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湾新区有招螺帽成型机工吗?没有什么不可能
杭州湾新区有招螺帽成型机工吗?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够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于是,韩其芳“杠上”了这台高8米、长180多米的“大家伙”,一下班,就抱着厚如字典的全英文操作说明书“啃”。“对照英汉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一句话一句话地理解。”韩其芳说,那时他常常琢磨到半夜,次日早起,才发现掉落的钢笔把床单都染成了“水墨画”,后来他便改用铅笔。一年半时间里,他写出了一份足有十几页纸的“交联生产线二次密封操作法”。机会很快降临。1994年,为提高电缆品质,该公司从芬兰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交联生产线。3000万元的设备,从安装、调试到运行,急需人手操控。“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我希望自己早点发光!”韩其芳毛遂自荐,并在紧张的两个月培训后,晋升为交联生产线班长。生产线投入使用不久,他就发现每次开机都会产生300多米的废线。“正常损耗,无法避免。”外国工程师十分肯定。眼里的“牛人”韩其芳出生于平湖一户农家。1983年,因高考失利,“子承父业”开起手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肖未 共享联盟平湖站 张其良 张学能
弯曲性能试验、侧压力和抗冲击试验、缓冲层的多项模拟试验……最近,在平湖市独山港镇的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电缆”)里,韩其芳带着他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们忙得像“陀螺”,个个恨不得住在车间里。“新品发布前,有10多项特殊试验数据要测试并出具报告,时间不等人啊!”韩其芳说。原来,公司即将举行两种新品电缆的技术鉴定会,届时将有不少的行业大咖和高校专家现场把脉。
56岁的韩其芳一身蓝色工作服,瘦削却精神抖擞,是晨光电缆的技术操作骨干。他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20多件发明专利、30多项科技成果,完成40多项技术攻关课题,为晨光电缆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G20杭州峰会等大型赛会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大型项目,贡献了关键技术支撑。
外国工程师
眼里的“牛人”
韩其芳出生于平湖一户农家。1983年,因高考失利,“子承父业”开起手扶拖拉机。1993年,韩其芳来到平湖电缆厂(晨光电缆的前身),成为一名拉丝工。面对枯燥的拉线工序、满是油垢的车间,韩其芳却能一站好几个小时,毫不懈怠。让他不肯退却的,只有一个念头:学到一技之长。
韩其芳(左)在生产现场与工人沟通交流。 受访者供图
机会很快降临。1994年,为提高电缆品质,该公司从芬兰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交联生产线。3000万元的设备,从安装、调试到运行,急需人手操控。“是金子总会发光,但我希望自己早点发光!”韩其芳毛遂自荐,并在紧张的两个月培训后,晋升为交联生产线班长。生产线投入使用不久,他就发现每次开机都会产生300多米的废线。“正常损耗,无法避免。”外国工程师十分肯定。
“只要够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于是,韩其芳“杠上”了这台高8米、长180多米的“大家伙”,一下班,就抱着厚如字典的全英文操作说明书“啃”。“对照英汉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一句话一句话地理解。”韩其芳说,那时他常常琢磨到半夜,次日早起,才发现掉落的钢笔把床单都染成了“水墨画”,后来他便改用铅笔。一年半时间里,他写出了一份足有十几页纸的“交联生产线二次密封操作法”。
韩其芳还记得,第一次验证“二次密封操作法”时的场面:宽阔的交联生产线车间里挤满了人。车间一角,维修工、电工蓄势待命,随时准备“抢救”;专家和技术骨干将出线处围得水泄不通,却鸦雀无声。直等到上海专家一句“没有进水、厚度均匀,质量合格!”整个车间才沸腾了起来。“外国专家都解决不了,他一个刚刚出道的交联班长竟然搞定了!”
晨光电缆董事长朱水良介绍,韩其芳研究出的“交联生产线二次密封操作法”,将开机废线从300多米减少到小于30米,当年就为企业降低生产成本80多万元。自此,韩其芳不仅成了厂里的“名人”,也成了外国工程师眼里的“牛人”。通过这次经历,韩其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用心做好每一根电缆。
为了不“偏心”
不放过一颗螺丝
“老韩啊,为了电缆觉都可以不睡!”跟韩其芳同在一条生产线8年,冯高喜谈起韩其芳就一个字——“倔”。冯高喜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韩其芳为了让电缆线不“偏心”,从晚上9时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时。
当时,韩其芳发现,生产出来的电缆半制品存在绝缘层厚度不均匀,也就是电缆业内俗称的“偏心度”问题。误差在标准范围之内,可韩其芳很较真。于是,韩其芳绕着长180多米的交联生产线,跑得满头大汗,最终发现问题出在一个只有2厘米的热电偶螺丝松动,导致实际加热温度高了5摄氏度。
不肯放过一颗螺丝,韩其芳赢得人生大际遇。2006年底,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缆产品采购项目启动招标,国内许多大公司因产品达不到奥运标准而“落选”。“绝缘厚度在4.2至4.8毫米,偏心度在8%以内,这个要求远远严于偏心度15%的国家标准。”韩其芳说,当时的晨光名不见经传,只是一家乡镇民营小企业,要想产品达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旦产品达标,被选中,一定能为公司闯出一条路。”怀着“必须拿下”的信念,3个月的时间里,韩其芳几乎把家安在了车间。为了攻克偏心度难题,韩其芳整理出了近十年、超10万条生产数据,计算归纳出每个型号规格的绝缘下垂参数,并从中提炼出“校预偏心操作法”。而这一操作方法之后也被冠上了韩其芳的名字。
经过上百次的实验,最终,晨光电缆靠着5%的偏心度和4.4至4.7毫米绝缘厚度的绝对技术实力,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缆的最大供应商之一。晨光的电缆,成功走进了鸟巢、水立方、射击馆等20余个奥运场馆。
因北京奥运会,晨光电缆“一战成名”。之后,上海世博会、沈阳全运会、G20杭州峰会等,都大批量采用晨光的电缆产品。晨光电缆也从一家年产值仅几十万元的乡镇小企业,一跃成为了国网公司第一供应商梯队,2021年产值突破24亿元。
工作“秘笈”
走红电缆行业
相比公司的“高光”,技术带头人韩其芳反而“沉寂”了。2010年,晨光电缆公司组建了以韩其芳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于是,韩其芳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传帮带”上。“技术研发不能单打独斗,只有1 1>2,企业才能良性发展。”韩其芳立志要让公司每一个技工都掌握精湛的技艺。
“厂里几乎人人都是韩其芳的徒弟。”冯高喜用一句话概括了韩其芳这几年的忙碌:所有员工入职第一课,必定接受韩其芳的授课;业务学习绕不开韩其芳编写的《电线电缆培训教材》《交联工序培训教材》;韩其芳研发的“二次密封工艺”“不停机快速规格工艺”等系列工作法,不仅在晨光电缆全面推广,还被安徽、江苏等多地电缆企业引用。
35岁的王家元是韩其芳的徒弟,也是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一员。作为一名检验工人,王家元以前常因检验出电缆质量问题呼叫韩其芳,但每次都不会直接收到“标准答案”。“每次他都引导我列出几种产生此类问题的可能性,再带我一一核验。”王家元说,不仅如此,韩其芳还会要求他详细记录下全过程,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建议。“以前一天得呼喊‘韩工’三四次,如今自己思考得多,一周难得喊一次。”
得益于这样的引领带动,截至目前,韩其芳已带出高级工及以上职称50余人,工作室先后攻克40多道极具代表性的技术难关,其中“连续包覆挤铝技术”“OPLC光纤复合低压电缆”等10多个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奖项。2019年,工作室研发的“中压钢丝铠装型电力电缆”,解决了电缆制造过程中包带易开裂和钢丝起灯笼难题。不久前,其工作室研发的“中压钢丝铠装型电力电缆”,走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
浙江省首届首席技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虽然荣誉加身,可韩其芳却一直忙碌在研发一线。最近,他正带领工作室成员在紧锣密鼓研发一款“无缝平滑铝套电缆(500kV)”,一旦研发成功投入应用,将为国家电网增添更强动脉。“我这一辈子,只想用心做好每一根电缆,守护电网安全。”韩其芳说。
5月24日,《浙江日报》人物版刊发《只要够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来自平湖农家的韩其芳,从拉丝工成长为技术骨干,领衔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获20多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