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鼠为什么生活在洞里(找不到藏起来的松果)
小松鼠为什么生活在洞里(找不到藏起来的松果)银灰色的被毛。丨Marcello.sega / Wikipedia在漫长的演化岁月中,红松鼠不同地区的种群各自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23种不同的亚种。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毛色上:不同亚种的被毛呈现出黑、棕、褐、橙、红甚至蓝灰等多种颜色,而它们的腹部则是一致的乳白色。此外,这些松鼠在夏季的毛色和在冬季的毛色亦有所区别,而它们标志性的长耳簇在冬季则会变得分外显眼。你心中的松鼠形象,来自它欧亚红松鼠学名Sciurus vulgaris, 是分布最广的松鼠科动物,它们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西至大不列颠岛,东至日本北海道,南至中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北至俄罗斯中北部。看,就是这个小可爱!丨Bob Hall / Flickr
上周末和朋友相约去武汉堤角逛花鸟市场。和往常一样逛完了几家熟悉的鱼店,朋友见时间尚早便提议往前走远一些去摸兔子。方到店门口,一个摆在角落的大铁笼便猛地发出一声响动。怀揣着好奇心,我俩凑近观察,却发现是个黑乎乎的小动物在笼中翻着跟斗。店家见了连忙介绍道:“这是才进回来的魔王松许,蛮有味(有趣),要不要买回克玩?”
定睛细看,笼中小兽一身油亮的棕黑色皮毛,拖着一条蓬松的毛茸大尾巴,乌溜溜一双小眼睛,头顶立着一对笔挺的耳朵,耳朵末端还有两簇双马尾似的耳毛——原来是一只国产的欧亚红松鼠。
就是这么一副无辜又可爱的模样。丨Oliver Spalt / Wikipedia
或许你会疑惑,这分明是只黑色的松鼠,怎么却叫红松鼠?这是因为当初给它起名字的科学家见到的确确实实是一只火红的小松鼠,只不过是在欧洲见到的。
你心中的松鼠形象,来自它
欧亚红松鼠学名Sciurus vulgaris, 是分布最广的松鼠科动物,它们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西至大不列颠岛,东至日本北海道,南至中国的西北和东北地区,北至俄罗斯中北部。
看,就是这个小可爱!丨Bob Hall / Flickr
在漫长的演化岁月中,红松鼠不同地区的种群各自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23种不同的亚种。最显著的变化体现在毛色上:不同亚种的被毛呈现出黑、棕、褐、橙、红甚至蓝灰等多种颜色,而它们的腹部则是一致的乳白色。此外,这些松鼠在夏季的毛色和在冬季的毛色亦有所区别,而它们标志性的长耳簇在冬季则会变得分外显眼。
银灰色的被毛。丨Marcello.sega / Wikipedia
相比黑旋风似的东北亚种,曾经遍布欧洲的欧亚红松鼠指名亚种或许更契合人们心目中最熟悉的松鼠形象。它们体型小巧轻盈,体重仅有300余克,体长不过20公分左右,却长着几乎和身体等长的毛绒大尾巴——这是它们在树干上奔跑跳跃时保持平衡的法宝,也是睡觉时保暖的大被子。
双马尾和毛茸茸的大尾巴。丨hedera.baltica / Flickr
除此之外,红松鼠的指名亚种拥有着所有亚种之中最为美丽的毛色——它们的皮毛呈鲜艳的橙红色,跑动时就像一小团上下跳动的火焰,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也因此而得名。许多动画片中松鼠的形象都是参考了这一亚种而设计出来的,它们也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亚种。
亮眼的橙色。丨hedera.baltica / Wikipedia
就如动画片中所展现的那样,红松鼠们个个都是爬树高手,它们有着锋利而弯曲的脚爪、短小有力的四肢,可以轻松攀上悬于半空的树枝。
凭借着高超的爬树本领,红松鼠干脆将自己的家都搬到了树上住。它们喜欢在针叶(松树)树杈上建立自己的巢穴,这些巢穴由松鼠们捡拾回来的树枝搭成,它们会先做出一个约25~30厘米的半球型基底,然后再铺上苔藓、树叶、树皮及野草等蓬松舒适的材料。不过有时候,一些红松鼠也会栖身在地洞或是啄木鸟等鸟类所留下的树洞里。
Power!丨hehaden / Flickr
爱吃松果的小朋友
大多数时候,这些古灵精怪的小家伙都是独自居住和外出觅食。松果等球果是它们最喜爱的食物,这也是它们被称为松鼠的原因。不过它的食物清单里也包括了一些壳斗科植物的果实、各类植物种子、昆虫、蘑菇甚至是鸟蛋,是不折不扣的机会主义者。
弱小,可怜,但能吃。丨hedera.baltica / Flickr
在觅食过程中,红松鼠会表现得异常胆小和谨慎。在看到空地上的食物时,它会反复确认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一旦确认安全便迅速将食物拾取带走,或是就地开吃。在吃饭时,红松鼠依然会保持极高的警觉度,吃两口便停下来观察周围的环境,若是有一点风吹草动,它便会抛下食物迅速逃离。
我抱起吃的就是嗑。丨Peter Trimming / Flickr
在同一片区域活动的往往不止一只红松鼠,然而这些精打细算的小家伙们并不会和同类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相反它们还会因为争抢食物而大打出手。
树上的蘑菇都是谁晒的?
红松鼠还有贮藏食物过冬的习惯,每到秋季,它们就开始忙忙碌碌地在领地里找寻食物并贮藏起来。这是因为冬季气候恶劣难以觅食,若是不早做准备便有饿死的风险。
对于红松鼠而言贮藏食物并非易事,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造成食物损失。有些红松鼠会因为在和同类的竞争中失败而失去领地,这也意味着它原本藏在领地里的食物也成了胜者的战利品——虽然胜者不一定能找到它们。败者会被驱赶至森林边缘,往往也就熬不过寒冬了。
当然上面那种情况只是偶见,食物变质才是更常见问题。蘑菇等富含水分的食物若是贸然塞入树洞,不久便会腐败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洞中的其他食物,于是聪明的红松鼠便会选择晾晒的方式去除蘑菇中的水份,高高的松树树杈就成了它们的晾晒场。待蘑菇干燥后红松鼠便会它衔起带回到树洞或巢穴中存放。
恰蘑菇呢,叫我干啥呢?丨hedera.baltica / Flickr
除此之外,食物萌发也是个大问题。贮藏的食物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各种植物种子,若是环境适宜,就有可能萌发。红松鼠的储藏方式通常是将它们堆在一起埋在土壤中,形成一个小小的贮藏堆,因此这种情况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为了避免这样的局面,红松鼠会预先处理采集到的籽实,若是靠动物传播或较耐贮藏的种子,便将其深埋至地下不能萌发的地方。有时它也会咬掉种子的胚芽,从根源上解决萌发的问题。另外,冬天寒冷的气候也为食物的长期贮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除了树洞、小土坑,松鼠有时也会选择在人类的地盘上储藏食物。丨Dodo
再之后要面对的就是一些强盗和窃贼了。许多资料都提到棕熊等动物会扒毁红松鼠的贮存堆寻找食物,这会给红松鼠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它们会通过选择不易被发现的储藏点、分散埋藏食物以及积极看护等策略来守卫自己的财产。比如将蘑菇一类的食物藏在树梢等捕食者难以到达的地方,而松子一类的食物则东埋几颗西埋几颗地分散开来,虽然这也导致了它们时常自己也找不到食物。
曾有人在公园散步时,因为小心踩到了红松鼠的贮藏堆,而遭到了暴怒红松鼠的袭击。面对比自己大数百倍的敌人红松鼠也毫不胆怯,反而数次发出尖利愤怒的叫声扑上前去驱赶,可谓十分悍勇。
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松果也不要埋在一个坑里。丨Zweer de Bruin / Flickr
解决了储藏问题,如何寻找藏起来的食物也是个大难题。有时一场大雪后,红松鼠便会因为积雪而找不到标记物,因此也就找不到它们的小“金库”,好在往往它们总能找到别的储存堆,倒也不会饿死。
精心挑选的储藏点,却被人类截了胡。丨hugelol
有趣的是,一部分埋藏在地下未被找到的种子到了春天会萌发新芽长成小树,因此也有人戏称红松鼠是会种树的松鼠。
混世大魔王和小可怜
然而当下这些小精灵们的日子却不太好过,由于皮毛色泽鲜艳,不少地区的欧亚红松鼠都遭到了人类的猎捕。此外,欧洲的红松鼠还面临着外来入侵者和疾病的困扰。
圆嘟嘟的小精灵。丨hehaden / Flickr
同样可爱的灰松鼠对于欧亚红松鼠而言却是恶魔。丨BirdPhotos.com / Wikipedia
百余年前,欧洲人将几十只灰松鼠放入了森林之中。时至今日,灰松鼠的种群已经壮大到超过200万只。由于其体型较红松鼠更强壮,繁殖能力也更强,在竞争过程中红松鼠处于完全劣势,只得不断让出栖息地躲往更偏远的地方,据调查百余年间红松鼠的栖息地缩水了足足85%。
此外灰松鼠身上还携带有一种松鼠疱疹病毒,它们自身对其免疫,但缺乏抵御机制的红松鼠却被大量感染,且感染后死亡率极高,研究结果表明欧洲的红松鼠数量已由过去的超过100万只到如今仅剩不到14万只,可谓是岌岌可危。
当地一霸
在欧洲的红松鼠受到外来物种入侵而困扰时,亚洲的红松鼠却在别的地方入侵困扰着人类。
由于欧亚红松鼠东北亚种体态魁梧、体色黝黑,配合着耳朵上的两簇毛,乍一看十分灵动可爱,故在宠物市场上颇受人们的青睐,被昵称为魔王松鼠。然而市场上的这些“魔王松鼠”大多来自野捕,除了有携带疾病的风险,还有野性难训的特点。它们性格并不稳定,轻则拆家搞破坏,重则出手伤人,并不适合作为宠物饲养,一些不堪其苦的饲主便会悄悄将其带至野外放生。
韩国街头的小松许。丨J. Patrick Fischer / Wikipedia
以泰山为例,市民们放生的松鼠除部分不适应环境死亡,剩下全成了当地一霸,为祸一方。除了和当地其他松鼠竞争外,这些小魔王还会偷食鸟蛋,对当地鸟类造成威胁。此外,它们对放生地的植物也造成了不小的破坏,甚至有核桃园因遭到它们大量啃食而绝产,令果农欲哭无泪。
总而言之,无论是被关在笼中不甘不愿地成为宠物,还是在属于其他松鼠的地盘大杀四方,都是我们不愿意看到。想到这里,我和朋友也便不再听宠物店主的介绍,转身离去了。
作者:少侠小黄鸡
果壳
ID:Guokr42
靠谱科普
就看果壳
受生物圈2号的启发,我们试图将整个大自然装进一本日历。366个物种“入住”其中,更有“收藏”了53张手绘插画的物种画廊……
每周,这里还要进行一次“严肃”的知识研讨,像是“熊猫为啥长得一身黑白色?”、“大象嗅觉究竟有多厉害?”什么的……
这就是《物种日历2020》,明年,让你的桌面变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