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为何叫大不列颠国,到底有几个名字
英国为何叫大不列颠国,到底有几个名字1066年,法国的诺曼第公爵(Duke of Normandy)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本是来自北欧的维京人,他带领以诺曼人(Normans)为主的军队渡过英伦海峡,入侵并征服英格兰,成为当地国王并展开统治。他的母语是法语,被征服后的英格兰王室在宫廷裡也是以法语为主要语言。威廉带来的文化也与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今天英格兰的民族构造和文化。族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入侵不列颠尼亚并定居下来,建立了无数小国,凯尔特人则逃至威尔斯。就此,“不列颠尼亚”逐渐变成了“英格兰”。其实,“不列颠尼亚”不仅是指行省,后来更衍生了另外一个意思—她成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女神的名字!相传这是源于凯尔特人宗教裡的守护女神布迪卡(Boudicca)。不列颠尼亚女神非常受哈德良喜爱,他更是首个把其女性面孔刻在钱币上的皇帝。除此之外,似乎不列颠尼亚
今天的英国,全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之所以“联合”,是因为在八百多年内,威尔斯、苏格兰和爱尔兰相继与英格兰合并成为一个统一国家。这四个国家,本身有各自的政府、议会、法制和军队。
不列颠(Britain)
现在的不列颠指的是整个英国除北爱尔兰外的领土,有时也会用来代表整个英国。原来,“不列颠”这个词是源于罗马时代拉丁文中的“不列颠尼亚(Britannia)”。不过,当时“不列颠尼亚”这个名字,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已,指的地方是现在的英格兰(England)和威尔斯(Wales)。西元43年,罗马人渡过英伦海峡征服这片土地,将之划为罗马行省,称之为“不列颠尼亚”。
居住在不列颠尼亚的原住民称之为凯尔特人(Celts)。不列颠尼亚被罗马征服后,一部份凯尔特人逃往北方,构成了后来的苏格兰人(Scottish)。留在南方的凯尔特人,则逐渐罗马化。后来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Hadrian)在这裡修建了城牆,断绝了南北的交流,此举逐渐埋下了后来苏格兰与英格兰的文化差异与冲突。
其实,“不列颠尼亚”不仅是指行省,后来更衍生了另外一个意思—她成了守护这片土地的女神的名字!相传这是源于凯尔特人宗教裡的守护女神布迪卡(Boudicca)。不列颠尼亚女神非常受哈德良喜爱,他更是首个把其女性面孔刻在钱币上的皇帝。除此之外,似乎不列颠尼亚女神也非常受后来的英国人所喜爱,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一世(Elizabeth I)和维多利亚(Victoria),更喜欢为不列颠尼亚女神的造型添加了不少新的意义和装饰。
英格兰(England)
“英格兰(England)”,其实是“盎格鲁之地(Anglo’s Land)”的意思。罗马帝国在五世纪时分崩离析,罗马人从不列颠尼亚撤离。同时,来自北欧的日耳曼民
族的一支盎格鲁—撒克逊人(Anglo-Saxons)入侵不列颠尼亚并定居下来,建立了无数小国,凯尔特人则逃至威尔斯。就此,“不列颠尼亚”逐渐变成了“英格兰”。
1066年,法国的诺曼第公爵(Duke of Normandy)征服者威廉(William the Conqueror)本是来自北欧的维京人,他带领以诺曼人(Normans)为主的军队渡过英伦海峡,入侵并征服英格兰,成为当地国王并展开统治。他的母语是法语,被征服后的英格兰王室在宫廷裡也是以法语为主要语言。威廉带来的文化也与当地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今天英格兰的民族构造和文化。
现今的英语,因同时受拉丁语和日耳曼语影响,所以语言内的辞彙比其他欧洲语言要多很多,这是因为英文裡很多同义词,分别由拉丁语和日耳曼语而来。
联合王国(United Kingdom)
今天的英国,全称“大不列颠与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有时简称联合王国。之所以“联合”,是因为在八百多年内,威尔斯王国(Kingdom of Wales)、苏格兰王国(Kingdom of Scotland)和爱尔兰王国(Kingdom of Ireland)相继与英格兰王国(Kingdom of England)合并成为一个统一国家。这四个国家,本身有各自的政府、议会、法制和军队。
威尔斯王国(Kingdom of Wales)
威尔斯(Wales)是逃避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的凯尔特人定居的地方,从此与英格兰分道扬镳,成为威尔斯王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语言。然而,1282年英王爱德华一世(Edward I)的入侵使威尔斯从此划归英王统治,虽然仍能保持独立地位,但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到了1583年,英王亨利八世(Henry VII)签下统一法案(Act of Union),威尔斯王国与英格兰王国合并成共主邦联。时至今天,凯尔特语系最后的一支威尔斯语已逐渐式微。
苏格兰王国(Kingdom of Scotland)
苏格兰(Scotland)与英格兰的恩怨情仇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凯撒大帝入侵不列颠后,凯尔特人逃往北方,长期与不列颠尼亚行省对峙,罗马人称这个地方为卡来多尼亚(Caledonia)。哈德良皇帝在两地之间修建了城牆,成为了苏格兰与英格兰边界的雏形。后来到了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时,更是被判为异端的阿里乌派(Arianism)教士根据地,长期与南方敌对。
1066年诺曼入侵,威廉公爵征服整个英格兰。当时的英格兰王逃往苏格兰,并与当地王室共结秦晋之好。后来英法百年战争爆发,苏格兰与法国结盟,侵扰英国后方。17世纪时,英格兰的“童贞女王”伊莉莎白一世逝世,因她并无子嗣,所以都铎王朝(House of Tudor)绝嗣。
由于苏格兰王室斯图亚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曾与都铎王朝联姻,因此当时的詹姆士六世(James VI)继承了英格兰王位,称詹姆士一世(James I)。
不过,由于来自苏格兰的斯图亚特王朝不太懂得英格兰的统治文化,因此后来爆发了光荣革命(Glorious Revolution),英国成了君主立宪制国家,及后的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更使英国变得强大。苏格兰的当政者在英国的威迫利诱下,考虑到苏格兰的一蹶不振后,认为与英国统一能改善经济,于是苏格兰议会同意于1707年与英国合并成共主邦联。
爱尔兰王国(Kingdom of Ireland)
最后就是爱尔兰(Ireland)。爱尔兰的原住民也是凯尔特人。1169年英国征服爱尔兰,从此展开对爱尔兰的统治;16世纪时,英王更兼任了爱尔兰王位。1800年,英国国会通过与爱尔兰合并,是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可是后来的复活节起义(Easter Rising),成了日后南爱尔兰脱离英国统治的导火线。
南爱尔兰与北爱尔兰有著宗教差异,南爱尔兰信奉天主教,北爱尔兰则是新教。1919年爆发爱尔兰独立战争,两年后南爱尔兰获得独立,北爱尔兰则继续留在英国统治下。联合王国的名称也变成“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