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堂兄:散文表哥的喜讯
散文我的堂兄:散文表哥的喜讯“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到了吗?”我知道表哥的性格,所以,我快速的问了我想问的话。“高考分数多少分?”“六百五十四。”
(原创)
时近午时,手机铃声响了。
沧州的表哥,沉沉的男低音,他直入主题的告诉我,孙女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录取了。
表哥平静的语音,如是说着一件极平常的事。
我知道表哥的性格,所以,我快速的问了我想问的话。
“高考分数多少分?”
“六百五十四。”
“录取通知书到了吗?”
“收到了。”
“孩子在身边吗?”
我想送给孩子一个祝贺。
“她回学校,领高中毕业证,办团关系去了。”
………
高兴的心情,让我的语言多了起来,我竟然和表哥聊到了基因,还聊了更深的话题。
表哥,今年七十七岁。
他去天津陪孙女读高中,整整三年。
如今,孙女以优异成绩回报了他,表哥该有多高兴啊,可我从电话传来的声音里,听到的依然是平静,我感觉不出表哥的心情如何。
其实,他告知我这个消息的实意,我是懂得的。
我,为表哥的真情喜极而泣了。
表哥,是文革前的大学生。
是从海兴县双庙村走出来的农村娃。
十三岁,考入邻县的中学,六年的中学时光,步行在近百华里的乡间土路上,有寒窗苦读的艰辛,也有认真求学的渴望。
表哥是他那个小村庄第一个大学生,他也是姥姥在世时的骄傲。
记得,小时候去姥姥家,姥姥在亲戚面前说起读大学的孙子,便会眉开眼笑,她会拿出一张二寸黑白照片,让人们看,与人家说,至今,我还记得,年轻时表哥的样子。
在我很小的年龄里,确有对表哥的钦佩,那是我从姥姥对他的爱里懂了的。
时光不老,人易老。
风华正茂已是过去,表哥已经走到了七十大几的年龄。
他淳朴不溢于言表的性格,踏踏实实活在日子里的表哥,又实实在在的做了一件事情。
陪读孙女,完成了高中学业,并且考出了足以慰籍人心的成绩。
家庭,是有传承的。
人的生命,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续。
人们生长的时代不同,可是,在一个家庭,在又一代人身上,却有着极其相似之处。
表哥,不会忘记祖母那殷切的目光。
表哥,也还记得自己走出双庙村的脚步。
而今,爷爷辈的表哥,用身心的付出,真挚的爱,陪伴了他的孙女。
我想和表哥说,你的陪读是值得的,你不仅陪读了孙女的学业,还有她的心灵,她会和你一样,心存善念,永远感恩。
在我就要结束这篇叙文的时候,我的心并没有平静。
是从接到表哥电话的那一刻起,我万千的思绪涌上心来,不善言辞的表哥,是记起了他的姑母,我的妈妈。
母亲在时,表哥时常来探望,多有带孙女来的时候,妈妈便会对娘家的小辈喜欢着。
母亲和晚辈们的对话,最多的话题是学习读书的事,所以,当知道孩子学习成绩好时,便格外喜欢了。
我懂了表哥的心,也记起了这句不算贴切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表哥的电话喜讯,意在告慰亲人,也有深深的怀念。
秋阳,高高挂在天上,像是人灿烂的微笑。
写于二零二零年九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