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从6月初开始 广州市各区就已经有不少传统的端午节庆活动开锣 到了6月中旬 这些传统活动进入高潮。村民外国人高校师生 同舟竞渡不再分彼此■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李应华 邓毅富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 赛龙舟、吃龙船饭 甚至龙船水 又成为广州市民的热门话题。今年有哪些不容错过的龙舟景?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 广州各区都有村(居)街(镇)举行传统的龙船活动 不过参与者突破了“本地”的范畴。比如6月18日(端午节当天) 海珠湿地二期将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 吸引本地村社、高校企业和国际友人共30多支龙舟队伍参加;更值得一提的是 龙船文化开始突破节庆文化的范畴 走向现代化。比如“私人龙舟队”盛行 有90后迷上了龙舟模型定制。岭南文化研究者梁凤莲认为 政府、市民、民间机构应携手把龙舟活动打造成广州文化活动的大IP。【传统篇】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1)

■6月12日 广州市天河区车陂村举办龙舟比赛 12支队伍同场竞技。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2)

■龙舟队的队员们全神贯注 力量感十足。

传统龙舟赛邀请“外人”参加

“私人龙舟队”盛行 90后迷上龙舟模型定制

■统筹: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采写: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 李应华 邓毅富 谢源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快到了 赛龙舟、吃龙船饭 甚至龙船水 又成为广州市民的热门话题。今年有哪些不容错过的龙舟景?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 广州各区都有村(居)街(镇)举行传统的龙船活动 不过参与者突破了“本地”的范畴。比如6月18日(端午节当天) 海珠湿地二期将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竞渡 吸引本地村社、高校企业和国际友人共30多支龙舟队伍参加;更值得一提的是 龙船文化开始突破节庆文化的范畴 走向现代化。比如“私人龙舟队”盛行 有90后迷上了龙舟模型定制。岭南文化研究者梁凤莲认为 政府、市民、民间机构应携手把龙舟活动打造成广州文化活动的大IP。

【传统篇】

村民外国人高校师生 同舟竞渡不再分彼此

从6月初开始 广州市各区就已经有不少传统的端午节庆活动开锣 到了6月中旬 这些传统活动进入高潮。

●海珠区

凤阳街百名来穗人员首次登龙舟

6月8日 海珠区凤阳街举行“粽香满凤阳 龙舟共体验”活动 100名来穗人员首次走进本地的祠堂 和村民一起包粽子、吃龙船饭。“粽子年年都吃 登龙舟、吃龙船饭还是第一次。”在广州工作了10年的朱先生说 每年端午 他有空都会去“凑热闹”。

位于海珠区的海珠湿地公园去年举行了首次龙舟活动 今年的龙船景规模更大。“除了招景探亲 龙舟竞渡更精彩。”海珠联滘传统文化协会会长陈铭源告诉新快报记者 6月18日上午 将分混合组(男女搭配)、邀请组和学生组展开竞渡 下午进行公开组龙舟竞渡。今年最大的亮点在于 参与竞渡的既有来自本地村社的龙舟 也有来自中山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高校和企业 以及国际友人组成的龙舟队伍。同时 该协会还在全区范围内招募“高手” 组建了一支海珠联队备战今年的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

●天河区

车陂街龙舟赛龙船饭已走向世界

而在6月12日上午 由天河区车陂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主办的“一水同舟 全情共享”国际龙舟文化节“竞渡龙溪”如期举行 率先拉开全城龙船季的大幕。

新快报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 在龙舟竞渡开始前一个多小时 河涌上就已有数条龙舟进行“热身”训练。“早上7点多就来啦。”一名光脚上岸小歇的龙舟队员说 他和其他队员每年都来“扒龙舟” 不过平时划的不是村里的“老龙” 而是玩自己的小型龙舟。

上午10时 齐装满员的12支龙舟队伍分两两一组进行了首轮竞渡 在预赛中胜出的6支队伍晋级决赛。经过激烈角逐 “范阳简”“东平梁”“武功苏”等龙舟队伍最终分别获得了前三名。

在广州 说到龙舟文化就绕不开车陂村。新快报记者了解到 车陂龙舟赛自1978年恢复后 迄今没有间断。车陂村有郝、苏、王、梁、简、黄、黎、麦、马九大姓氏 组成12个龙船会。目前全村拥有48艘龙舟 其中最古老的龙舟“东坡号”已有150岁 由上好的铁楸木打造而成 至今仍然可以使用 而且是每年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必定要邀请的大咖。

今年 天河车陂将举行“一水同舟”国际龙舟文化节系列活动。据车陂龙舟文化促进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6月12日 车陂村将举办传统的龙舟赛 以及龙舟招景活动。6月16日在车陂公园举行招景盛会 6月18日(端午节)将举行民俗节目大汇演等活动。9月30日至10月2日 车陂村将举行国际龙舟友谊赛和全球龙船饭。

●白云区

老龙健在 三百年“乡亲”情也不变

白云区也有传统的龙舟活动。新快报记者了解到 6月14日(农历五月初一)在位于白云区的流溪河蚌湖河段有“蚌湖景” 蚌湖村将出动6条长龙和6条短龙竞渡 来自石马、鸦岗、鹤亭等地的龙舟将参加竞渡。竞渡前 蚌湖村要宴请远道而来的鸦岗乡亲 好好聚一聚。6月16日流溪河鸦湖河段有“鸦湖景” 当天10时至17时 龙舟活动将以自由竞渡的方式进行。

提到白云区的龙舟 就不得不提人和镇蚌湖村与石门街鸦岗村通过龙舟结谊的佳话。鸦岗村年近八旬的老“扒仔”何结贤介绍 根据传说 300多年前的一个端午节 蚌湖村与鸦岗村的两条龙舟到佛山南海参加会景 回途经过石门江面时突遇风浪 情况危急。鸦岗村距离石门海面不远 当地村民熟悉河道情况 于是出动龙舟援助蚌湖龙舟。自此 两地通过龙舟会景结下了深情厚谊 经常相互走动 互称“乡亲”。

鸦岗村现存的一条坤甸木龙舟已有超过百年历史 见证了鸦岗、蚌湖两村互相扶持共渡难关的情谊。

传统的龙舟是用红木做的 这种用“坤甸”红木做的龙舟重达四五千斤 龙舟的船头一般有一名村民负责跳跃挥旗 指挥“扒仔” 这个角色被称为“跳头”。

何结贤是鸦岗村最年长的龙舟划手之一。他介绍 近年来为了让龙舟速度更快 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许多龙舟队都改成杉木船 每条只有一千多斤重 基本上不跳船头 怕损坏龙船。何结贤回忆 他16岁就开始划龙舟了 以前每次出龙他都负责“跳船头”。“现在船头的人只会挥旗 大胆的就站在原地用力抖几下 远没有我们以前‘沙胆’了。”何结贤自豪地说。

1 2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3)

■不少市民在车陂涌边冒雨观赛。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4)

■从空中俯视 龙舟如蛟龙戏水。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5)

■车陂村不少村民在自己家中观看龙舟赛。

白云龙舟文化(广州龙舟既国际又时尚)(6)

■在海珠区石基村 90后阿潮正在家中的工作室制作龙舟模型。他说 最难做的是龙头。 新快报记者 朱清海/摄

【现代篇】

3万多元买条“标准龙” 年轻人就是这样“发烧”

广州市传统的龙舟队多以村社为单位组队 近年来 “私人龙舟队”逐渐盛行 爱玩的年轻人纷纷组队自费购买龙舟。据海珠区的龙舟发烧友透露 在个别村社 私人龙舟的数量有数十条之多。“我知道有一条村的年轻人刚买回来一条新的‘标准龙’(22人的龙舟) 花了3万多元。”陈铭源说。

“龙舟和文化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在位于海珠区后滘村的联滘传统文化协会 陈铭源介绍 今年5月 该协会组队到菲律宾参加龙舟赛 9月要去韩国参赛。他还透露 目前正在筹备成立海珠湿地龙船会 为海珠民间的龙舟队伍搭建互联互通、对外交流的平台。

在海珠区石基村 90后阿潮在自己家中开了一间龙舟模型室。平时他独自默默守着工作室 找他定制龙舟的爱好者近在广州、远至香港。

“放学就跑回来抢位子 划完龙舟上岸可以领到龙船饼。”阿潮回忆 在石基村 每年农历五月初四下午 小孩子都可以去划龙舟 这一传统已经坚持了多年。慢慢地 他对龙舟产生了浓厚兴趣。“有时跑到龙舟厂一蹲一天 看着师傅怎么做龙舟。现在我手上的‘功夫’基本靠自学。”他说 就这样 他最终把兴趣变成了职业。

新快报记者在阿潮的工作室看到 储物柜里仍然保留着他当初雕得“半途而废”的龙头 上面布满了刀痕。“最难做的就是龙头 它是龙舟的灵魂”。阿潮拿起一个雕好的龙头介绍 做一个龙头从描绘线条到完成龙牙、额头、鼻子、眼睛等精雕 再用砂纸打磨、上清漆和上色 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做好一套龙头、龙颈、龙尾 差不多要两天时间。”他指着一条已完工的龙舟模型 讲了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很多人不知道龙舟上的“将军柱”有什么作用 “龙舟划的时间久了 龙头龙尾没那么翘 通过调整‘将军柱’可以把龙头龙尾拉起来。”

阿潮介绍 龙舟爱好者对船的细节非常讲究。“有的人会先过来看看成品才下单 对模型的逼真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近日 有人找到他想定制一条近4米长的龙舟模型 他是头一次做这么大的龙舟。“按照真船的要求 做到100%的逼真 对我是一次挑战”。

亮点

●荔湾区 25条龙舟将跨市比赛

每年农历五月初六 在花地河沙溪河段(佛山水道)上 都上演精彩的龙溪沙溪龙舟景 广州市荔湾区、佛山市南海区的龙舟争相竞渡 角逐烧酒、烧猪等奖项。从1963年开始 龙溪沙溪村举办龙舟会 已有50多年。新快报记者了解到 今年一共有25条龙舟参加比赛 其中有15条龙舟参与传统龙项目竞渡 10条龙舟参与标准龙项目竞渡。今年仍延续往年传统 选取传统龙舟项目前两名代表荔湾区参加下届广州市邀请赛。

除了看龙船赛 宗氏祠堂边吃龙船饭也是龙溪沙溪人过端午的标配。沙溪村设龙船饭宴请来宾 每年龙舟赛当天的龙船饭多达上百桌 场面壮观 “广味”十足。负责龙舟赛组织工作的“洒哥”说 多年来 无论多简单的龙船饭都少不了“辣椒炒头菜”。“以前的条件差 龙船饭没有现在丰盛 只有辣椒炒头菜、猪头肉 但是大家都很兴奋 扒龙船很卖力。后来生活条件好了 仍少不了辣椒炒头菜 因为村民天天泡在水里训练 要吃辣椒除去湿气”。

●番禺区 “老友记”端午节赛农艇

在番禺区石碁镇海傍村海傍涌 赛农艇是民间文化特色活动之一 充满浓郁的沙田水乡文化风情 深受村民们的喜爱。赛农艇在海傍村由来已久 今年已经是第28届。今年的活动将于6月18日端午节当天举办 将有该村16个村民小组组成的队伍参加 每艘农艇配备11名参赛健儿(含1名擂鼓手)。

据村民介绍 在过去 农艇在海傍村民水上运输农资及劳作生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没有龙舟那样气势磅礴 但是由于村民们对农艇操作极为熟练且几乎家家都有 所以扒农艇这项农闲活动在这里有着广泛的生活基础 长久以来也就形成了赛农艇这项传统的村民联谊活动。与传统的赛龙舟均为清一色男子不同 海傍村的赛农艇可谓男女皆宜 有的参赛队伍的女性比例甚至超过了男性 参赛的都是平日一起劳动的“老友记”。

视点

梁凤莲:“扒龙舟”应成为广州文化大IP

传统的端午龙舟文化应如何发展?对此 广州市社科院岭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梁凤莲说 改革开放以来 端午节赛龙舟活动逐渐成为重要的民间文化活动。近些年政府不断投入 群众不间断地参与 最近几年民间自主投入增长 推动赛龙舟这一活动项目成为全城嘉年华。

梁凤莲认为 广州的龙舟活动多数发生于城中村和周边村镇 是传统和现代的立体呈现 是非常奇特的景观。它还是感情的纽带 比如现在佛山和广州之间 端午节期间龙舟互访走动就很多。

梁凤莲提出3个建议 一是把政府、群众、民间机构都很重视的龙舟活动完善成为文化工程;二是把龙舟活动打造成常态的群众性体育运动 尤其在夏季要普及化;三是与休闲生活、品质生活、全域旅游结合 形成一个广州文化活动的大IP(即一种流行文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