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后代:俄沙皇彼得一世
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大帝后代:俄沙皇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新沙皇对俄国最大的贡献,在于生娃生得很用心,带来了一个孙子: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彼得大帝。好不容易赶走了外国人,大家才坐下来开了一个会,选出一位新沙皇。在此之前,从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公国,皇帝都是北欧人留里克的后代,所以也叫留里克王朝。而选的新沙皇,他姓罗曼诺夫,俄国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
16世纪,俄国只有大约280万平方公里,19世纪末,俄国已经横跨欧亚大陆,大概2280万平方公里。
300年间,国土面积扩大10倍。数据上的投资回报率现阶段也只有利好茅台可以相媲美。
俄国的扩张始于伊凡四世,他自称“沙皇”,西打欧洲同胞,东打蒙古鞑子,灭了阿斯特拉罕汗国和喀山汗国,拿到里海出海口。
但他死后没多久,俄国就发生内乱,外国人趁火打劫,直接攻进了莫斯科。
好不容易赶走了外国人,大家才坐下来开了一个会,选出一位新沙皇。
在此之前,从基辅罗斯到莫斯科公国,皇帝都是北欧人留里克的后代,所以也叫留里克王朝。
而选的新沙皇,他姓罗曼诺夫,俄国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王朝:罗曼诺夫王朝。
新沙皇对俄国最大的贡献,在于生娃生得很用心,带来了一个孙子:俄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沙皇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他于1682年继承皇位,但继位时年龄很小,国家大权落到了他姐姐和臣子们手中,受到他们的轻慢。
但彼得的梦想是大帝,不是小弟,他一长大就发动政变,夺回了大权。
彼得大帝一亲政,就发现这个国家哪哪都不行,喝酒第一名。
深化改革才是唯一出路。
西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彼得大帝决定全盘西化,向高级玩家靠拢,向先进的欧洲国家学习军事与工业技术。他甚至不以皇帝身份,而是穿上水手的衣服,跑到荷兰船厂当学徒。
彼得大帝还很有忧患意识,觉得莫斯科太安全,把首都搬到了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
新首都叫圣彼得堡,顺手收拾瑞典,夺走了挨着波罗的海的一块地。
彼得大帝死后,他老婆、女儿、侄女、孙子、外孙都当了沙皇,虽然没有一个可以再现彼得大帝的辉煌,但他的外孙彼得三世为俄国做出的贡献可不比外公小。
彼得三世娶了一个普鲁士公主,跟公主第一次见面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她,他不爱她。
婚后,彼得三世忙于跟情人出轨。公主受够了这种生活,也开始出轨。
这个双轨制的家庭矛盾慢慢激化,没过几年,公主就带着自己其中一个男朋友,把彼得三世踹了下来,自己成了沙皇。
她就是俄国最伟大的女沙皇:叶卡捷琳娜女皇。
叶卡捷琳娜女皇
叶卡捷琳娜女皇于1762年继位,一共做了34年沙皇,在她漫长的统治生涯中打赢了土耳其、吞并波兰。
俄国在她的统治下,继续保持强盛。
1814年,俄国打败了想要征服世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解救了整个欧洲大陆,当时的沙皇被欧洲称为“神圣王、欧洲的救世主”。
俄国是一个矛盾的国家,它既是强大的、先进的,又是腐朽的、落后的,这种腐朽与落后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制度乃欧洲最腐朽与落后的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农奴制。
虽然俄国军事很强、版图很大,但是在沙皇们统治的几百年里,农民和工人们实际上并没有比在蒙古人手下好多少。
不论是谁在统治,他们都是要不断地劳动、劳动,然后交税、上贡。
仅仅在1825年到1855年尼古拉二世执政的30年间就发生了五百余次农奴的大小起义。
俄国的地主、贵族们仿佛坐在一个随时可能喷发的火山上。一些有识之士希望废除农奴制,但这只是一部分人的想法,沙皇和贵族们还认为俄国依然强大,用不着改革,真正让他们不得不同意改革的是后来发生的克里木战争。
1853年,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才结束,以俄国惨败告终。
俄国被迫放弃了许多早已夺到手的土地和权利,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彼得大帝的梦想化为泡影,俄国再次沦为欧洲的二流国家。
现实使俄国认识到,除了改革,别无出路。
1861年2月19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废除农奴制后,俄国改革的呼声并没有停止。
一种新型的革命,吸收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导力量,它的领导者则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俄国惨败。这次失败打掉了俄罗斯人最后的自尊。
1905年1月的一天,星期日,在首都圣彼得堡,几千名和平抗议者朝沙皇尼古拉二世居住的冬宫走去,要向沙皇请愿,实行改革。
冬宫
当他们走到冬宫前时,遭到沙皇禁卫军的大屠杀,有上千人被杀害。这直接导致了1905年的暴力革命。
革命一开始就取得了胜利,沙皇尼古拉二世妥协了,颁布了《十月宣言》,表示他承认错误并且要在俄罗斯实行大改革,制定宪法、选举国会。
这些改革实行了,于是革命也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