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为什么要遵循适宜性原则?三优亲子为什么
亲子为什么要遵循适宜性原则?三优亲子为什么一生的竞争力,就在3岁、7岁、10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 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大,七岁至老。”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到七岁左右可以预测他一生的状况“3岁看大,7岁看老”,一个人的性格在其7岁之前就已经大致成型了。
3~6岁:人生第一个动荡时期
孩子在7岁之前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性格 会对孩子将来的学习、事业、婚姻、家庭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所以,在7岁之前,父母要注意孩子性格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采取积极措施 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给孩子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 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一生的竞争力,就在3岁、7岁、10岁
研究表明 7岁之前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孩子3~6岁的时候。孩子在3~6岁的时期是“潮湿的水泥”期,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影响孩子今后生活的一些重要性格也在这一时期初见端倪。在这一时期内,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性格 成为快乐、自信和受欢迎的人 但是优秀的性格特质不会自动在孩子身上出现 需要父母的精心培养和长期努力。而孩子在长期的成长过程中 也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性格的征兆,对于这些征兆 父母要及时发现,并彻底根除。
幼儿的思维与学习
2岁到6岁,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各种符号。例如,语言就是符号,象征游戏也是符号(这个大圆圈是爸爸,那个小圆圈是我),说自己做的梦还是符号(在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非现实性的幻想)。
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思维仍然是自我中心的。例如,他们还不能鉴别词语和词语所指的东西,不能鉴别他们自己创造的游戏、梦幻符号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他们认为,名称都是事物固有的 一个物体只能有一个名称。当他们知道了理发馆是给他理发的地方之后,他会问“发廊是干什么的?”
到了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 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 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 他们知道 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很多父母对自己3~4岁孩子智力发展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们的情绪、兴趣和态度的关心。这些父母不懂得,强迫一个小孩子学习一种专门的知识,会使他产生对学习的反感。这种消极情绪对他将来的学习是不利的,它所产生的负作用比他今天是否学到了字母、数字和算术要大得多。
幼儿期个性发展的主要任务
我们在引言里已经提到,幼儿时期的智力发展状况并不能预测孩子长大以后的生活是否幸福,但是他们的个性发展却能够预测。可以说,3~6岁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力发展更重要,也更得法。
那么,对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让孩子掌握那些为上小学做准备的知识,如会数数,会算5以内的加减法,会背乘法口诀,会认识多少汉字等等,也不是象我们现在多数父母想的那样,培养孩子遵规守纪,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而是在个性和社会性方面得到健康的发展。
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认为,3~6岁儿童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游戏活动,亲身体验他们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培养一种目标方向感和自主性、创造性。例如,当你给孩子讲一个故事、教他学习一个数字或汉字,他听您说到学这些东西将来会有用的时候,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好奇和认真地听你讲,认真地学习和掌握,而没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就显得比较无动于衷;
又如,当幼儿园老师在班上拿出一个军舰模型要讲解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有目标方向感的孩子会非常感兴趣、非常注意地听老师的讲解,下课之后,他可能对别的孩子说,我长大要当一名海军,要开军舰,象刚才老师上课时拿出的那艘一样。而缺乏目标方向感的孩子,可能对军舰模型不感兴趣,也没有什么感受能说出来和大家交流。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孩子身上出现的这种目标方向感,给以及时的强化和鼓励。
这种目标方向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产生雄心壮志、远大抱负和主动精神的基础。有多年幼儿教育经验的教师普遍反映,那些后来考取名牌大学、成为人才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在幼儿期就表现出这种萌芽般的雄心壮志的孩子。他们在幼儿园里就表现出了高于别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注三优亲子(sanyouzj)查看更多精彩育儿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