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一旦因分神或者忙碌针头打滑,这种双手相对用力的方法极易造成针刺伤,而且伤口不会太浅。千万不要双手相对用力插!千万不要双手相对用力插!千万不要双手相对用力插!就国庆文章中提到的各种回纳方法,其实都不妥,不论是裸露在外,还是紧贴输液袋,还是插入输液袋,针头都裸露在外,极易伤害自己和其他人。那么插入瓶口塞,插入墨菲氏滴管,或者是插入墨菲氏滴管胶皮塞内安全吗?就我五年的经验教训来说,所有的双手相对用力回纳方法都是危险的。

虽然我身在市级三甲医院,但是我们科绝大部分病人仍在使用一次性钢针穿刺。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1)

在内科好多老病人拒绝使用留置针,一是费用比较高;二是留置针保留时间短;三是病人携带留置针感觉别扭甚至害怕。

而一般新病人见好多病友都不用留置针,也拒绝使用留置针。

跟一次性钢针打了五年的交道,期间发生过几次针刺伤。尤其是在哺乳期,因输液之后回纳针头不慎被刺伤发生了乙肝职业暴露。

就国庆文章中提到的各种回纳方法,其实都不妥,不论是裸露在外,还是紧贴输液袋,还是插入输液袋,针头都裸露在外,极易伤害自己和其他人。

那么插入瓶口塞,插入墨菲氏滴管,或者是插入墨菲氏滴管胶皮塞内安全吗?

就我五年的经验教训来说,所有的双手相对用力回纳方法都是危险的。

千万不要双手相对用力插!千万不要双手相对用力插!千万不要双手相对用力插!

一旦因分神或者忙碌针头打滑,这种双手相对用力的方法极易造成针刺伤,而且伤口不会太浅。

你想插入瓶口塞内的理想,可能会变成下图中的现实。墨菲氏滴管和茂菲氏滴管胶皮塞同理。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2)

在发生了几次惨痛的针刺伤经历之后,我搜索了大量的资料,加上自己的实践,总结了几个比较适合自己的办法。

一、输液瓶收集法

把一个大小合适的废弃输液瓶放入治疗盘中,换液拔针时将一次性钢针从病人身上拔下之后直接插入玻璃瓶塞中,单手操作,降低针刺伤风险。

回到治疗室后,将针头剪下,然后用剪子、镊子或者血管钳,将针头拔下扔进锐器桶。

这个办法不但适用回纳一次性钢针,也适用于污染的头皮针和普通静脉采血针采血后针头的回纳。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3)

那么现在又说了,被针头穿刺过的输液瓶属于医疗垃圾,不能混同于其他未污染的输液瓶。

这样一个输液瓶是可以反复利用的,每天产生三四个这样的医疗垃圾应该也不会增加太多科室医疗垃圾重量,提高科室医疗垃圾处理费用。

如果科室里面没有这样合适的输液瓶,那么就试一试下面这个方法吧。

二、棉签罐收集法

准备一个无盖棉签罐,掰一块大小合适的泡沫板,固定于棉签罐上,最好是固定两层,增加针头阻力,避免针头滑脱。

将钢针拔出病人体内是直接插入泡沫板中。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4)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5)

泡沫板下垫棉签罐的原因,一是便于针头插入;二是用棉签罐来收集针头中残留的药物和血液,以免污染治疗盘。

泡沫板是药品包装物,如果没有,可以用厚纸板代替,但是厚纸板必须频繁更换。

三、棉签法

将针头拔下之后,插入棉签之中。将棉签放入棉签筒,最好是带盖棉签筒。

虽然棉签法也是双手操作,但并不是相对用力,发生针刺伤的危险性较小。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6)

四、瓶塞法

瓶塞法并不是将针头直接回纳入输液袋的瓶塞,而是将 100 毫升输液袋的瓶塞剪下,或者将大小合适的小玻璃瓶瓶塞剪下,固定于治疗盘中。

使用完毕后,将瓶塞一并丢弃。此法的弊端是枕头中的药物和血液容易滴落在治疗盘中,造成治疗污染,可以在治疗盘下方放一大便标本盒,接住滴落的血液和药液。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7)

拔针过程中不被扎到技巧(护士5年总结)(8)

以上四法中用起来最得心应手、方便安全的就是输液瓶法了。

我试过科室里面所有药物瓶子,只有此款大小正合适,真是天赐良缘啊!

在此分享给各位同仁,盼望同仁们都少一次针刺伤,少一次感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