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基本信息(汉字源流颜色与汉字)
汉字的基本信息(汉字源流颜色与汉字)所以,西班牙斗牛士拿着鲜艳的红布,并不能激怒公牛,这完全是人类「以己度牛」的讹传。动物中很多都是色盲,牛就是「红、绿色盲」,牛看到就是一个偏黄世界,比如:红苹果和绿苹果在牛、马的眼中,都是暗黄色苹果:
(一)颜色的「幻觉」其实,「颜色」只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幻象!
其实,从物理学和认知学(Cognitive Science)的角度来看,颜色只是人脑对不同频率光波的解读。
在可见光中:
- 光波频率越低,波长越长,人类看到就是黄、红色,
- 光的频率越高,波长越短,人类看到就是就是蓝、紫色。
- 相比以上,光波频率和波长居中,人类看到的就是绿色。
动物中很多都是色盲,牛就是「红、绿色盲」,牛看到就是一个偏黄世界,比如:红苹果和绿苹果在牛、马的眼中,都是暗黄色苹果:
所以,西班牙斗牛士拿着鲜艳的红布,并不能激怒公牛,这完全是人类「以己度牛」的讹传。
我么知道,蝙蝠用「超声波」看世界,类似潜艇上的声呐系统:
我无法想象蝙蝠看到的世界图景是怎样的?我想,是不是跟核磁共振的图片差不多????
所以,对五颜六色的感知,是人类在进化中获得的优势之一,远古人类凭借颜色就能判断,诸如:可口的食物、隐藏的危险、变化的天气。。。。等等,这等对生存重大利害关系的事件。
因此,在人类各种语言中,表示基本颜色的词汇都是核心词汇,稳定、古老、久远。
美国学者研究人类的98种主要语言,发现不管哪一门语言表示色彩的基本词汇,最多不超过11个:
注1
现代汉语中,表示基本颜色的汉字目前有多种说法,最多没有超过10个,最少的7个:
同注1
(二)语言和文字中的「颜色」——具象到抽象
对古人来说,颜色摸不着、看不见,无比抽象,但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而人类的另一个「逆天技能」就是语言和文字。
我们用语言和文字进行交流,必须要想办法去描述、记录这个五颜六色的花花世界,或者危机四伏的黑暗丛林。
从「具象思考」到「抽象思考」是人类思维的巨大进步,而语言文字就是典型的代表。
最初,人类遇到抽象概念,都会尝试用具象事物来表达,后来渐渐「去具象化」——原始具象意义越来越隐晦,不可稽考,变成纯粹的抽象符号单位。
人类各种语言和文字,都是这样演变趋势。
语言文字中「颜色」概念非常抽象,最初先民们也是用具象事物取表达。
比如:用最简单的表示颜色英文单词「red」来举例。
【日耳曼语系】诸语言中「红色」一词属于同源词,从古至今都十分稳定:
「red」这个词汇一直可以追溯到拉丁语「Rubrum」:
而拉丁语「Rubrum(红色)」的词源「Rubeus」、「ruby」,其实就是「红宝石」:
所以,古代拉丁人用具象事物「红宝石」来表达抽象的颜色概念红色。这种颜色隐喻几乎不言自明,就如同用「血」表示「红色」一样。
(三)、「丹」的造字意图
在汉语中,表示颜色的汉字,几乎都是从具象事物取像会意,还有些颜色概念,抽象得没有办法用具象事物表达,就只有采用「依声托事」的假借方法。
上文说了,现代汉语中表示基本颜色的词汇没有超过10个:
其实,古代汉语表示颜色的词汇跟今天有点区别,本文主要说的是古文字中表示基本颜色的词。
还是先从最基础、最鲜艳的「红色」开始说起,先秦时代,鲜艳的「红色」用「丹」来表示。
「丹」字从「井」从「、」,像「矿井中有丹砂」之形,「丹」的「甲、金、篆」三体:
「丹砂」也就所谓的「朱砂」,丹砂矿石跟红宝石一样,都是鲜艳的红色:
先秦文献《尚书》《山海经》等中也频繁的提到「丹砂」,显示当时「丹砂」非常常见,产地主要中国南方。
注2
古人把丹砂拿来干什么?大致来说有两种用途:颜料和药材。
- 红色颜料——建筑涂料、书写、染料等
我们知道,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十分喜欢红色,以鲜艳的「红、黄」色为龟,如:古代帝王将相的房子主色之一就是红色,
从古至今,人们认为红是喜庆的颜色,「红」称为中国的象征,可以说是「国色」,苹果甚至为了迎合中国市场,做了「中国红」颜色的手机
中国古代红色建筑颜料的主要来源就是「丹砂」。
另外,古人还用丹砂作为写字、绘画的颜料,在殷墟甲骨上,发现过毛笔蘸丹砂写的文字。
- 矿物药材:炼丹吞汞和防腐
汉语中有「丹药」一词,其实,就是起源于古人为追求长生不老,而进行的「炼丹吞汞」,从先秦,一直到明清时代还很盛行。
当然,从现代医学来看,太上老君的「仙丹」差不多也就是「毒鼠强」。
我们知道,「丹砂」也叫「赤丹、汞沙」,从现代化学角度来说,「丹砂」就是是硫化汞(HgS)矿物。含汞86.2%,也是炼汞(水银)最主要的矿物原料。
考古发现,至少从石器时代——汉魏的墓葬,发现了很多汞,古人认为丹汞能防腐,比如:秦始皇墓葬中就有大量的水银。
所以,中国采丹砂矿历史十分久远,从石器时代就开始,而且应用十分广泛,需求也十分旺盛。
《史记》《汉书》记载,秦始皇时代,有一位四川富婆——寡妇清,她靠采丹汞矿发了大财,甚至一度有自己的军队。
这让有一位荡妇母亲的秦始皇,十分器重、欣赏寡妇清,为她建造贞节牌坊,容忍她有自己的军队保护自己的万贯产业。
司马迁. 《史记·货殖列传》: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戎王什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秦始皇帝令倮比封君,以时与列臣朝请。
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班固. 《汉书·货殖传》:
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研究秦陵一辈子的段清波教授认为,秦始皇陵墓中那么多的水银,可能就是这位寡妇清提供的。
综上所述,「丹」的造字意图就是「矿井丹砂矿石」,也就是《史记、汉书》所说的「丹穴」。
注3
所以,东汉许慎对「丹」字的解释是:
《说文》:丹,巴越之赤石也。象采丹井,一象丹形。
「丹砂」矿石是鲜艳的红色,以此来表示抽象的颜色概念「红色」,跟英文中「red(红色)」的词源,是来自拉丁语中「ruby(红宝石)」一样的道理。
所以,英文的「red」和中文的「丹」还是相通之处的。都是用「鲜艳的红色矿石」这种具象事物,表达抽象的颜色概念——红色。
-------------------
参考文献- 俞红秀. (2008). 汉语基本颜色词修辞义研究. (Doctoral dissertation 福建师范大学).页8
- 胡安徽 & 卢华语. (2011). 历史时期武陵山区丹砂产地分布及其变迁.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04) 37-45.
- 李学勤等(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页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