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都市青羊区划分图,成都青羊区地名

成都市青羊区划分图,成都青羊区地名9、玉沙路:(1)从太升路至帘官公所街,这一段名为成平街:清•光绪初,因街内有一积裕当铺,故而该街名为积裕街,在光绪年末更名为成平街。(2)从帘官公所街至福德街,这一段名为新玉沙街:清•光绪年初为玉沙街,光绪年末更名为西玉沙街。因街濒解玉溪河道,据说其河沙可以解玉,故而有“玉沙”之称。(3)从福德街至育婴堂街,这一段名为东玉沙街:原为玉沙街,光绪末更名为东玉沙街。(4)从育婴堂街至红星路一段,因街北有贵州会馆名为贵州馆街西段。1965年,合并以上四街,取名为新华东路二段。1988年,更名为玉沙路,为新华大道之组成部分。8、马镇街:宋代时期,在此地设有茶马交易管理马政之所,称之为马务街、马政街。马政司官衙门在原蓥华寺西侧,清代改名为马镇街。街北为叙州府【今宜宾市】属联立中学堂(叙州公立中学堂),后为纪念该校创始人之一张列五,将校名更为列五中学,再后更名为华阳中学,即今成都第五中学。【张列五,

一、东通顺街街道

1、仁寿里:民国初,一名叫徐子斌的人在此地修了一部分房屋。后被川军师长牛锡光买下,继续修建成16个独院出租,以其贯籍仁寿县,取名为仁寿里。仁寿里位于玉沙街以北、太升北路以东,为一条半街巷,又名死巷,房屋已拆。

2、蓥华寺街:相传,在彭州市蓥华山有一位佛徒修成正果,信徒在该街为他修建一座蓥华寺,故而该街以寺得名。清朝末期,该寺被军队占领成为军营地。哥老会又在外东的望江楼对岸三官党街购地新修建了蓥华寺。后来成都中学建立时,租其该寺正堂,即今成都市第19中学。

3、帘官公所街:清•嘉庆6年【1801年】以前为拐枣树街之一段,后为芙蓉书院所在地。后书院迁址青龙街,于咸丰年间院址改为帘官公所,故该街得名。【清朝科举考试,阅卷者称为内帘官,管理考场事务者称为外帘官】

4、育婴堂街:清代时期,该街西侧有一慈惠堂分支女婴教养公所,又名育婴堂。【育婴堂建于雍正年间,于民国14年并入慈惠堂】

5、正通顺街:(1)街南原有古佛庵,街名为古佛庵街。(2)街西端北侧有一座双眼井,可供两人同时汲水,取名“双眼井”。(3)该街原靠城北内城墙,在光绪年间取名为上通顺街。(4)辛亥革命后,由于市民无序的在该街修建房屋,导致交通堵塞,拆除这些房子后疏通了该街,改名为正通顺街。

6、玉泉街:光绪年间,该街东段为女儿碑街,西段为老关庙街。民国时期,将二街合并,取名为玉泉街。名字来源于老关庙旧名玉泉古刹。

7、方正街:为纪念明代著名学者方孝孺,故而得名。

8、马镇街:宋代时期,在此地设有茶马交易管理马政之所,称之为马务街、马政街。马政司官衙门在原蓥华寺西侧,清代改名为马镇街。街北为叙州府【今宜宾市】属联立中学堂(叙州公立中学堂),后为纪念该校创始人之一张列五,将校名更为列五中学,再后更名为华阳中学,即今成都第五中学。【张列五,又名张培爵,曾担任重庆府督军,参加过辛亥革命,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被杀。其墓院在重庆市浮图关】

9、玉沙路:(1)从太升路至帘官公所街,这一段名为成平街:清•光绪初,因街内有一积裕当铺,故而该街名为积裕街,在光绪年末更名为成平街。(2)从帘官公所街至福德街,这一段名为新玉沙街:清•光绪年初为玉沙街,光绪年末更名为西玉沙街。因街濒解玉溪河道,据说其河沙可以解玉,故而有“玉沙”之称。(3)从福德街至育婴堂街,这一段名为东玉沙街:原为玉沙街,光绪末更名为东玉沙街。(4)从育婴堂街至红星路一段,因街北有贵州会馆名为贵州馆街西段。1965年,合并以上四街,取名为新华东路二段。1988年,更名为玉沙路,为新华大道之组成部分。

10、太升北路:(1)从德盛路至玉泉街一段,在清朝光绪年末称为北巷子,因与西门北巷子重名,后更名为内城北巷子,简称内北巷子;(2)从玉泉街至至正通顺街一段,因与正通顺街横交,在光绪年末取名为横通顺街,街内有横通顺街中学;(3)从正通顺街至东珠市街一段,因地处正通顺东口北面,光绪末取名为北通顺街;(4)从东珠市街至旧城墙一段,在清代建有喇嘛寺,用于接待康藏喇嘛进京使者,后更名为喇嘛寺街。解放后,以上四街建筑杂乱破旧又影响交通,故而在1988年将其拆除,修建了一条新街,取名为太升路。此地段位于太升北段,故而在1989年取名为太升北路。

二、文家场街道

文家场原属温江县,原名为安谷场,因汉代蜀郡太守文翁后羿•后蜀侍御史文谷的故宅在该场北,故而得名。1956年,划入到成都市郊区。1991年,划入到青羊区。

三、苏坡桥街道

原名为温江县黑窑街。清代时,在此地重修了清水河桥,为纪念宋代学士苏东坡,将此桥更名为苏坡桥。1956年,划入成都市郊区。1991年,划入到青羊区。

四、鼓楼南街街道

1、体育场路:上个世纪50年代,为修建成都市人民体育场东门,将原来的大坝巷、义坊巷拆除,扩建了一条宽阔的大道,于1979年命名为体育场路。

2、三桂前街:清代时,该街内有观音阁庙,又名观音阁巷,与西侧平行的两巷,分别取名为一、二、三巷。后因街内有三颗大桂花树,故而更名为三桂街。为此,西侧平行的两巷分别更名为三桂前街、中街、后街。

3、古中市街:该街在明代为古城的中心,故而取名为中市街。街北为山西省会馆,今为成都市青少年宫。因周围为山西人聚居地,故而在清代此地为山西馆街。民国时期更名为古中市街。1919年、1926年,川军总司令部及29军司令部曾先后驻扎此地。

4、提督街:清代时,该街北为处理四川省军务的提督衙门,中段为提督街,两翼为提督东街、提督西街。1968年,将此三街更名为东风路一段。1981年全国地名普查,恢复了提督街名。

5、鼓楼南街:此地位于楼鼓以南而得名,由于此街以销售旧衣物居多,故而又名衣铺街。清末,更名为楼鼓南二街,后更名为楼鼓南街。【街西有太平寺,为明代蜀王所建,清代重建。其北有现存的楼鼓南街清真寺】

6、鼓楼洞街:该街在光绪初年,为鼓楼南街之北段,又名鼓楼南一段。民国时期,更名为楼鼓洞街。

7、三多里:此地在清末民初为一处平房院落。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了便于居民疏散,开辟成了一火巷子。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多福、多寿、多子孙”之意,更名为三多里。

8、建业里:清代时原名为北脚店,是陈家门道。民国时期,被房屋营造尚(相当于现在的开发商)江建廷将此地够买,修建成新房新街,取名为建业里。具体位置在:东起鼓楼洞街,中段北折止于梵音寺街。

五、青羊正街街道

1、一环路西一段:此地原为农田。1955年修建环城公路,1960年竣工,于1962年命名为一环路西一段。

2、一环路西二段:此地原为农田。1955年修建环城公路,1960年竣工,于1962年命名为一环路西二段。

3、十二桥路:此地原位于12桥至西安路南口一段。1955年,为了有效得管理黄天坝地区,在此地修建了新路。以纪念“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杀害30余名烈士殉难地十二桥”取名为十二桥街。1987年9月,由于蜀都大道分段更名,故而将十二桥街,更名为十二桥路,属西安路辖区。1990年,划入青羊正街街道。

4、草堂路:此地原本没有地名,于1981年地名普查时,以该地位于杜甫草堂南大门,故而取名为草堂路。

5、琴台路:原名为环城左路,在通惠门与青羊宫之间环城马路一段。1913年,开辟新西门后,沿城垣筑成土路,成为花卉交通要道。原路东为老城墙,西为农家菜地。1960年,由于修建人防工程,将城墙拆除,两侧修建成楼房形成新的街道,取名为建设路。1977年,以“《太平寰宇记》:相如宅在州西四里,笮桥下有百许步”,取名为西城边街。1988年5月扩建该街,于1989年以“司马相如抚琴、文君当垆的佳话”,更名为琴台路。

6、光华村街:此地原本没有地名。1938年,上海光华大学成都分部驻扎在东门外的王家坝街。于1939年迁移此地,以校名命名为光华村。解放后,此地已经居民众多,商业服务行业汇聚,形成了街道。1981年,全国地名普查时,将光华村更名为光华村街。

7、青羊正街:因该街正北有青羊宫,故而得名。

8、望仙场街:原名为望仙场,来源于此地的望仙桥,于1960年望仙桥被拆除。1977年,将望仙场更名为望仙场街。

六、西御河沿街街道

1、人民中路一段:成渝铁路通车后,1954年开辟由火车北站进城、纵贯市中心的干道,于1963年命名为人民路。1965年,更名为人民中路。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为人民中路一段。

2、人民西路:此地原为皮房前街、皮房后街、大西街。1953年将此三街拆除,修建成新的道路,于1965年命名为人民西路。1987年,成为蜀都大道11段之一。

3、上升街:该地在清朝时期,专门为科举考试的考生成员开设的旅馆集中地。店主们为祝愿考生能够中第,以吉祥语,称该街为上升街。

4、平安桥街:光绪末年,以该地南的东侧有平安桥,取名为平安桥正街。民国时期,更名为平安桥街。

5、西华门街:明代皇城外,城有东、西两道过门,即东华门、西华门。“华”字取“《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之意。故而该街,以西华门而得名。

6、西御河沿街:明代初期,为修建蜀王府在其周围挖土筑墙,形成了一河道,外通金河,内连摩珂池,河面甚宽。建造皇城时,可以在此河道上运输建筑材料。王府修建成后,则可以运往生活物资,故而将此河道取名为御河。明亡藩废,王府改为贡院,水道逐步淤塞,该街靠近御河,故而取名为御河沿街。后该街有扩建,故而将该街分别为西御河沿街、东御河沿街。

7、成都地下商业街:此地是上个世纪60年代修建的御河人防工程。1983年,利用该地段进行了改造装修,形成了新型的青年地下商场、洞天商场、后子门商场、月季皇后大酒家等地下商务场所。1988年,再一次扩建改造,建成市老活动宮、市中心御河批发市场,全线连通,正式取名为成都地下商业街。

8、羊市街:此地在清代位于皇城后门,为回族聚居地,形成集市,取名为羊市。解放后,由于羊市的街道狭窄,房屋破旧。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进行整改焕然一新,更名为羊市街。

9、金家坝街:清末,该地为金姓家一大坝,故而取名金家坝。

10、九思巷:为清代地名,因该地有清真九寺而得名。

11、鹦哥巷:此地原名慈幼堂巷,因巷内设有慈幼堂,今卫校校址。后因巷内种植有两株鹦哥花树,故更名为鹦哥巷。

七、北大街街道

原名为:隆盛街街道,1953年以境内的主干道改名为北大街街道。

1、东马道街:此地在清代时,为清军练习骑射之地,东、南、北城门外各有马道两条,后皆形成街道。该街因在北门东侧,故名东马道街。

2、北大街:原为古城北门入城的主干道。1921年,对干道进行了扩建。解放初,先后取名共存为:天星街、青果街、北大街。1968年,更名为解放中路一段。1981年,地名普查时,将三街合并,统称北大街。

3、草市街:原名草市,形成街分为上、下草市街,后合并统称草市街。1968年,更名为解放中路一段。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草市街之名。

4、通顺桥街:光绪末年,该地修建有一座小桥,取名为通顺桥,故而得名。

5、新开寺街:光绪末年,原名为楼鼓北街北段。后因北端有唐宋时修建的新开寺庙宇一座,故更名为新开寺街。

6、酱园公所街:1853年,酱园行业捐物质,在此地修建成立酱园公所,故而得名

八、白家塘街街道

1、人民中路二段:从未来号天桥至青龙街东口一段,原为骡马市街,街名起自清代,因此地设有骡马市。北段是1954年开辟的新路。1963年统一命名为人民路。1965年,更名为人民中路。1981年,地名普查时,更名人民中路二段。

2、文武路:(1)从草市街南口至银丝街南口,因旧有关帝庙(川综商场址),得名武圣街;(2)银丝街南口至金丝街南口,因旧有成都县文庙,得名文圣街(3)金丝街南口至人民中路,原为文庙街东段。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三街相连,统称为文武路。1965年,更名为新华东路四段。1988年,恢复文武路之名。

3、五岳宮街:光绪初年,为头福正街东段,后更名为头福街。民国时期,因街北有五岳宮,将该街更名为五岳宮街,并在五岳宮设成都县第一小学。该小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被拆除,现为居民住宅。

4、文殊院街:原名为唐代时期的信相院。在明代被毁。康熙30年(1691年)重建,更名为文殊院,该街由此得名。【文殊院为成都市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佛寺】

5、玉带桥街:明末清初,在街的西口有一小河,形成束带,在河上建一桥,取名玉带桥,该街就此得名。1917年5月,由于川军军阀刘存厚、戴戡之战,将小河堵塞,玉带桥被炸毁,街名依存。1968年,更名为解放中路三段。1981年,地名普查时,恢复玉带桥街之名。

6、正府街:因此街自宋代以来,历代为成都府衙署所在地,故而得名。

7、东打铜街:清代,该街为铜器行业作坊集中地,故而得名。

8、白云寺街:因街东72号,旧有白云寺,故而得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寺庙被拆除,改为街道办事处办公之地。

9、白家塘街:在明代,该街南有一潦塘,塘的后面有一白姓官吏住宅,习称白家塘,由此得名。

10、西玉龙街:(1)据说,明末因战乱,御河北侧垃圾堆积如山,冬季下雪之时,看上去如玉龙。借用玉龙加方位,取名为西玉龙街;(2)因古玉溪流经此地,溪水清澈见底如玉一般,蜿蜒如龙,故而得名西玉龙街。

11、金马街:因五代时期,此地建有金马坊,毁于宋末。明代时,在金马坊遗址一带修建了昭应祠,街依旧以金马街命名。1946年,昭应祠(今金马街小学)拆除。

12、楞伽庵街:雍正年间,在街北建有一庙,取名为楞伽庵。上个世纪五十年,因修建中学,将楞伽庵拆除,取名为楞伽庵中学。

13、大福建营巷:清朝初期,朝廷从福建省调来大批军队驻扎此地,称福建营。因地形宽窄,将福建营分为大、小两个福建营。该巷就位于大福建营,故而得名。

14、骡马市街:清代时,设有骡马市,因成都人每年正月初五必乘马或骡子到此地游玩,故而得名。

九、新华西路街道

原名为宁夏街道,1968年更名为新华西路街道革命会。1978年,更名为新华西路街道

1、江汉路:从东向西此地分别名为文庙街西段、厅署街、苦竹林街。1935年,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在北较场建校,附近数街,皆以该军校校本部以及兄弟军分校所在地先后改名。故而在1937年,苦竹林街更名为江汉路。1966年,江汉路、厅署街、文庙街西段,合并统称为新华西路一段。1988年更名为江汉路,为横贯城区北部的新华大道的组成部分。

2、洛阳路:此地在清代名为武担山街,因街西有武担山而得名。后更名为武备前街,因清代末在北较场设有武备学堂之故。不久又复名为武担山街。民国初,更名为仁凤里街。1937年,因北教场建中央军校成都分校,将该街更名为汉阳路。

3、通锦桥路:街的东段原为宁夏街及抗战期间开辟的西城叫街,街的西段为农田。1964年,扩建该街后,更名为新华西路,即二、三段各一部分。1988年,因该街中跨通锦桥,故而更名为通锦桥路。

4、八宝街:清代末期,该地为贫民聚居地,因多用篾笆搭棚栖身,习称笆笆巷。民国初期,由于当局认为笆笆巷不雅,故而将其谐音化,更名为八宝街。

5、千祥街:在清代,该街东侧为成都县监狱围墙,取名监墙街。民国初期,由于当局认为监墙街不雅,故将其谐音化,更名为千祥街。

6、小北街:清代时该地为满城北垣。民国时期,将街西口的满城小北门(即延康门),更名为小北街。

7、北较场后街:此地原为北较场后面沿城墙之人行小道。1958年,因破四旧将城墙拆除,整改为平整路面,形成街道。1981年,取名为北较场后街。

8、宁夏街:雍正六年(1728年),天津总兵盛瑛之子盛九功,领西北宁夏骑兵入川,其家眷居住于此,取名为盛家口。后以盛家的户籍名更名为宁夏街。

9、西大街:在清代城的西门固定名为清远门。该街位于满城西门,故而取名清远胡同。民国初期,因系该地是西门入城大道,故而将清远胡同更名为西大街。

10、守经街:街北为明代双佛寺故址(今红光副食品商场),藏有佛经多部,后来寺院毁于火。乾隆二年(1737年),旗人提倡捐资重建,更名为真武宮,内有钟,铸有满汉两种文字,并再度收藏经文,为慎重起见,指定僧徒守护,故而该街得名守经街。

11、青龙街:街北有龙堤池。唐代时,在龙堤池边建有龙女祠。宋代时,对此地进行了改造,更名为龙女堂,将龙女堂左之桥取名为青龙桥。后形成街,取名为青龙街。

12、署前街:此地为明清两代成都县的县署遗址,故而得名。

13、树德里:1929年,国民革命军29军副军长孙德操,出资在巷西西来寺旧址创办树德小学,故而得名。

十、上汪家拐街街道

1、人民南路一段:该地由北向南,在明代为蜀王府,在清代整改为贡院,故而取名贡院街。解放后,将贡院街、三桥正街(在金水河北有三座桥故而得名)、三桥南街全部拆除,扩建为成都市中心干道,统称人民路。1965年,因该地段位于市中心南年,故而取名为人民路南段,由于此地原为省、市大型聚会场所地,故而又名人民南路广场。1981年,更名为人民南路一段。

2、上池正街:在唐代时,高骈pian筑罗城,开清远江,利用李冰开凿的江水改道由城北而东汇于合江口。内江改道后,此地因地势低洼,形成了潴泽,便取名为江渎池。后人在江渎池里面种植莲藕,故而改名为上莲池。由于上莲池正好正对着西口,故而得名上池正街。

3、上汪家拐街:街南口原是上莲池西岸的汪家花园,原名为九曲祠,因汪姓聚居于此。据说此汪姓人,是康熙年间,年羹尧督川时,其一部将汪守备定居于此。

4、文庙前街:原名文翁街,因纪念文翁在街口立有文翁牌坊,故而得名。文翁,本名为文党翁,为汉景帝时期蜀郡太守,他在街北创建周公礼殿,并筑石室。经过战乱,殿北被毁。唐代在其旧址修建孔庙,即文庙,该街故而得名文庙街。后来又按着方位,将文庙街分为前、后、西三个街。

5、君平街:此地为西汉星相学家严君平卜肆之地,故而得名。清代时,因修建满城后,故而更名为君平胡同。民国初,更名为支矶石街。后又恢复了君平街。

6、陕西街:此地原名为芙蓉街,因境内的芙蓉桥而得名。康熙二年(1663年),在此地设陕西会馆,将芙蓉街更名为陕西街。

7、石室巷:原名为何公巷,因巷东侧的石室中学境内有明代府学教授何忠夫妇墓,故而得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更名为石室巷。

8、落酱园巷:1895年,状元骆成骧驻文庙西街7号,后人在此立有骆公祠石刻,故而将此街取名为骆状元巷。后讹化为落酱园巷。

十一、忠烈祠西街街道

1962年8月,由鼓楼南街、东通顺街、白家塘街,三辖区各划出一部分,以境内的忠烈祠之名,组成忠烈祠西街街道革命委员会。1978年,更名为忠烈祠西街街道

1、太升南路:(1)从提督街至兴隆街一段,原名为太平街,因附近有明代蜀藩所建的太平寺而得名;(2)从兴隆街至大墙东街一段,原名为玉石街,因此地为玉石行业集中地,故而得名;(3)从大墙东街至忠烈祠坝街一段,原名为会府南街,因此地位于明清两代“会府”之南,故而得名。后该街徐姓院内有两株大桂花树,故而俗称双桂堂。民国后,将会府更名为忠烈祠,该街随之更名为忠烈祠南街;(4)从忠烈祠坝街至童子街一段,原名为会府北街,后更名为忠烈祠北街;(5)从童子街至玉沙路西口一段,因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渴望安居乐业,以“歌舞升平”之意,将该地取名为升平街。1989年,将以上五条街合并,取头尾街名的第一个字,统一命名为太升南路。

2、德盛路:(1)从草市街至鼓楼北四街一段,原名为隆盛街;(2)从鼓楼北四街至铜丝街一段,原名为德盛街,又名钱纸巷;(3)从铜丝街至太升北路一段,原名为老玉沙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街道整改扩建,于1965年将以上三街合并,更名为新华东路三段。1988年,更名为德盛路。

3、白丝街:原为玉带桥街东段。清朝初期,在街西口北侧有清真北寺,故而将“北寺”谐音化,将街取名为白丝街。

4、红庙子街:街北原有准提庵。康熙27年(1688年),因准提庵围墙被涂成红色,习称红庙子。光绪五年(1879年),以红庙子之名作为街名。

5、忠烈祠坝街:(1)街的北侧为明清两代会府所在地。明代为都会府,清代为会府(又名万寿宫)。宮内设有皇帝万岁牌,为全城文武官员朔、望节庆朝聚拜会以及举行大典之所,故而街名取为会府街(2)民国时期,因祀辛亥革命、保路运动中死难先烈,又因会府前有一空坝,文武官员前往万寿宫朝拜必须在此地落轿、下马,故而将会府街更名为忠烈祠坝街

6、康庄街:原名为古营盘街,因明代时,此街北建有康公庙,后改名为康公庙街,故而得名。民国时,因扩建该街后,更名为康庄街,取“康庄大道”之意。据传,朱元璋得天下后,册封第11子朱椿为蜀王。因当时朱椿幼小,人留在南京,派太监康泰宁先去蜀地替代朱椿修建蜀王府。康泰宁大兴土木耗资巨大致使国库空虚,被朱元璋赐死。后来朱椿成年后,到成都上任蜀王,看到蜀王府富丽雄伟,便下令为康泰宁修建一座祠堂,取名为康公庙

7、童子街:街南旧有成都县学暑,童生应试称之为童子试,故而街由此得名。

8、锣锅巷:清代在康熙、雍正年代,为了统一西藏,在成都着手准备扩军,使得该地的铜器得以发展。至到清末,仍有铜锅作坊。光绪初,锣锅街单指东打铜街东口至玉带桥街东口一段,以北侧为草市街。后改草市街南段为上锣锅巷,而原来的锣锅巷称为下锣锅巷。1967年,将上下锣锅巷合并,更名为解放中路二段。1981年,更名为锣锅巷。

成都市青羊区划分图,成都青羊区地名(1)

青羊区示意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