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a中文(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语言都叫母亲为)
mama中文(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语言都叫母亲为)然而,还是有语言学家很努力的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推断 “woman”在原始印欧语的形式是: ∗gwena。看到这里,我们发现在上表这七个印欧语系中,已经很难找出和 ∗gwena 共同的语言特征了。因为语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型、语意、读音可能都已经改变了。上方这些语料都是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当我们试着找出这些词的源头, 我们发现各个印欧语言代表 “woman”的词汇都不一样,有些甚至差异甚大,已经很难推论在原始印欧语中,“woman”这个词究竟是长什么样子。那么,我们就假设 mama/papa 在原始印欧语就已经存在,并且流传至今吧!这个假设看起来很完美:“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有一个最早的语言,这个语言叫母亲为 mama,父亲为 papa,并且流传至今”。但实际上语言学有个的重要概念,会推翻这个假设。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和 mama 的语意类似的词──代表女性的 “woman”。以下我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语言,都要叫母亲为 mama、父亲为 papa? 这一切都只是巧合吗? 或是其中有什么样的语言秘密呢? 今天我们要为各位解开,mama/papa 这两个词产生的谜题。
到底有多少语言称母亲为 mama、父亲为 papa? 语言学家 George P. Murdoch 曾经调查了 470 个语言,发现这些语言中称呼母亲的词,有 52% 都含有 ma、me、或是 mo 的音,称呼父亲的词则只有 15% 含有 ma、me、或是 mo。他进一步发现,这些语言中用来称呼父亲的词,有 55% 是含有 pa、po 或 ta、to 的音,但称呼母亲的词仅有 7% 含有 pa、po 或 ta、to 的音。下方这张图列出部分语言为例,我们确实发现,称母亲的词,几乎都含有 ma 的音,称父亲则多半有 pa 或 ta 的音。
语言中母亲、父亲的说法。图/作者提供。
假设 mama/papa 存在于原始语言中语言学家首先假设,人类在很久很久之前,曾经有一个共通语,之后所有的语言都是从这个共通语发展而来。至于这个共通语到底是多久以前的语言,目前没有人知道,只能假设或许在 10 万年前的智人时代(Homo sapiens)就已存在 。截至目前为止,因为印欧语系(Indo-European)是语言学家研究最广泛、深入的语系,于是,语言学家根据比较语言学的方式,建构了假想的原始印欧语(Proto-Indo-European),这也是目前语言学家所建构出印欧语系各个语言的共同祖先。
那么,我们就假设 mama/papa 在原始印欧语就已经存在,并且流传至今吧!这个假设看起来很完美:“很久很久以前,人类有一个最早的语言,这个语言叫母亲为 mama,父亲为 papa,并且流传至今”。
但实际上语言学有个的重要概念,会推翻这个假设。在这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一个和 mama 的语意类似的词──代表女性的 “woman”。以下我们列出在七个不同印欧语系中,代表 woman 的词:
Woman在不同印欧语系语言的词汇。图/作者提供。
上方这些语料都是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当我们试着找出这些词的源头, 我们发现各个印欧语言代表 “woman”的词汇都不一样,有些甚至差异甚大,已经很难推论在原始印欧语中,“woman”这个词究竟是长什么样子。
然而,还是有语言学家很努力的用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推断 “woman”在原始印欧语的形式是: ∗gwena。看到这里,我们发现在上表这七个印欧语系中,已经很难找出和 ∗gwena 共同的语言特征了。因为语言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型、语意、读音可能都已经改变了。
这里带出来的语言学重要概念是:语言会不停地改变。假设在 mama/papa 这两个词在原始语言就已经存在,那么,我们现在看到代表母亲/父亲的词,就绝对不会是 mama/papa,因为,语言是一直在变的,不可能经过几千年都没有任何变化。
不断演变的语言,不停转换的语音麻麻~麻麻。图/《蜡笔小新》via imdb
以日文为例,现代日语称母亲为 haha,但根据历史语言学家的研究,现代日语 /h/ 这个音,是从古日语(Old Japanese)的 */p/ 转换而来。也就是说,母亲在古日语的念法是 ∗papa;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演变才经过几个世纪而已。也就是说,短短几个世纪就有这样显著的音变,如果我们假设 mama/papa 存在数千了前的原始语,那么字型、语义、读音不可能维持和现在完全一样。
更有趣的是,有些语言开始出现 mama/papa 的用法,但这些语言中传统称呼母亲/父亲的词也仍存在着。也就是说这些语言有传统代表母亲/父亲的词,却也新产生 mama/papa,使得传统用法和新用法共存(如下表法语和义大利语为例)。这样一来,我们假设 mama/papa 是存在于原始语言的说法,就无法成立了。
在前面,我们假设 mama/papa 这两个词是从古老的原始语就存在了,因此,许多语言至今都还保留这样的用法。这个假设看似完美,但实际上语言是会改变的,我们举了古日语和现代日语的例子,才经过几个世纪的时间,就有读音从 /p/ 变成 /h/ 的音变现象,更何况是假想中几千年前的原始语呢? 很可能拼法和读音都会变化得完全不一样了。
来自小孩的第一个发音:mama/papa“呀语时期”的儿童,开始发出成人可以辨识的音。 图/balouriarajesh @pixabay
那么,mama/papa 究竟是从何而来?我们将根据语言学家 Jakobson 的分析,提供一个大多数人都同意的答案。Jakobson 可说是研究儿童语言习得的先驱,根据他的论述,mama/papa 这两个词很有可能是小孩的父母亲创造的。
首先,我们先简单介绍两个儿童语言习得的阶段:咕咕时期 (cooing)和 呀语时期 (babbling)。
- 儿童在大约一个月大时,进入所谓的“咕咕时期(cooing)”,这个阶段的婴儿会开始发出一些声音,但这些声音是无法判别语意的,因此父母亲不会认为他们的小孩是在说话。
- 从三到四个月开始,进入了“呀语时期 (babbling)”,到了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发出成人可以辨识的音,包含一些母音和子音,且会慢慢出现重复音节的音。
我们假设有个小女孩名叫艾玛,当她进入了呀语时期,开始发出他的父母熟悉且可以辨识的音。奇妙的事情在“呀语时期 (babbling)”这个阶段发生了,她的父母亲会认为,艾玛开始在跟他们说话。但实际上,呀语时期这个阶段对于艾玛来说,主要是在练习发音器官,而不是在和大人对话;不过欣喜若狂的父母可不是这么想,他们会很自然地认为,艾玛是在跟他们对话。
那么,艾玛最有可能发出的第一个可辨识的音是什么?这就与发音的困难度有关了,分成子音和母音来看,最容易发的母音是 [a],因为你只要张开嘴巴、震动声带、送出气流,音就发出来了,舌头和嘴唇几乎都不用动;子音则是 [m]、[b]、 [p]。
因此,[ma]、[pa]、[ba] 可说是最容易产生的发音组合。
“叫 mama、叫 papa”就是常见的父母亲和小孩的 baby talk。图/balouriarajesh @pixabay
当小孩发出 mama 的音时,母亲会很兴奋的认为小孩在与他互动,并且认为小孩是在叫她,而不是在叫家里的狗、桌上的食物等。接着,母亲就会开始认为,这是他的小孩所说的第一个字,“叫 mama、叫 papa”就是常见的父母亲和小孩的 baby talk。
接下来, mama/papa 这两个词会开始扩展,艾玛的父母会向他的亲戚好友说:“我的艾玛会开始叫 mama/papa 啰”,于是 mama/papa 开始代表着父亲和母亲的意思,而不是特定指艾玛的父亲和母亲。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代表词汇开始进入这个语言的系统里,社会上越来越多人这样使用。当艾玛长大后,她也会知道 mama/papa 代表所有的父亲和母亲。
Jakobson 所提出来的这个解释,还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为什么有些语言中,父亲叫 mama、母亲叫 papa?
乔治语 (Georgian)就是一个例子, 叫母亲为 deda、父亲为 mama,和大多数的语言正好相反。若用语言习得的角度来解释,子音 [d] 也是属于容易发出的音,所以有可能是因为乔治亚语在一开始有小孩在“呀语时期 ”所发出的第一个音是 deda,于是他的母亲认定 deda 就是她的宝贝在叫她;无独有偶,恰好也有不少的乔治亚孩童的第一个发音也是 deda,慢慢地词汇经过无数次的使用后,从此 deda 就进入了乔治亚语的系统,代表母亲。
取自 Google 翻译:乔治亚文的 deda 代表母亲,mama 则代表父亲。
行文到此,我们对这个主题做个总结:- 语言是会改变的。原始语的文字拼法、发音,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可能都改变了好几次,因此,要从目前的 mama/papa 去推判其原始语,非常不容易(且前提是假设真的有原始语)。
- 此外,有些语言的父亲叫 mama,母亲叫 papa,假设我们真的找到了原始语中的 mama/papa,该怎么解释这些用法刚好相反的例子?
- 若从儿童语言习得的角度来探讨,儿童第一个发出的可辨识音节,通常是比较容易发出来的音;再加上父母亲赋予 mama/papa 的语意,透过语言扩张、约定俗成后,就慢慢地进入语言系统。这就是为何有那么多的语言都有 mama/papa 这两个词汇。
下回当你听见有小孩在叫 mama/papa 时,相信也能会心一笑,体验语言发展的魅力。
备注:依历史语言学的惯例,未证实的形式会以星号标记岀来,例如本文的 ∗gwena “woman" 或 */p/ 是经语言学家推测,但目前仍无法证实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