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千百年后能发现什么(普通人在死后的50年)
人死后千百年后能发现什么(普通人在死后的50年)当我们体验人生的时候,就会将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拉长,减少眺望的长度,拒绝陷入死亡的恶性循环。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其实就是为了某一刻而来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自己的一生,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如果总是想着死亡,想着死后没有人来记得自己,那么一生都将衰亡。人类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追求,渴望永恒,才会不断地繁衍后代,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和价值,能够让后代所记住。当我们将自己的基因一代代繁衍下去之后,就会想要留下姓名,渴望即便自己死了也要与日月同辉。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么再继续追求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死亡”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并且是一个相对非常沉重的话题,无论是有来世,还是顺其自然的死亡,这种感情向来都是对立的,而且一个人的真实消亡其实并不是肉体的消失,而是意识的死亡与精神的消亡。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不是怕死,而是害怕孤独地活在另一个世界上,因为被遗忘,才是真正的消失。
并且有相关研究表明,普通人在死之后的50年就会被遗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们终究有一天会被世界遗忘,那我们还要有生活的追求吗?
人类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永远在追求,渴望永恒,才会不断地繁衍后代,希望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和价值,能够让后代所记住。
当我们将自己的基因一代代繁衍下去之后,就会想要留下姓名,渴望即便自己死了也要与日月同辉。
如果人生没有意义,那么再继续追求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呢。
要知道我们的生命其实就是为了某一刻而来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自己的一生,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如果总是想着死亡,想着死后没有人来记得自己,那么一生都将衰亡。
当我们体验人生的时候,就会将我们整个人生的意义拉长,减少眺望的长度,拒绝陷入死亡的恶性循环。
如果我们能够将目光放远,那么整个人就将会有规划,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会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
心理学家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单》中曾经针对死亡进行了相关的阐述,他认为人的一生,要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当你的心跳停止的时候,你的呼吸和脉搏都停止了,你在生物学上也就被宣告死亡了。
第二次是你的葬礼,当人们穿着黑色的衣服,出现在你的葬礼上,实际上是在社会上宣告你的死亡,从此你在大家的记忆中就会逐渐消失。
第三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把你忘记了,那么你在这个世界上真的就了无痕迹了,于是这个时候的你就真正死去了,整个宇宙和世界都与你无关,你也真正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
对于我们来说,接受死亡其实并不是自我安慰,而是一个每个人都要学会的生命学科,只有正视死亡,才能真正的了解死亡,只有把伤害降到最低,才能真正的拥抱他。
我们所要求的生命长度,其实也许没有那么重要,因为只要我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做好,给予大家足够的爱,其实就足够了!
那么即便有一天我们会从世界上消失,真正记得自己的人也会不在,就算我们生活的痕迹全部消亡了,但是我们也有活在世界上的证据。
我们要知道不管我们的生命最终是出生还是死亡,其实都是一瞬间,对于宇宙来说都是渺茫的一刻,最终都是要汇入时代的洪流,宇宙的时光里的。因为“死之后,这个世界没有你了,你不要感到悲伤,因为在你出生之前,这个世界也没有你。”
你在世界上活了几十年,拥有了自己的记忆,其实也就足够了。那么死亡的真正意义是意识的消亡,是躯体的腐烂。
我们应对死亡的方法就是消散恐惧,遗忘恐惧。当你能够真正了解死亡之后,就能非常坦然地了解自己,接受死亡本身。
因为对于死者自己来说,肉体的消失就是死亡本身。因为人死了,就会化作尘土,没有思想,没有意识,任何看得见的意识形态都会不见,所有之前的努力痕迹,所有成绩,所有爱恨情仇和物质财富,都会烟消云散。
当自己被亲友被世界上最后一个人所遗忘的时候,是我们人生的结束,又何尝不是一种新的开始呢?
慢慢的我们变成一个符号,成为别人感情的寄托和依赖,就像“寻梦环游记”里那样:“真正的死亡,是没有人再记得你。”也许短短50年,大家都会忘记你的存在。
可是难道被遗忘,就能真的否定我们自己吗?如果现世的我们,会因为被遗忘而失去生活的希望,那和行尸走肉有什么不同?
人死如灯灭,每个人都有活在世界的勇气和机会,被遗忘是很正常的事情,理解它接受它,即便整个宇宙都不再和我们相关,但是我们曾经活过的记忆是永远不会消灭的。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