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北京市人均养老金过万
北京企业职工人均养老金,北京市人均养老金过万这种情况下,私营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确定缴费基数下限的工资因素却没有考虑到私营单位的工资,确实也是一种不足。这样会大大提高参保门槛,增加私营单位职工参保的压力。再看一下国家统计局五月公布的2021年的社平工资。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达到了8903.08元,私营单位社平工资只有5240.33元,差距非常大。当时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也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础,按照其60%~300%来确定。所以说,很多因素跟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1年开始实施改革并陆续建立起来的。在90年代的时候,私营单位的就业数量并不多,而且不是社会的主流就业形式。因此,国家采用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基数很正常(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统计数据都没有)。绝大多数地区都采用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社会平均工资。随着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私营就业已经成了
有人说,北京市的人均养老金水平过万了。举出的例子是2021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0534元。实际上,养老金计发基数并不是平均养老金水平,平均养老金水平距离养老金计发基数很远。
什么是养老金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实际上是计算养老金使用的一项因素,主要是2019年5月以后出现的。
2005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制定了新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养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
其中,基础养老金部分是以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一年发给1%。本人的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等于上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
当时缴费基数的上下限也是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础,按照其60%~300%来确定。所以说,很多因素跟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挂钩。
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是从1991年开始实施改革并陆续建立起来的。在90年代的时候,私营单位的就业数量并不多,而且不是社会的主流就业形式。因此,国家采用的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基数很正常(私营单位就业平均工资统计数据都没有)。绝大多数地区都采用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社会平均工资。
随着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私营就业已经成了社会就业不可忽视的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20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数量为46271万人,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只有17039.1万人,仅仅占城镇就业人数的36.8%。
再看一下国家统计局五月公布的2021年的社平工资。2021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平均工资达到了8903.08元,私营单位社平工资只有5240.33元,差距非常大。
这种情况下,私营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确定缴费基数下限的工资因素却没有考虑到私营单位的工资,确实也是一种不足。这样会大大提高参保门槛,增加私营单位职工参保的压力。
于是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社部降低社保费率综合实施方案》,确定采用以本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和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加权计算的全口径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核定社保个人缴费基数上下限。这样,各地的缴费基数上下限就可以下降20%到30%。
缴费基数上下限下降了,降低了企业负担是好的一方面。但是对于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怎么办?如果直接套用全口径社平工资的话,当年新退休的人员养老金会比前几年退休的人员计算的养老金大幅下降。因此,国家制定了过渡措施。
当地可以通过每年公布养老金计发基数的方式,实现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平稳过渡。
各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是多少呢?北京地区是全国计算养老金使用的计发基数最高的地区之一,2021年是10534元。深圳市企业退休人员的2021年养老金计发基数是10360元。上海市则使用全口径社平工资10338元。但是很多地区计发基数并不高,比如说山东省是6893元,甘肃省是6791元,江西省是6306元,辽宁省甚至有三个标准分别是6340元、7530元(沈阳)和8038元(大连)。
所以说,北京市的平均养老金达到1万元以上当然是假的。目前其人均养老金水平并没有公布,但根据以往数据估算,大约在4500元到5000元之间。#头条辟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