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典故的罕见成语故事,国学成语故事16华元故事续
有典故的罕见成语故事,国学成语故事16华元故事续面对气势汹汹志在必得的强敌,宋国军队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在国君和华元的正确领导下,倾全力以求生,数次打败来犯之敌,牢牢守住了都城。当年秋九月,楚王兵围宋国。临行之前,心知肚明的申舟对自己的命运作出了准确的预言“必死无疑”。楚庄王说:“没事,你死了,我给你报仇。”果然,申舟一到宋国,就被人拦下。华元说,这家伙经过我们国土,却连招呼都不打,明摆着是小瞧我们。反正横竖楚国也会派兵侵略,干脆拼了。于是命人杀了申舟。消息传到楚国,激动之下的楚庄王再也不“装”了。他一甩衣袖站起身来就向外跑,侍从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让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带上剑,追到闹市上才让他坐上了车子。
国学成语,浓缩历史精华;曲径通幽,遇见不一样的“中国”。
继续讲华元的故事。孟子有云,春秋无义战。宋国作为春秋时期的弱国,小国寡民,列强环伺,在夹缝中求生存,倘若内无法家拂士,覆亡只在旦夕间。幸运的是,宋国有华元这样一位关键时刻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优秀人才。
本期故事的起因与一次楚国的外事活动有关。《左传•宣公十四年》载,公元前595年,不怀好意的楚庄王派申舟访问齐国,但命令申舟不能向宋国借路,而是大摇大摆地走过即可。同时,又派公子冯出使郑国,也不让他向郑国借道。
松泉清韵图(山东泰安 娄本立)
临行之前,心知肚明的申舟对自己的命运作出了准确的预言“必死无疑”。楚庄王说:“没事,你死了,我给你报仇。”
果然,申舟一到宋国,就被人拦下。华元说,这家伙经过我们国土,却连招呼都不打,明摆着是小瞧我们。反正横竖楚国也会派兵侵略,干脆拼了。于是命人杀了申舟。
消息传到楚国,激动之下的楚庄王再也不“装”了。他一甩衣袖站起身来就向外跑,侍从追到寝宫甬道上才让他穿上鞋子,追到寝宫门外才让他佩带上剑,追到闹市上才让他坐上了车子。
当年秋九月,楚王兵围宋国。
面对气势汹汹志在必得的强敌,宋国军队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在国君和华元的正确领导下,倾全力以求生,数次打败来犯之敌,牢牢守住了都城。
双方僵持到第二年(公元前594年)夏五月,天气越来越热,楚庄王见久攻不下,萌生退意。申舟的儿子不干了,说当时我老爸明知道一去不返,尚不敢违抗您命令,您现在却要说话不算话了。楚王无奈,接受了臣子的建议,在宋国都城外盖房子、种庄稼,做出要打持久战的架势,胁迫宋国投降。
此招果然厉害,宋国人心浮动。关键时刻,华元挺身而出,化身“特种兵”,在一个夜晚悄悄潜入楚军主帅子反的寝帐,并登上他的睡榻,叫醒了他。子反一睁眼,差点吓个半死,华元却一脸诚恳地说:“您不用害怕,要杀您我早动手了。我这次来,是国君让我告诉您,我们宋国已经弹尽粮绝,开始易子而食,把骨头当柴烧了。但即使这样,要想让我们签订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我们死也不会答应的。但是你们要能兵退三十里,凡事好商量”。
子反看着赖在身边不走的华元,连忙点头。私下和华元订了退兵三十里的盟约,随后告诉了楚庄王。此举正中庄王下怀,于是楚宋两国签订和平条约,而且附带一条,华元同志到楚国当人质。盟约上写道:“我不欺骗你,你也不用防着我(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就是今天要讲的成语“尔虞我诈”的由来。
《一溪烟云 万里青山》(山东泰安 娄本立)
写到这里,笔者除了为“孤胆英雄”华元击节赞叹外,还为条约中透露出的契约精神而感慨。在读史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尽管孟子说春秋无义战,但里面信守承诺、坚守契约的故事比比皆是。千载以下,仍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
再回到我们身边,记得笔者小候时,每年春天,故乡总有人挑着大大的笸箩,走街串巷卖小鸡。乡亲们现场挑选,卖家简单记个“白条”,等几个月后小鸡长大再来收钱。其间,小鸡病死或者是公鸡,卖家白送,只收母鸡的钱。可以看出,这其中漏洞很大,但很少见买家作弊或赖账不还的。而今,笔者听省城一家电台的《以案说法》,曾经多次听到有听众打来电话向律师求助,说为人担保,被担保人跑了;借钱给朋友,朋友不认了;给人送货,光记账没盖章,对方耍赖了,如此等等,实在让人难以释怀。
人有病,天知否?
国学经典欣赏: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
……
夏,五月,楚师将去宋,申犀稽首于王之马前曰:“毋畏知死,而不敢废王命,王弃言焉!”王不能答。申叔时仆,曰:“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从之。宋人惧,使华元夜入楚师,登子反之床,起之,曰:“寡君使元以病告,曰‘敝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虽然,城下之盟,有以国毙,不能从也。去我三十里,唯命是听。’”子反惧,与之盟而告王。退三十里,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四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