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有禅理的十首诗,王维的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
王维最有禅理的十首诗,王维的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王维在中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名为《归嵩山作》。此前的王维被贬济州,后来又被唐玄宗召回,在途中经过嵩山,于是他便写下了这首诗。唐玄宗晚年开始变得昏庸腐败,朝廷也逐渐变得污浊和黑暗,自从张九龄被贬,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开始把持朝政。王维的内心不愿意与这些奸臣同流合污,但是又无法改变朝廷现状,与奸臣们抗衡,所以他便过起了半仕半隐的生活。实际上,隐居的生活才是王维最向往的生活,他可以寄情于山水之间,与大自然对话,与天地共生。
王维,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素有“诗佛”之称。
王维的诗没有诗仙李白那般豪放浪漫,也没有诗圣杜甫的诗那般沉郁顿挫,细细品来,王维的很多诗总是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韵味,在诗与画之间获得一种治愈和美感,在虚与实之间获得一种平衡与淡然。
王维生活在盛唐时期,在那个文人辈出的黄金年代,王维显得格外文静与淡然,或许这与他从小接触佛教有关。
但无论如何,王维还是要比李白和杜甫的人生之路顺遂的多,他21岁便高中状元,之后便平步青云地在朝廷中做官,而且他从来都是衣食无忧,并且在辋川和嵩山等地有自己的别墅。
唐玄宗晚年开始变得昏庸腐败,朝廷也逐渐变得污浊和黑暗,自从张九龄被贬,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开始把持朝政。
王维的内心不愿意与这些奸臣同流合污,但是又无法改变朝廷现状,与奸臣们抗衡,所以他便过起了半仕半隐的生活。
实际上,隐居的生活才是王维最向往的生活,他可以寄情于山水之间,与大自然对话,与天地共生。
王维在中年的时候曾经写过一首诗,名为《归嵩山作》。此前的王维被贬济州,后来又被唐玄宗召回,在途中经过嵩山,于是他便写下了这首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行走在嵩山脚下,放眼望去,清澈的溪流蜿蜒地流向远方,这里的草木长得非常茂盛。王维驾着马车悠闲而从容地徐徐向前。
从这一点看,也可以感受到王维是一个热爱自然,懂得生活的人,他擅长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和诗人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诗人写景是为了抒情,王维亦同样如此。眼前的溪流和林间的鸟儿似乎也都通晓人性,流水对他充满了不舍得情谊,鸟儿也愿意随他一同回家。
此时正值秋季,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将整座山都变得金黄,真是太富有诗意了。
而王维面对这人间美景,愿意放下高官厚禄,去享受这人世间的最本真的美好。
王维仰望着巍峨高耸的嵩山,他多么希望能够忘却一切尘世的烦恼,关上世俗之门度过一个纯粹而恬静的晚年。
王维的人如同他写的诗一样清高而宁静,就像一朵芙蓉花一般出淤泥而不染,在属于自己的季节绽放着属于它的美,不争不抢,从容淡然。
王维的诗看起来很简单,没有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没有悲天悯人的悲情愤怒,但是在不经意间便滋润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变得从容释然,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慢下来,欣赏人生旅途中的美感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