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018年1月18-19日,省文化厅督查组对新会区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中期督查。反馈意见显示:新会区示范区创建思路清晰,创建工作机制比较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力度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共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取得新的进展。“自开展申报创建工作以来,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查找区、镇、村三级现有公共文化设备设施情况与创建标准之间差距,逐项对照,查漏补缺,细化各项指标”,区创建办主任、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北迎在会上表示,至2017年底,全区基本构建起公共文化设施比较齐全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记者了解到,在新会获得示范区创建资格的同时,整个江门的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并不理想,甚至在近期的一项抽查中,排名珠三角倒数第一,全省倒数第三。2018年的1月中下旬,省文化厅对全省21个地市开展了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

南方网讯(全媒体记者/杨兴乐 通讯员/肖浩)“示范区创建工作不但是文化振兴,更深层次是体现我区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3月30日上午,江门市新会区召开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推进会,区委副书记、区长梁明建要求各级、各部门单位必须统一思想、服从大局,群策群力把创建工作组织好、落实好。新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淑质以及区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各镇(街、区)镇长(主任)、宣传委员等共70多人参会。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1)

全省4个取得创建资格的县(区)之一

2016年10月,新会区取得了广东省第二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成为全省4个取得创建资格的县(区)之一。根据要求,示范区创建周期为2017、2018两年,2017年底进行中期督查,2018年底进行终期督导验收。

这次创建活动,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为新会区整合资源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推动文化惠民提供了重要机遇,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新会区要承担在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经验、提供示范,引领公共文化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

记者了解到,在新会获得示范区创建资格的同时,整个江门的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并不理想,甚至在近期的一项抽查中,排名珠三角倒数第一,全省倒数第三。

2018年的1月中下旬,省文化厅对全省21个地市开展了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通报:至2017年底,全省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为54.18%,其中珠三角9个地市为73.64%,;未达到80%的地市为肇庆(64.8%)、江门(21.01%),江门市在全省21个地市中排名倒数第三,江门市三区四市的覆盖率分别为:江海45.16%、新会44.69%、恩平38.51%、鹤山28.99%、蓬江9.93%、开平5.95%、台山3.83%。为此,江门市政府已经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工作列为2018年的重点工作,要对各市区进行督办和考核。按照省的要求,2018年底将实现全覆盖,江门要达标,可谓时间紧,任务重。

中期督查达标率为79.71%

“自开展申报创建工作以来,我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摸底,查找区、镇、村三级现有公共文化设备设施情况与创建标准之间差距,逐项对照,查漏补缺,细化各项指标”,区创建办主任、文广新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北迎在会上表示,至2017年底,全区基本构建起公共文化设施比较齐全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

2018年1月18-19日,省文化厅督查组对新会区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中期督查。反馈意见显示:新会区示范区创建思路清晰,创建工作机制比较完善,区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力度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惠民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公共文化体制改革探索取得新的进展。

记者从反馈意见中看到,新会在省级示范区创建18项69个指标中,55个指标达标,14个指标未达标,达标率为79.71%,不达标包括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政府购买社会力量和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事业建设制度、理事会组建、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公共文化信息导向系统设置、专家咨询制度、村(社区)文艺团队培养、对文化、财政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工作考核机制、台账和档案管理、宣传推广、制度设计课题成果应用、群众满意度调查等14个指标。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2)

为加快推进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力争今年顺利通过省文化厅的验收,梁明建区长对接下来如何做好创建工作提出三点具体要求:

一是要全力以赴,面对创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找准擦亮打响新会文化品牌的“落脚点”,善于“挖、讲、用”(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优秀传统典故,用好优秀文化资源),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强区建设、乡村振兴相融合;

三是将创建工作纳入今年镇级绩效考核,引导各部门积极配合、各镇(街)主动作为,将新会深厚的文化底蕴释放出来,形成示范效应,营造浓厚氛围。

支招:打造新会特色文化亮点和品牌

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通过省督查验收?会上提出,要依托五邑大学和新会本土的专家,深挖新会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新会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全省范围凸显示范性和引领性。

支招一:打造“学宫文心”文化

新会“学宫文心”保护发展工程是新会区文化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以创建示范区为契机,围绕学宫千载、文心三脉主题,重点开展三项工作:一是以学宫为文化核心,按照史脉顺序挑选出学宫周边最重要的物质遗产,甄选具有保留价值的老建筑,结合保护规划的实施,打造富有新会历史文化特色街区。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3)

二是通过活化利用,开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文化体验、文化研究、开办展馆和博物馆以及其他形式的特色经营活动,将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二次梳理,着力打造“六朝城局”、“千古学脉”、“仁贤士脉”这三条脉络来展现新会城市的变迁,民俗文化,名人学术,以此展现新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脉络。

三是启动新会区“学宫文心艺术空间”项目建设,在学宫周边增加文化艺术功能,加大对“学宫文心”丰富内涵的宣传力度,展示保护工程的显著成果。

支招二:讲好“名人故事”文化

新会曾造就陈白沙、梁启超、陈垣等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可通过宣传名人的平生事迹,挖掘名人身上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大力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支招三:做大“非遗产业”文化

新会区现有新会葵艺、蔡李佛拳、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3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新会陈皮制作技艺、新会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小冈香制作技艺等8项省级非遗项目,新会鱼灯等17项市级非遗项目,沙堆狮艺等23项区级非遗项目,为江门地区入选市级非遗保护名录项目最多,质量最好的行政区域。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4)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5)

在创建示范区期间,新会着力推广特色非遗文化:一是通过文化平台传播非遗技艺,开展新会葵艺、蔡李佛拳、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新会鱼灯等各门类非遗技艺公益培训班,让群众加深对非遗项目的认识和了解;二是设立非遗项目传承基地,培育非遗技艺新人;三是举办特色文化博览会和擂台赛,如举办陈皮文化节、古典家具文化博览会、小冈香文化博览会、小冈香制作技艺擂台赛等,将非遗项目与文化艺术相融合进行推广宣传。

乡镇十四五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人无我有人有我优)(6)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