱、鸳鸯、司棋、芳官、藕官、良儿、篆儿、坠儿、灯姑娘、王住儿媳妇等等都映射萧芳。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话说贾宝玉携《红楼梦》残卷南反栖灵寺,白天参佛念经,晚上怀金悼玉,望月兴叹。怡亲王允祥临死前的谆谆嘱托,曹氏家族的“家亡血史”,花魂默默的林妹妹,含恨而死的王熙凤…一幕幕挥之不去,拂之又来,千回百转,绵绵不绝,令宝玉摧心抛肝。这真是:犹步萦纡沼,还登寂历原。石奇神鬼搏,木怪虎狼蹲。赑屃朝光透,罘罳晓露屯。振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

贾宝玉已近花甲之年,曾自以为见识高过世人,恃才傲物,踌躇满志。怎奈垂暮残年,家亡人散,一事无成。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其行止见识,皆出于自己之上。堂堂须眉,竟不若彼一干粉黛。实愧则有余、悔则无益之大也。贾宝玉在《甲戌凡例》中自我忏悔到:虽今日之茅椽蓬牖,瓦灶绳床,其风晨月夕,阶柳庭花,亦未有伤于我之襟怀笔墨者。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红楼梦》毁了,林红玉走了,凤姐死了,曹雪芹废了,枉自悲痛无济于事,放下心里包袱,就没有忧愁和烦恼。萧芳是自己撵走了自己,家族兴衰趣事向谁诉说?只有通宵达旦,烹茶著书。贾宝玉痛定思痛,雄心再起,他要重著《石头记》,将以往所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母教育之恩、负师兄规训之德,忤逆不孝之罪、一事无成之恨,再述一书,以告普天下人。贾宝玉灵光一现,茅塞顿开:何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他胸有成竹,回到书房,疾笔写下了第一回回目“风尘怀闺秀”。1754年甲戌十一月,栖灵寺的贾宝玉、“恨几多”的脂砚斋,品着梅花雪,烹着枫露茶,带着对曹雪芹满腔的憎恨,开始删改《红楼梦》,再评《石头记》。这正是:

歧熟焉忘径,泉知不问源。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彻旦休云倦,烹茶更细论。

石头记原稿下落(石头记背后的故事)(2)

然而说来简单,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石头记》第五十二回“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以隐喻的笔法形象描绘了贾宝玉在栖灵寺,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修补《石头记》的艰难历程:晴雯(贾宝玉)先将里子拆开,用茶杯口大的一个竹弓钉牢在背面,再将破口四边用金刀刮的散松松的,然后用针纫了两条,分出经纬,亦如界线之法,先界出地子后,依本衣之纹来回织补。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刚刚补完,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

“虾须镯”之“须”,“累丝金凤”之“丝”,“雀金裘”之“孔雀金线”,均隐喻《石头记》中成千上万条“射覆”脉络。鳞次栉比,密密匝匝。可真是: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石门闭目凝思,感慨万端,仿佛看到了二百年前,那个古佛青灯,缁衣敝履,皓首驼腰,通宵达旦著书《石头记》的和尚贾宝玉。感念今昔,殆无以为怀。这正是:

无人为我点烛灯,无人为我煮茶茗。

无人陪我踏黄昏,无人伴我共潮生。

无人同我瞻星辰,无人共我赴前程。

无人知我言中意,无人懂我楼中梦。

无人与我把酒醉,无人拭我眼中泪。

无人谓我心何悲,无人解我身憔悴。

无人度我柳梦梅,无人与我芦雪对,

曹公诗怀向谁言,石门正史俞钟会。

1755年三月的一天,一个小沙弥忽然送进来一个包裹,并一封书信,说是怡亲王府寄来的。宝玉便知是史湘云。贾宝玉展开书信从头细读,没等看完,已是脸色大变。他扔下书信,匆忙打开了那个包裹,包裹里是个函匣,打开函匣,里面竟然整整齐齐码放着那部已经被焚毁了的《红楼梦》。贾宝玉挨册翻看,只见一字不少,一页不缺。贾宝玉宛如置身梦中,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笑着笑着,又嚎啕大哭起来,几近癫狂。

原来曹雪芹的《红楼梦》并非孤本。当年林红玉是委托史湘云典当了《红楼梦》手稿(邢岫烟当衣)。史湘云知道书的金贵,于是找王府抄手连日连夜过录了一个抄本(“小金麒麟”、“碧玉珮”)。凤姐死后,史湘云才得知林红玉盗书毁书的事情经过,她同情曹雪芹,鄙视哥哥贾宝玉因一部书害的凤姐家破人亡。同时她也能体谅宝玉内心所承受的巨大悲恸,于是将自己拷贝的这部《红楼梦》完整赠送给了贾宝玉。这突如其来的惊喜,令贾宝玉激动不已。他立即提笔给史湘云写了一封回书,阐述了自己要重新修注《石头记》的伟大构想,以及“反写”《石头记》的著书思路,并附上了自己刚创作完成的一首《桃花行》。又写道:“咱们的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如今正是初春时节,万物更新,正该鼓舞另立起来才好。”史湘云得信大喜,复回信抱怨宝玉何不早说,并写道:“一起诗社时是秋天,就不应发达。如今却好万物逢春,皆主生盛。况这首《桃花诗》又好,就把‘海棠社’改作‘桃花社’吧。”从此,两个白首老人,一个在扬州的栖灵寺,一个在北京的怡亲王府,或向月对诗,或鸿雁传书。人居两地,情发一处,共同开启了《石头记》的新纪元。“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贾宝玉每到晚间做完佛事,夜深人静,便在佛灯月下修书撰字,每日二千三千字不拘。晚风萧瑟,塔铃声声,贾宝玉完全沉浸在往事之中,臆想着表妹林黛玉的“花魂”如林云铭笔下的林四娘,从稻香村飘然而至,宝、黛演绎着《牡丹亭》别样的“人鬼不了情”。这日宝玉正算,再得五十篇,也就成型了。谁知湘云又寄来一卷东西,宝玉拆开看时,却是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文法且与自己十分相似。喜的宝玉直向北作揖,又亲自回信道谢。原来史湘云寄来的便是她亲自撰写的《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让贾宝玉将文字融进书里,因为这是丈夫怡亲王的遗命。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由1705年九月贾府建造大观园、林黛玉进贾府写起,至1711年五月林黛玉“病故”,1727年贾宝玉获罪抄没(“狱神庙”慰宝玉),1745年贾宝玉送“玉”给曹雪芹,曹雪芹批阅增删,题书名为《金陵十二钗》结束。终章又加写了“贾宝玉悬崖撒手”“曹雪芹仗义探庵”“神瑛绛珠证前缘”“金陵十二钗情榜”等内容,为书增添了神话色彩。至此全剧终。富察明义的《题红楼梦》二十首绝句,基本还原了《红楼梦》的原貌。然而贾宝玉反著《石头记》,将时间顺序完全打乱、颠倒,把曹雪芹《红楼梦》的终章挪到了书的第一回,增加了“太虚幻境”,把“情榜”挪到了第五回,至第75回戛然而止,造成一个“书未完”的假象。贾宝玉称之为“不写之写”“避难法”。曹雪芹(贾雨村、贾芸、贾芹等)和萧芳(林红玉、娇杏、灯姑娘等)在《红楼梦》中原是正面形象,也被贾宝玉删改为反派角色。

1756年五月初七日,贾宝玉的手稿-“靖藏本”《石头记》终于诞生了,这就是传说中的“丙子本”《石头记》。此后贾宝玉一面润笔修改,在书中“剔出绒毛”,故意设置“矛盾错漏”,一面又以笔名脂砚斋,逐回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曲折之笔,逗漏真相。这正是:

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茜纱公子情无限,脂砚先生恨几多。是幻是真空历遍,闲风闲月枉吟哦。情机转得情天破,情不情兮奈我何?

石头记原稿下落(石头记背后的故事)(3)

1757年丁丑仲春,老友秦钟忽然到访栖灵寺。原来秦钟始终未能深入品读《红楼梦》,深为憾恨。不久前由堂妹史湘云得知《红楼梦》现在宝玉手中,特来求书。秦钟见书案上正摆放着一部没有书名的“《红楼梦》”但仅有75回。差异道:“我记得全部共110回,其它书稿呢?”宝玉道:“被借阅者迷失了。”秦钟顿足捶胸,无不惋惜。(按:根据对畸批的分析,畸笏叟似乎知道些什么,又似乎并不完全了解内情。《红楼梦》“遗失”真相及 “遗文”内容,畸笏叟要么真不知道,要么装不知道。)

此后秦钟便在栖灵寺小住了下来,终日废寝忘食,品读这部刚刚诞生的《石头记》,因为这里头有他的故事。贾宝玉也收获了他的第一位读者。秦钟不看则可,这一读彻底震惊了这位花甲老者,此书文脉蕴藉,妙语连珠,奇思妙想,巧夺天工,令秦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泪流满面,时而掩卷沉思,陷入久远的回忆之中,真是酣畅淋漓,如痴如醉,不禁连连感叹“作者是如何想来?”

秦钟读到第十三回时,不禁失声大哭,文字勾起来了他的童年记忆和悲欢往事,心情久久不能平复。这日,秦钟突然找到贾宝玉,开门见山道:“秦可卿如何死,雪芹断写不出这些事来,尚有我幼年私密糗事,竟如数家珍,定是你的手笔,真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又压低声音厉色道:“这可是灭族的大罪,断断留它不得,倚我当立刻烧掉。”宝玉慌了神,抢上来就要夺书。秦钟便跑,被宝玉一把揪住,按在床上,掰手要夺,口内笑道:“你趁早给我,不然把你膀子橛折了。”【脂砚斋:无情太甚!】秦钟笑道:“你就是没良心的。我好意瞒着来问,你倒赌狠!你只赌狠,我立刻去报官,看你怎么着。”宝玉听说,忙陪笑央求道:“好人,赏我罢,我再不赌狠了。”

一语未了,忽听一阵敲门。宝玉忙松了手,秦钟刚起身,他的书童已走了进来,施礼问秦钟道:“方才扬州衙门里的王老爷遣人来问,大爷明日可否有暇去他府上一叙。”秦钟忙答应道:“就回明日午间我必亲临到访。”书童答应一声出去了。秦钟指着鼻子,晃着头笑道:“让我隐瞒也容易,只是不知你怎么谢我呢?”喜的个宝玉身痒难挠,跑上来“亲人、好人”乱叫乱谢。秦钟仍拿了书笑道:“这是我一生的把柄了。好就好,不好就抖露出这事来。”宝玉笑道:“你只好生收着罢,千万别叫外人知道。”口里说着,瞅他不防,便抢了过来,【脂砚斋:毕肖。秦钟不分玉石,但负我鲸卿。奈何,奈何!】笑道:“你拿着终是祸患,不如我烧了它完事了。”【脂砚斋:妙!设使秦钟再不致泄露,故仍用宝玉抢回,后文遗失,过脉也。】一面说着,一面揣在怀内。秦钟咬牙道:“没良心的东西,过了河就拆桥,明儿我就去王老爷府上,还想我替你撒谎?”宝玉见他动情,连连作揖道:“鲸卿放心,我即刻修书告知雪芹,命他删去此节如何?”秦钟嘴一撇,笑道:“回头给你们算总账。”说着出去了。看着秦钟得背影,宝玉只得摇头苦笑。

秦钟读到第75回,书戛然而止,意犹未尽。不时来找宝玉,询问后文内容。宝玉只得敷衍搪塞。“不写之写”是《石头记》的大变体、大章法。肤浅之人谓之“残”,巨眼者谓之“隐”。叹秦钟虽身为书中人,竟也不能窥其全豹!

经秦钟这一闹,让宝玉进退两难。“天香楼”一节是怡亲王的遗命,也是著书之旨,怎能说删就删去呢?况且这又是史湘云的亲笔。这可给大文豪贾宝玉出了一个难题,他陷入冥思苦想之中,真是搜肠刮肚,煞费苦心。但负痴秦钟,不负怡亲王,世上无难事,就怕有心人。贾宝玉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于是《石头记》第十三回少去四五页,但新增了“凤姐攒金庆寿”和“鲍二媳妇淫丧”两个整回文字,即第四十三和四十四回。还有“龄官画蔷”“情悟梨香院”“贾二舍偷娶尤二姐”等文。至此《石头记》增至80回。

1759年,二代怡亲王弘晓和史湘云亲自抄录贾宝玉手稿,十月冬,第一个定本《石头记》终于诞生,这就是“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贾宝玉四阅抄本,并留下大量“己卯”脂批。1760年秋“庚辰本”定本。这时栖灵寺里桂花盛开,十里飘香,梵铃盈耳,倍添韵致。看着这部来之不易的《石头记》,贾宝玉高兴的手舞足蹈,他饮着惠泉酒,跳起萨满舞,难掩内心的喜悦。这正是: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对斯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石头记》字字皆律,句句诗歌,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遣词立意,掞藻飞声,无一落前人窠臼。文脉蕴藉,清新隽永,文牵歧路,剑走偏锋,总在人意料之外。移花接木,注彼写此。伏脉射覆,细如牛毛。似幻则真,似揭则隐,似谲而正,似良而淫。貌似无稽无理,想去竟是有理有情,有声有色。思作者其人之心,其人之形,其人之神,其人之文,古往今来再无二者!但解曹公意,文期后世知。石门公子朝乾夕惕,如痴如醉,惟愿拙笔不辱曹公之天籁文章。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石头记原稿下落(石头记背后的故事)(4)

出则既明,你道以上故事证据从何而来?且看《红楼正史》之解读《石头记》。石门将搜剔刮剖,明白注释,阅者定可烟消冰释,了然不惑。

关于《红楼正史》:

《红楼正史》是一部读书笔记,全书100万字,作者石门公子。该书专注于剖析《石头记》文字背后的隐藏暗寓,探佚人物历史原型,揭示作者的秘密,还原历史真相,补遗小说故事的大结局…用数以万计的逻辑证据解密红学悬疑。作者石门不放过书中任何一段文字和脂批,搜剔刮剖、明白注释,通过索隐、考证和探佚,通书解密《石头记》。

《石头记》开生面,立新场,有它独特的设隐笔法。《红楼正史》发现了书中的秘密,找到了打开红学大门的钥匙,确立了“方法论”。《红楼正史》是一部严谨的学术性论文。它的每一条结论都有无数的证据和史料作支撑,绝非“漫拟”。书中所有的证据与证据之间,结论与结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互为证据,形成证据链条和证据网络。网网相通,络络相证,最终形成《石头记》解密脉络。

《石头记》历经三百年,壸奥深邃,神秘莫测,其被破解的这一刻,必将惊天地,泣鬼神,石破天惊倒乾坤。《红楼正史》开脑洞,破瓶颈,语不惊人死不休。反照风月鉴,虚实红楼梦,红学百年之谜必将有一个万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也只有这样,方不辜负千古《石头记》的艺术成就,不埋没作者史无前例的文化造诣。

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授权,不得盈利使用。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