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什么离脱贫更近一步(脱贫和缩小贫富差距)

为什么离脱贫更近一步(脱贫和缩小贫富差距)第四点: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第三点: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在市场中,穷人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于此同时,他们在书中总结了五点穷人贫困的根源:第一点: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容易相信一些错误的事情,喜欢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二点:穷人肩负着生活中多种责任,生活的真相本来是,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对于穷人,则相对困难得多。

为什么离脱贫更近一步(脱贫和缩小贫富差距)(1)

《贫穷的本质》告诉了我们什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阿比吉特·班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著的《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基于阿比吉特·班纳吉的出生国——印度为重要研究对象,向我们介绍了饥饿的穷人贫穷的真正根源。需要说明,他们在这个著作中的穷人其实就是连温饱都没解决的、饱受饥饿的人,并不是我们国家当前,财富不多或不够富裕的理解。尽管这样,其中的有些结论不乏可供借鉴之处。

例如他们认为,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他们认为,我们有些人并不贫穷、甚至是富裕,是因为他们是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但尽管这样其实富人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能造成穷、富生活的真正差别在于,很多东西是富人不知不觉中得到或拥有的,而这些却是穷人一生都在努力得到或即使努力也无法得到的东西。比如,生来就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每天不用想着早晨要去挑水、要挑多少才够,国家有完善的健康保健措施,免费提供各种预防性服务,不会因一个简单的疟疾就面临生死风险等等。而穷人则不然,时时刻刻要全力运用这种频繁的决断能力来算计得失,容易掉进贫困陷阱,根本无法顾及发展。

这无疑道出了穷人首先就被环境贫困所困扰。他们要走出贫困,首先得走出环境贫困。脱贫首先要脱掉贫困环境,这也是我国脱贫攻坚不是建国、改革开发时期就能实施,却放在了完成国家工业化,在国家现代化道路上才进行的所在。

于此同时,他们在书中总结了五点穷人贫困的根源:

第一点: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容易相信一些错误的事情,喜欢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二点:穷人肩负着生活中多种责任,生活的真相本来是,你越富有,越容易做“正确”的决定,对于穷人,则相对困难得多。

第三点:服务于穷人的市场正在消失,在市场中,穷人越来越处于不利地位。

第四点:贫穷的国家不会因为贫穷或其不堪回首的历史而注定失败。

第五点:对于人能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最终常变为自我实现的预言。

《贫穷的本质》真的是发现了贫困的根源吗?

而这似乎精华的五个穷人根源的总结,却是无奇的常识。对于其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恐怕是他以经济学家的身份和著作对亚非拉贫困地区人的贫穷故事讲得好(毕竟别人有实实在在的调查研究),引起大家关注而获奖。可以说他是又一个通过穷人,完成丰收的富人。富人怎么富的,小伙伴们想明白了吗?

有过农村生活或贫困生活的人都知道:他们的第一点,穷人整天就在跟生存搏斗,生活环境的周围可用的信息很少,几乎是没有任何可以开眼界的信息;他们的第二点,对有过穷人生活的人来说就是废话。他们的第三点,市场经济中,如同废话,有谁见过穷人处于过有利的地位,如果硬说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能就是毛爷爷时代短暂的出现过。他们的第四点,无非是说,贫穷可以改变,对国家来说,可以通过合适的政策来改变,废话中的废话,其关键什么样的才是合适的、彻底的,不是调和,而真正服务人民的。他们的第五点,其实就是我们常见的穷人讲的“宿命论”,也是废话。

这是不是获诺贝尔奖的秘诀?

很难想象这是位经济学家、诺贝尔得主们对“道”、对规律的贡献竟是如此之大。反过来看,或许当今的诺贝尔奖的秘诀就在于讲好故事,有此意愿的同志,可以在这方面努力努力,绝对是个诀窍。看看当今那些诺贝尔获得者,深挖一下,绝对是讲故事的高手,阿比吉特·班纳吉算一个,中国讲故事的获奖人,就更不用说了。以小窥大,西方世界的没落,估计是自不待言的了,陷入了机械、形式主义的囿里,处于没有的标准和目的而仅在于几年一评的形式和自我安慰的需求当中。这是值得我们反观检讨的

能从《贫穷的本质》挖掘点什么?

纵观这部《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一书,不要抱有解开什么秘籍的希望,他们没有给你一个脱离贫穷的解决方案,它的贡献或许仅在于扯掉别人的遮羞布,比如他们总结的第四点,使得贫困地区的国家或政府不能再找不作为的理由了。此外,还有一点贡献,就是让大家对于穷人的认识,更加准确。

我们要善于总结,不能被他白割了韭菜,我们可以从中挖掘走出贫困和解决社会贫富差距,寻求社会公平的方法。比如他们在原文中提到的富人的不知不觉地环境拥有。我们可以提炼出穷人的贫困是环境贫困。其实,这才是贫穷的真正根源,也是造成社会贫富差距、公平正义等一些列社会问题的根源

为什么说呢,他们通过实验、调查和研究证实了富人和穷人的差距很小,或者说条件一样的前提下,甚至是没有差别或存在反超的可能性。那么造成富人和穷人的巨大生活差异是什么呢?这唯一的解释就只能是环境差异放大所生发出来的。富人生来就处在穷人穷其一生都难以获得的环境,而富人并不觉得。

“代际传递”是根源

这使得我们要问,这是什么造成这种环境差异的呢?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代际传递”,富人和穷人同样的生、死,并不能带来差异,而富人生来就有环境优势,只能是“代际传递”而来的。而正是这个“代际传递”成了改变规则的筹码,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等等。我们每个人都从不质疑每个富人或穷人的自我奋斗和随之而来的占有和享受,但因“代际传递”的占有和享受,却是一切仇恨的根源因为它不是奋斗者的规则,而是不公和社会问题的制造者,社会游戏规则的改变者和操纵者。这一点从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也不难得出。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阶层的固化,利益集团的捆绑。就拿最年轻、最具活力的深圳来说,现在一个外来的90后、00后,根本别想靠自己立足。就是活力不及深圳的广州(活力为什么不及深圳,想想“代际传递”的程度或许也能找到答案),现在一个外来的90后、00后现在都别想靠自己立足。这难道是90后、00后比80后、70后、60后差吗?事实并非如此,相反,就个人生产力和信息力来讲,他们绝对比那些80后、70后、60后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为什么他们就不能靠自己立足呢?

唯一的解释就是阶层固化、利益垄断,已经没有了他们能独自立足的空间。在诸如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00后能生存得好一些的就是那些已经立住脚跟的70后、60后和那些老广的子女们,因“代际传递”而不知不觉的拥有。

广漂、深漂、北漂、上漂返程的 “代际传递”解释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80后、90后广漂、深漂、北漂、上漂一段时间后,不得不回到他们出发前的老家所在。

就其个人奋斗来说,他们的奋斗一定不比这些城市的富人孩子差,反而很多是更努力,因为“代际传递”改变了游戏规则,他们不得不回到他们认为唯一可以找到的一点生存空间的地方,回到他们出生的地方,回到母亲的怀抱去寻找温暖和人间温情。

但是回去就不存在“代际传递”了吗?事实却是更厉害的存在。他们为什么来到一线城市,无非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阶层的跳跃。而这个在出生的地方都能实现,何必千里迢迢地来一线城市呢?因为出生的地方因“代际传递”,压缩了可怜的发展空间,只有外出,才能走出环境贫困。这就是解释了他们为什么来到一线城市。但是来到一线城市,就走出了环境贫困吗?事实上,并没有,反而更甚,因为四十年来的发展,也早已经阶层固化,“代际传递”也已经存在。于是他们又不得不返回到出生地,继续煎熬,只有等到某个时间或某个点的爆发。这就是中国当前及后面几十年将长期存在的一个困境。

解决私有的“代际传递”是不是解决历史周期律的良方呢?

如果要打破这个困境,要怎样才能打破这个困境呢?答案只有一个,必须抓住“代际传递”这个关键,因为一切因私有“代际传递”而起,只有斩断私有“代际传递”的可能,不给私有“代际传递”任何土壤,才能解决这个困境。一代代人的财富和占有,仅限于当代本人使用,随着本人的消亡而被社会收回,成为社会福利而“代际传递”。这便是永葆执政和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机活力的所在。

毛泽东同志和黄炎培的窑洞对中,关于‘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问题,毛泽东同志认为民主是解决历史周期律的良方。但是有没有可能,解决私有的“代际传递”才是解决历史周期律的良方呢?!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