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最绝望的诗(二流诗人在宴会上写下一首诗)
唐诗三百首最绝望的诗(二流诗人在宴会上写下一首诗)当时的孙权本想跟曹军一决雌雄,但是手下很多大臣主张投降,孙权犹疑不决。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侵,攻下荆州后,向孙吴逼近。我觉得南宋范成大的评价,最为贴切,他曾盛赞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他在21岁的时候便追随“小霸王”孙策南征北战,是真正的英雄出少年。24岁便被封为“建威中郎将”,在孙策去世后,他又继续辅佐孙权。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很早便听过这首诗,当时一直想的是周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竟能让无数女子故意错音,只为得他一顾?
原本我对周瑜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三国演义》,书中的他气量狭小,毫无大将风范,三番两次被诸葛亮戏弄后,竟吐血而亡,临终还喊着“既生瑜,何生亮!”
后来才知道书中很多关于周瑜的描写,都是罗贯中为了衬托诸葛亮而捏造的。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觉得南宋范成大的评价,最为贴切,他曾盛赞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他在21岁的时候便追随“小霸王”孙策南征北战,是真正的英雄出少年。
24岁便被封为“建威中郎将”,在孙策去世后,他又继续辅佐孙权。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侵,攻下荆州后,向孙吴逼近。
当时的孙权本想跟曹军一决雌雄,但是手下很多大臣主张投降,孙权犹疑不决。
最后是周瑜分析了利弊,才让孙权下定了“抗曹”的决心。
之后他运筹帷幄,命黄盖诈降,火烧战舰,在赤壁大败曹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周瑜是有勇有谋的。
《三国志》曾这样评论他“性度恢廓,大率得人”,试问这样的人又怎会心胸狭窄,嫉妒贤能,还被诸葛亮几句话气死?
此外,关于周瑜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典故便是“曲有误,周郎顾”。
风流倜傥又精通音律的周瑜,向来是无数闺中女子的梦中情郎。
而他对音律精通到了什么地步呢?据说每次宴会的时候,即使他喝了酒,只要演奏出了一点差错,他都能听出来。
每当他发现错误的时候,总会扭头看那演奏者,微微一笑,提醒演奏者“错音”了。
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女子在演奏的时候,便会故意弹错,只求周瑜能多看她们一眼。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周郎顾曲”。
再回头来看这首诗,这两句出自李端的《听筝》,全文如下: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和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相比,他顶多算是二流小诗人。
但是他在宴会上写的这首诗不仅入选《唐诗三百首》,最后还抱得美人归呢。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很出名的人,便是那个《醉打金枝》中的著名驸马——郭暧。
郭暧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六子,也是升平公主的驸马。
他为人风雅,常在府中设宴,邀请文人雅士,饮酒谈诗,而李端也是他府上的常客。
郭暧的府上有一个名为“镜儿”的婢女,容貌艳丽,还弹得一手好筝,一向喜欢音乐的李端十分喜欢她。
后来郭暧渐渐察觉了李端的心思,起了成全之心,但又想为难一下李端。
于是便让他以“弹筝”为题,赋诗一首,若能让在座的宾客都满意,便将此婢女赠予他。
李端一听,略一思索,便吟咏出了这首千古绝唱。
诗歌开头先写了弹筝者手中拨弄的乐器,绚丽夺目,还闪着点点的金色光芒。
这种不写人反写乐器的写法,李白和李贺都曾经用过。
乐器越是高级,就表明了弹奏者越是高雅,李端这里也是如此,他以乐器的精美来凸显弹奏者技艺之高超。
而接着一句“素手”,将众人的目光又拉向了那在琴弦上跳动的纤纤玉手。
虽然只是局部描写,却足以突出女子之美貌,就像“纤纤出素手”也是如此。
而后面的两句“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引用周郎的典故,塑造了一个想引起知音注意而故意错拨琴弦的女子。
其实这个名为“镜儿”的婢女是否真的弹错了音,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诗人的言外之意却很明白:婢女想要引起他的注意,那意思不就是说他和婢女是郎有情妾有意吗?
而郭暧显然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宴会过后便将这婢女赠予李端。
李端凭借这首诗抱得美人归一时传为佳话。
而他的这首诗最后入选了《唐诗三百首》,千古流传。
佳人美名,他两样兼得,也算是幸运了。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