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晶圆厂有几个(真是大手笔1700亿4座晶圆厂)
中芯国际晶圆厂有几个(真是大手笔1700亿4座晶圆厂)关键在于,中芯国际所做的产能布局便是集中在这块市场。中芯国际是大陆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掌握了14nm芯片的量产技术。目前手中有四座晶圆厂的项目在建,总投资超过1700亿人民币。而且这部分的芯片对高端制程工艺要求不高,大多采用28nm,55nm制程即可满足芯片生产。这样的缺芯背景下促使很多国家地区都开始重视芯片制造产业的发展,比如美国拿出520亿美元的补贴吸引制造商建厂投资,欧盟制定430亿欧元的补贴计划,大幅提升芯片产能。还有日本,韩国从产业链到人才培养均花了不少心思,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改善芯片供应体系,避免再出现缺芯的状况。虽然如今部分芯片的需求已经得到了缓解,供应商的交付周期缩短了不少,但是在芯片制造业领域,各国地区的企业并没有停止布局动作,因为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智能汽车、物联网等等领域依然需要大量的芯片产能支持。
#头条创作挑战赛#
各大芯片制造商开启了建厂模式 ,台积电在美国建5nm工厂,投资120亿美元。英特尔在俄亥俄州投资200亿美元,修建大型芯片工厂。
而国内的中芯国际也要“爆发”了,投资1700亿元人民币建设4nm晶圆厂,用于生产28nm等成熟工艺芯片。这将形成怎样的产能规模呢?扩产成熟芯片有何意义?
这些年的芯片市场需求发生很大的转变,芯片从原本的日用品变成一些人手中囤货居奇的工具。部分经销商趁着芯片紧缺囤积大量芯片,坐等芯片涨价再以高价出手,从而赚取中间商差价。
这样的缺芯背景下促使很多国家地区都开始重视芯片制造产业的发展,比如美国拿出520亿美元的补贴吸引制造商建厂投资,欧盟制定430亿欧元的补贴计划,大幅提升芯片产能。
还有日本,韩国从产业链到人才培养均花了不少心思,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改善芯片供应体系,避免再出现缺芯的状况。
虽然如今部分芯片的需求已经得到了缓解,供应商的交付周期缩短了不少,但是在芯片制造业领域,各国地区的企业并没有停止布局动作,因为面向未来,人工智能、大数据、高性能计算、智能汽车、物联网等等领域依然需要大量的芯片产能支持。
而且这部分的芯片对高端制程工艺要求不高,大多采用28nm,55nm制程即可满足芯片生产。
关键在于,中芯国际所做的产能布局便是集中在这块市场。中芯国际是大陆技术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掌握了14nm芯片的量产技术。目前手中有四座晶圆厂的项目在建,总投资超过1700亿人民币。
具体来看,这四座晶圆厂分别部署在北京、上海、天津、深圳,根据各自的投资规模不同,规划的产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将形成怎样的产能规模呢?
若四座晶圆厂全部建成并保持满载的话,每月可产出34万片晶圆,一年就是400万片晶圆左右。按照一片12英寸晶圆能切割500块芯片来计算,400万片晶圆相当于可生产20亿颗芯片。
当然,实际数据肯定会存在差异,仅做参考。不过可以确定的是,产出的晶圆越多,对扩大芯片产能的帮助就越大。中芯国际建设的这些晶圆厂可以让未来实现产能持续上涨,或要迎来“爆发”了。
扩产成熟芯片的意义扩产并不是盲目的,往往是因为市场有足够的需求,所以才会进行投资。否则的话投入再多的产能,如果没有消费市场需求的支撑,生产出来的芯片并没有太大的价值。而中芯国际扩产成熟芯片的意义很大程度就是市场需求庞大。
28nm芯片的覆盖范围很广,并且作为成熟与先进制程的分水岭,将很多领域场景的芯片需求都定在了28nm制程。
不只是中芯国际在扩产28nm,包括台积电也在加码28nm的产能布局。比如台积电位于南京的28nm工厂将保持扩建计划,还有受部分芯片需求降低的影响,台积电暂缓高雄工厂的7nm制程规划,而28nm制程则按原计划进行。
这说明台积电对28nm抱有很大的重视,7nm作为台积电的主要营收来源却还是暂缓工厂修建,看得出来台积电产能分配在发生变化了。
另外扩产成熟芯片也是因为技术可控,早在10年前台积电就突破了28nm制程,其它的芯片制造商也相继步入28nm的赛道,甚至取得更大的突破。
所以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不会遇上什么技术瓶颈,只要能将工厂建设完成,并导入设备,材料的话,生产线便能运转起来。而且28nm背后的国产产业链取得了不少破冰进步,从离子注入机到清洗机,再到刻蚀机等等半导体设备,都能对标28nm工艺。
在成熟芯片产能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对相关产业链的供应商来说,无疑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机会。需求多了,订单量也会上涨。
一旦国产厂商拿到相应的订单支持,增进营收,对长期的研发投入,人才培养以及技术攻关等等项目都会带来更大的支持。所以这同样是一个扩产的意义,毕竟28nm不同于高端制程,对准入要求会容易一些。
不过产能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芯国际的4座晶圆厂尚在起步阶段,面向未来仍需保持前进的步伐。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规划的是5nm,3nm等芯片工厂,其实不需要过于盲目跟随,按照自己的需求去制定发展计划才是最好的选择。
中芯国际一旦完成工厂建成,掌握更多的产能之后,对增进营收,利润会提供更大的支持。扬长避短,厚积薄发,相信最终一定能带来突破进展。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