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山岛还让登岛吗?为啥坚决不登岛
小海山岛还让登岛吗?为啥坚决不登岛炮轰金门而不登岛的战略目的就是要探明美军的底线,从而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提供决策依据。这次军事行动的政治意图不是解放台湾,而是摸清敌人的联盟底线,所以我方一开始就制定了尽量不与美军发生正面冲突的策略。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于1954年底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炮击金门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和外交上的重大斗争。这次事件中有台海两岸之间的军事斗争,还有中美两国之间、美国与台湾当局的之间的较量。其中,毛主席提出的“封而不死,打而不登”的军事策略,更是把斗争的主动权牢牢的握在我方手中。之所以提出“封而不死,打而不登”的军事策略,主要考虑我国基本情况和台湾与美国之间的矛盾。为了阻止中国人解放台湾,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于1954年底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条约签订后 该条约涵盖的范围及该条约是否包含进攻大陆的意图,成为解放军东南沿海作战必须面对和查明的战略性问题。
九命君作者:佳语
位于厦门对面的大金门面积125平方公里,小金门是10平方公里
1958年8月,金门炮战爆发。我军459门大炮在85分钟的时间里对大小金门发射了3万多发炮弹,大小金门岛顿时一片火海。20分钟之后,国民党部队开始反击,但是立即就被我军的炮火压制。这次战斗中,我军打死国民党军600多名官兵,美军军事顾问2名。
万炮齐发打金门
炮击金门不仅是一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更是一场政治和外交上的重大斗争。这次事件中有台海两岸之间的军事斗争,还有中美两国之间、美国与台湾当局的之间的较量。其中,毛主席提出的“封而不死,打而不登”的军事策略,更是把斗争的主动权牢牢的握在我方手中。
之所以提出“封而不死,打而不登”的军事策略,主要考虑我国基本情况和台湾与美国之间的矛盾。
01 不能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为了阻止中国人解放台湾,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于1954年底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条约签订后 该条约涵盖的范围及该条约是否包含进攻大陆的意图,成为解放军东南沿海作战必须面对和查明的战略性问题。
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于1954年底签订了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炮轰金门而不登岛的战略目的就是要探明美军的底线,从而为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提供决策依据。这次军事行动的政治意图不是解放台湾,而是摸清敌人的联盟底线,所以我方一开始就制定了尽量不与美军发生正面冲突的策略。
02希望通过炮击和封锁使国民党军队自动撤出。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后,国民党军队很快从大陈列岛撤出,其他浙江沿海岛屿的国民党军队也陆续撤出。自此以后,迫使国民党军队撤出福建沿海岛屿成为解放军作战的重要选择。
解放军第一次海陆空军联合作战的“一江山岛”战役
1955年,军委批准攻占马祖的作战的计划中,毛泽东专门提示如果马祖及其他任何岛屿敌人撤走时,我均不加以阻碍。在1958年初解放军提出的作战方案中,也包含着用炮击和封锁等军事行动迫使国民党军队撤出金门的设想。
03对财政问题的考虑。总参曾于1953拟定了攻占金门的作战计划,毛泽东于12月下旬否定了该计划,除因华东军区有不同意见外,他认为所需经费过高是最主要的因素。
在十一五计划期间 中国一直在控制军费在国家财政中的比例,军队制定作战计划时自然会顾虑财政方面的压力,实际上东南沿海作战在规划之初便受到战费问题的很大影响。因此,才制定了“打而不登”的战略。
04为后人留下对话渠道。1958年10月6日,毛泽东撰写了《告台湾台胞书》,文中指出:
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美国人总有一天会抛弃你们的。
毛主席建议举行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并宣布暂停炮击7天。25日,毛泽东又撰《再告台湾同胞书》:
中国人的事,只能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以解决,可以从长商议。文中还宣布“逢双日”不打炮,让金门等岛屿得到充分供应,“以利你们长期固守”,“一致对外”。
此后,福建前线炮击金门形成规律,逢单日打,双日不打。打,是为了给蒋军拒绝美国要其撤离金、马一个理由;不打,是为了使蒋军运输补给获得一段时间,而且炮击时只打沙滩,不打民房与工事。
随后,蒋介石政府逐渐明白了中共领导人的意图。杜勒斯和美国防部长麦克尔·罗伊访台,逼迫蒋介石撤离金、马,双方发生激烈争执。为配合蒋介石同美国的斗争,在杜勒斯到达台湾的前一天,毛泽东下令恢复炮击金门,及时帮助了蒋介石,使其获得拒绝从金、马撤兵的口实。
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和蒋介石
虽然两岸要求“一个中国”的出发点是不同的,但是在对美态度上找到了某种共同点。由于大陆、台湾之间的“默契配合”,共同维护了“一个中国”的局面,为实现祖国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这是炮击金门决策最大的收获。炮击金门的第二年,台湾“外交部”特别规定,今后对外提及大陆时,不再用“红色中国”或“共党中国”等语,而称“中共政权”。提到他们自己时,不再用“自由中国”,而称“中华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