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雷玛格丽特(雷内玛格丽特)
内雷玛格丽特(雷内玛格丽特)一个人不必睡熟了才做梦。在光天化日之下,梦也会降临。正如比利时画家雷尼·玛格丽特(Rene Magritte,1989-1967)所发现的那样,事实经验以过错位后也会形成梦。玛格丽特在接触到基里科和恩斯特的画以前,一直从事广告设计和壁纸设计,并因此获得了显然是广告画家的那种拙朴技巧。正是运用这些技巧,他做出了一些令人瞠目的发现。玛格丽特在巴黎附近也居住过三年(1927-1930),当时布列顿称赞他的和能表现在“对视觉现象进行试验……显示语言和思想形象的从属性之上”。玛格丽特的贡献不仅在于将语言和思想的重要性置于视觉形象之下,还在于通过建立起词语和符号之间新的对等关系,打破了逻辑因果关系的常规。玛格丽特最为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为一幅写有《你看到的不是烟斗》的烟斗画作。创作于1929年,名为《形象的叛逆(The Betrayal of Images)》。此画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并
玛格丽特为家中长子。他的父亲莱奥波尔德·玛格丽特是位裁缝,而母亲艾德琳则制作销售女帽。1912年,其母艾德琳在桑布尔河中自杀身亡。这一悲剧对玛格丽特的童年影响巨大。当尸体被打捞上岸时,玛格丽特也在场。母亲尸体在河面上漂浮、裙子盖住脸部的场景极有可能影响了马格利特的很多画作,如《情侣》(1928)——此作品中的人物由布遮盖着面孔。但对于这样的猜测,玛格丽特却予以否认。
1916年,玛格丽特在布鲁塞尔的皇家美术学院就读。1922年,他迎娶了相识于1913年的乔吉特·伯吉尔。玛格丽特从事过很多种工作,主要是设计、绘制海报以及广告。直到1926年,他在获得一份来自布鲁塞尔半人马座画廊的协约后,才得以全职进行绘画创作。
1926年,玛格丽特出品了自己的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画作《迷失的骑师》。此画作标志着玛格丽特艺术高产期的开始。这期间,每天创作一幅对他而言也并非是绝无仅有之事。
1927年,玛格丽特的首次个展在布鲁塞尔举办,但却受到评论界的无情嘲讽和批评。这一令人沮丧的经历促使他离开布鲁塞尔前往巴黎。在巴黎,他与安德烈·布勒东成为好友,并由此与超现实主义相关联。1930年,他与半人马座画廊的合约终止,没有经济来源的他无法在巴黎继续生活,别无选择只好重返布鲁塞尔。二战期间,在纳粹占领比利时的岁月里,他依旧居住于布鲁塞尔。这导致他与布勒东的友谊破裂,而布勒东于1941年远赴美国。
将超现实主义带向大众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末期,玛格丽特的作品变得更轻松也更具实验性。他创作了一些戏仿野兽派的幽默画作。这些画作看上去简单潦草,因此他的朋友们用“vache”一词,即“粗糙”或“母牛般的(得过且过、不求精雅)”,来描述这些画作。玛格丽特的这些作品,很可能是对黑暗惨淡的战争年代的反馈,并在其中积极寻求摆脱早期作品中的悲观和暴力情绪。
玛格丽特还迷恋于向观众提出挑战。他的画面中包含有司空见惯的日常物品,但这些去拼经常被巧妙地置于意想不到的情境中,因此平添了新内涵,如《图像的背叛》(1929)便是这样的一个例证。此作品描绘了一个烟斗,但烟斗的下方注有一行法文“Ceci n’ est pas une pipe” 即“这不是一只烟斗”。这幅作品最初也许被视为一个明白无误的矛盾说法,但那行注解表述的却是事实。这幅画作确实不是一个烟斗,而是烟斗的图像。玛格丽特在此想表明,不管艺术家能多么具象写实地描绘某个事物,但由此产生的作品却不会是物品自身,而只是其形象的再现。
玛格丽特在有生之年便已啜饮成功的美酒,但他的声誉还是由他的作品和艺术遗产所确立。后来数代的艺术家和电影人都从他的画作中汲取了灵感,比如《托马斯·克朗事件》(又译《偷天游戏》)这部电影的两个版本(分别拍于1968年和1999年)中就直接运用了马格利特的《人之子》(1964)——此画作中的男人戴着圆顶硬礼帽,脸隐藏于一只超大的苹果后面。由于批量复制技术的进步和通俗文化的普及,使得更广范围的大众对马格利特的绘画影像也有所了解。不同流派的音乐人士也采用马格利特的画作来充当专辑唱片的封面,比如“冥河”乐队的专辑《大幻象》(1977)的封套上印的就是马格利特的《林中骑马女子》(1965,The Carte Blanche 译注:原意为空白卡纸,指金额不限的已签名支票或全权委托书,当戏指此画价值由观众决定)。1965年,玛格丽特的作品回顾展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1992年,在玛格丽特在布鲁塞尔辞世的二十多年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又策划了一场玛格丽特回顾展。
作品评价玛格丽特最为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画作为一幅写有《你看到的不是烟斗》的烟斗画作。创作于1929年,名为《形象的叛逆(The Betrayal of Images)》。此画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并用于书籍和教学上。此外后世的学者认为马格利特母亲的投水自杀对他心理有很大的影响。此点可由他许多关于破碎的女体画作看出。
一个人不必睡熟了才做梦。在光天化日之下,梦也会降临。正如比利时画家雷尼·玛格丽特(Rene Magritte,1989-1967)所发现的那样,事实经验以过错位后也会形成梦。玛格丽特在接触到基里科和恩斯特的画以前,一直从事广告设计和壁纸设计,并因此获得了显然是广告画家的那种拙朴技巧。正是运用这些技巧,他做出了一些令人瞠目的发现。玛格丽特在巴黎附近也居住过三年(1927-1930),当时布列顿称赞他的和能表现在“对视觉现象进行试验……显示语言和思想形象的从属性之上”。玛格丽特的贡献不仅在于将语言和思想的重要性置于视觉形象之下,还在于通过建立起词语和符号之间新的对等关系,打破了逻辑因果关系的常规。
起初,玛格丽特的某些技巧,如渗色的云石圆雕(bleeding g marble states),同浪漫主义形象中为追求轰动效果的雕虫小技并无二致,但这些方法很快就得到了改进。1929年他在布列顿主编的《超现实义义的革命》最后一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物体、物体的形象以及物体的名称之间都不存在非有不可或不可转移的联系。“树叶”一词也可以完全用一幅大炮的图画来代表。玛格丽特就这样使自己的思想从熟悉和日常习惯的参照物中解脱出来,遵循超现实主义的戒律,从日常事物意外的并置中探讨其隐藏的秘密,从最平淡的情景中揭示出深刻的恐怖和喜悦。在《光的世界》(1954)中,深夜里郊外街道旁的一间小屋被阴影包围,同时又被街灯照亮。万物仿佛都安详地入睡了,只有头顶上方的空中溢满了正午般的光亮。由于人们无法对此做出解释,所以只得让这个谜存在下去。在《倾听的屋子》中,视觉上的谜使人们无法找到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是苹果太大,屋子太小,还是屋子太小,苹果太大?无论那个答案正确与否,人们都无从知道。幽闭恐怖的感觉在这里非常强烈。
恩斯特、达利和玛格丽特等画家,比利时的保罗·德尔沃(Paul Delvaux,1897年生)和罗马尼亚的维克多·布罗纳(Victor Brauner,1903-1966)一直是“用手画梦”的大师。在表现的强度和表达的复杂性上,他们既有达利的“妄想狂式批评方法”又有马格利特的冷静错位法。对于他们,蒙德里安的抽象画中被荒弃的屋子,如霍安·米罗(Joan Miro,1893年生)所说,根本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人物评价玛格丽特所选择的道路,是孤独,理性,而充满智慧的。因此他在艺术界展开了长期的奋斗,他认为一个艺术家为了一种专注于个人抱负的事业,是可以牺牲一些自我的自由和独立性的。玛格丽特在无限空间和绝对宁静的条件下,将他所看到的世界一一的描绘出来,他在创作中常使用“撞击”手法,迫使人们去看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随着层次的变化,大小的变化,重叠的变化,这些都是他为了激发人类的情感,给人类带来危机意识,让人们惊奇和赞叹他不断创造出震撼人心的作品。1967年8月15日,他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悄然而逝……
玛格丽特就像一个谜,他那神秘,引起误解,诗意般的创作,为人们打开了了解悲观主义的大门,他曾说过: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降临,假如人们不专注的观看事物就想有所发现,人们将永远看不见所想要的东西,对于奥秘……人们不必去谈论它,而应去捕捉它。
雷内·马格利特
生平:1898年11月21日生于比利时埃诺省莱西讷;1967年卒于布鲁塞尔
艺术特色:超现实主义画家;机智而谐谑的图像;经常将普通熟悉的物品安置于陌生的情境中,使其产生怪异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受到威胁的刺客》1927(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假镜子》1928(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情侣》1928(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图像的背叛》1929(藏于美国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
《强暴》1934(藏于美国德克萨斯休斯敦梅尼尔收藏馆);
《肖像》1935(藏于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试听室》1952(藏于美国德克萨斯休斯敦梅尼尔收藏馆);
《戈尔康德》1953(藏于美国德克萨斯休斯敦梅尼尔收藏馆);
《光之帝国》1954(藏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现代艺术博物馆);
《人之子》1964(私人藏品);
《林中骑马女子(已签空白支票)》1965(藏于美国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投稿、合作、建议 请私信!欢迎提供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