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后,把聚义厅改为_____?(宋江聚义厅中排座次时)
宋江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后,把聚义厅改为_____?(宋江聚义厅中排座次时)梁中书随后七个人便扮作成贩枣商人,趁着杨志等人在黄泥冈休息之际,用蒙汗药酒迷晕了他们,顺利劫走了生辰纲。北京的梁中书为了给他岳父蔡京贺寿,便在民间搜刮了十万贯金珠宝贝,起了个名字叫“生辰纲”。公孙胜听闻此消息,便有了劫纲之意。但一人办事毕竟太难,他便想到了江湖义士晁盖,立即前往投奔。晁盖这边也得到了赤发鬼刘唐的报信,有意劫纲,两人不谋而合,并在吴用的促进下,结交了刘唐以及阮氏三兄弟,七人聚在一起,迅速定下了劫持生辰纲的计划,后被称为“七星聚义”。
说起“入云龙”公孙胜,不少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感到异常奇怪!
这人,智慧不如“智多星”吴用,武力值不敌“豹子头”林冲,个性特点也没有“花和尚”鲁智深、“玉麒麟”卢俊义等人鲜明,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平无奇,没啥特色的人,却一直稳居水浒英雄榜单第四位。
而且,他也是最早看透宋江为人和招安陷阱的人,来便来,走便走,在似梦似幻的梁山大业中最为清醒!
宋江
七星劫纲北京的梁中书为了给他岳父蔡京贺寿,便在民间搜刮了十万贯金珠宝贝,起了个名字叫“生辰纲”。
公孙胜听闻此消息,便有了劫纲之意。但一人办事毕竟太难,他便想到了江湖义士晁盖,立即前往投奔。
晁盖这边也得到了赤发鬼刘唐的报信,有意劫纲,两人不谋而合,并在吴用的促进下,结交了刘唐以及阮氏三兄弟,七人聚在一起,迅速定下了劫持生辰纲的计划,后被称为“七星聚义”。
随后七个人便扮作成贩枣商人,趁着杨志等人在黄泥冈休息之际,用蒙汗药酒迷晕了他们,顺利劫走了生辰纲。
梁中书
但生辰纲被劫之后,济州府尹便派何涛追查此事。
何涛查到了是晁盖、公孙胜等人扮成枣商之事。但并没有实质证据,于是捉住了白胜,对其严刑逼供,白胜没办法,只好招出晁盖等人。
但谁也没想到,此时任职郓城县押司的宋江会提前向晁盖报信,晁盖等人在得到消息之后一路奔逃,从晁盖庄上到阮氏兄弟的家中,并于石碣村中经历一战。
而在此战中,公孙胜第一次施展了道术,天空中祭起了狂风,风助火势,火烧了对面的官军战船,从而大败何涛,随后晁盖和公孙胜等人便投奔了梁山泊,准备入伙。
晁盖
但当时的梁山寨主还是“白衣秀士”王伦,此人心胸狭隘,不能容忍能力比他强的人,因此,不仅不肯收留前来投奔的晁盖等人,还三番五次故意刁难,想要逼迫他们离开。
最后在晁盖的送行宴上,吴用故意用了激将法,让早已不满王伦的林冲,将其火并。
王伦死后,梁山迎来了第一次换主,虽然公孙胜心里更加倾向于晁盖,但还是和晁盖等人主动推举了林冲。
晁盖
但林冲久闻晁盖在江湖上的义气,还是让回了晁盖。就这样,公孙胜入了梁山,此时位列第三位,与第二位的吴用共掌兵权。
而此时的梁山泊还仅仅是一个英雄好汉相聚的地方,或者说是梁山好汉的理想国,多数人聚在一起不为别的,就是为了一个“义”字。
但是这“义”字,随着“及时雨”宋江的到来,却慢慢地变了味道。
公孙胜
梁山排座梁山上一共经历了好几次的排座,而每一次的排座都是对于权力的重新划分,而同时也是对于梁山好汉们功劳和奉献的肯定。
起初的排座也还算公平,毕竟大家的心里都以“义”为主,聚在一起好吃好喝,劫富济贫。
但随着梁山好汉在江州法场救出宋江后,“义”字的天平却逐渐失衡了。
由于“及时雨”宋江在江湖上的名声很响,有不少英雄好汉对于他的大公无私与劫富济贫的行为非常欣赏,因此这次的排座绝对不会像之前那么简单随意。
宋江
最初,晁盖直言要将位置让给宋江,因为晁盖自己也知道,在大多数人的心里,对宋江更加尊敬与崇拜。
但宋江心里也门清,自己此时不能接受这个位置,坐上去就等于坏了江湖的规矩。
但宋江也并不想错过这次“夺权”的机会。
因此他以晁盖年长十岁为由,将位置推还给晁盖,这一下子就在诸位好汉的心里埋下了一粒思想的种子——晁盖之所以坐上了梁山的首位,并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年龄大,这便瞬间就降低了晁盖的威信。
宋江
而后,晁盖也想着可以一直坐稳首位,树立一个良好的领导人的形象,便决定按照功劳论功行赏,给下面的梁山好汉排座位,但是宋江却不接这茬,毕竟他一个新人,论功劳排座怎么也轮不到他。
于是宋江便想到了一个最简单最有利的方法——站队!
于是宋江先是否定了晁盖的想法,然后提出了按照“新老”的顺序进行排座,先来的梁山好汉坐左边,也就是主位上,而后来的梁山好汉坐右边,而这先后的界限便是宋江上山的时间。
梁山好汉大多没有多想,便按照时间顺序纷纷落座。
晁盖剧照
落完座后的结果,让晁盖大吃一惊,只见在场的三十六人中,左右分化,坐在自己这边的只有寥寥几人,而宋江那别却有足足二十七人,是自己的三倍。
别人可能看不出宋江此番何为,但吴用和公孙胜却心知肚明。
他们知道晁盖的威信已经不敌宋江,在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失势,因此,吴用在宋江之后的示好中,便慢慢转到了宋江的队伍里,而公孙胜是一个讲究实际的人,他知道无论这个队伍怎么站,都一定会造成分裂的结果。
而且,从一开始,公孙胜也并不支持晁盖去救宋江,不仅因为他有预感宋江的到来会打破梁山上的某种平衡,还因为宋江身上带着久居官场的官僚风气与伪善,这与梁山真正追求的“义”相去甚远。
因此他直接走为上策,以回乡看母为由脱身回到了蓟州,但是他与梁山的缘分还远没有结束。
公孙胜剧照
再回梁山公孙胜离开梁山后,很长时间没有人再提起他,直到后来宋江攻打高唐州,高廉用了点妖法困住了梁山好汉,这时宋江为了稳住军心,才想起了公孙胜。
吴用让戴宗和李逵去蓟州寻取公孙胜,二人机缘巧合下碰到了公孙胜的邻居,这时候他们才得知,公孙胜居住在九宫县二仙山上,正跟着师傅罗真人修行。
二人赶赴仙山,为逼公孙胜出山,李逵还假意要伤害公孙胜的母亲,但是公孙胜早已识破,并依旧拒绝,直到戴宗求了罗真人。
李逵
当时罗真人已经算出,梁山好汉们的命数均与天罡与地煞星相对,而公孙胜也是其中之一,必须要历经这个劫难,才算是真正修成正果。
当初公孙胜逃出梁山,是看清了人心,而罗真人让他重回梁山,则是让他看清天命。
而在公孙胜下山之前,罗真人特意传授了公孙胜五雷天罡正法,好让他下山辅助宋江,做到保护百姓,替天行道。
同时,罗真人还特意送了公孙胜八字真言:逢幽而止,遇汴而还。
公孙胜
随后,公孙胜便和戴宗和李逵赶到高唐州,用五雷天罡正法顺利破除了高廉的妖术,梁山军也得以攻破高唐州。
而在之后的梁山大聚义中,公孙胜也担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主持了罗天大醮,掘出了石碣,并公布了梁山一百单八将的名单。
同时作为梁山好汉中比较核心的人物,在梁山招安后,公孙胜便跟随着宋江各地征战,无论是征讨辽国,还是征剿河北田虎、淮西王庆,公孙胜都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然而公孙胜虽然跟着宋江四处征讨,看似对招安认可,可实际上他异常清楚招安最后所要面临的结局,也一直谨记罗真人给他的八字真言。
公孙胜画像
遇汴而还宋江自打上梁山,其实想的都是招安投降的政策,从他将晁盖的“聚义堂”改名为“忠义堂”,便可以看出,宋江更加看重“忠”,更加在乎的也是朝廷的封赏与认可。
因此他将朝廷的话当作尚方宝剑,带着梁山兄弟们走出了他们的大本营,一心征讨。
而随着淮西王庆被征讨完,剩下的便是实力最强劲的江南方腊。
而此时宋江心里想的可能是,淮西平定,方腊就是最后一站,胜利就在前方。而公孙胜却把朝廷的如意算盘看得清清楚楚,方腊不仅实力最强。
宋江
而且还占据长江天险,可以说地利人和,想打赢这场仗可没那么容易,退一万步说,就算打赢了,也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且方腊被剿灭之时,必然也是梁山泊这支部队被消灭之时,但公孙胜以他一人之力已无法扭转乾坤,还不如及早离开为好,正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因此在平定淮西后,宋江和他的梁山泊部队班师回朝,驻扎在东京城外的陈桥驿时,公孙胜便开口向宋江辞行,返回蓟州二仙山上,一方面跟随罗真人继续修行学道,一方面侍养老母,以终天年。
这一次,公孙胜和梁山的缘分便彻底到了头。而后面的事实也证明,公孙胜的判断完全正确。
公孙胜雕像
结语公孙胜身为一个道士,不仅有超然物外的态度,还有异常敏锐的洞察能力,胸怀宽广、但又不随世俗大流。
因此,他可以在经历梁山排座风波时,迅速看清宋江的心思与伪善,抽身离开;也能在最后的大战之前分清形势,急流勇退,给自己一个圆满的结局,这便是公孙胜最大的智慧。
参考文献
《水浒传》施耐庵.罗贯中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