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变的土地(五年四)
千年不变的土地(五年四)土地与劳动的结合是人类财富最为基本的创造形式,在土地上,我们依然与祖辈们一样,从土地中获得产出,也许差别在于我们使用的工具,还有我们更为丰富的知识与宽广的心灵。“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现在的我,依然能够感受曾经的过去那赤脚踩进泥土的感觉,感受在一片曾经属于我的父辈的土地上的劳动与收获。真诚地在这片土地上付出劳动,会深刻地反映在这片土地的面貌上。我在“一株、一亩、十亩”这个系列文章中提及,当土地规模发生大的变化时,我们对于土地或者说种植的感觉也相应的变化,从是兴趣、生活、工作,亦或者是一生的事业,这种感觉的差别可能正来自我们所面对的土地。然而不变的,是一种来自于农耕文明的土地情结。特别是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地方,更需要一份真诚,一份勤劳。果园土壤改良(十一)也谈土壤改良的动力因此从政策风险的角度讲,土地的永农属性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内容,而对于现有的果园被划为永农的,自然需要考
也许是从事农业的缘由,或是来自农村的生活记忆,或者说来自这个农耕文明社会所遗留的文化的影响,我对于土地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类似于大地是母亲这般的感到一种温暖,或是从土地上生长的生命的喧闹中获得一种自然的宁静。当然我还坚定赞同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这样最为朴素的观点。
农业自然离不开土地。在悠果农艺的公众号中也有不少土地的话题,当重点不同时,有时是土,有时是地,我想土地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并且具有非常强的时代性,本文主要是谈谈我对于土地的感受。
一、地。首先谈地的问题,是因为我觉得多数时候地决定了土,比如永农的性质决定了其种植属性,特别是种植的方式,这也决定了对于土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种植不同的类别的作物,对土的要求还是有所差异的,虽然肥沃是共同的向往往。
1、永农。永久基本农田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永农会附带相应的法律风险,比如永久禁止发展林果。在当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中,有一个稳定农田的概念,相比永久会更大一点。中国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在这次国土空间规划中被再一次强调,非粮化与非农化方面使用了表述非常坚定的词,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不知道是否三边三线已经划定,虽然这项工作已经推迟了一年。永农的划定,以及政策的再一次重申,从某种意义上讲,为未来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最为基本的预期,而这种相对较长时间内的稳定,能够为土地的利用提供相应的预期,并减少由于不确定所造成的风险。由于发达地区永农的指标与现实的土地数量出现严重的倒挂,因此可以预见这些地方新发展水果的机会也变得非常少,并且随着粮供区对于非粮产业的清退,以及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的法律责任,我认为将在十四五期间会一定幅度地重塑发达地区的农业形态,由于种粮比较优势的缺乏,从业人员老年化和数量在未来10年中的大幅减少,村级集体经济对于抛荒治理的无力,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种植结构适应于经济发展规律,进行分类管理,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但短期内我并不乐观。
因此从政策风险的角度讲,土地的永农属性已经成为最为关键的内容,而对于现有的果园被划为永农的,自然需要考虑未来的退出途径与经营方向。而对于粮食功能区内的果园,则已经是非常现实的风险,更需要关注。
2、设施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对于农业重点产区以及超大规模的农场,这二类用地都不是问题。我认为关注这二类用地的,主要还是来自于发达地区的周边农场,在种植比较效益下降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产业扩展,而城市对于优质农产品以及农业的教育、体验、生态等需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或者说收入水平的提升,表现出极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在过去,在土地政策没有过多制约的情况下,城市郊区农业的发展,遵循着杜能圈的理论模式,呈现出相对规律性的分布状态。由于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在近二年确定后,特别强调了设施农业用地仅为一产用地,不能用于二、三产业的情况下,农业建设用地将成为城市周边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性内容。而同时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大量的建设用地,在过往的经济中,很少会拿出宝贵的建设用地指标来用于农业,虽然近二年在乡村振兴中提及了农村建设地的问题,但在现实的国土第三轮空间规划中,预留建设用地的区域与位置成为未来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这些地方首先需要确保不在永农之内(或者当下表述为稳定农田之内),在此基础上,还要看未来是否有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如何使现有项目所需要的建设用地供给到位。当然对于不需要进行三产融合的主体,设施农业用地相对来说简单很多,当不涉及永农的时候,已经具有了较为稳定的预期与操作模式。
二、土。正如我在前面所言,对于土壤来说,肥沃是我们对于土壤最为朴素而共同的一个向往,肥沃的土壤所构成的肥沃的土地,带来丰收与希望。对于农业种植来说,土壤的重要性用何种表达都不为过。在公众号技术性文章中,一再强调土壤作为品质提升最为基础的作用,同时认为肥培管理是一个果园最为核心的技术内容,也是优质果园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对于现实的具体果园的经营者来说,首先需要学会评价土壤的质量,并去判断是否达到要求,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其次是能够用适合的方式去改良土壤,使这逐渐符合优质果品生产的需求;第三是在给定的土壤条件下,对于当下的种植以及品质提升,如何使用肥料来弥补土壤的不足,从而达到种植品质的目标要求。当然最为重要的是,能够正确的认识土壤的重要性,并能够把长期的土壤改良与短期的栽培要求,经济的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一个果园土壤管理水平的体现。
果园土壤改良(十一)也谈土壤改良的动力
土地与劳动的结合是人类财富最为基本的创造形式,在土地上,我们依然与祖辈们一样,从土地中获得产出,也许差别在于我们使用的工具,还有我们更为丰富的知识与宽广的心灵。“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现在的我,依然能够感受曾经的过去那赤脚踩进泥土的感觉,感受在一片曾经属于我的父辈的土地上的劳动与收获。真诚地在这片土地上付出劳动,会深刻地反映在这片土地的面貌上。我在“一株、一亩、十亩”这个系列文章中提及,当土地规模发生大的变化时,我们对于土地或者说种植的感觉也相应的变化,从是兴趣、生活、工作,亦或者是一生的事业,这种感觉的差别可能正来自我们所面对的土地。然而不变的,是一种来自于农耕文明的土地情结。特别是在农业比较效益低下的地方,更需要一份真诚,一份勤劳。
永远的是土地,而我们是有幸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