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的时候陪伴你的人,最难的时刻总会过去的
最难的时候陪伴你的人,最难的时刻总会过去的秩序感让人没那么易碎。他们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做这些事能带给自己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把这件事做好,以及如果失败了应该如何改进。为什么他能成功?因为他拥有秩序感。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把工作和生活经营得井井有条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类似的秩序感。
电影来源真实,故事就是取材美国著名黑人投资专家克里斯·加德纳(Chris Gardner)的人生经历。
影片讲述了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业务员,如何刻苦耐劳的善尽单亲责任,奋发向上成为股市交易员,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的励志故事。影片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的提名。
1981年的旧金山,克里斯·加德纳是个聪明的医疗器械推销员,但在次经济萧条时期,他的日子很不好过。每天奔波于各家医院和诊所,但医生们对他的骨密度扫描仪根本不感兴趣,因为这台仪器要比X光扫描仪贵出两倍。他的妻子琳达无法继续忍受这样艰难的生活,撇下他和5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弗出走。而加德纳父子二人的背运还没有结束,他们因为缴不起房租而被房东扫地出门,有时甚至要在地铁的卫生间里过夜。
克里斯决心转行为有机会获得高收入的证券经纪人,他的努力和智慧打动了证券公司的经理杰·特维斯图,他通过了初试。而在复试中,尽管出师不利,克里斯不得不穿着监狱的衣服来到面试现场,但只读过高中的他决心极大,最终,公司的几位合伙人还是觉得给他一个机会为好,于是,他成为20个实习生之一。此后的半年实习期加德纳父子的生活将更加艰难,因为实习期没有工资,而20个实习生中只有一个能留下来。他们暂时还得依靠那几台骨密度扫描仪过活。
为什么他能成功?
因为他拥有秩序感。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些把工作和生活经营得井井有条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类似的秩序感。
他们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做这些事能带给自己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尽可能地把这件事做好,以及如果失败了应该如何改进。
秩序感让人没那么易碎。
很多人说这是一部鸡汤电影,但扪心自问,如果是我面临同样的困境,投资失误、妻子离我而去、一次次推销失败、账户上的钱连住汽车旅馆都负担不起、实习被录用的可能性只有5%,我想在中途的时候自己肯定早已陷入绝望。加纳没有绝望,因为「绝望」这个词不在他的秩序之内。
面对所有突发情况,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逃避或者抱怨,而是思考怎么去改善、解决。
在我们常见的人生样本之中,看到如此激烈的行业竞争且自己的学历比其他实习者矮一大截,会想着“算了,还是放弃好了”。
在很努力地赶时间还是错过了客户时,会想着“反正我已经拼尽了全力也没什么可遗憾的”。
看到自己的机器被流浪汉折腾坏了无法正常使用时,会想着“老天真是不公啊,为什么偏偏我要选择这个赛道”。
电影的一个插曲是,落魄的加德纳牵着孩子的手走在街头,小孩随口讲起一个笑话,
“有一个人信仰上帝,当他落水后,一艘船过来问他需不需要帮助,他说不用了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路过时,他也这么回答对方。于是他淹死了。当他来到上帝面前,问上帝为什么不救他,上帝说,我明明已经派了两艘船去救了呀。”
在我看来这段插曲意味深长。
很多人之所以没办法把事情做好,是因为他们太过擅长给自己找退路,以至于当挫折出现时,他们的放弃近乎于借坡下驴,他们试图以50%的努力获得120%的成果,并且常常心怀侥幸。
加德纳不这么想。
他并不觉得信仰可以把自己从水里救起来,他不愿意在原地等待幸福来敲门,他更喜欢主动去敲幸福的门,如果敲第一遍幸福不开门,那就敲第二遍、第三遍,如果幸福一直不开门,那就敲到它开门为止。
这个提问把加纳获得正式offer这件事形容为「成功」,我认为不准确。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成功」这个词就像「王子和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一样,是把流动的状态归结为一种虚妄的凝固状态。
我更愿意把这件事形容为,他终于将世俗的秩序和自己内心的秩序衔接上了。他终于可以按照自己原本的行为模式去工作,用一直以来都尽可能维持的那份体面去生活。
获得offer之前与之后,他的秩序都没有变过。不相信侥幸,不把努力视为暂时的冲刺,而是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在高压之下依然保护内心的秩序,才能让我们在任何时候,都成为温柔而强大的大人。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只有心怀渴望,并踏踏实实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幸福才会降临。《当幸福来敲门》中的克里斯就是如此,离婚、失业、流浪……这些都没有打倒他,他一直坚信:everything will be ok(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为了自己与儿子的“幸福”,他永远在“奔跑”——用尽全力把握每一次的机会,抓住每一个微弱的希望,永远向前走、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