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一线教授:特稿耋老鲐背皓首穷经
93岁一线教授:特稿耋老鲐背皓首穷经陈老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在虞东的“大清剿”、“大搜捕”时四明村野猫洞中的军民鱼水情深,在动荡时期与匡亚明老校长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在百姓利益与商家效益冲突中面对金钱与诱惑的岿然不动,在化学楼看文献做实验时的披星戴月……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这位年过耄耋的老人的大半生,感受着老人皓首穷年,孜孜不倦的精神,同时也被他宵衣旰食,始终如一的毅力感动着。陈老的人生历程激励着我们每个人锐意进取,惜时如金,诚静雅勇,立志成事!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了更好地为第一批生物系学生讲授无机化学,陈老撰写了一份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的上课讲义。后经补充修订,在1987年,教材定名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次把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和分析化学四大滴定融合的创新教材,后也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生物系通用教材。1998年《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问世,
近三个小时后,我们一行五人在陈教授的送别声中下了二楼,脑海中回想着陈老的峥嵘岁月,耳畔回荡着那句“吃块西瓜再走呀!” 而后打开了楼栋单元门,一片光亮,豁然开朗。
得知将要访谈陈教授之后,我努力地想象这一位九十一岁、比我爷爷还大十岁的老人是什么模样:或步履蹒跚、或久卧倦起、或身瘦发稀、或佝偻趔趄。然而,令我意外的是,在敲开陈老鼓楼区二号新村寓所的门之后,陈老华发苍颜、精神矍铄。
进门坐定后,陈老拿出了一个黑色封皮、页面泛黄的小簿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许多来访者信息。考虑到陈老的左眼因严重的黄斑变性已失明,右眼也只有0.1的视力,所以我们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后,连忙自我介绍,方便陈老了解我们。然而此时,陈老却将簿子拿到右眼旁,缓缓读出了我们的名字,字字铿锵,而后还在姓名前标注了我们的年级,一笔一划,苍劲有力。
1946年,二十岁的他经推荐,读完暨南大学半年的先修班后,随即开始了暨大数理系的本科生活。一年后,出于对化学的兴趣,他从数理系转到了化学系,并在大二时参加了中共地下外围组织“雷社”。后来,陈老因参加革命工作积极而被国民党特务盯上,遭国民党当局通缉,学籍也被校方开除。遂化名陈微芒,先在嘉兴一家化工厂做练习生待命,后经上海地下党安排进入四明山区加入浙东三五支队,后又至姚虞县虞东区参加游击战争。讲述期间,陈老还拿出许多珍藏的资料给我们翻阅。为了凑近资料看清标题,陈老索性把白色鸭舌帽推到了一边,令人忍俊又有些心疼。
革命胜利后,在参加工作和继续读书之间,陈老选择了后者。访谈中,陈老和我们说过很多遍这句话: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这个理念应该也是他在历经风雨之后依旧希望完成学业的动力!陈老后续就学于复旦大学,焚膏继晷,兀兀穷年。1956年本科毕业后,他考取了南京大学化学系研究生,师从戴安邦先生。1960年毕业后,陈老便留在南大化学系工作,1986年担任教授,1992年离休。其间,陈老从事无机化学和生物配位化学科研和教学工作,曾获国家奖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7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40余篇于离休后发表),并翻译、编著书籍15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这一项珍贵的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是他与恩师戴安邦先生及其团队辛勤工作数十载,研究“硅酸聚合作用理论”获得的,其结论和数据已列入国内外专著和国际性手册中。
甫一提到戴安邦院士,陈老的眼里就又增了些光芒。我们知道在教学上,陈老是戴先生的助教;在科研上,他是戴先生的主要助手和戴先生研究生的副导师。陈老曾在戴安邦院士100周年诞辰时写道:“从1956年8月第一次见到戴先生,到1999年4月他逝世,我和他有40多年的朝夕相处,亲身领受到他在教学、科研、做人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他为我们树立了光彩永存的榜样。” 四十余载,寸草春晖,戴先生和陈老的师生情深着实令人动容。大化有四,能共度几何,这般高深厚谊,金石不换。
说到戴先生,我们想起了南大化院的院刊《化院纵横》,这本已创刊21年的学生杂志刊名就是由著名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我国配位化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戴安邦院士题写的。但还有一本书,与戴先生的渊源更深,就是由陈老主编、黄孟健教授等人参编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科书。戴先生生前对这本教材寄予厚望,并对前几版,尤其是初版给予了很多指导,有些地方还是他逐字逐句亲自修改过的。但为这本书付出心血最多的,还当数陈老。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了更好地为第一批生物系学生讲授无机化学,陈老撰写了一份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的上课讲义。后经补充修订,在1987年,教材定名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一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第一次把无机化学四大平衡和分析化学四大滴定融合的创新教材,后也成为全国高等学校生物系通用教材。1998年《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问世,该书的总累计加印数已超百万册。此书还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现已更新至第五版。一本书,80万字,再版四次,是这位鲐背苍耈的一片赤诚,是每日伏案数小时的潜心之静,是皓首穷经的炳烛大雅,是使用放大镜阅稿编撰的奋进之勇。
陈老还给我们讲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在虞东的“大清剿”、“大搜捕”时四明村野猫洞中的军民鱼水情深,在动荡时期与匡亚明老校长共同度过的艰苦岁月,在百姓利益与商家效益冲突中面对金钱与诱惑的岿然不动,在化学楼看文献做实验时的披星戴月……这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这位年过耄耋的老人的大半生,感受着老人皓首穷年,孜孜不倦的精神,同时也被他宵衣旰食,始终如一的毅力感动着。陈老的人生历程激励着我们每个人锐意进取,惜时如金,诚静雅勇,立志成事!
回到仙林校区后,陈老发来信息以鼓励我们这些后辈晚生:“创新是永恒的主题。配位化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化学学科,在戴安邦院士的带领和倡导下,南大原是我国配位化学的基地。希望它发扬光大,更多地培养和引进高端人才,更大地创造配化成果。愿南大学子再世界百强南大的大环境中努力锻炼成长为创新的能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看着这条百余字的信息,脑海中浮现出陈老将手机拿到右眼旁艰难阅读的场景,就在这时陈老又发来一条信息:“小侯:今天我请人代发短信,她把第一条“在”错为“再”,请注意。陈老师。”
时至07年,自参加革命已经近六十年了,陈老仍不忘初心,成为共产党员。他在2007年5月写入党申请书,经校党委批准,终于在81岁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参考文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我校举行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老干部座谈会》——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南大离退休老干部畅谈党旗下的岁月》——南京大学报
《90高龄老教授的80万字教材》——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高风亮节光彩永存——纪念戴安邦教授诞生100周年》——陈荣三
南大青年
采访| 王唯 夏敏 刘亮 彭信心 侯占才
文| 侯占才
图| 夏敏(离退休工作处副处长)
美编| 王芹
责编| 谢智颖