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四川哪个城市最宜居(影响近亿人吃饭)
天府之国四川哪个城市最宜居(影响近亿人吃饭)四川的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其采卤制盐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而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要比西方要早八百多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称其为 “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前言:井盐传奇自贡盐业博物馆如今随着科技工业的发展,井盐逐渐退出了人们的餐桌,自贡的盐商文化也成为了历史,但这座城市里依旧存在很多相关的遗迹,它们一直在低调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本期青椒君就送你一份自贡的盐文化1日游攻略,从自贡市区这几处精华景区了解一段历史传奇!燊海井遗址
欢迎点击关注,一键关注“青椒旅行”头条号,和青椒君一起玩转世界!
跟着历史去旅行 第2篇:自贡盐文化之旅盐!是人每天都离不开的,它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生命存在的必需品,它可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调剂细胞的渗透压等等,如同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所以盐自古以来也都是人们争夺的资源,尤其在古代的中国,有时盐甚至决定了一个朝代的命运。
自贡盐文化之旅
位于四川盆地中部的小城自贡,就是一座因盐而生的城市。不过不同于海盐、矿盐和池盐,这里的盐都是井盐,是从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地方开采出来的,其采卤制盐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闻名于唐宋,最后鼎盛于明清,充满了传奇色彩。
自贡盐业博物馆
如今随着科技工业的发展,井盐逐渐退出了人们的餐桌,自贡的盐商文化也成为了历史,但这座城市里依旧存在很多相关的遗迹,它们一直在低调地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本期青椒君就送你一份自贡的盐文化1日游攻略,从自贡市区这几处精华景区了解一段历史传奇!
燊海井遗址
前言:井盐传奇
四川的井盐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其采卤制盐的历史可上溯到东汉章帝时期,而享誉世界的大英县卓筒井创始于北宋庆历年间,要比西方要早八百多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等著作称其为 “世界石油钻井之父”。
井盐图说
因盐立市自贡是自流井和贡井的合称,清代分属富顺县和荣县,被称为富荣盐厂,自流井称为“富厂”,贡井称“荣厂”。因两厂地域相连,以地势高低而又分为上、下两厂,贡井为上厂,自流井为下厂。
井盐图说
直到清咸丰、同治年间,由于川盐济楚,自贡盐场得以迅速发展,两厂经济上逐渐融为一体,合称“富荣厂”。民国四年(1915年)又以土地坡为界,将富荣厂分为两部分:自流井称“富荣东场”,贡井称“富荣西场”。(清朝时称“厂”,民国时称“场”,其实是一个意思。)
井盐图说
东场分为凉高山、大坟堡、东岳庙、豆芽湾、郭家坳五垣,西场分为苟氏坡、黄石坎、席草田三垣,并分别成立东、西两场署管理盐场事务,在行政区划上仍分隶于富顺和荣县。后来直到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自贡市成立后,两场才均隶属自贡市管辖,但名称仍为富荣东场和富荣西场。民国三十二年富荣东场改为“自流井场”,富荣西场改为“贡井场”。
井盐图说
自贡从默默无闻的盐场,一步越为“千年盐都”,富甲天下,其井盐遍销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和湖北诸省,供全国1/10的人口食用。历史上的两次川盐济楚可是功不可没,接下来青椒君就简单说一说这两次川盐济楚。
井盐图说
第一次川盐济楚首先说发生在太平天国时期的第1次,清代实行引岸制度,将全国划分成若干区域,每一区域只准若干世袭盐商专卖,不准跨区域自由买卖,否则以私盐治罪,这就限制了盐业的发展。
自贡盐场所产之盐销区约分五个部分:附场票岸、边计岸、腹计岸、黔边岸和济楚岸。最主要的济楚岸,也就是今天的湖北湖南一带,长期以来都被淮盐所把持,川盐占其市场份额非常小。
自贡盐场老照片
直到清朝后期,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建都南京,把控了江南地区,淮盐不能再上运湘鄂,清廷只能让川盐济楚,把广阔的两湖市场交给川盐,给自贡盐业的爆炸式发展带来契机,从此使自贡井盐业步入鼎盛时期,独执四川盐业之牛耳,自贡也因此“富庶甲于蜀中”。
自贡盐场老照片
到了同治光绪年间,这里已拥有盐井、天然气井707口,煎锅5590口,年产食盐近20万吨,占全川产额一半以上。年征税银达170万两之多,约占全川盐税收入的40%以上。据美国人弗吉尔·哈特于1887年调查统计,当时自贡井盐年产值约为4940万美元。
自贡“四大家族”
这里的盐场绵延40余里,各类工匠三四十万人,成为十九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手工工场。同时还出现了一批拥有井、笕、灶、号,同时经营井盐生产、运输、销售的资本上100万两银子的盐业家族和资本集团。王三畏堂、李四友堂、胡慎怡堂、颜桂馨堂即是其代表,被称作自贡盐商“四大家族”。
1929年的自贡 摄影:阿诺德·海姆
第二次川盐济楚第2次川盐济楚发生在抗战时期,沿海地区沦陷,盐供给严重不足,为此国民政府财政部于1938年3月明令川盐增产,并提出“增加产量首先从富荣两场着手”,要求自贡盐场年产食盐增加300万担,比1937年的327万担将近翻一番, 自贡一跃成为全国产盐的战略中心。
1929年的自贡 摄影:阿诺德·海姆
到来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适应经济发展和战时军需、民食及支援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在自贡设市,划出富顺县第五区和荣县第二区的产盐区,取自流井和贡井第一字合称自贡市。同年9月1日,自贡市政府成立,隶属四川省政府。自贡至此成为名副其实的因盐立市的城市!
1929年的自贡 摄影:阿诺德·海姆
抗战期间,自贡盐场其食盐供应区域已达川、康、滇、黔、湘、鄂、陕各省,担负起了这些地区达7000多万人口军需民食的重任。盐产量从1937年为16.39万吨,1938年即达到了22.84万吨,1941年更增至26.32万吨。而自贡盐税更是占到川盐税收80%以上。
1929年的自贡 摄影:阿诺德·海姆
第1站 仙市古镇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介绍完自贡盐文化的历史背景,青椒君再带大家看一看,本期攻略的主角:自贡那些还可以参观的关于盐的景区。
古镇历史有产盐就要有运输,而河流就是古代天然的大宗运输的最佳选择。自贡市内的釜溪河虽然不宽,却连接了市内众多的盐井盐场,自西向东,在富顺县城汇入沱江,又在泸州市区汇入长江,成为自贡井盐发往全国的大通道。
仙市古镇
而在釜溪河流出自贡市区的十公里外,就有一座因盐运而生的小镇:仙市古镇!仙市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形成的主要是因为这里的“滩”,运盐的船只本来不需要在这里停留,但是由于这里有一处长长的石滩伫立在河中,导致货船不能直接航行而过。
仙市古镇
所以就只能将盐先卸载在上游码头,再由工人搬到到下游重新上船运走。久而久之,这里就汇聚了大量的挑夫,盐商和船家,形成了一个人货中转站,成为了东出自贡的第一个重要的驿站和水码头。
仙市古镇
古镇看点虽然盐运的商船如今早已不在了,但是古镇上却依旧保留着当时的完整格局:四街、五栈、五庙、一祠、三码头、一鲤三牌坊、九碑,十土地,非常值得来此参观!
五庙是古镇的灵魂,包括了南华宫、天上宫、川主庙、湖广庙、江西庙,说是庙其实多是各地的会馆,这也是各地盐商们炫富斗法的体现,每到节日堂会,会馆之内的戏台上就会好戏连台非常热闹。
仙市古镇
四街是正街、半边街、新街子、新河街。古镇上会馆、寺院还有民居、商铺都靠着这些街道相连,也将无形的宗教、商业道德延展到每个人的心中。
一祠就是如今仍保存完好的陈家祠堂,这里就是曾经下码头的位置,青砖灰瓦,富丽堂皇,正对着釜溪河,见证着这里昔日的辉煌。 三码头自然就是当年运盐的上、中、下码头了。
仙市古镇
还有一鲤(里)三牌坊的意思是一里之内有三个不同建筑特色的牌坊,一个木头的两个石头的。九碑、十土地指的就是纱帽石、教化岩、大鱼洞、小鱼洞、月亮井、丁家沱、印把山、印盒山、营门口、罗家洞、皇帝坟、万年坟、黄桷岩等等。
仙市古镇
站在高处翻眼望去,鳞次栉比的古居,重重叠叠的封火山墙,还有静静流淌的釜溪河,都在告诉你,这其实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镇!
乘车:仙市古镇是国家4A级景区,从自贡火车站广场有到仙市镇的巴士,自贡到富顺和自贡到瓦市镇的公交车也会途经仙市古镇。车票3元,半小时左右。
仙市古镇
第2站 燊海井
离开郊区的仙市古镇,自贡盐文化之旅的第2站,青椒君推荐小伙伴们来到市区的燊海井景区。燊海井是自贡一处著名的盐井,开凿于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井深1001.42米,是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大井,既产卤,又产气,也是国家4A级景区。
天井
燊海井历史燊海井开凿于清道光三年(1823年),在道光十五年(1835年)凿成,历时13年。至今已生产了近两个世纪。凿成后,每天喷出万余担的黑卤 ,日产天然气8500多立方米,烧盐锅80多口,到1940年每天还自喷黑卤10000多担,天然气4800到8000立方米。
滑轮
燊海井的开凿,让自贡盐场名声大噪,各地盐绅商贾纷至沓来,凿井设灶。周围1.2平方公里的地方,就先后钻井198口,平均6060平方米就有一眼井,呈现“天车”林立,锅灶密布的繁华景象。
采卤口 下面有1000米深
燊海井灶几度更名,先为元昌灶、荣华灶、乾元灶、四义灶,后改名过益记德新灶、新记同森灶、君记同森灶、益记同森灶、金和德星灶、福记同益灶、建记同森灶7个灶名。
绞车
一直到了20世纪50年代, 燊海井才因产量减少,压力不足而停产。后来安装了抽气机,用管子轴气,将气送到灶房,供现有八口圆锅煎盐之用,每班有几位盐工操作,班产量原盐两吨左右。
盐场大量用牛
如今,燊海井修葺一新,恢复了当年用牛汲卤,用井里产的低压天然气熬盐的真实情景。保留了那巍然挺立,用一根根圆木、蔑索捆制而成的、高达18.3米的“天车”。运用杠杆原理,由数人在碓架上一脚脚蹬踩冲击打井的木碓架。
天车
井盐工艺体验燊海井的重新修葺,主要建筑有碓房、大车房、灶房、柜房等。主要生产设备有碓架、井架、大车、盐锅、盐仓、采输气设施等,可以让游客全方位的直观的了解从打井、天然气采输、采卤到制盐的整个生产过程。而且,这里可能也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一处用传统方式制盐的地方了,非常难得。
灶房制盐现场
进入景区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巨大的天车、打车库房和牛滚凼,这里主要展示打井和采卤的过程。古人利用“冲击式顿钻凿井法”(包括木制碓架、井架(天车)、天地辊(滑轮)、大地车(绞车)组成的一套完整的体系),打开了一座座深井。
灶房制盐现场
如果时间巧合,小伙伴们还能赶上采卤的展示,每天在天井下的采卤口都会打出许多白色的卤水,这些卤水在灶房、晒卤台经过一番加工就神奇地变成了可以食用的井盐。
制盐工艺共分为四大流程:一是提清化净,将卤水排放入圆锅中烧热,随后把准备好的黄豆豆浆按一定比例下锅,分离出杂质,以提高盐质。
晒卤台
二个是提取杂质。三是下渣盐、铲盐。最后是淋盐、验盐。最后,还有盐场的储藏和经营的展示。
景区的大门外,还有售卖里面制作的井盐,很便宜,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购买一些。
龙骨水车
乘车:乘坐公交3路、5路、7路、31路、35路在燊海井站下车即可到达。
门票:27元。
盐仓
第3站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
作为中国的盐都,除了这些古迹遗存,一座专业的博物馆也是不可缺少的。位于市中心的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唯一的一座盐业史博物馆,还是国家一级博物馆,系统地展示了自贡光荣的盐业文化,值得一去。
武圣宫大门
博物馆前身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是西秦会馆,又名武圣宫,主供关帝神位,亦称关帝庙,俗称陕西庙。是陕西盐商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动工兴建,历时16年,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竣工。道光七年(1827年),又进行大规模培修与扩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献技楼
会馆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典型的中式建筑,总体方正,中轴明确,强调对称。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厅堂,两侧建阁楼和廨房,用廊屋联接组成若干大小院落,四周以围墙环绕,形成多层次封闭式的布局。
抱厅
整个建筑群由前至后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包括正面的武圣宫大门、献技楼,两侧的贲鼓、金镛二阁,各建筑物间用廊楼相接,与后面的抱厅相望,构成四合院落,中间庭院开阔疏朗。
第二单元以参天阁为中心,客廨列居左右 后为中殿,前有抱厅,参天阁两侧配以水池花圃,建筑比肩接踵,密中有疏。第三单元包括正殿和两侧的内轩、神庖。
参天阁
每座建筑内部由几根大柱承托各种横梁,组成坚实的框架,上建外观奇特的复合大屋顶。屋顶造型有歇山式、硬山式、重檐六角攒尖式和重檐庑殿式,重叠、配合使用。
其中武圣宫大门、献技楼、参天阁和贲鼓阁、金镛阁最具特色,或歇山屋顶正脊加建一六角攒尖屋顶,或上下重叠由两个歇山式屋顶,檐脊屋面相连,翼角起翘似飞,挺拔高昂。这种多檐的复合结构,为明清两代建筑中所罕见。
内轩
博物馆展览1959年,西秦会馆被辟为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系统展出中国古代井盐生产的历史演变及钻井、治井、找捞工具等技术,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表现手段,真实地再现了千年盐都的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变革。
自贡盐业博物馆
在西秦会馆的主要建筑内,主要展示着《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的基本陈列,主要在会馆第一单元2楼展示。还有后面的东客厅《盐业地质陈列》,正殿的《制盐技术陈列》,东展厅的《采卤钻井陈列》,西展厅的《自贡盐税史》,最后是中殿是临时展厅。
自贡盐业博物馆
乘车:乘坐公交3路、11路、33路、34路、37路、40路在沙湾站下车,再步行一段即可到达、
门票:20元。
自贡盐业博物馆
结语:盐帮美食
“食在四川,味在自贡”,盐文化对自贡的影响不仅在于经济方面,对美食的影响也很大,自贡的盐帮菜就是独具一格的川菜派别。井盐为盐帮菜提供了特殊的原材料,以及盐商们,盐工们的奇特吃法,使盐帮菜独具特色,从而出现了盐商菜,盐工菜,私家菜等不同的品系,丰富和完善了盐帮菜系。
盐帮菜
从此,以自贡盐帮菜为支柱的“小河帮”和由成都为代表的“上河帮”、以重庆为代表的“下河帮”构成了闻名于世的川菜菜系。
除了餐桌上的正餐,还由此诞生很多流传很广的小吃,比如富顺豆花、比如火边子牛肉。
富顺豆花
刚才已经讲道,在卤水制盐的过程中需要用黄豆浆去除其中的杂质,而制盐后的卤水又是点制豆腐的关键,所以盐都的富顺豆花才如此美味有名。而火边子牛肉的产生就与盐场有大量工作的水牛有关,那些退休的老牛很多,一时无法吃完,就通过切片盐渍晒干等工序,形成了今日的美味。
火边子牛肉
美食的故事就不再深入展开了。自贡盐文化1日游攻略到这里就介绍完啦!小伙伴们还想去哪里玩耍?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告诉我哟!
文章都看完了,就给青椒君点个赞关个注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