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一个字一个字在手机上敲出来的这封信是计秋枫教授病危时因为计秋枫教授一封亲手写的 “临终致谢信”在网上快速刷屏

今天,被一个江阴人刷屏

2018年12月20日中午13点40分,中国著名国际关系史学者,南京大学图书馆原馆长,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原副系主任,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秋枫,因病医治无效在江苏南京不幸逝世,享年56岁。计秋枫,江苏江阴人,1963年12月出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不久前,计教授刚刚过完56岁的生日。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1)

△ 计秋枫教授

这则无限悲伤的消息

因为计秋枫教授一封亲手写的

“临终致谢信”

在网上快速刷屏

这封信是计秋枫教授病危时

一个字一个字在手机上敲出来的

在信中

他向参加追悼会的亲友说:

“请大笑三声,送我上路”

临终致谢信(原文摘录)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2)

以下的答谢由敝人亲笔书写,仅仅是让我亲爱的妻子代读,倒不是敝人到死还要强,而是因为我深深感到,我自发病到现在两年来,无数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关怀、关爱,让我无以为报,既然还有一点时间,不妨我自己写一个答谢词

不是我矫情,我一直有个捐献眼角膜以报答亲朋好友对我诸多关爱的遗愿,但我后来在百度上发现有三例接受癌症患者器官捐献的病人得上了癌症,我也只能做罢。但如果百度上的又是谣言的话,那就赶快请相关机构让我在羽化之前留下一对对社会有用的器官来。

病后我严肃地对家人说,以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要夸说我的什么学术成就,因为仅在南大范围内,比起我的好友孙江、张凤阳等诸公的成就,我简直是不值一文。如果一定要比成就,那我倒愿意与秦始皇李世民相比,因为秦始皇49岁就挂了、李世民51岁也就finish了,而我居然比他们多活了若干年。呵呵。

我偶尔反想,觉得自己一辈子唯一的长处是以赤诚之心待人,竟稀里糊涂地结交了不少知己。古人云人生一世,知己二三,朋友七八,足矣!我的知己何止二三、朋友何止七八?

敝人虽滴酒不沾,却从酒中悟出些人性:朋友犹如酒香,越久越醇,从七十年代的中学同学,到八十年代的研究生同学,就犹如亲兄弟一般。一些巨能喝酒的、或一些像我一样不会喝的,只要志同道合,一样可以成为知己。

此外,我要特别感谢这么多年来我指导的百名硕士博士,我本人既无多少学问,也称不上严师,但这么多年来他们从未忘记我这个导师,多位评上三三三工程或正教授、副教授的学生,总是在第一时间给我报喜,让我高兴。尤其是在我生病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学生一有机会就来看我。这让我32年的教书匠当得太值得!

作为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我今天要发个宏愿,到了那边,立刻去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恭候着我这边的知己好友过来,以掼蛋为主,辅之以谈经论道。当然,我是会有充分的时间去精挑细选这样一个地方的,有时或会沮丧,都五十年、六十年了,还不来,是把我忘了吧?而且,那么多年后,江苏人还打不打掼蛋都难说了。不过,不是我吹牛,什么样的牌,我是一学就会。

尊敬的朋友们,计秋枫现在恳请大笑三声,送我上路!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3)

//

不意外:这就是他啊!

//

这封洒脱豁达的“临终致谢信”,由计教授的夫人尹群老师在丈夫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代读。

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博物馆副馆长史梅表示,在计教授担任南大图书馆馆长期间,他们共事了 2 年,这封信字里行间流露出洒脱与豁达,和他的为人一样。“我们曾经与计教授共事过的工作人员,看了这封信都觉得没有意外,却都被深深感动,这就是他啊!”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4)

2014年南京大学图书馆第九届读书节开幕式(剧中者为计秋枫)

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恭候着我这边的知己好友过来。以掼蛋为主,辅之以谈经论道 ......”计教授在信中提到了“掼蛋”,这是计教授喜欢的娱乐活动之一,让不少网友觉得这封信很自然、亲切。

//

大学同窗:正策划明年聚会

//

计秋枫大学的同窗,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孙江林回忆说,1979考入南京大学时的计秋枫,是系里年龄第二小的学生。

作为一名文科生,计秋枫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大学期间更是涉猎广泛,连古代汉语都学得非常好。“秋枫的英语也很好,他翻译的学术资料、文献为学界作出了很大贡献。”孙江林说。

作为长期从事国际关系史、国际法和中外关系史研究的学者,计秋枫出版专著有《欧洲的梦想与现实》《漫漫长路--现代欧洲国际体系的萌芽和确立》《英国文化与外交》,并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同时,他还担任《国际关系评论》编委,出版译著数部,编著一部。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5)

计馆长嘉惠学林,将The Iran-Iraq border 1840-1958 / editor Richard Schofield. 这套丛书的英文出版说明译为中文,并在CASHL官方微信CASHLservice上推荐,以飨读者。

不久前,计秋枫刚刚过完了生日,孙江林告诉记者,1979级的同学们正在筹划着明年40周年的同学聚会,“可惜,秋枫不在了。”

//

同事:善良、正直、朴素

//

和计秋枫共事了20年的老同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工会主席于文杰说,从年轻到中年,计秋枫的善良、正直、朴素体现在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在学术研究上,计秋枫的研究做得非常深入,对待问题从来没有一丝马虎,在国际关系史教学和研究中享有非常高的声誉。

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史梅说,计秋枫去世前不太愿意别人去探望他,“他的妻子还跟我说,惊扰到太多人,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6)

计秋枫教授与昆山杜克大学图书馆馆长

//

学生爱戴:认真又风趣幽默

//

得知计秋枫教授去世的消息,和他有过接触的人通过回忆纷纷表达自己的哀思:

“去年听过计老师的讲座,还与老师讨论问题,那时候看着他身体还很健朗的样子,怎么会突然病逝?”

“沉痛哀悼!南大复试时与计教授一席长谈,改变我一生……”

“默哀,只有一面之缘,几小时的交谈却让我对南大充满了向往。”

“大二时上过计老师的通识课,满满干货又完全不沉闷。大四申请毕业论文跨院系答辩,还在院楼遇到了计老师,他竟然还对我有印象。”

“大一的成绩单上还是计老师的签章,真的很少有老师会把通识课上得这么认真还风趣幽默吧……希望天堂里没有病痛。”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7)

今年1月,一位学生

讲述了计教授病魔抗争的乐观↓

一如既往的温暖笑容,睿智谦和的目光,微驼的背,一身浅灰色休闲装,如果不是头上的绒线帽子,我绝不会相信这是一位胃癌中晚期的病人。

上周六和宜宁同门去看望我们的导师计秋枫,去之前设想了很多见面的场景,老师可能在静卧休养,可能正在小憩,可能疲惫地坐在沙发上和我们聊天而我们担心他体力不支匆匆离去,但当他亲自来给我们开门的瞬间,那张从容的笑脸击碎了所有刻板的预想。

本来,我们小心翼翼地避谈病情,没想到,计老师主动他平静地向我们叙述自己的病情、感受;笑言化疗刚开始没掉头发怀疑是不是医院给他用了假药;坚定地表示做好了病魔“长期斗争,和谐共处”的准备,兴致勃勃地和我们交流时下的热门话题。

//

遗愿终实现 捐出眼角膜

//

最江阴记者了解到,2017年计秋枫教授癌症复发,自觉时日无多,就有了捐献眼角膜的想法,对于亲友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怀,他表示“无以为报,想要回报社会”。2018年,计教授亲自签下了捐赠志愿书。

在那封刷屏的致歉信中,计教授也写道:“我在百度上发现有三例接受癌症患者器官捐献的病人得上了癌症,我也只能做罢。但如果百度上的又是谣言的话,那就赶快请相关机构让我在羽化之前留下一对对社会有用的器官来。 ”

计教授的心愿终于得以实现!记者从计教授家人处得知,12月20日下午,计教授的眼角膜已捐献,留光明于人间。

编辑:doris

计教授,走好

点亮小花

一封离别信看完哭惨:这个江阴人走了(8)

送他最后一程↓↓↓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