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见惯里的司空代表什么(太平广记搞错了)
司空见惯里的司空代表什么(太平广记搞错了)如果《本事诗》中的〝李司空〞是指李绅的话,那么李绅在公元827年到828年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呢?李绅于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到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近十年的时间先后出任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和寿州刺史。李绅长期外任,827年到828年之间,李绅与刘禹锡并无交集,何来〝司空罢镇在京〞之说呢?所以,孟棨《本事诗》中的李司空,明显不是李绅。〝司空〞与太尉、司徒,在唐代是正一品职事官。中唐以后,〝司空〞多作为藩镇节度使的加官或赠官,由〝李司空罢镇在京〞这句话也能看出这一信息。首先看司空作为加官,如于頔798年曾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涉称于頔为于司空,有诗作《过襄阳上于司空頔》为证。再如平卢青淄节度使李师道(819年卒),张籍《节妇吟》的副标题,称他为〝东平李司空师道〞。再看司空作为赠官,如令狐楚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上,追赠司空。有关成语〝司空见惯〞的故事
鬟髯梳头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江南刺史肠。
有关成语〝司空见惯〞的故事,记载于晚唐时期孟棨的《本事诗》。〝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司空罢镇在京,慕刘名,尝邀至第中,厚设饮馔。酒酣,命妙妓歌以送之。 刘于席上赋诗曰:……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孟棨《本事诗》中的诗篇和故事,有些并不见于正史或作者的本集,失真失实之处颇多。
孟棨《本事诗》只是记载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是李司空,没有明确说明李司空到底是谁?宋代李昉等人编撰的《太平广记·卷一百七十七·器量二》中,延袭了孟棨《本事诗》的记载,只是将李司空则变成了〝李绅〞,〝刘尚书禹锡罢和州,为主客郎中、集贤学士,李绅罢镇在京〞。
刘禹锡于宝历二年(826年)离任和州(属淮南道)刺史,他于这一年冬天与白居易初逢于扬州,写下了著名诗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他预计827年春天才能抵达洛阳,所以他写下了〝二十三年(805年――827年)弃置身〞的诗句。回到东都洛阳后,刘禹锡任职于尚书省。828年刘禹锡回到京城长安,被任命为主客(礼部主客司)郎中,在裴度的推荐下以郎官身份充集贤院学士。若以刘禹锡年谱为主线且李司空也确有其人的话,〝司空见惯〞这个故事发生的年份应该是在828年。
〝司空〞与太尉、司徒,在唐代是正一品职事官。中唐以后,〝司空〞多作为藩镇节度使的加官或赠官,由〝李司空罢镇在京〞这句话也能看出这一信息。首先看司空作为加官,如于頔798年曾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李涉称于頔为于司空,有诗作《过襄阳上于司空頔》为证。再如平卢青淄节度使李师道(819年卒),张籍《节妇吟》的副标题,称他为〝东平李司空师道〞。再看司空作为赠官,如令狐楚卒于山南西道节度使任上,追赠司空。
如果《本事诗》中的〝李司空〞是指李绅的话,那么李绅在公元827年到828年之间,又有着怎样的人生轨迹呢?李绅于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到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近十年的时间先后出任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和寿州刺史。李绅长期外任,827年到828年之间,李绅与刘禹锡并无交集,何来〝司空罢镇在京〞之说呢?所以,孟棨《本事诗》中的李司空,明显不是李绅。
昔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为余开宴。沉醉归驿亭,稍醒,见二女子在旁,惊非我有也。乃曰:“郎中席上与司空诗,特令二乐伎侍寝。”且醉中之作,都不记忆。明旦修状启陈谢,杜公亦优容之,何施面目也。余以郎署州牧,轻忤三司,岂不过哉!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寻常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范摅《云溪友议·中山诲》
我们看到《云溪友议》中第四句的〝江南〞变成了〝苏州〞,宴席的主人变成了杜鸿渐。除《云溪友议》外,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也记载宴席的主人是杜鸿渐。韦绚是刘禹锡故交韦执谊(二王八司马事件中的八司马之一)之子,同时也是元稹的女婿。《刘宾客嘉话录》成书于刘禹锡死后14年之后(856年),这部书原书已失散,今本为后人拼凑,所以可信度并不高。
杜鸿渐卒于769年,刘禹锡生于772年,杜鸿渐和刘禹锡根本不可能存在任何交集。不过刘禹锡的生命中倒是的确与一位〝杜公〞渊源颇深,便是他的老上级杜佑(晚唐诗人杜牧的爷爷)。贞元十六年(800年),刘禹锡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任掌书记。贞元十九年(803年),杜佑拜相进检校司空。不过杜佑卒于812年,刘禹锡在杜佑死后近20年才担任苏州刺史(832年到任),所以这位故事中的〝杜公〞无论是谁,都不成立。
禹锡赴吴台,扬州大司马杜公鸿渐,开宴命妓待酒,禹锡诗曰:‘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三十九》
宋代计有功等人依然记载宴席的主人是杜鸿渐,后来有人发现了讹误,《唐宋遗史》(原书已不复存在,只能见于《诗话总龟》卷二十六、《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的〝引〞)便记载〝韦应物赴大司马杜鸿渐宴〞,将刘禹锡换成了韦应物,理由可能是他与刘禹锡同样出任过苏州刺史,这无非更加助长了〝以讹传讹〞的气焰。
杜鸿渐于公元760年,曾短暂出任浙江东道节度使,除此之外,他还曾出任过河西节度使和荆南节度使。杜鸿渐身为藩镇节度使,满足了〝司空〞做为加官的条件。我们不要忽略〝大司马杜公鸿渐〞,唐代并没有〝大司马〞这个官职,倒是有〝司马〞这个官职,不过这个官职尚且在长史之下。我们更不要忽略杜鸿渐卒于769年,韦应物出任苏州刺史的时间是788年,这时的杜鸿渐早已不在人世了。
离任和州刺史后返回洛阳的刘禹锡,与李绅并无交集。那么曾出任苏州刺史的刘禹锡,会与李绅存有交集吗?据《姑苏志·唐刺史条》记载,大和五年(831)十月,刘禹锡奉诏出为苏州刺史,第二年(832年)二月六日到任,大和八年(834年)又改任汝州刺史。李绅于大和七年(833年)7月,出任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初秋忽奉诏除浙东观察使检校右貂》这首诗,可以作为佐证。〝龙楼寄引簪裾客,凤阙陪趋朔望朝。疏受杜门期脱屣,买臣归邸忽乘轺。印封龟纽知颁爵,冠饰蝉緌更珥貂。飞诏宠荣欢里舍,岂徒斑白与垂髫〞。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由江南道(治州在越州)分出江南东道临时监察区(治所在苏州)。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撤销江南东道临时监察区,设置浙江东道节度使(治所在越州)、浙江西道节度使(治所在润州)和福建道观察使。浙江西道的治所起初为润州,后来又经历了苏州、南京(昇州)、宣州、润州的数度变更。浙江东道和浙江西道,不但经历了节度使与观察使的数次整改,还经历了数度分合。如建中二年(781年)两浙合并为节度使,建号镇海军。同年六月,韩滉改任检校礼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西道观察等使。
浙江东道的治所一直在越州(今浙江绍兴),也有笔记小说记载,李绅在出任浙江东道观察使的当年(833年)冬天,便在苏州买邸建新楼,据此时写的《新楼诗二十首》,内有杜鹃楼、满桂楼、海榴亭、东武亭等楼台亭阁,其中的杜鹃楼作为歌舞饮宴之所。其序云:“(大和)七年冬所造,自西轩延驾城隅,楼前植其杜鹃,因以为名,宴游多在其上”。
此时,刘禹锡正在苏州刺史的任期之内,李绅在苏州宴请当地政要,在834年刘禹锡离任苏州刺史之前,两人完全有可能见面。刘禹锡在834年之后,又出任了汝州(离洛阳很近)刺史和同州(离长安很近)刺史,于836年回到洛阳担任太子宾客。李绅也于836年回到洛阳,出任河南尹,刘李两人于这一年在洛阳会有短暂的交集。出任河南尹后不久,李绅又改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颍观察使。
有的网络资料上显示:刘禹锡写《赠李司空妓》这首诗时,刘禹锡为苏州刺史(832年到任),李绅为扬州节度使。经过前面的阐述,刘禹锡担任苏州刺史时,李绅担任的是浙东观察使。后来,李绅曾两度出任淮南节度使,淮南道的治所在扬州。大历八年(773年),浙江东道观察使陈少游调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淮南节度使。唐文宗大和六年(832年),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牛僧孺出任检校右仆射、同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淮南节度使。
通过以上两个例证,我们看到:在李绅之前,担任过浙东观察使的人,后来也担任了淮南节度使。担任淮南节度使的人,往往兼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公元840年,李绅曾出任淮南节度使,不久就被调回朝中出任宰相,刘禹锡(842年卒)的生命已接近尾声,再也没有被外调地方。李绅第二次出镇淮南加检校司空是在会昌四年(844年)闰七月壬戌日,此时刘禹锡已不在人世。李绅846年卒于扬州,被追赠太尉。
会昌四年七月,以淮南节度使、检校司空杜悰守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仍判度支,充盐铁转运等使。又制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兼修国史、上柱国、赵郡开园公、食邑二千户李绅可检校司空、平章事、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
――《旧唐书·武宗纪》
除了前面提到的李绅和李师道两位〝李司空〞之外,这一时期还存在多位〝李司空〞。张祜《投太原李司空》中的〝李司空〞是指李光颜(826年卒),他曾出任过河东节度使。张籍《送李司空镇襄阳》和《使回留别襄阳李司空》,这位李司空指李愬(821年卒),他曾短暂出任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山南东道的治所在襄阳。张祜《观徐州李司空猎》的这位李司空,一说疑指李愿(825年卒),他曾出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另一说疑指李愬,因为他在离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后,也曾出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
我们看到以上三位李司空,在刘禹锡回到洛阳之前便全部呜呼哀哉了!当然这一时期还存在其他李司空,那么孟棨《本事诗》中〝司空见惯〞的这位〝李司空〞,到底指谁呢?他并不是宋代《太平广记》中所说的李绅,满足《本事诗》中所有条件的李司空的确有一位,他就是李绛。李绅的曾祖父李敬玄,自称是赵郡李氏南祖房之后,李绛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李绛生于764年,李绅与刘禹锡都生于772年。早在元和六年(811年),李绛就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李绛的仕途履历,比起李绅和刘禹锡要惊艳得太多了。
我们看一下828年这一年,刘禹锡与李绛可能在长安相见吗?宝历二年(826年)九月,李绛改授为太子少师,分司东都。宝历二年十二月,李绛被召回京任太常卿。第二年(827年)7月,李绛进封魏国公。早在长庆二年(822年),李绛就曾出任兖州刺史、兖海节度观察等使。长庆四年(824年),于洛阳被加授为检校司空。此时的李绛,完全符合《本事诗》中〝李司空罢镇在京〞的说法。
刘禹锡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初回到长安,他的诗作《再游玄都观》的创作时间――时大和二年三月。李绛与刘禹锡、白居易、庾承宣、杨嗣复等人写有《花下醉中联句》,不仅如此,李绛与刘禹锡、白居易、崔群还写有《杏园联句》,首联是崔群所作,我们注意一下〝群上司空〞的〝司空〞指李绛。颔联〝老态忽忘丝管里,衰颜宜解酒杯中〞是李绛所作,与〝司空见惯〞故事中的排场倒是有几分相通之处。
尾联〝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是刘禹锡所作。前面提到过从805年到827年,刘禹锡称自己〝二十三年弃置身〞,那么〝二十四年流落者〞的〝二十四年〞,显然是指从805年到828年。刘禹锡与李绛在828年曾有过短暂交集,于是便发生了〝司空见惯〞的故事。没过多久,还是在828年这一年,李绛以检校司空衔出任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李绛最终在830年卒于山南西道的兵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