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最后一位周天子(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有多惨)
周朝最后一位周天子(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有多惨)当时的周赧王还不知道做梦靠的是想象力,而现实靠的是硬实力。那时的他意气风华,眉眼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中行军打仗,征召士兵要钱、准备兵器马匹要钱、粮草要钱,可以说,没钱的话周郝王是寸步难行。眼看伐秦大业第一步就陷入了僵局,周赧王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彻底丧失了理智,他孤注一掷选择了向地主富商们借钱借粮,周郝王向他们许诺:只要灭掉了秦国,他便会用战利品来偿还债务。靠着仅剩的一点影响力,周赧王硬是拉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踏上了“灭秦”的不归路。
公元前256年,秦军攻韩、赵,破二十二城,斩首13万,这引起了周赧王的恐慌,楚考烈王便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让他以周天子的名义号召诸侯们一起伐秦。当了五十九年周天子的周赧王不甘心就这样窝囊地坐以待毙,51年前,他就是因为没同意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而被秦军驱赶出了周王宫。
这一次,在考虑过其中的风险和收益后,他决定奋手一搏,借由伐秦这件事重振昔日西周时期,周王室号令天下的雄风。
但周赧王显然忽略了一件事,当时属于他的王畿之地已经分封给了东、西周公治理,其中他居住的西周公封地仅有“三十六城和三万人口”,这点资源并不足以支撑他灭秦的梦想,更何况东、西周公愿不愿意支持他还两说。
换言之:当时的他已经没钱了。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其中行军打仗,征召士兵要钱、准备兵器马匹要钱、粮草要钱,可以说,没钱的话周郝王是寸步难行。
眼看伐秦大业第一步就陷入了僵局,周赧王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彻底丧失了理智,他孤注一掷选择了向地主富商们借钱借粮,周郝王向他们许诺:只要灭掉了秦国,他便会用战利品来偿还债务。
靠着仅剩的一点影响力,周赧王硬是拉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踏上了“灭秦”的不归路。
那时的他意气风华,眉眼间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当时的周赧王还不知道做梦靠的是想象力,而现实靠的是硬实力。
在周赧王的想象中,诸侯们一听到他的号召,立刻就会派出精锐的士兵前来应召,到时候,他统帅着百万大军一举灭秦,则霸业可期。
可现实是,当东周的几千军队到达伊阙后,等待他们的只有寂寞。
出师不利的周赧王遭受了命运的迎头痛击,当他的大军灰溜溜回来后,那些债主们纷纷闻讯而来,要求他偿还债务。
周赧王万万没想到,人到晚年后,他会再一次感受到当年被秦武王赶出王宫时的屈辱。白发苍苍的他,为了躲避债主,逃到了高台上独自哭泣,这位末代周天子凭借着“债台高筑”这一操作,活成了千古笑谈。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在用“债台高筑”这个成语来警醒自己,不要欠债过多。
《汉书·诸侯王表》记载:“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颜师古注:“服虔曰:周赧王负责(债);无以归之;主迫责急;乃逃于此台;后人因以名之。”)”
在读到周赧王的事迹时,他的经历让我感慨万分,同时,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昔日的天下共主,为何会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呢?
一、西周灭亡后,名义上仍为天下共主的东周天子,实际上在军事上已经失去了制衡诸侯的能力,在政治上更是成为了被孤立的吉祥物;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分界点。
在周朝之前,部落制度构成了社会主体,我们已知的夏朝、商朝实际上都是由诸多部落组成的“联邦国家”。周朝的建立打破了这种旧有的格局和体制,它确立了国家主权的观念,使得整个松散的社会朝着一种联系更加紧密、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
固然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分封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当时的生产力和社会环境下,分封制却可以看作是最高明的制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初周武王面临的情况。
周朝建立之初,普天之下的部落数以百计,周武王姬发虽然击败了商王帝辛,却并不代表那些部落立刻就归顺于他了。并且依照当时约定成俗的规矩,即便是那些派兵援助周武王的部落,严格意义上也只是周武王的盟友,周武王并不能像后世的皇帝对待大臣那样随意支配他们。
既然是盟友,那么他们帮助周武王夺得了天下,周武王自然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加上各路需要封赏的功臣,周武王需要分配出去大量的财宝和土地。
但前面我们也说了,周武王虽然击败了商纣王,但商朝实际上是由若干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因而当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后,他能够分配出去的领地面积只有自身原本所有和商纣王所拥有的那部分领地。
所以,对于此时的周武王而言,要想出一套让各方势力都满意的分配方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如何分配外,周武王的心里还顾虑,这些分封出去的诸侯如果有这一天像他们起兵反对商朝一样反对他们,那他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周天子开始思考这两个问题的时候,西周版的“分封制”2.0就此宣告诞生。
相比较于夏商时期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有了三大变化:
第一、分封的对象变了。西周主要分封的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其中“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第二、分封的目的变了。从分封的对象便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就是为了取代夏商时期松散的部落制,建立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家天下;
第三、分封的区域变了。西周分封体系中,周天子位居中原大地,姬姓诸侯和功臣后裔分封在四周,负责拱卫周王室,这些被分封出去诸侯他们实际上成了周王室的外部屏障和对外扩张的工具(要领土,就自己去打)。
在周朝的前二百多年里,周天子拥有最肥沃的土地、最广阔的领地,他们培育出了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虎贲、周六师和殷八师,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血缘羁绊,周天子和诸侯之间达成了微妙的平衡,大家的矛盾都克制在非常微小的范围内。
然而到了东周时期,这一切却都随着西夷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死去,在瞬间化成了泡影,周平王姬宜臼继位时,周朝不仅强大的军队没有了,周朝几百年来在诸侯间形成的威慑力也一朝散尽。
当时的周平王名义上是天下共主,但在强大的诸侯国君眼中,他也只是自己扶持起来的傀儡罢了。
后来,周平王为躲避犬戎的侵袭,将都城东迁到洛邑,而把原来的地盘交给秦国后,周朝的衰弱彻底成了定局。
原本周天子尚且可以通过和犬戎作战,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影响力,但当周天子交出自己祖先建设了几百年的基本盘后,等同于周天子用一个所谓的安全圈换走了自己的未来。
从后面的三家分晋事件我们便可以看出来,原本的天下共主周天子已经彻底沦为了诸侯眼中的吉祥物。
二、财政危机成了压垮周王室的最后一根稻草;周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王畿之地的农业税、商业税和诸侯们上贡的贡品,前者靠的是周天子地盘的大小,后者靠的是周天子的影响力大小。
周朝立国之初,将镐京作为自己的都城,并不完全是因为镐京处于中心的军事战略地位,更多还是因为它优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合建城定居。
古代建造大型城市,一要有丰富的水资源,二要地势平坦开阔,三要有肥沃的土地用来种植五谷,镐京这地方八水环绕,又有肥沃的渭河平原,是十分优质的建城选址。
依托着这一优势,周朝实施了以原始村社为核心的井田制。西周以“六尺为步,步百为亩”,设立了方方正正的百亩之田,其中井田周围的八块田由村民耕种收获归自家,中间由八家共同耕种,收获归公家。
当时的百亩约合现在的三十一点二亩,肥田的话,一年的产量勉强够一家人糊口。
但井田制分配的田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田地分配权掌握在村社手中,隔几年就要重新分配,每家每户每次分到的田地多少、肥沃程度都不能由自己控制。
短时间内,这种制度的弊端影响不大,但随着铁制农具和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这种原始落后的分配制度就不太满足于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了。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来村里有八户人平均分得九百亩的土地,而后来村里的人口增加到了20户,但土地还是这九百亩,怎么分?
这种情况下,人地矛盾不可抑制地出现了。
解决这种矛盾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提高田地产量和变法推翻井田制、废除村社对土地的分配权,在当时的生产力下,前者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后者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就是这看似很简单的方法,诸侯们都可以搞,唯独周天子很难实施。
在周朝的统治基础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财产名义上都是属于周天子一个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怎么会愿意多分配土地给农民呢?
正是在这种思想下,周王室领地内的生产力在东周开始便趋于停滞状态,整个王畿之地的村民都处于消极颓废的生产情绪中。
因而,在后面秦、魏等国变法,鼓励老百姓开垦土地之后,才会出现周朝的老百姓结队前去的现象。
农业,是古代财政的基础,而周朝的农业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早已被井田制限制了活力,这也是后来东周越来越落后于诸侯的重要原因之一。
正是因为东周王室没有将农业根基打牢,才会出现后来周郝王借钱借粮的一幕。
聊过了农业对东周财政的影响,接下来咱们再来聊一聊造成东周财政紧张的另外一些原因。
前面提到过犬戎攻破镐京,劫掠了大批珍贵的宝物,等到周平王上位时,西周几百年的积累基本都被劫掠一空了。到了齐桓公时期,诸侯们大多停止了向周天子进贡,那时候齐桓公还问过管仲一个问题:
“天子兜里没钱了,已经无法维持周王室的开支,而现在诸侯们又不主动纳税,如果让周天子开口去要,那周天子在诸侯们心中将再无威望可言,有什么办法可言解决这个事情吗?”
从这番话,咱们就可以瞧出周天子的窘迫,已经到了无法单凭农业税维持王室开支的地步了。
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为了维持天子的尊严,他们能打赏手下的唯一方式就是分封了。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土地,那也是进入了贵族阶层,对于重视背景的古人而言,这无疑极具吸引力。
而土地又是周天子的基本盘,当他封赏出去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在一点点丢失自己的底牌,这就是标准的“坐吃山空”、“竭泽而渔”。
三、周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当周天子无法通过松散的分封制管理天下的时候,势力越来越强大的诸侯们必然会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只有通过兼并战争的方式来达成目的;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周朝分封体制下,依附周朝的诸侯国累计达到了八百左右,他们的规模依照爵位不同,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周爵五等,而土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相比较于周天子的千里王畿之地而言,哪怕是最强大的公侯也难以和周天子相提并论,所以,西周时期的周天子还能够见谁不服就敲打谁,并且大多数时候,被敲打的对象还会赶紧送上贡品,以示臣服。
这待遇,与被债主逼得躲上高台的周赧王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哪怕有周天子坐镇中央,以当时的通讯、交通水准,周王室也很难真正对地方形成有利的管理,出了那千里王畿之地,别人认不认识周天子还两说。
加之,当初在分封姬姓封国的时候,周天子就有鼓励他们通过兼并不服从周朝的部落的方式实现对外扩张,壮大自身的目的。只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诸侯们对这套政策的贯彻,可就不分敌我,只分彼此实力强弱了。
在这套丛林法则下,到了春秋初年,周朝所属的八百诸侯国,就只剩下了170多个,那些消散在历史中的诸侯国成为了胜利者成长的养分。
通过这种养蛊的手段,原本周天子尚且能压服的诸侯们,已经成为了他只能仰视的存在,更别说去管理了。
周朝八百年,可以说实际周天子有影响力的时期也只有前三百年,后面的几百年间,周天子都只能在诸侯间艰难求生。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