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杜甫潭州思想感情(西阁夜卧听鼓角)

杜甫潭州思想感情(西阁夜卧听鼓角)首联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流水对起,笔势突兀。"催"字表现出作者感慨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时光飞逝、光阴荏苒。"霜雪"一词,更逼真地写出了诗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沦落天涯的凄凉与寒怆,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的沉郁悲伤的笔调。《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局中产生。这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三峡长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声和号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时局的动乱,百姓生活的凄苦,再由历史人物联想到自己的境遇,诗中虽透出悲凉哀伤之意,却也有雄健、铿锵的豪迈。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到达成都,依靠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亲友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763年2月17日持续近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大历初年(766年

西阁夜卧听鼓角 夔州城感伤人事

----杜甫《阁夜》简析

杜甫潭州思想感情(西阁夜卧听鼓角)(1)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到达成都,依靠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亲友接济维持生活。765年四月,严武病逝。763年2月17日持续近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大历初年(766年)四川段子璋、徐知道、崔旰等人相继发动叛乱,这时的成都已不再安稳,再加上势力强大的吐蕃不断侵扰蜀地,导致蜀中大乱。766年春夏之交,杜甫由成都出发,漂泊到了夔州,在夔州都督柏茂林等人的资助下,过上短暂、优裕而闲适生活。

《阁夜》就是在这样一种动荡的时局中产生。这是诗人感时、伤乱、忆旧、思乡心情的真实写照。诗人流寓于荒僻的山城,面对三峡长江壮丽的夜景,听到悲壮的鼓声和号角声,感慨万千。他由眼前的情景想到国家时局的动乱,百姓生活的凄苦,再由历史人物联想到自己的境遇,诗中虽透出悲凉哀伤之意,却也有雄健、铿锵的豪迈。

首联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流水对起,笔势突兀。"催"字表现出作者感慨人生短暂,岁月匆匆,时光飞逝、光阴荏苒。"霜雪"一词,更逼真地写出了诗人衰年岁暮,久客不归,沦落天涯的凄凉与寒怆,为全诗奠定了一种的沉郁悲伤的笔调。

颔联"五更"传来悲壮的鼓声和号角声,三峡倒映的银河星辰,随着江波摇动。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侧面烘托出当时兵革未息、时局动荡、战事紧张的气氛。天上星河虽然壮观无比,但映照于三峡江面,因湍急的江流,而呈现出破碎、摇曳不定的景象,这似乎与诗人风雨飘摇的人生、时局的纷乱有些相似。首联和颔联,作者写景,从地面的霜雪写到天上星河,从静态的寒宵雪霁写到动态的江上洪波,从眼前山川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国家的命运。 因此,明朝的高棅撰在《批点唐诗正声》说:"首联雄浑动荡,卓冠千古。次联哀乐皆眼前景,人亦难道。结以忠逆同归自慰,然音节犹婉曲。"此两联写景,为颈联写人和尾联抒情做了铺垫和蓄势。

本诗是一首近体诗,双句押ao韵 每句以平声收尾。四联中,每一联双数字的平仄相对,对仗极为工整。句法上,作者别具匠心,采用了错位的特殊句法,"野哭几家","夷歌数处",原本应该"几家野哭" 和"数处夷歌",通过词序的交换,强调:时局动乱,多少人家在寂寞的旷野中恸哭,哭声中传来的是战争的讯息;惟有远处长江中几处渔人和山上樵夫唱起的夷歌,还透着一点生命的声息。一"哭"一"歌",悲喜相对,以乐写悲,让人悲从中来。

尾联,作者极目远望夔州西郊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引出对人事的无限感慨。象诸葛亮、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不论他是贤是愚,都同归于黄土之中,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颠沛流离,寂寥与孤独,又算得了什么呢?

《阁夜》的行文富于变化,意境开阔。首联着重渲染整个秋天的悲凉气氛,好比一幅工笔画,形、声、色、态,惟妙惟肖;颔联渲染出秋天的肃杀,好比一幅写意画,浓墨而重彩。本诗沉郁顿挫,含蓄深沉,诗中作者将浓郁、忧愤、蕴藉的情绪和万里飘泊、身体多病、客居异乡、孤独无靠的伤悲心情倾泻而出。本诗语言的刚健遒劲,音调铿锵有力,章法曲折变化,做到了前后相对,句中自对,富有音乐美。

大张老师近期将上传中学语文各板块知识点,请关注头条号:大张老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