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如同《冈仁波齐》所想要表达的一般,我看到了人心里的光。我却一如既往只是去大昭寺门口呆坐了一个下午。在这个城市的一角,我看到了人生百态,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欢迎关注“苏菲的旅行世界”

陪伴你

一直到 故事说完

这次去拉萨只是路过,所以行色匆匆。

我却一如既往只是去大昭寺门口呆坐了一个下午。

在这个城市的一角,

我看到了人生百态,

我看到了人心里的光。

如同《冈仁波齐》所想要表达的一般,

那些身外之物,那些俗世的利益,

在这里,都是无意义的;

而所有的力量,都存在于那些你所执着的信仰与梦想之中,

流淌在血液之中而溶于每一个生活的细节里。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

从巴松错出发,车队进入拉萨,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分。

夜色如水般的倾泻,那一幢熟悉的建筑在华光流彩中闯进了眼帘。

我又回来了,拉萨!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2)

拉萨的夜晚,比起十年前更加地灯火辉煌。

作为一个旅行者,对于城市的变化总是又爱又恨的。比如拉萨,大城市里该有的它都有,连最最新鲜的元素都不会缺乏。而那些让人魂萦梦绕的最纯粹的虔诚,却不知道是否还能在现代科技与进步的洪流之中保持其最初的模样。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3)

布达拉宫前的掌心合十,我的心里明镜一般的安定敞亮。

这是老朋友一般的见面,无论白天黑夜,我们曾依靠地那么近,曾那样地互相了解。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4)

“你见或者不见我,我都在那里,不会悲伤不会欢喜。

你想念或者不想念我,我对你的情都在那里,不会增添不会散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我的爱都在那里,不会增多不会减少。

你跟随或者不跟随我,我的手就在你手心里,不会舍弃不会放弃。”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5)

夜,渐深,这次行色匆匆,无法深聊。

下一次的见面还不知道在何时,也许很近,也许很远……

但是,你知道的,布达拉宫,

你是朝圣者的天堂,你是行者的光,你在我心里!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6)

多次入藏,布达拉宫已去过多次,

所以趁着小伙伴参观布达拉宫的时间,我又鬼使神差一般走到了大昭寺的门口。

如果说布达拉宫像一个高高在上的王者一般的话,那么大昭寺就是它的市井。

每一次到拉萨,这里就像是一个魔咒,吸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地前往。

并没有什么一定要看的或者买的,就连那个流传着许多江湖故事的玛吉阿米也不需要走进。

就在大昭寺门口的台阶上默坐着,看虔诚的信徒们一遍又一遍站起、跪下、五体着地…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7)

西藏,在很多人的心里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的目的地。

那无所不在、连天连地的五彩经幡,

那神秘深奥、充满力量的六字箴言,

还有执着虔诚、世代传承的纯朴藏民,

那是一种信仰,是直击人心深处、让人看见就挥之不去的印记。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8)

那一张张虔诚的脸,一双双布满皱褶的手,还有连路都走不稳却还要五体投地的执着。

这就是大昭寺的众生相,是我一次又一次着魔一般追随前往的根源。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9)

在这里,什么都不用做,除了磕长头,似乎做什么都是多余的。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0)

一如过往,我坐在大昭寺的门口,放空思绪,看众多虔诚的信徒们一次又一次地行着大礼拜,反复做五体投地。

他们之中有很多人是从很远的地方历经几个月磕长头而来的,以这种最恭敬的行礼仪式来敬拜佛祖,他们心中的这份虔诚,以及这样的礼拜场景,即便不完全懂得藏传佛教,我们也会被感动,感受信仰带来的震撼。

也有几个身着时髦的汉族女子加入到大昭寺前磕长头的队伍之中。

正午的太阳之下,几个伏地起身,就已经有朦胧的汗珠印在脑门之上。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1)

我却仍只是怔坐着。

其实,我也是常人一个,并不是无欲无求。只是这也并不是我的宗教,也从未系统地了解过磕长头的真正之法。得其皮毛而不得其精髓,就如同囫囵吞下个人参果,不知其味而无法知其心。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2)

那天在大昭寺门前的太阳下,我就这样呆坐了许久,几乎忘记了时间。

有些宗教,教人向善;有些宗教,排除异己;而有些宗教,无声、无言,直击内心。

无所谓哪个更加伟大或更加高尚,心柔软了,被感动了,那便是与之的缘分。

缘分到了,自然就相信了,自然就愿意了……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3)

还有更多的本地藏人,他们每天在大昭寺前磕几个长头,然后手持传经轮顺时针绕着八角街做顺时针方像的旋转,以表述自己的神的向往和崇拜,然后才离开,开始一天的工作。

这位独脚大侠,围绕着八角街,一圈一圈地磕着长头,前行。

没有人知道他的故事,但是有人说,他是这里的常客,只因心中的神明,每天都几乎是一步一叩首地走过。

传说磕长头是为了下一辈子的祈福,那么,这辈子的不幸这辈子的罪,就在这虔诚的仪式中全部都赎清吧!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4)

著名的玛吉阿米,据说这是仓央嘉措的女朋友的名字。

在这里喝一杯甜茶,再在留言本上写下一段文字,仿佛已是旅游者来到拉萨必须要完成的清单上的一项。

迎着阳光,我仰脸看了看三楼阳台上种着的那一片薰衣草,还是转身离去了。

在楼上的某一个角落里,某几个本子里,有着我上次与上上次来的时候写下的文字,据说还有人曾经在这里给我留过言。

可是,在那一瞬间,我突然就不想看了。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十年,从当年的初生牛犊到今天两个孩子的妈妈,从以身为一个外企小职员而自豪到毅然辞职为追寻当年的梦想,心境早已不同于初。

当初写下的那些无所畏惧或是“不知愁滋味”的句子,而今早已没有了再回头翻阅的必要了。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5)

2010年,结婚的第三年,我们有了第一个孩子;2016年,又有了第二个。

时间可以改变的东西太多,第一就是身份。

从一个自己仍任性的姑娘到两个孩子的妈妈,这个过程其实并没有用太久。

而我家的野睡长老进入新角色的速度明显比我更快,从襁褓之中给孩子喂奶、洗澡,带孩子玩耍,到现在每天陪大女儿辅导功课,陪小女儿呀呀学语;我在外的时间多,家里的事情他便费心更多。

两个人之间,不在于谁在外谁在内,只是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无论在社会上或是在家里;找到了平衡点,便是相互理解的问题了。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6)

在电影《冈仁波齐》之中,也有一个跟我大女儿差不多年纪的女孩。

从步上朝圣的道路开始,无喜,也无悲,就只是坚定地跟着队伍磕着长头前行。

当妈以后,看不得这样的苦,认知之中那个年龄的孩子本就应该无忧无虑享受欢乐的。

“可是”,一个也在大昭寺门口坐着晒太阳的人说,“你又怎么知道她不欢乐呢?”

这哥们穿着不算干净的一件冲锋衣,手里像藏民一样攥着块糌粑大口嚼咽着。“藏人的幸福感,完全不来自于财富,而是依靠信仰。”他笑着跟我说,“磕长头走过这样的路,佛祖听见了,香油贡献了,那便是幸福了!”

我笑笑,这道理我懂,只是还是看不得那些苦。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7)

但在这里坐久了,周围走过的人看多了,却是有点明白了。

大多数走过八角街的藏人,或手握佛珠,或旋转经纶,无论穿着如何多么风尘仆仆,脸上的表情却是满足,或是专注,那虔诚的样子好像把世间一切都忘得一干二净,只有灵魂向往着西方极乐世界。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8)

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从大唐长安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这尊12岁的等身像由释迦牟尼亲自开光,在佛教界拥有自高无上的尊贵地位,藏族人认为见到了佛像就如同见到2500年前的佛祖。无数佛教徒耗尽一生的积蓄,一步一叩首,五体投地量到拉萨就是为了一睹这尊佛像的尊容。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19)

手中的转经筒不停地转动,口中的六字箴言念念有词。对于他们来说,每天围着大昭寺转上一圈,就好似每天要做的一个功课,能够把前世、今生所有的苦难都解脱了,从而得到更圆满的下一辈子。

朝圣者目的地(朝圣者的信仰之地)(20)

拉萨的耀眼阳光之下,大昭寺的金轮灿烂辉煌。

香火冉冉、经文阵阵,那是无数的前世今生在修行。

信仰,是人类生生不息中蕴藏的力量。

这力量,无限强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