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即将消失的手艺:原来世界上还有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
剃头匠即将消失的手艺:原来世界上还有人过着这样一种生活影片的主人公——剃头匠,是驻扎在大巴扎外围的一名手艺人。这是他爷爷的爷爷传承给他的手艺。老汉干这门营生已经将近40年,四季不断地为进入巴扎的老人们剃头、剪须、修面。在新疆,巴扎就是人们进行交易买卖的集市。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影片,引起了人们如此大的情绪共鸣?剃头匠,质朴且充盈的生活影片的开头是一段热闹的场景。
你还能想起,童年时蹲坐在爆米花炉子旁静静等待爆米花出炉的画面嘛?在“嘭”的爆炸声中,阵阵爆米花的香气扑鼻袭来。
你的耳边现在是否还能听到,巷子里回响过的那一声声吆喝?磨刀、磨剪子嘞!
工业化的时代里,走在街头,这些手艺人的身影出现越来越少,似乎很多的场景和声音都不会再重现。你是否会怀念这样的时光?
近期,沈煜傑导演在网上发布了一条新疆手艺人的片子——《剃头匠》,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大家看了直呼: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到底是怎样的一部影片,引起了人们如此大的情绪共鸣?
剃头匠,质朴且充盈的生活
影片的开头是一段热闹的场景。
在新疆,巴扎就是人们进行交易买卖的集市。
影片的主人公——剃头匠,是驻扎在大巴扎外围的一名手艺人。这是他爷爷的爷爷传承给他的手艺。老汉干这门营生已经将近40年,四季不断地为进入巴扎的老人们剃头、剪须、修面。
每天,老汉送完孙女上学便骑着三轮车到大巴扎,为他的老友服务着。
一群老头坐在一旁,有说有笑唠嗑着家常,喝着剃头匠泡的茶,偶尔抽支墨盒烟。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步入尾声,但依然珍惜着当下每一天的生活,处于一种非常健康且充盈的状态,十分知足。
对这群老人来说,剃头修面只是一个媒介,更重要的是社交。于他们而言,每次剃头修面也是一种告别,因为每剃一次头便又少了一次。
拍摄背后,从设计到不设计
剃头匠作为我们生活边缘的人,似乎很难被注意。
这个故事的拍摄缘起于一张朋友拍的照片:剃头匠和老友们围坐在他们平日里剃头的区域,一群老头很开心地喝茶聊天,脸上洋溢着年轻人般的微笑。
照片里所蕴含的生活肌理和情感深深地震撼了沈煜傑导演。
在拍摄之初,沈煜傑导演还做了分镜的设计和项目规划。在着手拍摄后,他发现所有的想法都禁不住现实的拷问,面对剃头匠近乎“家徒四壁”的情况,似乎连这次的拍摄都不再必要,那设计又有何意义呢?
思考之后,沈煜傑导演决定用最质朴的方式记录最质朴的生活,把剃头匠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呈现给观众,唯一要求便是构图要美。
五个人的拍摄团队,没有用一个灯,没有一个附件,没有装任何镜头,全片只有一个脚架。
片子采用最能还原剃头匠真实生活状态的剪辑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温暖且动人的影片,把剃头匠的生活形象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质朴的生活,富足的精神
影片呈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看到经济生活“贫穷”的剃头匠,拥有着富足的精神世界。
留守的老者和小孩坦然地面对生活,不焦虑,有条不紊,面带微笑。
对他们而言,这些看似常态的剃头修面是一种基本的体面,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他人的尊重。他们过着单纯的生活,有着很强的生活仪式感,注重并享受着情感的交流。
这和我们是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体系。他们自洽的状态,恰恰是生活在城市中拼搏奋斗的我们所忽视和缺憾但内心深处又需要的东西。
因此,在接受采访时,沈煜傑导演提到,这次的拍摄,他自己也是受教育者。
这部片子并非为了崇尚或宣扬什么,仅仅是想记录新疆有一位手艺人真实过着的生活。
通过这样的一部作品,沈煜傑导演希望能慢慢影响世界上的每个人活得更轻松、更质朴、更真实。
《剃头匠》,导演:沈煜傑
■ 沈煜傑|小编
Q:最近您的短片《剃头匠》在网络上很火,请问是怎么想到选这样一个质朴的题材进行拍摄呢?
A:首先,我的太太是新疆维吾尔族。我跟这个民族有长达9年的情感联系,自身也很喜欢新疆。此外,我之前拍摄过一部新疆题材的献礼剧,对新疆这片土地有了更多了解。这次的拍摄是天时地利人和,刚刚好有这样一个机会。选择剃头匠,是因为他已经质朴到剃头修面在他们的生活中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Q:整个短片看下来,简单却很打动人心,从环境记录到故事展现,整个构思和节奏,包括片子开头结尾的场景呼应,在短短2分多钟讲述了一个完整故事,作为专业的导演,能和我们分享整个故事节奏,您是怎样构思的吗?
A:整个拍摄的过程中,我们不打灯,不设计,没有加辅助镜头,没有打扰他的生活,只是完完整整地把剃头匠的生活记录了下来。当时我跟摄影师只说了一点要求,我希望每一个构图、每个镜头都是美的。记录完,在对这个人有真正意义的感受后,面对这些素材时,我们找到了一种让观众能轻松看完又可以体会到这个人生活状态的方式进行剪辑。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在推动。因为后来我们在上海隔离,实际上原本的拍摄计划没有全部完成。所以我们选择通过rapper的唱词传输一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又能和质朴的画面形成比较大的反差。视频的画面和声音几乎都是手机直出,这个是我比较自豪的地方,令我们每个人兴奋。
Q:影片运用了很多iPhone的电影效果模式,想问您作为专业人士,有没有什么使用的建议?
A:电影模式是一个加分项,适合拍人像。使用时需要考虑到一点:背景过亮时要善用电影模式。背景过亮会导致被摄物体的边缘有些许瑕疵,所以光比在拍摄的时候要控制好。3倍人像对这次拍摄帮助很大,人物肖像基本是用3倍人像完成。这些老人手上肌肤的质感、毛发、皱纹、衣服材质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很考验手机的影像还原能力。尽管他们的衣服是在一个深色系,手机依然可以把颜色还原得非常清晰,包括泥料的质感,泥料上的尘土都拍得清清楚楚,这很厉害。
Q:我们米拍摄影社区作为青年摄影师的影像分享交流学习平台,有非常多热爱摄影、影像创作的年轻人,对于用简单的工具拍出极具电影感的作品,这方面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些建议给到其他创作者吗?
A:很多街拍的创作者不敢靠近被拍摄者,只喜欢远远地勾勒。这会出现一个效果,只拍到人和景却看不到人的精神和情绪。但拍视频的最终核心是在拍人,记录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观众了解并看清这个人的情感和精神并为之触动。不靠近很难捕抓到细微的情绪。这次拍摄用了很多iPhone13 Pro Max的微距和人像,能给你很大的自信靠近被拍摄者,手机体积小也能降低人的防御心理。在陌生的情况下,大机器、长焦、大炮怼得别人很近时,人们心里还是无法放松,无法把最真实的一面表现出来。拍一个故事和随拍不是一个概念,这需要对被拍摄者有最基本的采访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手机的诸多功能可以让你更加轻松自如。哪怕是手持,它的防抖功能也能帮助你拍摄出很多你想要的素材。
在影片之中,我们看到了剃头匠作为手艺人的匠人精神,在影片之外,沈煜傑导演也在用实际的行动在向我们展现着他作为拍摄者的匠人精神。
随着手艺人年龄的增长、市场的萎缩,可能多年以后很难在街头再见到这样一些手艺人了。小编也在此向大家征集更多的街头影像,快来投稿吧!
非常感谢沈煜傑导演的分享~
一起来留言区聊聊你还知道哪些即将消失的街头传统手艺吧!
注:本文的照片素材主要由沈煜傑导演的团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