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当代书家倘有二三子,乌丝栏里蹈袭自在,可以能手视之。董桥先生则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邃密法程,旗旌独树。风格卓荦之处:略见倪何端倪,尽抒一己情怀,多感故人缱绻之意,重赋民国大师的翰墨旧章,那是遥承晋唐法乳的真髓之所,在在难脱“右军老子习气”,唯此习气,实乃书坛正气耳。“墨守成规”是成语,于书法一艺更是千古不易之成法。八百年前,实是大宋第一书家的米芾,宋徽宗诏此南宫(米芾)先生进殿,设御制屏风请他来“刷”字,芾解衣磅礴,作草作狂,须臾刷成“周制诰”,掷笔大呼:“一扫二王恶札,耀我大宋皇明”。矧董桥诸书体可珍可贵可喜可传,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董老先生推崇何绍基,写何绍基有出蓝之誉,董桥父执辈的张作梅先生韶颂最妙:“一手何绍基比何绍基清贵,说何绍基宦海沉浮,笔下一股湖海气,而董老先生一生澹泊,字里散发规整的庭园氛围”,写古人字能写出自家字里的性情,那是翰墨搦管生涯最好的结局。

张传伦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1)

十多年来,董先生每一篇文章都是首发在《苹果日报》副刊上,“树下岁月从来静好”,够多了再结集出版成书。2014年5月1日荣休,退出编务世界。“终于连纸上这株苹果树也要还给了牛顿”,兰亭的墨池却又涵濡了董桥“青麟髓“的松烟墨渖。“从来书家重文士”,这个书家一定是真文士,只有真文士的字方可称文人字,字以人贵,与此相比,书法家的字反倒不值钱,不是因为写得不好,往远处点儿的宋朝说开来,“苏黄米蔡”四大家,苏东坡只因是宋代第一名士,名声大得、更是好得不得了,所以名正言顺地排在首位,仅以书法成就高低而论,蔡襄之后再排多些名次,恐怕也排不上苏东坡的“石压蛤蟆体”,黄山谷当真看不上?或是幽默调侃也罢,都无法否认那是文人字的极品也是事实。东坡在朝为官,奸臣宵小多方排挤,东坡胸次纵然高旷,长此以往,心情压抑心结憋曲,反映在字上,意违其势必屈,米南宫的字人曰“风樯阵马”,苏东坡的字我谓“云垂偃甲”。叵耐诗文有“俊逸人中龙”的神采飞扬,书法却无“开张天岸马”的豪迈气势,苏东坡一生没有痛快淋漓地抓笔写大字,虽然佛缘善结,终是婉拒了佛门高僧求赐匾额“法乳”的美意。后世好书者,无一不欲一睹苏东坡大字之朗姿,而苏东坡确无大字法书留传,此亦不必遗憾,两晋之书向无大字,书史朗然可证,倘有见者,必为赝品无疑。

董桥先生在荣休半年多后的2014年12月,在香港发表了题目为《养字》的五千字长文,开头由何绍基写起,句式是钱岚先生问,董桥答,“何绍基临了多少年”?“高小到初三”。“喜欢他的字吗”?“喜欢”。钱岚是董桥的前辈师长,喜欢何绍基书法的老行家,董桥多年前在钱府看过钱老师的收藏,“书房里那几件何绍基真迹真好,早岁作品圆润流美,温文沉实,晚年作品纵横恣肆,老而激荡”……再听钱老师对何书的点评也周详的颇为老到,说到最后两句很严肃很正经:“官品出自人品,人品决定书品”!太绝对了,若言可信亦乎不可尽信。不如前面说得好:“子贞(何绍基)书艺最是性情际遇的流露,笔下缺陷之美也许正是通篇如歌如诉的关键”。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2)

董桥先生父子两代人都习何绍基,董老先生是名扬海外的书法家,燕室华堂多以高悬其匾为荣。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于右任馈赠董老先生的五言对联:“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描出剑胆沁出琴心的绝品”,仍然挂在董氏老家粉白的墙上,依旧泛起岁月的古色。董桥从小熟悉于右任,看着他的草书长大,深感于老院长的字很难学到家,“老先生的字每一笔都勾勒了他一生做人的松筠之节,学得了他的形体学不了他的神髓”。如之奈何?不学也罢,少年董桥真的从此不碰于右任。

董老先生推崇何绍基,写何绍基有出蓝之誉,董桥父执辈的张作梅先生韶颂最妙:“一手何绍基比何绍基清贵,说何绍基宦海沉浮,笔下一股湖海气,而董老先生一生澹泊,字里散发规整的庭园氛围”,写古人字能写出自家字里的性情,那是翰墨搦管生涯最好的结局。晚近以来董老先生毕竟是最懂何绍基的海外士人,识透了子贞笔意取法乎上,“上溯周秦两汉篆隶,下至六朝南北名碑,追究起来底子还是颜真卿,到老摆脱不掉”。颜鲁公(真卿)够高古,用情笔墨摆脱不掉颜鲁公,也许是何绍基书运的命数所系,同为清刚忠正之士,气息都不弱。清末苏州,何绍基过访能臣丁日昌,丁日昌和诗以“龙虎”、“皮骨”诩赞何绍基的书法,分明是看出了何太史字里蕴藉的雄强风骨:“花下贻我青琅编,笔势恍若明堂椽。又如龙虎互钩连,皮骨苍莽色味妍”。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3)

董桥先生“小时候真的先练颜体再练何体,苦苦揣摩圆笔中锋,篆籀入行,以圆代方”…..说的正是子贞书法用笔的奥妙,此乃家法真传,若非真识且复亲炙者断乎不能出此方家之言。读《养字》之前,董先生书法我领略居多的是硬笔书法,还有一两幅笔参倪元璐台静农一路笔韵的毛笔行草,硬笔书法的风采也似倪台一格。软毫细笔小行楷,写在上海“朵云轩”限量版的套色水印小笺上,偶一观之,令我想起明四家中传统功力最深,大耋之年尚能每日作小端楷千字文一通的文征明,董桥的小行楷衡之衡山(征明)小楷犹不及其一半大小,功力之深难度之大,虽曰真识者自必知晓,犹当吟颂以歌行:今见董夫子,声华动书林。一以敦彝伦,一以激颓靡。我昨瞻华章,精微至广大。笺纸已然够精小,裁量更精当。差强半幅书,书于什掌中,一气呵成十数行行气醉流霞。凝眸细顾如珠翠,“袖里奇珍光五岳”。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4)

董桥先生小行楷书札。张传伦收藏

矧董桥诸书体可珍可贵可喜可传,虑其忘,故咏以诗,虑未详,故又足以记。

当代书家倘有二三子,乌丝栏里蹈袭自在,可以能手视之。董桥先生则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邃密法程,旗旌独树。风格卓荦之处:略见倪何端倪,尽抒一己情怀,多感故人缱绻之意,重赋民国大师的翰墨旧章,那是遥承晋唐法乳的真髓之所,在在难脱“右军老子习气”,唯此习气,实乃书坛正气耳。“墨守成规”是成语,于书法一艺更是千古不易之成法。八百年前,实是大宋第一书家的米芾,宋徽宗诏此南宫(米芾)先生进殿,设御制屏风请他来“刷”字,芾解衣磅礴,作草作狂,须臾刷成“周制诰”,掷笔大呼:“一扫二王恶札,耀我大宋皇明”。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5)

董桥先生隶书“麟经磬史”。张传伦收藏

属他这一把“振迅天真”的格外历害,然而,看穿了说穿了,米芾书艺终是难脱二王窠臼,“从这里来又能到哪里去呢”?只是米芾的字里行间,漾溢着只属于他的风发才情罢了,一不小心,人们往往忽略了其书幽隐于烟岚深处的二王根基。明代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二”,记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四日李日华携子亨儿过访高如晦,得观米芾大字《天马赋》。回府后当日记米书高逸,然则实出入于晋唐,非但袭羲献,亦于褚遂良颜真卿多有借鉴,“《天马赋》字径三寸,雄逸震荡,笔无定姿,大略妍媚则剽褚之腴,沈耸则峙颜之骨,而一出一入,法度森然,则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派也”。

董桥先生曾在多篇文章中谈及学书何绍基,这样的书作,先前我没见过,私心揣度,以为只是董先生幼即随父学何绍基,绾下子贞情结,半生不愿割舍,故而情愿如此说。抑或是一例民国大师们的书画落款,拟宋人、拟元人、拟明人笔意云云,若不细观,以为独灿高标的其实是自家家法。直到2014年下半年承蒙先生厚贶一对笔参何绍基的七言小楹贴,隽录陈简斋的名句,方知董先生于何书下过大功夫,上下联十四字连上下款八字极见子贞的青琅妙韵,拂尽猨叟的“老而激荡”,笺纸是“文雅堂”特制淡绿色团光加西周青铜鸟纹围栏的小幅佳宣,半亩疏篱的旧家山,恰好容下“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的怡人淡雅。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6)

董桥先生七言对联:“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张传伦收藏

此副小对联,若我在写《文坛百忆一一最忆是董桥》一文之前看到,我当不会 写如下两句:“董桥树下文章也曾多篇提及书学何绍基,然观董先生法书无一笔取会猨叟松透散淡之意 ”。然而后面的一段文字,用以形容董桥毛笔书法两种风格之一的倪台体,则又十分靠谱:“超逸灵秀或于倪鸿宝台静农一路书风风神兴集,喜其以险寓正,奇倔沉郁。不幕倪书欹斜交错,诡异恣肆,那是江山板荡的鼎革之际,死国孤忠凝聚一腔幽愤,鸿宝挥毫势必风骨凌厉,而董桥书风沉静中蕴藉高华之气,不为官宦却见太平卿相的雍容,更具贤达若士之秀逸。台静农先生在台湾是董桥的师长辈,台习倪书而得倪之真髓,书名日盛而书债日增,经年累月穷于应付,董先生眼见台公不悦,写了篇文章,题目就叫《台先生越写越生气》,董先生不以书家自居,董先生亦不必以书家为荣,一如左宗棠不必以进士为荣……今日董桥翰墨遥领天下文人书法之高标……”。

董桥先生的文学成就、大师名气较之民国诸老,未遑多让,当非谀词,正因是一流人物,多年来董先生雅藏“弘一法师周作人俞平伯胡适之沈尹默茅盾老舍沈从文钱穆台静农”等文人大师的墨宝,这是董先生在《养字》一文中透露的 ,读至这个章节,最令我感佩董先生的这一句:“文人字迷人处从来 是名气不是书法”。此语高贵之处在于董先生是在介绍自己归休后练字的心得而写。依董先生的儒雅谦和兼具英国绅士的风度,自然不会让读者以为是民国文人字迷人处只是名 气罢了。董先生客气了,恰恰是董先生的字不可贸贸然仅以文人字视之,乃因世人看出了董字里有基功有法度,字里的学问修养又得益于先生数十年收藏明清法书养成玄鉴精微的眼力 。自古世间书家眼高手低者有之,断无眼低手高者存焉,此语不足一二为竖子道也。

董先生品味高雅,笔下清新脱俗,落墨立见雅趣,“桥丝”甚众,然先生与古之高士意气相投,不欲称书家,实则大文人,鲜有不通书道者,世人皆以大书家尊而敬之,甚是有理,位高而价昂,更该如此。“战前中国文人片纸只字近年拍卖场上红火不奇怪”,唯叹竞者竞心踊跃,又有几人寻得到那几缕杳渺的沉香?旧派文人名士的流风余韵,数十载春秋寒暑的书香熏染,世纪坛上,董桥先生这一炉奇南真火才馨香深蔚,文气蜚然的董字一出,愈出愈奇,那是古老书林文人字的最后一抹余晖,是晚霞也是晨曦!董桥之前,我们不敢做此豪迈的宣言,妙悟者宜其善参此语。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7)

董桥先生信札(硬笔书法)。张传伦收藏

“难得糊涂”的郑板桥许多时侯是难免糊涂,半生卖字鬻画,想不开时也不开心,他给家人写信说“写字作画是雅事,亦是俗事”。道人固是风雅,然其骨子里对此未必存有多少雅念,下面已然写得明白:“大丈夫不能立功天地,字养生民,而以区区笔墨共人玩好,非俗事而何”?板桥先生认定写字作画是俗事,不是说着玩儿的,他真得请人刻了一枚闲章,就叫“俗事”,很有几幅字画上的款字之下或押角处,被他堂而皇之地敲上这一枚“俗事”二字阳文闲章。

贤者不忍轻易言人糊涂,董先生“养字”一文,引板桥数语,解《养字》之奥妙,“画家卖画,书家卖字,俗事中之大雅事,何罪之有?郑板桥这几句议论倒是矫情了。说穿了我只是积习难除,爱写字,爱练字,爱习字。字是要养的,要天天往笔下的字灌输养份,爱心呵护,字才会写得好。我是这样养字的。老了还要靠字养我”。

人养字字亦养人,滋养的是胸中清气;颐养的是天和人寿。养字真是养生撙节的灵药。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8)

董桥先生信札(硬笔书法)。张传伦收藏

时下,董桥先生潜心半山书斋,书兴正浓,香港“连日严寒,闭门练字,吴梅村圆圆曲,长诗都抄了两遍,呵冻最是有用”。数年来董先生惠传短信,篇篇犹如盛唐名家尺牍,一字之选,“诗眼”一般精炼。前两日,我发一短信,乃因董先生先前收我层层捆扎牢实的快递,拆包太费事,颇有些不厌其烦,这回我在短信里,很想谐谑一番,“先生:昨日快递一包裹,因怕损坏,包装严紧,劳神拆装,抱歉抱歉!权当给美人脱衣,定然不累”。先生回信说:“拆装自当遵照尊意,细心为美人宽衣”。我写给美人“脱衣”,虽曰戏言,不意稍涉儇弄之畛,恐是难登大雅之堂。董先生云“宽衣”,风人之旨温柔敦厚,尚德尚言,大有分寸。雅俗浑不欲细分高低,正所谓:“君在黄鹤楼,我在白鹭洲”也。

文章不怕高见里透露些偏见,而儒雅中夹穿些孟浪,或许才见真趣。文章之道说白了难在难逃世情之因,“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说容易,不具“庾信文章老更成”的资历,终归写不出微妙的世况,羼杂的世味,很难品啜人生的三昧。家长里短,说三道四,讲某人精明,实是暗指其人说话办事有失厚道,董先生《养字》结尾的一大段文字,着墨多在钱夫人,钱先生去世两年后,钱府“静园那批书法藏品卖掉了十多件,价钱不低,钱夫人说不再卖了,搁一搁来日市价也许还要高。学长说这个师母向来精明”……真是够精明的,卖了高价,犹嫌不足,奇货可居,有商人的头脑。在此关节处,但见董先生椽笔一挥,峰回路转,“老师泉下可以安心”。由此一句警策妙语兜底,兜得严实,既见“养成笔力可扛鼎”的霸才功夫,力道更在恕道中。读到这一句,人们倒要为钱夫人的“精明”多点几个赞。

四十多年前,董桥“陪钱师母在旅馆门口等车,师母开玩笑学着钱先生的声调重说钱先生那天问我的话:‘何绍基临了多少年’?我说‘高小到初三’。师母下一句是:‘喜欢他的字吗’?说完她双手捂着嘴巴大笑。天冷,有雨,上了计程车师母摇开玻璃窗说:‘来静园看我’!我至今没去。也快五十年了”。

董先生临书何绍基不止五十年,书格愈发高逸,雅人深致,书品愈发考究,非佳楮雅笺不乐,诗笺用的是“朵云轩”限量版的水印套色小笺纸,见董先生赏其典雅清爽,上海友人送了几盒供先生挥洒。香港“钟氏艺术”的掌门人钟志森先生知董桥先生多年深慕旧王孙溥心畲“寒玉堂”特制描花浅红团光淡蓝围栏的小槛帖,找到“朵云轩”照样仿制,刳梨木以制佳版,据说适合制水印木版的杜梨良材,如今一木难求,能用上的最多可印500张,多则木纹散花,生怕伤了雅韵,也恐让儒二爷(溥心畲)泉下有知,笑话不成。笺面最好洒真金箔,雨金、斑金两无不可,最宜搦紫毫、朵玄云。印不多,稀少,是好事,印足500张劈版弗绩,那是古人的做派了,能否照搬传统餖版拱花套色水印古法?不敢苛求。董先生听了,说全要。

董字刻法(董桥先生养字的奥妙)(9)

董桥先生七言对联:“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张传伦收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