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古城小镇又添一抹绿:下一个小西湖南京明清民居
老旧古城小镇又添一抹绿:下一个小西湖南京明清民居荷花塘现状片区共存14条历史街巷,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包括6处古井),8 处历史建筑,73 处古树名木等。片区富含历史文化遗产荷花塘计划持续打造成文化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齐备、场所活力充沛的复合型生活街区。探索多方参与、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规划与建设同步、整体与局部互动的“小尺度、渐进式”工作模式,探索居住类历史地块保护与再生。近年,南京一直在探索基于社区生活微更新的南京历史地段更新实践,已有“小西湖微更新、门东东延城市更新”等实践,那么荷花塘将成为下一个小西湖吗?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处处长王昭昭认为,小西湖微更新的经验并不能被直接套用到其他片区。荷花塘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比小西湖的保护等级更高,文保、历史建筑更多,体量也更大,设计改造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南京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老城南门西地区,是南京明清民居“活化石”。记者11日从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再生规划设计方案正在进行公示。该街区计划保留70%以上居住功能,业态方面偏重文化和体验性商业。
总目标:“一年起步,三年变样”
依据设计方案,荷花塘将以“一年起步,三年变样,五年成势,持续发展”为总体目标,计划通过3至5年持续建设,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完善的街区新格局。
荷花塘计划持续打造成文化特色鲜明、功能设施齐备、场所活力充沛的复合型生活街区。探索多方参与、持续推进的工作机制,建立规划与建设同步、整体与局部互动的“小尺度、渐进式”工作模式,探索居住类历史地块保护与再生。
近年,南京一直在探索基于社区生活微更新的南京历史地段更新实践,已有“小西湖微更新、门东东延城市更新”等实践,那么荷花塘将成为下一个小西湖吗?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名城处处长王昭昭认为,小西湖微更新的经验并不能被直接套用到其他片区。荷花塘作为历史文化街区,比小西湖的保护等级更高,文保、历史建筑更多,体量也更大,设计改造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
片区富含历史文化遗产
荷花塘现状片区共存14条历史街巷,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包括6处古井),8 处历史建筑,73 处古树名木等。
荷花塘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市已公布的 11 片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是南京明清时期丝织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也是老城内现存历史格局最清晰、传统风貌最完整、历史遗存最丰富的明清传统住区。
基于这样的历史基底,设计方案提出,街巷、文物建筑、古井等历史文化资源,将通过保护修缮后进行公共展示;在居住区,对C级危房、D级险房进行消险处理,尽可能增加厨房、卫生间等,改善民生条件。
保留70%以上居住功能
随着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南老城区日渐衰退,片区内现状建筑布局混乱、房屋破旧、公共设施缺乏、基础设施薄弱,存在较大的消防安全隐患,且产权关系复杂、居住拥挤,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这与荷花塘悠久的历史底蕴形成强烈反差,已远不能满足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王昭昭介绍,未来可在小西湖改造经验基础上,对荷花塘做进一步探索、尝试。例如,尊重居民意愿,渐进式地改造居住条件。根据计划方案,更新后的荷花塘将留住老门西的社区特质,按照“愿改可改则改”原则,鼓励居民自主更新,拟保留70%以上居住功能。
更新资金从哪里来、公共配套相对较少是老城更新的共性难题。
基于小西湖片区经验,荷花塘将创新政策机制,持续探索“产权人出资 财政支持 社会参与”的城市更新资金来源方式。
由于荷花塘现状街巷宽度多为2.5 米至3.5 米左右,传统直埋方式无法满足建设要求,荷花塘拟借鉴小西湖模式,因地制宜采用微型地下共同沟方式新添管线,满足居民对生活设施的需求。
提升内外部交通通达度
结合现状建筑的可利用性,未来荷花塘计划,鸣羊街和水斋庵为活力商业带,鸣羊街沿线为生活性街道,水斋庵沿线延续发展城南特色美食。打造“殷高巷——孝顺里——谢公祠饮马巷——同乡共井——陈家牌坊”文化体验线路,串联街区内主要文保、历史建筑和其他遗存。
近期,疏通殷高巷、水斋庵、高岗里,与鸣羊街共同形成单向机动车环线,通过钓鱼台一二三巷、饮马巷、花露北岗、花露南岗等道路与外部城市道路连通。
远期依据《南京城墙保护规划》,逐步迁出城墙保护范围内的单位和居民,城墙南路向东侧延伸与中山南路连通,保持中山南路现状。
与外部衔接方面,将通过“荷花塘——内秦淮河西五华里”“荷花塘与门西悦动、门西数字生活街区重要路径”“长干门周边四象限”这三条重要路径,实现与周边资源的连接。
您的意见能被“听见”
如您对该设计方案有意见或者建议,可在5月19日前进行反馈,将书面意见邮寄、发送电子邮件或者传真至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办公室(注明“公示反馈意见”),公众意见将作为审批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地址: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171号,邮编:210005,邮箱:njsghzyighgs@163.com,传真:025-89690141。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刘春
图片来自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编辑: 白雪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