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发现蛇颈龙:南极洲发现像鲸鱼一样滤食的史前蛇颈龙
南极发现蛇颈龙:南极洲发现像鲸鱼一样滤食的史前蛇颈龙根据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头骨和牙齿的结构,古生物学家认为薄片龙类主要以鱼类为食,但是包括极泳龙在内的一小群薄片龙科动物却完全不同,它们是以小型海洋生物为食,这些小型海洋生物小到比我们的手指和指甲还要小。仔细观察极泳龙的头骨,你们发现它的脑袋又扁又宽,在嘴巴的上下边缘密密麻麻的长着向外伸出的小牙齿,这些小牙齿就像梳子齿一样密集,当它的嘴巴闭合的时候,这些小牙齿会交错排列在一起。图注:极泳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图注:著名的薄片龙,长着超长的脖子,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化石表现出来的特征,极泳龙应该属于薄片龙科,这是一群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海洋中的蛇颈龙类。与我们熟悉的蛇颈龙类相比,薄片龙科的脖子更长,脖子的长度甚至等于身体长度的一半。薄片龙科长长的脖子后面是纺锤形的身体,身体两侧则是前后两对叶片状的鳍状肢,当它们在水中拍打着细长鳍状肢时,能够快速的前进并且灵活的转弯。 极泳龙体长6米,与常见的薄片龙科
南极洲发现像鲸鱼一样滤食的史前蛇颈龙图注:长着大嘴滤食的极泳龙,图片来自网络
蛇颈龙类是恐龙时代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家族,它们可是相当成功的海生爬行动物家族。古生物学家在世界各地都发现过蛇颈龙类的化石,就连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极洲也不例外。极泳龙便是生活在史前南极的一种蛇颈龙类,关于它的新研究向我们展示了蛇颈龙类全新的进食方式。
极泳龙(Aristonectes)的化石早在二战之前就已经被发现,化石来自阿根廷、智利和南极洲。古生物学家在1941年正式将其命名,属名意为“最棒的游泳者”,许多人根据发音将极泳龙翻译成“阿里斯顿龙”。
图注:极泳龙的头骨,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著名的薄片龙,长着超长的脖子,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化石表现出来的特征,极泳龙应该属于薄片龙科,这是一群生活在白垩纪晚期海洋中的蛇颈龙类。与我们熟悉的蛇颈龙类相比,薄片龙科的脖子更长,脖子的长度甚至等于身体长度的一半。薄片龙科长长的脖子后面是纺锤形的身体,身体两侧则是前后两对叶片状的鳍状肢,当它们在水中拍打着细长鳍状肢时,能够快速的前进并且灵活的转弯。
极泳龙体长6米,与常见的薄片龙科不同,它的脖子更粗短,身体更强壮,四个鳍状肢也更大。
图注:极泳龙的复原图,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发现的化石,特别是头骨和牙齿的结构,古生物学家认为薄片龙类主要以鱼类为食,但是包括极泳龙在内的一小群薄片龙科动物却完全不同,它们是以小型海洋生物为食,这些小型海洋生物小到比我们的手指和指甲还要小。仔细观察极泳龙的头骨,你们发现它的脑袋又扁又宽,在嘴巴的上下边缘密密麻麻的长着向外伸出的小牙齿,这些小牙齿就像梳子齿一样密集,当它的嘴巴闭合的时候,这些小牙齿会交错排列在一起。
图注:极泳龙的头骨线图,注意其细小密集的牙齿,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极泳龙的头部复原,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极泳龙是怎么进食的呢?大家肯定会想到大翅鲸气吞万里的在海洋中吞食小鱼的大场面吧,极泳龙可不会这么进食。尽管极泳龙的嘴巴变宽,但是它没有鲸类那样的大嘴巴和能够容纳大量海水的咽喉,所以我们不可能看到极泳龙在海洋中张着大嘴慢慢前进。对于极泳龙来说,最有效的捕食方法就是进入海洋生物富集的海域或是潜入海底,用四肢翻动海底的沉积物,然后张开嘴在泛起的沉积物中过滤食物,今天的灰鲸也是这么干的。
图注:正在海底滤食的灰鲸,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张开大嘴的极泳龙,图片来自网络
通过过滤食物填饱肚子的可不止极泳龙一种,古生物学家在南极还发现了多种长着相似脑袋,采用相同策略进食的蛇颈龙类,这些动物被归入了极泳龙亚科(Aristonectinae,也被称为阿里斯顿龙亚科)。极泳龙亚科的成员们主要分布在距今7000至66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南极海域,当时的地球比今天温暖,南极的海水没有今天这么冷,但是与赤道周围的海域相比,这里的食物相对较少,或许滤食习性正是极泳龙能够在高纬度海域生存的关键因素。
图注:生活在南极海洋中的极泳龙,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
Gasparini Z. Bardet N. Martin J.E. and Fernandez M.S. (2003) "The elasmosaurid plesiosaur Aristonectes Cabreta from the Latest Cretaceous of South America and Antarctica".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3(1): 1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