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创业者回顾(消失的创业者)

创业者回顾(消失的创业者)彼时,互联网音乐从渐显颓势的传统实体唱片中斜刺杀出,酷狗、酷我、千千静听等音乐网站相继上线,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日后称雄的BAT三巨头中,百度上线了Mp3频道并收购老牌音乐播放器千千静听,腾讯成立QQ音乐项目组,唯独忙着上市的阿里没有动静,只有一名叫王皓的员工坐不住而出走创办虾米。对于王智罡、黄晓杰、赵然这三位天天动听创始人而言,他们最初闯入互联网音乐的2008年,无疑是这样一个好坏兼并的时代。(左一为王智罡,右一上为黄晓杰,右一下为赵然)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虾米1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它昔日的老对手天天动听的兴衰故事。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有一段时间,在自身业务上一骑绝尘的阿里,却没能在投资界落下“好名声”。

坊间一度传闻,但凡有点理想的公司,都不想被阿里投资,因为命运只有一个——被收购,

甚至有人说,被阿里收购后大多数没有“好下场”:近有虾米在10周年诞辰之日独自躲在角落狂欢,远有天天动听被阿里音乐用商业模式这架巨大的机器搅碎。

同为被收购者,虾米的命运似乎并没有比天天动听好太多,最后还是要眼看着对手“风光”,腾讯音乐打算赴美IPO;百度音乐与太合音乐整合,并投资了网易云,而自己独自缅怀十年创业故事。

创业者回顾(消失的创业者)(1)

(左一为王智罡,右一上为黄晓杰,右一下为赵然)

常言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虾米10周年之际,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它昔日的老对手天天动听的兴衰故事。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道,“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对于王智罡、黄晓杰、赵然这三位天天动听创始人而言,他们最初闯入互联网音乐的2008年,无疑是这样一个好坏兼并的时代。

彼时,互联网音乐从渐显颓势的传统实体唱片中斜刺杀出,酷狗、酷我、千千静听等音乐网站相继上线,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日后称雄的BAT三巨头中,百度上线了Mp3频道并收购老牌音乐播放器千千静听,腾讯成立QQ音乐项目组,唯独忙着上市的阿里没有动静,只有一名叫王皓的员工坐不住而出走创办虾米。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机会总是有的。尽管每座山头上都插满了旗,但王智罡他们还是找到了一块“荒芜之地”——移动端,那时候,绝大多数音乐网站都有一个特点——发力pc端。

他们三人都是典型的技术客,是不折不扣的码农,也是解码器领域的专家。因为志趣与经历相仿,机缘巧合下,三人结识并发展为“战友”。

创业的想法是王智罡提出来的。三人中,留着及肩中长发的王智罡颇有文艺气息,平日无事,跟其他码农忙着打游戏不同,他好听听小曲、看看电影这样的文艺活动。那时候,他经常用的两款软件分别是“电驴”和“千千静听”。

创业者回顾(消失的创业者)(2)

王智罡

有一次,他突然发现自己青睐的这两款软件都是一些年轻人独立写出来的,这不就是赤裸裸的“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两相对比下,他深感自己也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于是赶紧找来自己的小伙伴黄晓杰和赵然,将创业想法和盘托出。

很快一拍即合,三人抱团取暖。可在创业方向上,迟迟没有结论,他们都擅长解码器,但解码器并非专门给人用的,细思密恐下,他们灵机一动,从解码器端着手,筛选出视频和音频,最后选定音频。

“选择的创业方向一定是大众都有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够做大,音乐播放器在PC上已经被证明是一个大众用户需求。”后来王智罡在某次采访中这样解释。

2008年5月,手机音乐播放器天天动听横空出世,凭借着用户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在塞班论坛上走红。

当天天动听用户越来越多,他们决定一起辞职创业。于是,三个初入商海的新手创办了一个极其应景的公司——“水渡石”。

“我们三个人都是第一次创业,清楚地知道创业这条路异常艰险且水很深,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聚集一帮志趣相投的人,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摸着石头过河,肯定可以走出一条神奇的创业之旅,‘水渡石’就是这么个由来。”创始人之一的黄晓杰这样解释公司名字由来。

程序员出身的他们,极度享受“被用户热捧”的快感,一味死磕技术,比如歌词显示、EQ均衡器设置以及皮肤等,短板也开始暴露无遗。

创业者回顾(消失的创业者)(3)

他们既没有做战略布局,也对盈利这样现实的问题视而不见,每每被问到,王智罡直言,“我们暂时不考虑盈利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业务首先要有流量,否则一切都是空谈,有了足够的流量,收入自然不是问题。我们的团队不擅长说,只擅长做,所以融资都是以我们的用户量、产品、市场占有率为依据,水到渠成的事情。”

草创时代,流量为王的打法无可厚非,天天动听也因此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用户,据公开资料显示,上线仅一年,天天动听用户量就突破1000万,到2011年,用户量突破5000万。

在一片利好的形势下,他们趁热打铁,先后进攻安卓和iOS系统,到2012年,用户量高达1亿。

然而,全是往前冲的兵,而没有在大后方把控的将,当浪潮退却,谁在裸泳一目了然。

当然了,融资还是有的,不然这三位辞了职的技术宅,如何养活自己,只是用黄晓杰的话来说,融资数额不方便透露。

天天动听最大的靠山,当属阿里巴巴。

互联网人自嘲开门三座山:BAT。从2012年开始,当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为拿下一张船票,三巨头就像战场上杀红眼的将军,除了在主战场近身肉搏,还将战火延伸到视频、网约车、外卖、音乐等领域,所用手段不是投资就是收购,俗称买买买。

天天动听,这款彼时拥有2亿用户的音乐网站,开始进入阿里视线的。这一年10月,正在为大文娱招兵买马的阿里,以战略投资方式“牵手”天天动听(投资金额未公开)。

次年12月,阿里的野心开始显山露水,天天动听成为它的“囊中物”。创始团队也开始分崩离析,黄晓杰受暴风CEO冯鑫邀请,加盟暴风魔镜,跨界转战VR,而王智罡和赵然随同天天动听进入阿里。

并购第一年,天天动听保留“完整之身”,可以独立运营,双方有着还算和谐的“蜜月期”。

其实,由于巨头们的搅局,以资本为支撑的版权之争愈演愈烈,有的应声倒下,有的顺势崛起。王智罡他们此时的选择,多少带点无奈。

创业者回顾(消失的创业者)(4)

原本由阿里“干儿子”晋升为“亲儿子”,对天天动听而言也算是一桩美事,但就坏在阿里的“亲儿子”并非它一个,没多久,阿里收购它的竞争对手虾米。虾米是由前阿里人王皓在2007年创办的,可谓是嫡系。

在这场“嫡庶之争”中,与虾米用户高度重合的天天动听被阿里多次“动刀”,先是和虾米一起被整合为阿里音乐,接着变身为泛娱乐粉丝交互平台“阿里星球”,最后惨遭用户和阿里抛弃。

2016年,天天动听和虾米音乐的启动页上出现这样一行字,“10月1日起天天动听将停止服务,感恩一起走过的洪荒岁月”,天天动听就此成为历史,而此后关于有关王智罡的消息,只能在其个人微博上看到。

王智罡他们后悔吗?这个答案没有人知道,因为结局,早已在答应收购的那一刻写下,就像高晓松在王皓离开虾米所说的那样,“任何一个小而美的东西,当决定卖给BAT的时候,你其实就想好了的,小而美就应该永远不卖。”

作者:电商报 李迎

(本文为电商报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