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白居易写忆江南时的心情:由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

白居易写忆江南时的心情:由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其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他在江南生活过,虽然后来定居洛阳,但他对江南的感情很深厚。他的作品《忆江南三首》就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他的这组诗词很好地利用了场景式写作的方法,通过截取几个片段来把自己的情感精准地表达出来。忆江南三首其一

我多年来一直倡导场景式写作法。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常常教习他们用这种方法,我在开展亲子阅读写作活动时,我也提醒家长们学会用这种方法来指导孩子的阅读理解和写作。

特别是我在指导家长和孩子阅读古诗词时,我把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提炼出来,指导家长和孩子学会把古诗词画出来,用画面中的场景来理解诗意,来体会诗词的美,从而让家长和孩子更加容易记住诗词。通过我坚持不懈地教练,我身边的一些家长和孩子都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容易背会诗词了,也能很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了。

中国古诗词是一座宝藏,在其中可挖掘的宝贝很多。其短短的篇幅往往能写出一个大千世界;其凝练的文字又能写尽百般柔情。中国古诗词的一个很大的特点需要我们牢牢记住:古人写诗词就像绘画,能用文字刻画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让读者在字里行间很自然地浮现出一个个画面,从而深深地记住诗句,领略到诗的意境。

白居易写忆江南时的心情:由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1)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诗的语言要通俗易懂。他与刘禹锡一样都善于用一个具体的场景片段来反映一个宏阔的事件和一种复杂的情感。

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他在江南生活过,虽然后来定居洛阳,但他对江南的感情很深厚。他的作品《忆江南三首》就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他的这组诗词很好地利用了场景式写作的方法,通过截取几个片段来把自己的情感精准地表达出来。

忆江南三首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作者在这组诗词中的一个中心思想是忆江南,但江南的范围很大,这个命题也很宽泛,如何突显忆江南的主题呢?

作者把作品分成了三个场域:第一个总写江南好,第二个写杭州之美,第三个写苏州的忆念。通过这样的切分,范围具象化了。这仅是第一步,作者在每一首诗词中又做了更细的切分,这样,场景感就可以更具体呈现出来了。

作者在第一首诗词中是要表达江南好的主题,江南好也是很笼统的概念,江南好在哪里呢?如何让读者能切实地感受到江南好呢?

白居易写忆江南时的心情:由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2)

作者截取了江南春天中的两个场景:“日出江花”、“春来江水”,又用“红胜火”、“绿如蓝”加以形象地描写。初升的太阳红艳艳地洒满江面,映照着江边的花儿像火一样的红,春日里绿波粼粼的江水是那样的碧绿。这不就是一幅江南春景图吗?有这样的具象场景,江南好的主题自然而然地得以体现。

第二首诗词中,作者通过杭州秋日里“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的画面来验证江南之好,寄托作者的江南记忆。

“山寺月中寻桂子”,山、寺、月影下,寻桂子,写出了幽美的环境。“郡亭枕上看潮头”,潮头可高达数丈的钱塘江潮,在白居易这里轻描淡写,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见那卷云拥雪的潮头了,又显得如此趣意盎然。

第三首诗词写苏州的人,而写人又是通过截取“竹叶春酒”和“吴娃醉舞”两个片段来细腻地刻画。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喝着吴酒,观赏“吴娃双舞醉芙蓉”的舞姿。作者经由这样的场景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表达出作者对苏州的忆念与向往。

白居易写忆江南时的心情:由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3)

从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作品中,我们很清晰地梳理出作者写作的角度,能很直观地看到作者切分场域的思路。

作者通过大场域的切分把宽泛的命题具象化,然后通过更细的切分,选取具体的场景片段加以细腻地描写,或者干脆说是描绘出一个个场景画面,让读者切实地感受到江南好,从而有利地突显了忆江南的主题。这样的写作手法,让我们领会到场景式写作的妙处!

写作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水平,而学习最不能缺少的一个步骤是:我们需要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籍,我们需要在优秀的文章和古诗词中加以体悟,体悟出我们豁然开朗的心境,掌握到我们触手可及的本领。唯有如此,我们才可以称得上是对文字真正的尊重。

文/刘渡禅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