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景不可代替的妙处。都是夸西湖的。看见西湖之所以倾倒众生,的确有着其他地方湖明朝正德年间,一个日本使者写过这样一首诗: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今日打从湖上过,敢言画工欠功夫。

苏轼曰:“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 西湖自古便是杭州之魂所在。杭州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无论何时来,都会领略到她不同的风采。近百座各具特色的公园、风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更有著名的“西湖十景”以及近年来相继建成开放的十多处各具特色的新景点,将西湖连缀成了色彩斑斓的大花环,使其春夏秋冬各有景色,晴雨风雪各有情致。

西湖的美,四季如一,冬的断桥,春的湖柳,夏的风荷,还有秋的桂香,无一不令人神往。夜之魅,雨之朦胧,晴天之夕照,雪天的纯洁,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只有用心方能感受到西湖带给游客的喜悦。秋天的杭州最撩人,在秋风起落满梧桐叶的北山路,骑着单车,唱着歌,想着那些传说,穿过人群与微凉,一次驻足,一次转身,都能找到心动的理由。

蘇軾《試飲湖上初晴》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明朝正德年间,一个日本使者写过这样一首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敢言画工欠功夫。

都是夸西湖的。看见西湖之所以倾倒众生,的确有着其他地方湖

景不可代替的妙处。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

西湖俯瞰图(一角)

西湖上的晨霧像是千年歷史的大融合,把西湖密密實實地罩住。穿透這千年的霧靄,可以看到東晉的抱朴子在練丹修道;蘇軾在建堤築壩;白居易在湖裏揮汗如雨,挖泥清藻;蘇小小在西陵松山寄情山水;老蔣占了蔣莊,老毛則在則在柳莊眺望亙古湖山……。鳥瞰西湖,孤山如島,白堤如帶。苏小小在柏下吟唱《同心歌》;岳飛在風波亭裏感歎英雄末路;林和靖在孤山放鶴隱居,梅妻鹤子……。

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豔冶極矣。真是:“满湖诗画满湖情,夕阳满载笙歌归”。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在《望湖楼》诗中说:“尽日湖亭卧,心闲事亦稀。起因残醉醒,坐待晚晾归。松雨飘苏帽,江风透葛衣。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后来的苏东坡也是这样。秦少游打趣他说:“十里荷花菡萏初,我公身至有西湖。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断桥残雪

说到断桥,就想起了家喻户晓的《白蛇传》的传说。既然家家都

熟悉这个传说,我也就不必多说了(下一节会重提此事)。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

断桥雪景

在冬日,大雪初晴,极具风韵。断桥之所以迷人,一方面是《白蛇传》的传说的衬托,一方面是它那看似消杀的雪景实际上表现出来的冷艳。有道:“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就成了自古而有的感慨。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3)

雷锋夕照

前面断桥是许仙和白娘子邂逅的地方,本来人家男欢女爱,好端端的小两口,硬是给法海和尚破坏了。最后还把白娘子压在雷锋塔下。

传说发生在宋朝时的杭州、苏州及镇江等地。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白蛇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婚后金山寺和尚法海对许仙讲白素贞乃蛇妖,许仙将信将疑。后来许仙按法海的办法在端午节让白素贞喝下带有雄黄的酒,白素贞不得不显出原形,却将许仙吓个半死。白素贞上深山盗取仙草将许仙救活。而法海将许仙骗至金山寺并软禁,白素贞同小青一起与法海斗法,水漫金山寺,却因此伤害了其他无辜生灵。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在小青协助下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小青也找到了相公。

雷峰塔作为西湖的标志性的景点,每当夕阳西下,太阳光洒落在塔身上的时候,就会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雷峰夕照"

雷峰塔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当时的吴越王钱俶为庆贺黄妃生产而建,主结构为砖砌,廊檐为木结构。后明代嘉靖年間倭寇侵犯杭州,疑塔中有伏兵,縱火燒塔,僅存赭色塔身,烧去木质外壳以后剩下砖结构如附图。清人许承祖曾作诗云:“黄妃古塔势穹窿,苍翠藤萝兀倚空。奇景那知缘劫火,弧峰斜映夕阳红。”

周围无知乡民误听谣言,有取砖磨粉入药,有偷砖用于建筑物中,塔基日弱,无力支撑上部重力,终于1924年9月25日轰然倒塌。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4)

雷峰塔倾倒之前的照片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5)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6)

本世纪初重建的雷峰塔

苏堤春晓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7)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8)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9)

苏堤春晓,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

“苏堤春晓”景观,是指寒冬过后,苏堤报春的美妙景色。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西湖苏堤是后人为纪念宋代文豪苏东坡而得名的,来浙江杭州旅游的游客都会去参观。北宋大文学家、书法家 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此堤命名为苏堤。

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 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 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它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姗姗来迟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摄魄销魂。

蘇堤上的六座拱橋,自南向北依次名為:映波、鎖瀾、望山、

壓堤、東浦和跨虹。橋頭所見,各領風騷。

明代张宁《苏堤春晓》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苏东坡不单是大文豪,书法家及有本事的清宫,还是一个美食家。在当时那个时代,富贵人家认为猪肉是贫贱之物,因此富人从不吃它,贫穷的人家又因为猪肉难以煮软,因此认定猪肉不好吃。倒是苏轼,认为天下的美食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的考究,慢慢的他便发现了猪肉的味道不比当时别的肉差。总结为一首《猪肉颂》: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现在苏堤的北头,“楼外楼”菜馆,就以“东坡肉”,“东坡肘子”为名菜,流传至今。

苏堤景色四时不同,晨昏各异,晴雨明晦各有奇趣,特以春天晓景最为妩媚。每到阳春三月。柳丝轻杨,碧浪翻空,翠桃吐艳,红霞满天。十里长堤弥漫着绿烟彩雾,馨香馥郁,醉人心魄,畅人胸怀。正是“荫浓烟柳藏莺语,香散风吹没马蹄”时节。南宋吴唯信《苏堤清明即事》诗云:“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明代张宁《苏堤春晓》也有诗道:“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0)

春天离不开烟柳,艳桃和流莺。六桥看柳,独有奇趣:天色晴和看柳,丝绦低垂,轻拂湖面,波泛涟漪;清风吹拂,万枝婀娜,舒卷娇柔;雨中看柳。柳丝夹入雨丝,如烟似雾,难舍难分;更有薄霭微云之时,水浸云吞,柳披纱缦,莫辩云色、水色、柳色,游人如坠物我两忘之境。故元朝时又把“苏堤春晓”取名“六桥烟柳”,列入钱塘十景。明人王世贞《泛湖度六桥堤》之诗曰“拂㦥莺啼出谷频,长堤夭娇跨苍旻。六桥天阔争虹影,五马飚开散曲尘。碧水乍摇如转盼,青山初沐竞舒颦。莫轻杨柳无情思,谁是风流白舍人?”

平湖秋月

萬頃湖平長似鏡,四時月好最宜秋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1)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2)

白堤中段有锦带桥,曾称碧涵桥。其妙处在西湖和里西湖内外有别。小船咿呀过桥洞,从万顷碧波进入藕花深处,水天一碧变成闹红一舸。如果遇上细雨蒙蒙时节,更有“锦带桥边听雨眠”之雅趣。

湖天一碧楼

清代许承祖在《西湖漁唱》中有专詠锦带桥的诗:

波光山色渐模糊,锦带桥平入画图。

约略前身是渔父,一竿双桨占西湖。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3)

白堤锦带桥

平湖秋月景区包括御碑亭,平湖秋月亭,四面厅八角亭及湖天一碧楼等建筑组成。唐代还曾建有望湖亭,明人徐渭有诗詠之:

亭上望湖水,晶光淡不流。镜宽万影落,玉湛一矶浮。

寒入沙芦断,烟生野鹜投。若从湖上望,翻羡此亭幽。

明代万历年间,望湖亭改建为龙王祠,请康熙卅八年,在望湖亭旧址修建御书楼,并在楼前修建三面临湖,视线低平的一座平台,成为临湖赏月的好地方。这一带,长锦铺地,丹红缀翠。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极富诗情画意。

西湖秋月之夜,自古公认为良辰美景,充满了诗情画意。 平湖秋月,高阁凌波,绮窗俯水,平台宽广,视野开阔,秋夜在此纵目高眺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其实美景又何止秋季,何止月夜。此处之所以是骚人墨客情有独钟者,乃是“天开眉目山川丽;地得肤毛木石灵”,每当清秋气爽,玉镜高悬,湖平如镜,清辉如泻,令人心旷神怡,如入蓬莱,景色奇绝,不知今夕何夕。

宋朝王洧有《平湖秋月》诗云:“万顷寒光一夕铺,水轮行处片雲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明代徐文长也有藏头诗曰:“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曲院风荷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4)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5)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6)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7)

《印象.西湖》山水实景演出

苏堤北端,跨虹桥西北有一个小小的园林,名之曰“曲院风荷”。庭院中芭蕉冉冉,长袖善舞,花木扶疏,清香挹人,御碑高耸,小亭翼然。亭前一湾碧水,亭亭的荷叶一直堆铺到玉带晴虹桥下,夏日观荷一直是这一景点的主题,秋夜听雨亦复为佳。“曲院”原作“麯院”,是南宋官办的酿酒作坊,位于今灵隐路洪春桥附近,濒临西湖。近岸湖面遍植荷花,每逢夏日,和风徐来荷香与酒香混合四处飘逸,令人不饮自醉,人称“麯院荷风”。南宋诗人王洧曾有诗赞曰:“避暑人归自冷泉,埠头云锦晚凉天。爱渠香阵随人远,行过高桥方买船。”至清初,麯院逐渐荒废,乃构亭跨虹桥西,环亭遍植荷花,风播荷摇。萏菡清芬,复见旧时风光。康熙南巡时题曰:“曲院风荷”,将景名碑亭建在苏堤跨虹桥畔。

西湖荷花栽培由來已久,早在唐代,西湖已有「繞郭荷花三十里」之說菡。荷花花期可達兩個多月。清人许承祖有诗曰:“绿盖红装锦绣乡,虚亭面面纳湖光。白云一片忽酿雨,泻入波心水亦香。”虽不言荷而荷风拂面,荷香沁心。

如今的“曲院风荷”景区已非昔日的乍小庭院,它包括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和湖滨密林五大部分湖光花影相映成辉,梅兰竹菊,竞相怒放;水曲林深,更添雅趣;清波荡漾,佳境迭现。世人爱荷,有的是爱它“出淤泥而不染”,高风可鉴;有的是欣赏它的“藕断丝连”的缠绵绻遣,情谊绵长。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沐浴在淡淡的荷香中,一样感受到沁人的温馨、可人的慰藉。曲院虽小,但其豁然大度和善解人意却容纳了万千思绪和百结愁肠。所以,到曲院风荷赏荷,才会历久而不衰。

近年,引入风靡全国各知名景区的山水实景演出专场,以岳湖为中心的演出,更是将曲院风荷景区的名声提高了一个维度。

双峰插雲

所謂「雙峰」指的是湖西群山裡面的南高峰與北高峰,當群山雲霧迷漫時,兩峰時露雙尖,宛如峰插雲霄,故原名「兩峰插雲」。

清康熙皇帝遊此,改爲「雙峰插雲」。 在雨後或陰翳多雲天氣時風光最好。可惜的是,從這裡看不到西湖,是十景裡面唯一看不見西湖的。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8)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19)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0)

南高峰与北高峰,地势高耸俯瞰西湖,流云霞鹤,气象万千,古时均为僧人所占。山巅建佛塔,遥相对峙,迥然高于群峰之上。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入云,时隐时显,远望若仙境一般。

南高峰、北高峰,本是天目山东走的余脉。古时候西湖群山中喧盛一时的佛教名山,山顶都建有佛寺、佛塔。春秋佳日,岚翠雾白,塔尖时隐时显,自西湖舟中远观,景观独标一格。南宋时,两峰插云成名并跻身西湖十景之列。

柳浪闻莺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1)

景区大门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2)

柳浪桥

南宋時,這裡為御花園,園中有柳浪橋,沿湖植柳,輕風搖曳,如碧浪翻空;春日黃鶯鳴囀其間,行人駐足而聽,故名。沿湖地帶,柳蔭夾道,是欣賞三面雲山和一湖秀水之地,別具特色。

“柳浪闻莺”在西湖东南岸,涌金门至清波门之间的滨湖地带,占地约二十一公顷。为"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这里为御花园,其范围南起杭州旧城清波门外,北至涌金门下,东倚城垣,西临西湖水面,而且还包括了接近湖岸的若干洲渚如柳洲,水心寺基(小瀛洲前身)等。园中有柳浪桥,沿湖植柳,轻风摇曳,如碧浪翻空,春日黄莺鸣啭其间,行人驻足而听,故名柳浪闻莺。现园内有聚景园、闻莺馆、日中不再战纪念碑等,全园广植垂柳花木,中心地区为一片樱花和海棠。春日繁花满枝,灿若云霞,亭廊相接,曲折有致。沿湖地带,柳荫夹道,是欣赏三面云山和一湖秀水之地,别具特色。尤以清晨景色最佳,为杭州浏览胜地。 园南隅有句山樵舍,是清代文人陈兆仑旧居。

今日柳浪闻莺,经过近四十多年不断的开发和建设,由当年帝王享受的御花园,演变为普通老百姓的大乐园。她仍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公园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和园路主干道路沿途载种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在园中部主景区辟闻莺馆,又在距闻莺馆不远处置巨型网笼“百鸟天堂”,营造烟花三月,柳丝飘舞,莺声清丽的氛围。闻莺馆东面,以草坪和密林带为主形成友谊园景区,引种了一批日本樱花,草坪北侧铺石砌台,矗立着”日中不再战纪念碑。闻莺馆西侧,是柳浪闻莺重建时填平水荡沼泽而营造的大草坪,草色遥连西湖碧波青山,大草坪北侧,是迁建来此的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南侧种植了一片高大的乔木树林,与草坪,柳岸及湖光山色构成富于层面,角度变化的生动图景。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3)

大草坪

在柳浪闻莺公园东部是“钱王祠”。是纪念五代时吴越国王钱镠镇守杭州有功于民的事迹。

三潭印月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4)

三潭印月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5)

三潭­的“潭”,实乃瓶型的石塔

三潭,即西湖湖中三座瓶形石塔,塔腹中空,每塔各有五個孔眼內外相通, 一到月光明媚之夜,在塔孔中點燃蠟燭,但見月光、燭光、湖光相融,令人心醉神怡。据说在月园之夜,月影与塔影交互,可以见到三十三个月亮。

三潭印月的三十三个月亮是怎样数出来的,每座石塔腹部有5个圆孔,能看到5个月亮,三个石塔就有15个月亮,它们在水里对应的影子也有15个月亮,加上天上的大月亮及水里的大月影就有32个,另一个月亮在数月亮的人的心里,这样就有33个月亮。

清朝聂大成詠三潭印月诗曰:

纤云扫迹浪花收,塔影亭亭引碧流。

半夜冰轮初出海,一湖金水欲溶秋。

事实上三潭印月景观由“印月三潭”和“小瀛洲”二个部分组成。“小瀛洲”是西湖三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其间水面占六成。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清人张云锦有诗云:

百顷琉璃似镜平,夹堤红艳自盈盈。

游鳞蜜藻翻秋渚,靧面新状炫晚晴。

乍觉影浮濠濮境,只疑人住锦官城。

明月花近三潭发,绰约仙姿下玉京。

湖岸叠石参差,池中莲荷高下,水面亭台倒影,湖滨垂柳拂波,一步一景,风光旖旎。钩画出湖中有岛,島中有湖的特色水景,着实让人恍㧾迷离,如入蓬莱。如此佳境在西湖十景中被誉为“西湖第一胜景”。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6)

小瀛洲

花港观鱼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7)

红鱼池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8)

景名碑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29)

花港观鱼之一景

花港景区位於蘇堤映波橋、鎖瀾橋之間的綠地上,其間有一水地,鑿池養魚,被稱為「花港觀魚」。原名西山公园。南宋时,从西山大麦岭之麓流下的小溪缓缓注入其间。沿溪花木繁茂,时有落英飘落溪中,残红留香,遂名“花港”。

新中国以后花港已擴建成公園,園中有紅魚池、牡丹園、大草坪、密林、花港等景區,觀魚的最佳地點在紅魚池。红鱼池中养着几千尾红色锦鲤,鱼池上筑有曲桥,以便人们临池观鱼更相亲,成就了一番“鱼乐人亦乐”的景象。明代吴从先有《花港观鱼》诗云:“余红水面惜残春,不辩桃花与锦鳞。莫向东风吹细浪,鸳鴦惊起冷香茵。”把春日花港观鱼的佳趣描绘得淋漓尽致。

但景区之名作“花港”,固然有“一溪落花,残红留香”的出典更因杭州种植牡丹始于唐朝中页,每年春天杭州人都要到西山看牡丹花,指的也就是花港的牡丹。

南屏晚钟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30)

南屏山上的淨慈寺歷史悠久。夕陽西下之際,南屏山中暮色蒼茫,但聞山麓傳來悠揚鐘聲,餘韻四蕩。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31)

净慈寺内部的钟楼

寺内有运木古井。传说杭州净慈寺被烧后,济公前往四川一家大乡绅募化建寺用的木头。乡绅就在山上砍伐了100棵大树借给济公,木头顺着长江水放到东海,再漂进钱塘江。在流到钱塘江的时候,遇到关卡拦住木筏要抽税,故意刁难济公,关卡说“和尚,木头只会浮不能沉,你若有本事叫木头沉到水底去,我就不抽你的税!”济公施法使木头沉入水底后,经地底钻到净慈寺。净慈寺的和尚等到第三天济公回来,急问木头在哪,济公拉着老方丈跑到净慈寺醒心井旁边,只见木头已在井底露出,使人一根根木头从水中捞上来,“醒心井”因为曾经运过木头,后来人们便叫它为“运木古井”。捞出来的木材就堆在附近,到了一定数目,木工头目估计建寺已经差不多了,说了一声“我看差不多把”再捞就没有木头啦。至今负责的导游,带队到了大殿,会指着主梁是用两根木头组成,中间确实有一条断缝,就是当年应对木头不够的权宜之计。

净寺系954年吴越王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名为净慈禅寺,是西湖四大丛林之一。寺前原有一口大钟,每到傍晚,钟声在苍烟暮霭中回荡,便将人带入“玉屏青嶂暮烟飞,绀殿钟声落翠微”的意境之中。南屏晚钟与雷峰夕照隔路相对,塔影钟声组成了西湖十景中两处最迷人的晚景,引得无数游人观赏。自宋至清代,净慈寺时有兴废,1959年、1984年两次进行整修后已焕然一新,新铸了一口铜钟,悠扬的钟声又回荡在西子湖的夜空。

西湖10景攻略(环西湖十景游记)(32)

净慈寺全景

悠悠的南屏晚钟总是和夕阳联系在一起。多少人联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听着这浑厚苍凉的钟声,徒然感到那种人在旅途的落寞。那钟声演绎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磨老了春花秋月,磨碎了青春年华,磨平了书生意气,磨蚀了壮志雄心,曾经的憧憬和希望,都在这夕阳中看到了无奈,在钟声里变成叹息。

同样的夕阳,同样的钟声,今天的南屏晚钟赋来的却是不同的感受,徜徉在南屏山上,看到的却是“满目青山夕照明”,放眼西子湖上,“红霞万朵百重衣”。夕阳如火,落日熔金,展现在眼前的是充满希望的金色世界。钟声同样关爱着碌碌人生的漂泊者,那温馨的牵念和祝福便似暖流一样注入他们的心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