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诸葛亮见到孙权后,详细地分析了双方力量的实际情况,并 指出只要孙、刘两家联合作战,是可以打败曹操的。诸葛亮又进 一步说道:“刘豫州虽然在不久前的长坂之战中战败,但是当时 被冲散的士兵已经陆续回来,再加上关羽统率的水军,合起来还 有一万人的精兵。而刘琦统率的江夏军队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 兵马是从北方远道而来,到达这里已经非常疲劳了,再加上北方 人都不习惯水上作战。而曹操刚刚收编的荆州部队,由于是新近 归附的人心都不稳,他们是不会真正替曹操卖命的。”最后,诸 葛亮对孙权说:“如果您能调派几员猛将,再率领几万名精兵, 和刘豫州同心合力,联合作战,那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曹操失 败以后,必然会退回北方。这样,荆州和江东的局势就可以稳定 下来,三分天下的形势也就出现了。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就看您今天是怎样决策了。”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很是高兴,立 刻召集部下商讨联刘抗曹的大计。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孙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

在官渡一战,曹操击溃了他在北方最大的敌人袁绍,长江以 北由他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建安七年,逃回到黄河以北冀州老 巢的袁绍病死。由于袁绍死前没有立下继承人,而逢纪、审配两 人又因与袁绍长子袁谭不和,所以反对袁谭继位,于是假造了一 份袁绍的诏书,说袁绍遗命,令三子袁尚为继承人。袁谭当然不 服,从此,袁家兄弟内部开始了自相残杀。

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发生争斗,但袁谭势力不及袁 尚,于是就向曹操乞降。建安九年二月,已从官渡之战中恢复过 来的曹操乘袁尚出兵攻击袁谭的时候,突然出兵对袁尚的大本营 邺城展开围攻。袁尚听到消息后,不得已率军回救。在溪水旁为 营,这时曹操已进军到此,顿时把他的营寨包围起来。袁尚看到 后很是害怕,于是请求投降,曹操不答应。于是袁尚乘着黑夜慌 忙逃奔到中山(今河北定州市),袁军也跟着溃散。然后,曹操 命人拿着缴获袁尚的印绶节钺招降邺城守军,城中守军也斗志崩 溃,邺城就这样被曹操攻破了。第二年正月,曹操又以袁谭负约 为借口,派兵攻灭袁谭,冀州就这样平定了。袁尚兵败后,逃奔 幽州刺史袁熙。曹操又派兵攻打袁熙,袁熙抵抗不住,于是两人就逃奔到了三郡乌桓。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2)

建安十二年,曹操为了彻底肃清袁氏残余势力,也为了解决 三郡乌桓人塞内为害的问题,决定亲自率军远征乌桓。在当时的汉末,辽西、辽东、右北平三郡乌桓结合,这便是为三郡乌桓 首领是辽西部的蹋顿。三郡乌桓与袁氏关系一直都很好,并且屡次侵扰边境,掳掠人 口和财物。这年五月, 曹操率大军到达无终 (今河北蓟县)。当时 正好碰上雨季,道路 上满是积水,据说是 “浅不通车马,深不载 舟船”。曹操听从当地 无终人田畴的建议, 改从一条很久没人走, 但还是有痕迹显示可 以通行的小路进军。 在田畴的引导下,曹 操大军先爬上徐无山 (今河北玉田北),出 卢龙要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带),中间爬山越谷的就有大概五百多里,最后直指 乌桓的老巢柳城(今辽宁朝阳南)。而当曹军行至离柳城不足二 百里时,才被发现,于是蹋顿与袁尚、袁熙等人率数万骑兵迎 击。八月,二军相遇,当时曹军的辎重还在后面,穿装甲的人不 是很多,而敌军的军势却很盛。这时曹操登高瞭望,看见敌军虽然很多,但阵势不整,一看就不曾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于是命 令大将张辽为前锋,乘敌阵稍动的机会,向敌军发起猛攻。乌桓 军顿时大乱,首领蹋顿也被曹军所斩杀,曹军大获全胜,仅胡、 汉降者就有二十余万人,袁尚等人又逃奔割据平州的公孙康。这 时,有人就劝曹操乘形势大好进击公孙康,但曹操却说:“我根 本不用出兵,就能让公孙康给我送袁尚等人的人头来。”于是率 军班师还朝。果然不久之后,公孙康斩杀袁尚、袁熙,并将他们 的首级献与曹操。众位将领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曹操就说道: “公孙康平时就很畏惧袁尚等人,如果我很快去进攻公孙康,他 们就会齐心合力地来阻挡我。但如果我现在不去进攻,由于他们 没有外患,内部的矛盾就会出现。公孙康疑惧袁尚等会夺他的位 置,最终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所以不用我们动手,袁尚、袁熙自 会被人所杀。”就这样,曹操攻破了三郡乌桓,彻底肃清了袁氏 势力。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3)

曹操打败袁绍后,北方已再无对手,经过一系列的征战,逐 渐统一了北方。而且在争夺中原的过程中,曹操为了增强自己的 实力,同时也实行了一些改良政策,如兴办屯田,兴修水利,打 击豪强势力,减轻百姓赋税,选用一些有才能的地方官吏,整顿 和改编军队等等。这样,受到严重战乱破坏的北方得到一定程度 的恢复,而随着曹操的实力不断壮大,他的雄心也更大了。这 时,曹操已经把目光投到南方,打算把盘踞在荆州(今湖南、湖 北一带)的刘表和江东(今长江下游各省)的孙权两大势力消灭 掉,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攻打荆 州。当走到半路时,却听到刘表已经病死,由刘表的第二个儿子 刘琮继承了荆州牧的职位。九月,曹军浩浩荡荡地到达新野(今 河南省新野县),刘琮吓坏了,背着还寄住的刘备,暗地里派人向 曹操表示投降。当时,刘备正驻守在樊城(今湖北省襄阳县北), 对于刘琮投降的事,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知道这情况时,已经 晚了,觉得自己无法抵挡曹军,不得已率部队匆忙向江陵(今湖 北省江陵县)撤退,沿途又收容了不少刘表的部队和许多当地百姓,所以行程很慢。诸葛亮看到这种情况,决定派遣大将关羽带 领水军一万人,先由水路乘船退往江陵,等候在那里会师。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4)

江陵是荆州的军事重镇,是兵力和物资的重要补给基地。曹 操听到刘备逃向江陵,深怕江陵被刘备占去,于是亲自率领五千 名精锐骑兵,不分昼夜,紧紧追赶,一天一夜就跑了三百多里 最后在当阳(今湖北省当阳县东)东北的长坂,赶上了刘备的队 伍。由于曹军人多,战斗力也很强,势不可当。刘备不得不抛弃 所有士兵、百姓和辎重,同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几十个人甩掉 曹军,改道向东面的汉水方面撤退。而曹军则缴获了大批人马、 物资,并且几乎没费多大力气就占领了江陵。刘备和部下退到汉 津口,同关羽率领的水军会合,共同渡过汉水。刘表的大儿子、 江夏太守刘琦也领兵前来接应。于是,合兵一处,一同到了夏口 (今湖北省汉口市);然后,又退到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省鄂城县西北)驻扎下来。

曹操由于轻易地就取得了江陵,收降了刘表的部众,获得了 大量军事物资,于是滋长了骄傲轻敌思想。他认为,凭着自己当 时的政治优势和军事力量,孙权是不可能与之抗衡的,决定乘胜 鲸吞江东。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5)

在曹操进兵荆州以前,孙权就打算夺取荆州来同曹操对抗。 在刘表死后,孙权的重要谋士鲁肃,建议孙权派他以吊丧为名到 荆州去察看情况,并且乘机说服刘备,结成联盟,共同对抗曹 操。哪知就在鲁肃刚到江陵地界时,刘琮已经投降,而刘备正准 备从樊城往南退。鲁肃和刘备、诸葛亮在当阳的长坂坡会面。他 们谈论了当前的形势,最后一致认为:孙、刘两家只有联合起 来,合力抵抗曹操,才能避免被各个击破的结局。于是,刘备派 诸葛亮和鲁肃一同前往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去面见孙 权,共同商定联合抗曹的大计。

诸葛亮见到孙权后,详细地分析了双方力量的实际情况,并 指出只要孙、刘两家联合作战,是可以打败曹操的。诸葛亮又进 一步说道:“刘豫州虽然在不久前的长坂之战中战败,但是当时 被冲散的士兵已经陆续回来,再加上关羽统率的水军,合起来还 有一万人的精兵。而刘琦统率的江夏军队也不下一万人。曹操的 兵马是从北方远道而来,到达这里已经非常疲劳了,再加上北方 人都不习惯水上作战。而曹操刚刚收编的荆州部队,由于是新近 归附的人心都不稳,他们是不会真正替曹操卖命的。”最后,诸 葛亮对孙权说:“如果您能调派几员猛将,再率领几万名精兵, 和刘豫州同心合力,联合作战,那就一定能够打败曹操!曹操失 败以后,必然会退回北方。这样,荆州和江东的局势就可以稳定 下来,三分天下的形势也就出现了。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就看您今天是怎样决策了。”孙权听了诸葛亮的话,很是高兴,立 刻召集部下商讨联刘抗曹的大计。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6)

而此时的江东对曹操是战是降都议论纷纷,大部分臣下还是 觉得自己实力弱小,不足以同曹操相抗衡。就在孙权举棋未定时 他在军事上极为倚重的将领周瑜向他进言,周瑜具体地分析了当 时敌我双方形势和战胜曹操的充分可能性。周瑜指出,曹操这次 用兵,有四大不利因素:第一,北方还没有完全统一,马超和韩 遂还占据着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威胁着曹操的后方;第二,曹 军多数是北方人,不善于水战,而且他们舍弃了北方军队善于骑 兵作战的特长,而跑到水上来和我们争高低,怎么能取得胜利; 第三,当前正好是冬季,天寒地冻,军马缺乏草料;第四,中原 地区的士兵,来到江湖地带作战,由于他们不服水土,一定会生 病。周瑜最后下结论说:“以上四点,都是用兵的大忌,但是曹 操偏偏要冒这个风险。要想活捉曹操,现在正是大好的机会!”最 后,周瑜说,只要拨给他几万精兵,进驻夏口,保证能够打败曹 操。听了周瑜的分析,孙权最终下定了决心,实行联刘抗曹的大 计。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的十月,周瑜和刘备的联军,在 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在长江南岸)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 遇。由于曹军士兵不习惯南方的潮湿生活,很多人得了疾病,士 气非常低落。于是两军刚一接触,曹操方面就吃了一个小小的败 仗。曹操不得不退回长江北岸,屯兵乌林(今湖北省洪湖县境), 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为了让北方士兵适应在船上作战,减轻 船舰的颠簸,曹操下令,让工匠把几艘或十几艘战船编为一组 用铁链连结起来,再在上面铺上木板。这样,船身就稳定多了 不但人可以在上面往来行走,甚至还可以在上面骑马,士兵们也 感觉就像在陆地上一样,这就是所谓“连环战船”。而周瑜的部下黄盖是一员老将,很富有军事经验,他看出“连环战船”有很大 的弱点,就向周瑜献计说:“‘连环战船’目标大,行动不便,我 们可以用火攻来击破它。”但火攻需要借助风力。当时已经进入冬 季,经常刮的是西北风。当时曹军在西北面,孙、刘联军在东南 面,如果在江面上放火,很容易烧着自己的船只,因此黄盖的火 攻计划实行起来有很大难度。周瑜和诸葛亮却根据当地的天气变 化,进行了仔细分析研究,认为在冬至前后可能有东南风。于是 孙、刘联军立即准备实行火攻用的战船,只等东南风一起,就立 刻发动火攻。同时为了骗取曹操的信任,使进行火攻的战船能够 接近曹军水寨,黄盖特意写了一封密信,说自己要“弃暗投明” 准备投降曹操。曹操看了这封信,起初还有些怀疑,但是一想到 自己在政治上、军事上是占有绝对的优势的,孙氏政权内部发生 分化,黄盖前来投降,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种骄傲轻敌的思想 使他对黄盖的诈降计策一点都没有怀疑。这年十一月的一个夜晚,突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 大。周瑜立即命令黄盖按计划出发。于是,黄盖带领一支火攻 船队,向曹操的水寨急速驶去。同时船上装满了浇了油脂的芦 苇和干柴,但在外边围着布幔加以伪装,船头上插满了旗帜。 另外,预备了一些轻快的小船系在船尾,以便放火之后换乘撤 退。驶在最前头的是十艘冲锋战船。当这十艘船行至江心时, 黄盖下令各船张起帆来,这样船队前进得就更快了,逐渐看得 见曹军水寨了。这时候,黄盖命令士兵齐声喊道:“黄盖来 降!”曹营中的官兵,一听到是黄盖来降,都走出来伸着脖子 观望。当黄盖的船队距离曹操水寨只有二里路时,黄盖下令 “放火!”号令一下,所有的战船一起放起火来,就像一条条 火龙,直向曹军水寨冲去。东南风越刮越猛,火借风势,越烧 越猛,曹军水寨全部着火,而“连环战船” 一时又拆不开,因 此火不但无法扑灭,而且是越烧越旺,一直烧到江岸上。当时 只见烈焰腾空,火光照天,江面上和江岸上的曹军营寨,顿时 陷入一片火海之中。曹军士兵被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周 瑜在南岸看到火起,知道黄盖已经成功,立刻指挥快速战船 向曹军全力猛攻。这一仗,孙、刘联军把曹操的大部人马都歼 灭了,战船也全都烧毁了。在混乱之中,曹操带领着残兵败 将,向华容(今湖北省监利县西北)小道撤退。不料中途又遇 上暴雨天气,道路泥泞,人马无法通过。曹操下令所有老弱残 兵,找来树枝杂草,铺在烂泥路上,这样骑兵才勉强地走了过 去。可是那些老弱残兵,被人马撞倒,受到践踏,又死伤了不 少。刘备、周瑜的军队水陆并进,把曹操一直追赶到南郡(今 湖北省江陵县境内)。经过这次大战,曹操元气大伤,兵力损 失了一大半。他只好留下一部分军队防守江陵和襄阳,自己率 领残部退回北方去了。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7)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战役。曹操经过这次 战败,势力被局限在北方,再也无力大举南下;战后,孙权在江 东的统治更加巩固了;而刘备乘机占据荆州,后来又向西发展 占领了益州(今四川省)。就这样,北方曹操,南方孙权和刘备 形成了一时的南北对峙,初步形成了三国局面。

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以后,曹操和孙权、 刘备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东汉政权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曹操无力消灭南方的孙权、刘备,转而巩固内部政权,先后剿灭 几个盘踞着的割据势力,注重对北方的统治和稳固。东汉建安十 八年(213年),曹操被封为魏公,加九锡,随后又被封为魏王,以 丞相领冀州牧。东汉的一切政务,都出自曹操。魏王与皇帝其实 已经只是名义上的差别了。当然在这时候,不少文武官员都劝曹 操废汉自立为帝,但曹操却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没有这样做,而 把改刘汉为曹魏的使命留给了自己的后代。因此在这种情况下, 立谁为将来承续基业的王太子,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了。

曹操一生共有过二十五个儿子。长子曹昂在随曹操南征张绣 时被射死。曹昂死后,曹丕在兄弟中就是长兄了。在曹丕诸兄弟 中,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被立为正室的卞夫人所生,其 他的都是庶生。而庶生子一般是没有资格被立为太子的。因此 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度,曹丕在争太子位的过程中具有最为 优越的条件。同时,曹丕也能文能武,自身条件也是不错的。而 且早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时,就被封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按理说把曹丕立为太子也是件很自然的事。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曹丕面对的不仅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父亲,而且还有几位才识卓越 且雄心勃勃的兄弟,太子的桂冠是不会轻易落到他头上的。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8)

最早对曹丕构成威胁的,是他同父异母的小弟曹冲。曹冲聪 慧过人,五六岁时,就已经有成年人的见识和智慧了。一次,孙 权送给了曹操一头大象。曹操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询问群臣 们怎样才能知道,大家都想不出办法。而这时年幼的曹冲说,可 以把大象放到船上,然 后在船上靠水面处刻上 记号,把大象从船上牵 走后,再将石块等物称 过重量放到船上,直到 使船上刻的记号下沉到 与水面相平,那么船上 所载石块的重量就是大 象的重量了。这也就是 人们所熟知的《曹冲 称象》的故事。曹冲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 使曹操十分高兴。 在当时战乱的年代,刑 法严苛,不少人因为犯 了小罪过而被处死。曹冲每见到犯罪受刑的人,就前往探询,了 解其中是否有冤情。对于那些平时勤勉而因某一过失触犯刑律的 官员,曹冲经常替他们向曹操求情,请求宽刑。而经曹冲辨明冤 情而免遭杀戮的就有几十人。因此曹操经常对着群臣称赞曹冲,说他既才识明达,又有仁爱之心,而且长得也一表人才,于是就 有让曹冲继承事业的心思。可惜的是曹冲的寿命不长,建安十三 年(208年),在曹冲十三岁时,就因得病死去。曹操十分悲痛 一次在曹丕劝曹操不要过分悲伤时,曹操说:“这是我的不幸 却是你们兄弟的大幸。”由此可见,曹冲若在世的话,曹丕能否 继位是很成问题的。而曹丕在当了皇帝后还经常说:“假若仓舒 (W冲字)在世的话,我也不会拥有天下。”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真正使曹丕担心的是二弟曹植。同曹丕 一样,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怀大志的人物,并且论才思敏捷 比曹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建安十五年(210年),曹操在邺城(河 北临漳县)筑铜雀台。曹操率诸子登台,让他们各自作赋。当时 曹植年仅十九岁,挥笔立成,文辞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他的 才华。曹植平时生活简朴,不喜欢华丽的饰物;每次曹操问他一 些军国大事,都能应声而答,因此特别受到曹操的宠爱。而且当 时杨修、丁仪、贾逵、王凌等人都向曹操进言,劝曹操立曹植为 太子。曹丕见曹植及其党羽如此活动,丝毫不敢懈怠,也与一帮 亲信官吏积极谋划。早在建安十六年(211年),曹丕被封为五官 中郎将时,就开始培植自己的势力。曹植虽然文才优于曹丕,但 在政治斗争方面却不是曹丕的对手,论筹谋夺权、治理国家,曹 丕更是胜过曹植,因此朝廷上许多官吏早已有心依附在曹丕门 下。而且曹丕看重的是那些明于政略而在朝廷上掌握实权的官僚 人士,这与支持曹植的多是些文人学士是不相同的。因此在关键 时刻,曹植的支持者是一点作用都起不了的。支持曹丕即位的官 员,他们根据《春秋)立嫡长子为由,力主立曹丕为魏王太子。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9)

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向以谋略著称的太中大夫贾诩请 教,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贾诩就告诫他要宽厚仁德,奉行志士仁人简约勤勉的精神,每天要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 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 的看法是越来越好。而曹植却正相反,每天是任性而行,经常饮 酒贪欢,行为不检点,而且也不注意掩饰,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 有一次曹植乘车行驰过中门,由于私自打开中门是违反禁令的 曹操知道后非常生气, 下令把赶车的官吏处 死,同时下令严禁诸 侯们违犯制度,还说 道:“一开始我认为 子建(曹植字)是诸子中 最可以成大事的,但 从偷开中门私自跑出 去后,就另眼看待此 子了又有一次,曹 操登上高台,正好看 到曹植的妻子穿得很 是华丽,曹操一向是 崇尚简朴的,于是以 违反服饰制度为理由 把曹植的妻子赐死了。

曹植在曹操眼中是越来越失宠了,但曹操仍然认为曹植是诸 子中最有才华的。作为善于选拔人才,并深知人才对于事业成败 重要性的曹操,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仍是犹豫未定。一天,曹操屏 退左右后,就立太子的事单独征询贾诩。贾诩只是微笑,并不回 答。曹操很是生气地说道:“问你问题,你为什么不回答?”贾诩却不慌不忙地说:“我现在正思考着一件事,所以不能马上回 答。”曹操就问:“你在想什么问题?”贾诩回答说:“我在想着 袁本初、刘景升父子的事呢。”曹操恍然大笑,于是立谁为太子 的事在曹操心中最后定了下来。袁本初是袁绍,刘景升就是刘 表,贾诩虽然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却是提醒曹操:如果像袁绍、 刘表那样废长立幼,恐怕日后诸子纷争,内乱不休。这正好触及 了曹操的心事,如何使自己开创的基业能继续传承下去,并且长 治久安,这才是曹操最为关心的。而什么《春柳 大义,对于一 向不遵常规的曹操来说,这倒并不重要。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0)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终于被立为魏王太子,时年三十 一岁。曹丕得知自己被立为太子,欢喜异常,情不自禁地抱住身 旁人的脖子说:“你知道我有多么高兴吗?”的确,这是他将来 登上帝王宝座的最为关键的一步。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 的头疼病又犯了,不久便在洛阳病逝。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一切爵 位和权力,成了东汉新的统治者。

曹丕继位成为魏王后,就准备除掉曹植这个心腹大患,于是 以不参加曹操的葬礼为由问罪曹植。曹植无奈之下,被逼着写下 了历史上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 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终于逃过一劫。接着曹丕又顺利夺下弟 弟曹彰的兵权,真正坐稳了魏王之位。然后他就把目光投向了皇 帝的宝座。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自己代汉称帝,改 国号魏,成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中第一个称帝的君主 从此开始了真正的三国时代。

曹丕登基称帝后,下令将都城由许昌迁至洛阳,同时坚持大 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 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 曹丕还下令妇人不得干政,不许群臣向太后奏事,外戚之家不得 担当辅政之任。他又建立并推行九品中正制,力图把用人之权从 士族地主手中收归中央朝廷。通过这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巩固了 魏国的统治。在刘备伐吴时,曹丕看出刘备要失败,但不听从谋 士贾诩、刘晔之言,偏要坐山观虎斗,事后又起兵伐吴,结果却 被徐盛用火攻计策击败。在回洛阳后,曹丕大病不起,临终前把 太子曹取托付给曹真、司马懿等人,终年四十岁。曹取登基为 帝,是为魏明帝,他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是从公元 227年到公元239年逝世,共在位十三年。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1)

在魏明帝曹取统治时期,魏国的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他继 承了其父祖权法并用的执政方针。在他即位后,继续实行笼络世 家大族的政策,以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拥护。任命了不少世家的人 为朝廷高官,从政治上保证他们的特权。但在另一方面,曹取却 更强化了中央集权。在他即帝位前,因不怎么结交朝臣,也不爱过问朝政事务,只喜欢潜心读书,对此曹丕很是不放心,因此在 临终时便指定曹真、陈群、曹休、司马懿四人为辅政大臣,辅佐 曹取处理政事。但曹IX即位后,却让曹真出镇关中,曹休出镇淮 南,司马懿出镇屯宛,让这几个辅臣退出中央政权,而一切政务 由他自己说了算,从而摆脱了重臣对自己的干涉,加强了皇权。 曹取还对能加强中央集权的中书监、令等人宠信有加。因此曹魏 的中央集权政治,在曹取时期是最为显著的。

曹锹除了紧握军政大权之外,对具体的政务也是相当关心 对行政官员又严加督促。他曾亲自到尚书台查看行案文书,检查 政务。在对待一些官 吏时,当知道其人不 尽心尽力处理政务 就替他忧心自己的职 位;当知道其人能力 不足时,就亲自教诲 他学习治理的能力。 可见他对政务还是相 当关心的。明帝一向 认为官吏要做到无私 是不可能的,但最起 码应做到先公而后私。所以他对官员的徇私舞弊,一向是严加惩 处。为了严防官府徇私受贿,曹取不仅要求官吏忠诚笃实,勤于 职守,还颁布并实行对官员的考勤法,以此作为对官吏优劣的考 核标准。虽然最后因为曹取的去世而没有施行,但也可看出曹取 对官吏督导之严格。曹取虽然对臣下严厉,但也能接受一些臣下 的意见,也是比较有容人之量的。曾因为要准备大修宫室,被臣下劝诫而作罢。更有一次因衣着不符合礼节,被某位大臣明谏, 而以后在这人面前再不敢穿上不合礼的衣服。所以,在明帝统治 时期,曹魏政治还是比较清明的。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2)

在军事方面,曹取也成功地抵挡住了蜀汉诸葛亮的数次北 伐。诸葛亮的北伐从公元227年开始,至234年止,历时七年。 其间还有孙吴的数次配合进攻合肥新城。而曹取除了派曹真、 司马懿在西面抵抗诸葛亮,派满宠在南面抗击孙吴外,还在具 体战略上有过亲自指挥。如在青龙二年(234年),司马懿与诸 葛亮对峙于涓滨,诸葛亮想激怒司马懿以求速战,曹取却下诏 给司马懿说道:“一定要坚持防守以挫敌人的锋芒,他们无法 前进一步,退兵的话又因没打一仗不甘心,时间长了他们的粮 食就会耗尽,最后必会退走。他们一旦退走,你便可从后追 杀,以逸待劳,这才是全胜的道理啊。”曹敦甚至还亲临过前 线督导军队。如在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突然率军北伐, 当时由于魏一时没有作任何准备,全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整 个关中更是如此,朝臣都无计可施。曹取于是派遣曹真都督关 右诸军,又派遣张郃领军五万西拒,自己则亲临长安以壮声 势,于是就有了 “街亭之失”。又如在青龙二年(234年),诸 葛亮北伐屯兵于渭滨,孙权也侵入合肥的新城,曹取于是乘舟 东征,孙权不敌退走,曹叔成功地指挥了对蜀、吴的战争。而 且在当时辽东的公孙氏从东汉末期就占据辽东。在曹操、曹丕 时代虽表面上从属于汉、魏,但却政令上下自行,实际上是形 同割据。到曹权统治时期,公孙渊更是向南与孙权通好,双方 往来不断。后来甚至还自立为燕王,置百官与有司衙门,派遣 使者持节授予鲜卑族单于印玺,让他统治北方边境的人民,并 诱使他们侵扰北部边境。于是曹取先后三次遣军讨伐辽东公孙的势力。最后一次由司马懿率军进讨,最终大获全胜,斩杀了 公孙渊父子,辽东一带的广大地区才直接纳入了曹魏的统治。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3)

虽然曹取在在位期间,也有过大兴土木、留意玩饰之类的事 情,但他也向来重视文士,征召他们并安置在崇文馆,鼓励那些 文士从事学术研究,从而有利于曹魏文化事业的发展。他自己也 能赋诗作文,擅长作乐府诗。公元240年正月,曹取病重,于是 开始匆忙布置后事,首先立爱妃郭夫人为皇后,并迅速下诏让司 马懿回京。不久,司马懿就赶入皇宫,曹取握着他的手说:“我 快不行了,后事就托付与你了。”并指着站立在一旁的八岁的儿 子曹芳说:“这就是储君,你要看清了,千万不要误事!”司马 懿一边叩头一边痛哭流涕,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后,曹取宽慰地 说:“这就好了,希望你能和曹爽一起辅佐他。临终前能当面托 付你这件事,我死也瞑目了。”说完又诏皇族曹爽(曹操侄孙)入卧 室,拜为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与司马懿一起辅佐曹芳。交代 完毕后,当下就册立曹芳为太子。也就在同一天,曹取病死于洛 阳宫内的嘉福殿。公元240年正月,八岁的曹芳登基为大魏的皇 帝,曹敬的皇后郭氏以太后的身份临朝主政。曹魏的发展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篇章。

曹芳登基做了魏国的皇帝后,由司马懿和曹爽两人共同辅 佐。因曹芳岁数太小,由太后郭氏临朝主政。其中,司马懿由于 几十年的政绩和战功,在朝廷中威望颇重,而且他与郭太后的私 交也很不错,两家关系紧密。而曹爽自身没有任何才能,更没有 什么政绩和战功,让他当辅政大臣可以说是曹取这一生最大的失 算,再加上皇帝年幼,从而导致了曹氏政权最后落入他人之手。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4)

曹爽一下子就这样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 军,甚至高于拼死拼活几十年的司马懿。在刚开始的时候,曹爽 倒也老实,他知道自己没有一点能和司马懿相比,因此尊敬司马 懿有如父亲,无论大小什么事都和他商量后再作决断,两人倒也 相安无事。然而,没过多久,两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出现紧张和 摩擦。俗话说得好,“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早在魏明帝曹 取时期,由于明帝相当讨厌浮华虚伪的人,因此对并州刺史毕轨 及李胜、何晏等人都比较讨厌,不喜欢任用他们。而这些人虽然 确实也有些才干,但他们的通病都是一心只想升官发财,整天做 哗众取宠的事情,甚至不惜削尖脑袋拼命向上爬,所以深受曹取 的不喜。而曹爽却和这些人有相当的交情,在自己上台后就立刻重用他们为心腹。这几个人就向曹爽建议大权不能旁落,应提防 司马懿等。曹爽也逐渐对司马懿手握重权开始不满。于是于公元 240年二月,仅让司马懿辅政一个月后,曹爽就上奏朝廷,以司 马懿功高盖世为名,请求升他为太傅。太傅一职虽在三公之上 但没有实权。在明升暗降了司马懿之后,曹爽又把他的几个兄弟 都安插在重要的职位上,掌握了京城洛阳的军政大权。从此,曹 爽开始大权在握,对司马懿也仅剩下了表面上的尊重,朝廷上的 一切事务都由自己决断。不过,曹爽虽然费尽心机地夺取了司马 懿的实权,但还是给他留了个持节都督各地军事的权力。大概他 也知道在军事上自己肯定不如司马懿的。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5)

果然在公元241年,沉寂多年的东吴分别分四路大军猛攻魏 国。魏军经过苦战,将其中的三路击退,唯有樊城的朱然还在猛 攻。过了许久,司马懿看到曹爽在应对军事上实在是太过废物 于是亲自出征讨伐。而朱然一听来的是司马太傅,连应战的勇气 都没有,立马掉头就逃。在三州口被魏军追上,朱然狼狈地丢下 一万具多尸体和大量军用物资后逃回了东吴。

曹爽原本指望司马懿出师不利,甚至还期盼司马懿这个老东 西(时年六十三岁)最好在行军途中就死去,但没想到他大获全 胜而且还毫发无伤,心里虽不是滋味,但也无可奈何。第二年 春,东吴大将诸葛恪再次侵犯淮南,司马懿再次请命出征。然 而,曹爽却把司马懿的请战压了下来。可是,自己却应对无术 一直都解决不好这次的“侵略”。不得已只好让司马懿再次出征。 曹爽原以为从洛阳到淮南,行程有两千多里,而且对手诸葛恪也 不是等闲之辈,应该能给司马懿制造一点麻烦。哪知道,诸葛恪 一听说司马懿来了,当即掉头就逃。就这样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司马懿两次出击东吴的大胜使整个朝野称颂,使无所作为的曹爽渐渐感到了压力。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手下人也给曹爽出了个 馍主意:征讨西蜀。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6)

蜀汉自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后,到此已经整整九年。九年 中,蜀汉虽然也有些军事行动,但规模都很小,对魏国也谈不上 什么损失。曹爽觉得蜀国国力最弱,为给自己捞够对抗司马懿的 政治资本,公元244年三月,曹爽带着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攻向 汉中。汉中的蜀汉守军不多,看到敌人浩浩荡荡,大家都有点心 慌,有人就提议放弃 险要而把守城池,然 后等待蜀中的援军。 大将王平坚决反对, 认为如果被敌人先占 据险要,将是他们的 心腹大患。于是,他 立即派人先占据了兴 势这一军事要地,左 右扎营一百里以抗拒 曹爽。蜀汉大将军费 祎在蜀中,也积极准 备救援。

司马懿看到曹爽 这样胡闹,不禁摇头 叹息。自曹爽发兵以来,就大肆征用民夫骡马为自己运送粮草, 但无奈西蜀道路崎岖,交通极为不便,以至于骡马累死的、不 小心掉到山崖里摔死的不计其数,而仅靠人力怎能应付这样庞 大的后勤运输?因此一路上骡马尸横遍野,民工都纷纷抱头痛哭。曹爽虽有十万大军却一无所获,眼睁睁地看着蜀汉援军不 断开来。他的参军杨伟当即就劝曹爽收兵,但曹爽看到这阵势 虽有了退兵之心,但恐怕自己这样灰溜溜地回到朝廷后,被人 耻笑,心里一直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最后随着形势的进一 步恶化,营中大将纷纷劝他退兵回师。这时他也觉得不妙了, 慌忙下令撤兵。然而,已经晚了,他的犹豫为蜀汉准备了充足 的时间,退路已经被蜀汉的援兵切断。曹爽一看如此也没有其 他办法,只想凭借人多硬闯。经过一番苦战,曹爽损兵折将、 丢盔弃甲,但总算仗着人多,窝窝囊囊地逃离了汉中。经此一 战,曹魏损失惨重,就连关中一带都因民工牲口的损失而元气 大伤。曹爽本想效仿司马懿立些战功,没想到兴师动众后换来 的却是朝野的一片嘲讽。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7)

曹爽在军事上证明了自己的无能,朝堂上已经有人对他产生 了不满。但他依旧肆无忌惮,认为只要司马懿回家,自己是不用 担心任何事的。再加上他为人一向骄奢无度,自己府上的食用比 皇宫里的都要华贵,整天和何晏等人饮酒狂欢。各地有什么贡 品,他也先过目后留下自己喜欢的,而把自己看不上的送入皇 宫。曹爽的这些行为,连亲弟弟曹羲都看不下去了,几次劝诫 以至于声泪俱下。然而,无论是眼泪还是兄弟亲情都没能打动这 个死到临头的曹爽,就连他原来的部下都对他彻底失望。

司马懿看到这种情况后,觉得机会就要到了。司马懿虽然被 剥夺了实权在家赋闲养老,但他一直隐忍不发,暗中积蓄力量 等待时机。当他看到曹爽的行为已经天怒人怨,就开始着手布 置。但他并没有忘记自己当时仍然处于劣势,表面上表示自己因 年老病重,就快不久于人世了。而曹爽这伙人虽然排挤了司马 懿,对他还是有一丝的戒心,于是就让新上任的荆州刺史李胜以辞行和求教(司马懿曾在荆州镇守多年)为理由来探探底细。曹爽的这种把戏当然瞒不过司马懿的眼睛。于是,他故意做出了一副体弱多病的样子来招待这位客人。李胜见到司马懿躺在病床上,连站立起来打个招呼的力气都没有,很是吃惊,忙说道:“天子隆恩,任命我为本州(李胜是荆州人,因此称荆州为本州) 刺史,今日特地来向太傅您辞行。早就听说您身体有恙,但没想 到病得竟然这么厉害。”司马懿故意气喘吁吁地说道:“您屈就 到并州,那里靠近匈奴,最近听说闹得比较厉害,一定要好好注 意边防。等我死后,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就托付给您了。” 李胜听到后一愣,并州?不对啊,就说道:“我是去本州,不是 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清的样子:“哦,您刚从并州回 来?”李胜没办法,只好大声缓慢地说:“我是就任荆州刺史, 不是并州。”司马懿这才听清,叹息道:“我年老耳聋,听不清 楚了。您这是衣锦还乡啊,真是可喜可贺。希望到任后,能再立 新功。”说完后,便示意口渴,旁边的侍女忙端来汤水。然而, 司马懿才喝了不到几口,就弄得浑身都是。李胜看到这个样子 后,自己反而尴尬起来,也不便打扰,说了几句客气话后就告辞 离开了。回去后,他便将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曹爽,并肯定地 说道:“太傅已经没有几天活头了,您不必担心。”听完李胜的 这番话,曹爽认为把持朝政、为所欲为的最后障碍已经不存在 了,从此更加肆无忌惮了,不再对司马懿加以提防。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8)

嘉平元年,即公元249年正月,丧失警惕、思想麻痹的曹爽 兄弟,陪同小皇帝曹芳前往拜谒高平陵,没有做任何防备,便带 领自己的亲信部队离开了京城。在家装病而暗中准备的司马懿立 即抓住这个时机,发动了政变。他上奏郭太后免去曹爽兄弟的官 职,夺了他们的兵权。然后,亲率兵马屯兵于洛水浮桥,切断了曹爽的归路。同时还派人给魏帝曹芳送去了罢免曹爽的奏章。他还以洛水为誓,保证曹爽等人仅是给予免官决不会加害他们。曹爽的谋士桓范却力劝曹爽迅速保护皇帝到许都下诏调兵,镇压司马懿的反叛。愚不可及又贪生怕死的曹爽此时早已没了主意,思考了一晚还是舍不得自己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于是索性就把刀往地上一扔,投降了。然而,这一次曹爽又上当了。当曹爽等人回到京都不久后,司马懿便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 拟,外专戚权”的罪名,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并灭了 他们三族。曹爽死后,朝堂之上再也没有能和司马懿相抗衡的人 了,从此开始大权独揽。在平定了几次地方上的叛乱后,司马懿 的地位更加稳固了。曹魏政权渐渐地转到了司马氏家族的手中。 公元251年八月,司马懿在讨伐政敌王陵胜利归京后,就病死于洛阳,终年七十二岁。他死后,儿子司马师继承了他的权位,继续控制着曹魏的政权,独专国政。没过几年,司马师也去世了。他死后,弟弟司马昭继承了父兄所开创的基业,继续控制着曹魏的政权。从前曹操有一次做梦,梦见三匹马同时在一个槽里吃草料,认为有姓马的人将夺取他的江山,一开始他认为是马腾、马超父子,在消灭了马氏势力后,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没想到最后自己的后代竟然应验了这个梦。从司马懿到司马师再到司马昭,父子三人一直控制着曹魏的政权,为后来西晋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后人也把这段历史概括为“三马食槽”。

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曹魏兴衰三马食曹)(19)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