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的卖淫案:74岁日本风尘女子
很早以前的卖淫案:74岁日本风尘女子一个箱子、一袭白色蕾丝长裙、一双长白色蕾丝手套,曾经在横滨街头看见过西冈雪子的人们,大抵是忘不掉这样的玛丽的。一是因为即便到了90年代,西冈雪子已经年过古稀,仍然风韵犹存;二是因为她的妆容过于特别。她本名叫做西冈雪子,但更多人都喜欢称呼她为玛丽,尽管她以“玛丽”之名被更多人熟知时,她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西冈雪子只是代表了她自己,而玛丽则代表着其他无数个因为国家政府发动的战争而深受其害的人们。许诺时,他应该也是真心实意的,是真的想过将来要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吧。而她肯定是真心相信他会回来,回来迎娶自己做他的新娘的。所以,从他离开那刻起她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就算在糟糕的背景下只得重操旧业当娼妓风尘女维持生计,一度受尽冷眼与嫌弃,她也一直在等,一等就是半个世纪。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月,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带兵进驻日本,开始对这个在二战期间,给世界带去了诉不尽的伤害的国家进行军事
1951年某天,一对陷入热恋的恋人在日本一个码头不舍告别。随着邮轮汽笛声的响起,男子不得不松开怀里同样紧抱着自己的恋人。随后,男子一个浓缩了千言万语的吻落在了女友的额头上,并真诚地许下诺言:“等我,等我回来我就娶你!”
此时的女友已经哭成泪人,因为她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在和恋人相守,更不知道让自己等他回来的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回来。但她还是肯定地点了点头。
在众人的催促下,男子带着行李匆忙登船,然后在船头驻足良久,眼睛一直看着心爱的人。这天码头上前来送行的人很多,但仍然挡不住邮轮启动后,她顺着邮轮前行的方向追赶的脚步。一边追赶,她的嘴里一边呼喊着他的名字,大声地告诉对方,说自己一定会等他回来。
这样的场景,好生令人感动。
许诺时,他应该也是真心实意的,是真的想过将来要给她一个安稳的家吧。而她肯定是真心相信他会回来,回来迎娶自己做他的新娘的。所以,从他离开那刻起她就进入了漫长的等待,就算在糟糕的背景下只得重操旧业当娼妓风尘女维持生计,一度受尽冷眼与嫌弃,她也一直在等,一等就是半个世纪。
一、悲剧开始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月,美军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带兵进驻日本,开始对这个在二战期间,给世界带去了诉不尽的伤害的国家进行军事管制。
彼时的日本满目疮痍,正在品尝着因天皇的侵略之心带来的恶果。无数人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工作,只得流浪街头,她也不例外。
她本名叫做西冈雪子,但更多人都喜欢称呼她为玛丽,尽管她以“玛丽”之名被更多人熟知时,她已经不在人世了。因为西冈雪子只是代表了她自己,而玛丽则代表着其他无数个因为国家政府发动的战争而深受其害的人们。
一个箱子、一袭白色蕾丝长裙、一双长白色蕾丝手套,曾经在横滨街头看见过西冈雪子的人们,大抵是忘不掉这样的玛丽的。一是因为即便到了90年代,西冈雪子已经年过古稀,仍然风韵犹存;二是因为她的妆容过于特别。
她用很厚的妆粉将面容画得很白很白,眼睛用了无比夸张的黑色眼影很浓,嘴唇几乎常年不变都是大红色。尽管是作为一名娼妓,她的妆仍然是夸张的存在,故而曾经无数与之擦肩而过的人,都会觉得她是个怪异的人,到最后一看见她就会习惯性地避而远之。
直到那部《横滨玛丽》面世,人们才知道她原来背负了那么多,而那夸张的妆容则是她无奈之下的保护色,心中的尊重、钦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玛丽出生在日本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中,在日本尚未暴露侵略野心之前,她在父亲的呵护下拥有着无比幸福的童年。在父亲的培养下,她知书达理,会乐器,会作画,还会说英语。一看就出生于大家庭,全身上下都透露着大家闺秀的气质。
虽然父亲对她这般的悉心培养,更多是想她长大后成为一名,如今我们看来很不齿的艺伎。但在日本当时的特殊文化下,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艺伎,其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只是这一切都因为战争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日本成为二战战败国,玛丽的处境就变了。父亲战死,家道中落,只剩下玛丽与弟弟相依为命。然而弟弟并不待见这个姐姐,不仅霸占了家中所有的财产,还全然不顾血缘情分将玛丽赶出了家门。
彼时的玛丽虽然已经24岁,放在如今也已经可以撑得起自己小小一片天,但对于从10岁起就每天就接受文化、礼仪、歌舞培训等打交道的玛丽而言,她没有任何其他可以生存的技能。
被赶出家门后的玛丽,为了生存兜兜转转去到了横滨,想着找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就算再辛苦她也愿意。可是这时候的日本全然不见曾经的辉煌,经济凋敝,失业率高到可怕,随处可见同她一样居无定所的流浪者。加上女性在日本当时的地位不高,让她的求职之路走得异常艰难。
不知这到底算不算得上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就在玛丽走投无路陷入无尽绝望时,一则由日本政府东京警视厅署名噶招聘公告,带给了她活下去的希望。
“做新女性——国家涉外俱乐部招聘女性事务员,包吃包住,待遇丰厚,限十八至二十五岁女性。”
就是这公告上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彻底改变了玛丽的人生轨迹。
公告一经发布,面试的地方每天都挤满了人,3个月时间里超过6万人先后踏进了这地狱之门,玛丽也是其中之一。
因为招聘公告上打着政府的旗号,玛丽完全没有多想就去面试了,一度还在幻想着是不是自己通过了面试,将来就属于政府人员,工作、生活都不用愁了的美梦。
在从小就被寄予厚望,长大后要做一名出色艺伎的背景下,玛丽自然懂得如何引起招聘者的兴趣。加上她有着会说英语这项优于大多数应聘者的技能,她轻轻松松就通过了面试,拿到了入职通知。
听到招聘者说她通过时,玛丽发自内心地感叹着天无绝人之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新的生活。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切的一切其实是日本政府的软弱,是要以她们的肉体和未来,换取美国驻日大兵在日本本土上的“安宁”。
公告美其名曰是由政府授权,实则是日本RAA协会主导,也就是在被公之于众后震撼寰宇的“特殊慰安施设协会”。
二、深渊背后的真相入职当天,玛丽和所有女孩一样满怀期待,在“公司领导”的指示下,换上了艳丽的衣服,画上了精致的妆容,安安静静地在规定的位置等待“新领导”前来指导培训。
门被打开了,但进来的人不是亚洲面容,而是身穿美军军服的美国大兵。
至此,女孩们才意识到自己被骗。就这样,她们在没有人身自由,没有选择权力的囚笼里,被沦为了“慰安妇”。
玛丽和其他女孩儿一样,起初也尝试过反抗,因为自己沦落到这般田地而哭喊过无数次。可这有什么用呢?
日子一天天过去,所有人都麻木了,也习惯了自己被美国大兵玩弄于股掌之间,接受各种打骂与凌辱。
然而更为可笑的是,造成这场悲剧的根源,仍然与日本“军国主义”下的战败思想息息相关。
在日本投降之前,麦克阿瑟率军进驻日本之前,日本国民大多没有见过西洋人。又加上为了激起日本民众对美、英等国家的仇视心理,由此壮大一致对外的势力,日本军国主义者各种“贬低”英美国家,经常进行“英美鬼畜”宣传。
就像此前为了让日本兵更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宣称如果落到中国人手中就要被大卸八块这样的理论一样,对外宣称“如果战败,男人将会被阉割,女人将被作为娼妓”。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经确实有引起日本民众对英美的仇视,但同时也加深了日本民众对英美人“恐惧感”。所以随着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之后,美军将进驻日本境内的消息传回国内后,日本社会便陷入了恐慌之中。
经过当时的日本社会调查可知,对于美军进驻日本,日本民众最直接的担忧,除了担心粮食供应不足、工作难找等生存问题外,比例最高的便是日本女性可能会遭暴行凌辱的担忧。
为了应对这种恐慌,日本内阁召开了紧急会议,结果就是成立“RAA协会”,以像玛丽这样在全然不知真相的情况下,沦为“慰安妇”供美国大兵们玩乐的方式,换取大多数日本女性的“安全”。
尽管麦克阿瑟早早就发布过声明,表示不会对日本进行“野蛮,和针对个人的报复”,日本民众内心的恐慌感仍然没有减少。同时,也可见日本内阁彼时也在担忧,麦克阿瑟领兵进驻日本后,会对其进行“二次清算”。毕竟“偷袭珍珠港”的仇,美军仍然怀恨在心。(不过,后来诸多声音表示的“偷袭珍珠港”,其实是美国为了加入二战大发战争财,故意请君入瓮的计谋,始终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所以,为了在绝对力量面前,获得更多的苟延残喘的机会,日本内阁做出了如此荒唐的决定。
麦克阿瑟曾经确实发表过声明,但对于彼时正沉浸于战胜国喜悦中的美国政府而言,这送上门的“福利”不要白不要。故而他们就像豺狼遇见了肉一样,肆意对着这些无辜的日本女性发泄欲望。
因为手段的残暴,和美国大兵们几乎全都不愿意使用安全措施,不到一年时间,“慰安所”就出现了传染病,并且很快就蔓延开来。
就这样,“PAA协会”在愈演愈烈的舆论下,和美国大兵家属们的抗议下,满怀不舍地关闭了这个特殊的战后“慰安所”。不知这算不算是因祸得福,总是玛丽等人因为那些不可言说的病症,而重获了自由身。但是那些伤害,将永远成为她们内心无法愈合的伤疤。
三、等一不归人“慰安所”关闭后,美国大兵们照常在日本政府的优待下过着安稳生活,而这些“慰安妇”就不一样了。
她们被赶到了街上,没有得到任何补偿,政府对她们也没有任何过问,任凭她们在众人的指责、唾弃声中艰难度日。
贴着“不干净”标签,她们很难找到工作,只得继续做着一年前自己明明很不齿的职业,穿上廉价的裙子,抹上鲜艳的口红,频繁出现在美国大兵们常出现的地方,搔首弄姿。
玛丽与她们一样,也只得站在街头。但也不难发现,她和她们不一样。
似乎她始终保持着内心的那份倔强和自尊,故而在站街时从不会摆出性感的姿势,反而笔直站立,昂首挺胸,仿佛自己在做着一份很光鲜亮丽的工作一样,与她们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如果他人不知她历经过什么,或许第一反应都会是,她应该是个贵族小姐,站在那里等人来接吧。
也正是因为玛丽的与众不同,加上她会弹钢琴,会说英语,她在驻日美国大兵那里的名气很旺,多少人都曾点名指姓只要她。就这样,在那个扭曲时代里,玛丽成了站街小姐中的“红人”,还有着一个“皇后陛下”的绰号。
玛丽也欣然接受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绰号,并且很享受这个“盛世”,因为她要靠着它赚钱活下去。
但不知何时起,玛丽变了,妆容不再像以前那样清秀,并且比传统的艺伎要夸张很多。人越来越不喜欢交流,总是一个人出现在横滨街头,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直到年过古稀,仍然保持着这样的风格,就算因此接不到客,赚不到钱好像也没有关系。
因为那个曾许诺要回来娶她的人,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甚至连一封信都不曾有。但她始终坚信他是爱自己的,他终究要回来。所以她在以这样的方式,拒绝其他客人的吻。
“爱情”到底是什么?好像没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虽然无数人因它黯然神伤,付出很多仍然没能与相爱之人厮守,但很多人仍然过着“有那么一个人,一旦出现了,其他人将显得不过如此”的余生,玛丽则是典型的例子。
原来,在她“皇后陛下”的名气下,她接待过很多客人,不仅不用再忧愁生计,甚至还有一位美国军官向她表白了。
因为曾经的种种,和现阶段的处境,玛丽一度觉得自己的心早已麻木,认为自己不会对爱情有期待,不会幻想着自己可以有一个安稳的家,更不会因为谁的突然闯入而乱了心。但终究这一切,还是被那位美国军官给打破了。
很多人在了解了玛丽的故事后,都会觉得那位美国军官很有可能在欺骗她,与她相爱不过只是一场戏。或许他对很多风月女子都试过爱,或许他早已在美国有了家庭,也或许他一回国就忘记了玛丽,或许他当日许诺要回来娶她的话也是假的,或许……
这样的或许有很多,但玛丽始终不愿意相信其中的任何一种,一心觉得他是爱自己的,当初两人的热恋是真实的。
1951年,朝鲜战场上战火纷飞,肝髓流野。眼见中国人民志愿军远超“美联军”预估,美国政府无法再保持之前那样的自信,开始扩大征兵力度,并且急忙召回远派将领支援朝鲜。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位美国军官被召回,便有了文章开头,这对热恋的情侣在码头含泪告别的场景。
至于军官回去后是驻守于国内,还是随军入朝参战,玛丽没有过多询问。因为对于当时的她而言,她只在乎两人的未来。所以,对于军官的承诺她坚信不疑。余生也一直戴着他送的那枚定情性物——一枚翡翠戒指。
四、再给三十年,做一个好老太太军官走后,玛丽的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因此她坚信着只要他回来了,自己就能离开这个肮脏的地方。为了能让军官回来后可以找到她,她依然游走在当年美军们常出现的地方。而那在众人看来无比怪异的装扮,其实也就是希望他可以在人群中一眼认出自己来。
时间可以带来很多惊喜,却也少不了失望。随着时间一天接着一天,一年又一年的过去,玛丽芳华不在了,能够接到的客人也越来越少。有人是因为她确实年老色衰了,但也有人是被她夸张的妆容给劝退了,不过她始终不愿意改变,就算她因“影响市容”先后被抓进警察局22次也如此。
玛丽晚年的生活过得很不好,遭到很多人嫌弃。但她似乎仍然用爱看待社会,因为她也遇上了很多乐意帮助自己的人。
例如,她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几乎每天都在同一个地方游荡。不离身的箱子,装的是她所有家当,其他的衣服则花点儿钱寄存在别处。累了就在一栋大厦的大厅里,靠着一把破椅子休息。这样日子重复了半个世纪之久。而那是偌大的横滨,唯一一个允许她歇息的地方。
所以,她会给大厦的老板寄礼物,写明信片。虽然礼物只是普通的毛巾,但那也是她独特的感谢方式。
1991年,玛丽遇上了一个名叫元次郎的男人。两人并不是情侣,可以说像极了母子。
元次郎的母亲曾经妓女,在遇到玛丽之前,他无法理解母亲。所以当他读懂了玛丽的故事后,将她当做了母亲去看待。彼时的元次郎身患癌症,时间不多了。或许是出于同情,素来清高的玛丽同他做起了朋友。两人便在不如意的生活中,成为了彼此的光,温暖心灵。
但在1995年一场大雪纷飞之后,已经74岁的玛丽突然消失了,只留给了元次郎一封并未告知去意,也没说去哪里的信。
信中她说了很多,最令元次郎感到难过的,是那句“如果再给我三十年,我会努力做一个好老太太。我还有好多好多的梦想……”这让他想到了自己母亲。
2001年,元次郎终于收到了玛丽的信,信中说她回老家了,也说她想念横滨了。
于是原本已经在医院里安安静静等待死亡的元次郎,立即出院踏上了去玛丽故乡的路。
彼时的玛丽卸下了夸张的妆容,在一家养老院里生活着,生活得很是开心。大抵是因为在故乡,没人知道她曾经的遭遇吧!
2005年,玛丽与世长辞,享年84岁。更令人感慨万千的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戴着那枚心爱之人送的翡翠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